社區黨建工作大會領導講話
時間:2022-03-30 11:06:00
導語:社區黨建工作大會領導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今天召開全縣社區規范化暨社區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總結回顧近年來的社區建設工作,全面安排部署和諧社區建設任務。縣委、縣政府對這次會議十分重視,昨天,專程組織大家到市參觀學習了社區建設的經驗做法,使大家進一步開闊了眼界,明確了方向,拓寬了思路,看到了差距,切實增強了加快社區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剛才,縣政府辦孫主任通報了全縣社區建設情況,我完全同意,請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牢記使命,緊緊把握建設和諧社區的時代脈搏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城市的窗口,是貫徹落實上級決策的載體和基礎,是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和諧社區建設,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城鄉基層的和諧穩定。近年來,縣政府把社區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不斷加大投入,加強硬件、軟件建設,社區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全縣已建立了19個城鎮社區,各社區的服務設施日益完善,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社區在改善民生、維護穩定、服務城鄉居民中作出了巨大貢獻,我縣社區建設也走在了全市前列,得到了上級組織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當前,我縣正處于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護穩定等各項工作都賦予了社區建設新的使命,我們必須與時俱進,自我加壓,進一步提高對社區建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推進社區建設實現新突破。
第一,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是兌現政府承諾,維護群眾利益的迫切需要。群眾利益無小事。社區居委會作為群眾性的自治組織,與轄區居民的聯系最直接、最廣泛,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集聚地,是體現民生、聯系民生最具體的地方。黨和政府關于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如就業、醫療、教育、住房、困難群眾生活保障等,最終都要體現在社區、落實在社區、反映在社區。加強社區建設,既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執政為民、改善民生的具體體現,為此,今年縣政府把加強社區建設作為“十件實事”,向全縣人民作出莊嚴承諾。可以說,社區建設抓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城鄉居民的切身利益,直接關系政府形象,直接關系黨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能否得到貫徹落實。我們只有從“維護民利、關注民生、服務群眾”的高度出發,把社區建設抓實抓好、抓出成效來,真正讓社區建設成果服務于民、造福于民,才能更好的兌現政府承諾,才能更好的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第二,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當前,我縣改革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隨著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項目建設的扎實推進,在土地征用、移民搬遷、企業改制等領域聚集的矛盾也日益增多。社區作為城鄉居民的居住地,既是各種矛盾的匯集點,也是抓穩定的源頭,只有不斷加強社區建設,強化社區功能,才能把大量的矛盾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才不會使矛盾和問題越積越深。只有城鄉社區的和諧穩定,和諧保康建設才有堅實的基礎。
第三,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是促進城鎮管理,提升城鎮品位的現實選擇。城鎮建設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近年來,我縣大手筆、大氣魄開展城鎮建設,整合各類資金高標準建設了城區防洪工程、沿河公園景觀帶、城區綜合整治工程等一大批城建工程,進一步加大了集鎮建設力度,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在城鎮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加強城鎮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社區作為城鎮管理的重要依托和落腳點,城鎮管理遇到的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等問題,需要社區配合來解決。城鎮居民文明素質如何提高的問題,需要社區教育和引導。我們只有通過加強社區建設,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文明素質,美化、凈化社區環境,才能更好的促進城鎮管理,提升城鎮品位。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奮力開創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我縣和諧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和諧社區作為基本目標,以社區黨建為核心,以社區居民自治為導向,以社區服務為重點,以社區文化為載體,以社區居民滿意為標準,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在管理水平上得到新提高,在服務質量上得到新提升,在群眾滿意度上實現新飛躍,為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確保5個社區達到省級和諧社區標準,10個社區達到市級和諧社區標準,和諧社區創建面達到三分之二以上。基于這種定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㈠完善組織體系,提升社區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強社區組織建設。社區黨組織是社區工作的領導核心。要以黨建工作“三三制”為重點,進一步探索社區黨建的新思路,夯實社區黨建“五個基本”,著力實現黨建工作區域化、黨員管理屬地化、黨員活動一體化。要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不斷創新黨建工作聯席會、黨員議事會等有效載體,讓不同領域的黨建資源優勢有效整合起來,讓不同行業的黨建隊伍更加凝聚起來,讓不同所屬黨組織的合力匯聚增強起來,著力構建共駐社區、共謀發展、共享資源、共建文明和諧社區的黨建新平臺。要擴大社區黨組織的影響力,廣泛開展“五好黨委(支部)”、“黨員中心戶”等創建活動,真正把黨建工作融合到社區活動里、延伸到工作實踐中、深入到服務百姓上,在日常工作中體現黨組織的作用,發揮黨員干部的優勢。要依法組織指導社區產生社區工作者,積極推動社區民主法制化進程。要進一步加強社區居委會、群團組織以及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著力提高社區工作者的能力素質。二是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鄂發[]4號和鄂發[2010]7號文件精神,今年,全縣各社區辦公活動用房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必須達到40%,三年內努力達到85%以上;同時,按照省委組織部要求以及保發[]13號文件規定,對城鄉新建住宅小區的開發建設單位,必須按照每100戶配套20平方米的標準提供社區辦公活動場所,規劃部門在審核新建小區和房屋改造建設項目時,應當監督建設單位(開發商)按照要求配套建設社區辦公活動用房。對未落實社區辦公活動用房的,建設部門在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和房產部門在辦理房屋產權證時要嚴格把關,限期整改。這兩項任務是硬指標,今年底要納入目標考核。三是要加強制度建設。各社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議事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目標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讓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要以社區自治為導向,建立健全以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為核心的系列規章制度,保障居民群眾的決策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㈡完善社區功能,提高社區服務水平。一是要構筑惠民平臺。完善的設施是為民服務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建立功能完善的服務平臺,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民、惠及于民。當前,要重點落實“五個一”工作目標。即建一個便民大廳。要把社區一門式便民服務大廳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在保證社區辦公用房面積的同時,配套完善服務大廳內的辦公桌椅、檔案柜、電腦等辦公設備,這項工作年內必須落實到位。要安裝一部便民電話,與治安、城管等部門聯動,24小時為民服務。要建立一支志愿者服務隊伍。這支隊伍必須是不要報酬的,義務為民服務的,人員要在20人以上。要發展一批服務組織,包括中介組織和提供有償服務的市場組織。要開發一批服務項目,各社區要研究到底能為轄區居民提供多少服務,民政部門要抓好統計工作,要通過開發一批服務項目,讓轄區居民得實惠。二是要提升服務水平。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龍頭,也是社區工作的靈魂。社區服務共有三個層面: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務,如社保、低保、教育、計生、城市管理等等;市場提供的社會服務,如家政、商業網點等;社區居民提供的自助和互助服務。在以上三個方面服務中,社區居委會要充分發揮作用,協助鄉鎮黨委、政府抓好社保、低保、城鎮管理等公共服務。當好各類市場主體的幫手和助手,加快引進一批社區服務性企業,更好的為居民提供服務。要組織轄區居民積極開展自助和互助服務。要把居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社區工作的標準,更好地滿足居民群眾的服務需求,提高社區的服務水平。三是要創新民主機制。要大力開展居務公開,面向社會、面向社區、面向居民,公開社區財務收支、投資事項、資產、低保等方面的內容,增加社區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居民知情權、參與權。要推行接訪下訪制度,定期接訪,不定期下訪,了解民情意愿,化解矛盾糾紛,保障居民表達權;要實行民主評議制度,建立民情懇談會、協商議事會、決策聽證會和成效評議會等“四會”制度,推進小區自治,促進居民對社區事務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變,保障居民監督權。要逐步建立起“以塊為主、條塊結合、分工科學、協作有力”的新型社區居民自治機制,實現政府依法行政與社區依法自治的有機銜接。四是要營造社區文化。社區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感染力。要不斷創新載體,豐富內容,通過社區文化進一步凝聚民心,展現活力。要從構筑社區居民和諧關系入手,引導轄區文體資源向居民開放。要狠抓文體隊伍建設,發展壯大社區鑼鼓隊、戲曲表演隊、門球隊等一批文體組織,讓居民在共同參與中陶冶情操。要開展學習型社區和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發展繪畫、唱歌、跳舞等文化興趣小組,通過廣泛開展文藝表演、書畫攝影、棋藝球類等文體活動,把社區建設成為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的主陣地。五是要創建社區品牌。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努力在全縣建設一批自治型、平安型、學習型、生態型、文化型、溫馨型的品牌社區。具體講,黃堡社區突出社區黨建、光千社區突出社區服務、新街社區突出社區民主、店埡社區突出社區文化、過渡灣社區突出社區科普,其它社區都要結合自身實際,找準定位,不斷在社區建設上打造新品牌,塑造新亮點,創出新特色,力爭創建一批在全市有名、全省有位的品牌社區,形成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工作格局。
㈢強化“四個納入”,建立長效機制。一是發展納入規劃。縣政府已將社區建設納入中長期規劃,各社區也要結合實際,高標準制定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各鄉鎮對社區組織做起來有優勢的行政工作,可依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通過簽訂協議、購買服務、項目管理等方式,委托社區組織承擔。大力推行社區公共服務事項準入制度,各部門凡委托社區辦理的有關服務事項,也應當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同時,各社區要有大局觀,要主動為鄉鎮黨委政府排憂解難,對于鄉鎮黨委政府委托辦理的重點工作,要責無旁貸的抓好落實。二是責任納入考核。縣政府將把社區建設工作納入全年目標考核,嚴格實行考核結賬。三是經費納入預算。縣政府將把社區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逐年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投入。最近,省市組織部門,就社區辦公和黨組織活動經費提出了明確要求,規定各城鄉社區辦公經費原則上按2000戶以下社區不低于4萬元/年,2000-3000戶社區不低于5萬元/年,3000戶以上社區不低于6萬元/年的標準確定,社區黨組織教育培訓經費,按每名黨員每年50元標準確定,財政部門按照現有財政體制綜合算帳解決落實,確保社區建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四是工作納入日程。各鄉鎮黨委、政府要把社區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專題研究解決社區建設發展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真正把社區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
三、強化領導,協調配合,凝聚社區建設的強大合力
創建和諧社區是一項政策性、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難度大、責任重,必須加強領導,上下協調,形成合力。
㈠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全面加快和諧社區建設,是全縣人民共同關注的一件大事。各地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座的各鄉鎮“一把手”,要對照目標任務,組建工作專班,認真抓好和諧社區創建,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民政部門要切實擔負起“指導社區服務,推進社區建設”的職責,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職能,把社區建設作為當前民政工作的重點抓緊抓好。各地各部門要立足社區建設全局,加強聯系溝通,緊密配合,通力協作,在全縣形成凝心聚力、共謀社區發展的強大合力和濃厚氛圍,真正形成“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社區居委會主辦、社會力量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新格局,共同推進我縣和諧社區建設邁上新臺階。
㈡理順關系,明確職能。為推進我縣和諧社區的健康發展,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服務,各地各部門必須正確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系:一是要明確政府主導和社區自治的關系。政府對社區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社區的組織領導、安排部署、政策和經費支持,以及協調各種關系等方面。社區居委會作為居民自治組織,主要是在鄉鎮政府的指導下依法管理社區的有關事務。因此,該由政府管的事情不能向社區推,不要把社區當作一個筐,什么東西都往里裝。當然,該由社區做主的事政府也不要包辦。二是要明確社區居委會與駐社區單位的關系。社區單位作為創建和諧社區的組成部分,有義務支持和參與社區建設,但與社區居委會沒有隸屬關系。社區居委會要以服務為先、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為原則,逐漸增強社區單位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駐社區單位作為社區成員,也有責任和義務共建社區。三是要明確社區與部門及群團組織的關系。縣政府職能部門向社區下放的部門公益性、社會性公共管理職能,要實行“以錢養事”的運作摸式,保證社區在職能移交中實現有償服務。其它單位和群團組織委托社區承擔的業務工作,也要比照執行,不得硬性攤派。
㈢加大投入,保障運轉。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社區建設的投入,保障必要的經費,改善辦公條件,添置必要的設施,著力形成財政保運轉、部門促發展的投入機制。今年,縣政府增加了社區建設預算科目,對創建活動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給予必要的支持。各鄉鎮也要進一步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投入力度,保障社區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勞動、衛生、計生、綜治、公安、建設、民政等部門,要嚴格按照“以錢養事”的辦法,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政策,確保部門經費直達社區。各社區建社成員單位,都要加大向上爭取力度,力爭享受到省、市的社區建設優惠政策,加速推進我縣和諧社區建設。要充分利用社區單位的行業優勢和資源優勢,特別是要重視和調動企事業單位、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做到條塊結合,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資源共有、共享,營造共駐共建的良好氛圍,不斷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同志們,社區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得人心、暖人心的社會系統工程,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大事,關系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我們一定要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認真履行自身職責,切實搞好協作配合,為開創我縣社區建設新局面,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