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長在調研工業經濟時的講話

時間:2022-03-01 10:30:00

導語:區長在調研工業經濟時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長在調研工業經濟時的講話

一、推進和提升工業化進程,是加快我區經濟發展、增強經濟實力的根本途徑

當前,我區的工業經濟發展正處在從工業化初期向中期轉變的發展階段,工業經濟發展空間很大,潛力很大,上午我們所看的沈家開發區和廿里工業功能區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近幾年來,我區的工業經濟通過企業改革,制度創新,加大投入力度,合力興工,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4年,全區實現工業產值44.5億元,其中沈家開發區20.25億元;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6家,其中沈家開發區76家。目前,整個工業經濟發展盡管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但態勢還是比較好的。這一點值得充分肯定。但也要實事求是地看到,我區的工業化水平還比較低,與發達地區的差距還很大。突出反映在工業總量不大,企業素質不高,經濟主體資本積累嚴重不足,辦廠能人不多等方面。所以,衢江的經濟發展,差距在工業,潛力和希望也在工業。要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實現躋身全國百強城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兩大目標",首先必須加快工業經濟發展,這也是衢江區的唯一出路。為什么這么說,理由有四條:

(一)工業是我區的主導型經濟,工業發展速度影響全區經濟發展程度。具體可以從幾組數據來分析:從GDP的構成來看,去年全區實現GDP33.7億元,其中一產占27.9%、二產占46.7%、三產占25.4%,工業占整個GDP的36.1%。從這個意義上說,GDP總量的擴張主要歸功于工業總量的擴張。從GDP的增長貢獻來看,去年我區的GDP增長速度為15.7%,創歷史新高,其中工業拉動占了44%,占有主要地位。從我區人均GDP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差距來看,2004年,浙江省人均GDP為2890美元,衢州市為1400美元,而我區只有1020美元,剛剛跨入1000美元的門檻。其中人均工業增加值,全省為11459元,全市為4519元,而我區只有3046元,差距明顯。這些數據表明,我區的工業化水平與全省、全市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要加快發展,縮短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必須把工業抓上去,加快工業經濟發展。

(二)工業是財政的重要來源,要解決我區財政困難問題,也必須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對財政問題,原來感受不深,就知道我區是個財政窮區,非常拮據。可自6月29日區長后,我深刻感受到我區的財政困難程度是不僅僅一個"窮"字所能說明的。近幾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全區工業稅收幾乎占了地方財政總收入的一半,2004年為47.4%,今年上半年達到了48%。工業增長的速度決定著財政的增長速度。從這個角度來講,也必須加快工業發展。

(三)工業是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快產業、人口集聚的重要基礎。工業化是城市化的原動力。人口的集聚首先要靠產業的集聚,而產業的集聚主要靠工業的帶動。

(四)工業是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保證。我區是個農業大區,城市化水平只有15.7%。針對這個實際,要提高產業化水平,必須加快工業發展,特別是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進一步推進和加快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實現轉移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以進一步增加農民的資本積累。

所以,要把加快工業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緊緊抓住不放,形成合力興工、合力扶工的濃厚氛圍,堅定不移地深化和實施"三大戰略",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努力提升工業化水平。

二、如何深化"工業立區"戰略,推進和提升工業化進程

(一)首要任務是壯大工業經濟總量。當前,我區最突出的矛盾和最根本的問題是總量不大。必須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按照"發展--壯大--集聚--提升"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計增加投入,壯大經濟總量。關鍵要抓項目、增投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何抓項目、增投入,我認為途徑主要有三條:一是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一批項目,這是主要的途徑;二是通過政策引導,實施一批技改項目,通過技術改造,提高裝備水平,增加投入、產出效益,發展壯大現有企業;三是集聚民資,發展千家萬戶加工業,壯大工業基礎。要把壯大工業經濟總量作為實施"工業立區"的重中之重,一以貫之加以落實。同時,爭取在擴張總量中,調整結構,優化素質,提高競爭力。

(二)載體是工業園區。要堅定不移地抓工業園區建設,構筑工業集聚、提升的平臺,培育工業經濟新的增長極。沈家開發區和廿里、上方工業功能區是我區實現"兩大目標"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必須突出沈家開發區和上方、廿里工業功能區的開發建設。當前,要著力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開發區和鄉鎮工業功能區的建設品位問題。要提高規劃的前瞻性和效益性,立足高起點、高標準,著眼長遠,超前規劃,做到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目前,從總體來看,開發區的建設品位不是很高,急需提高建設品位。同時,必須明確園區的功能定位,開發區管委會要嚴肅執行規劃,嚴格把好關,突出特色。二是經營園區問題。這方面開發區做得比較成功,上方、廿里工業功能區要按照這樣的思路,敢于舉債建設,多元化籌資,加大前期投入,加快"五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增強園區的集聚力。當前,開發區既要按照"政府貼息、舉債經營、滾動開發"的思路加大開發力度,又要力求平衡,確保資金鏈條不斷。平衡點在哪里?除了采取以商補工等措施外,作為政府要研究出臺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給開發區更大的優惠政策,幫助開發區走出目前資金短缺的困境。三是工業項目供地滯后問題。要把開發區的提升、擴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積極研究對策,著力提升建設品位、服務質量和項目容量。當務之急是要把有限的土地用在重點項目上,切實提高土地的投入產出率。要采取多種措施,解決工業用地困難問題。在用地安排上,首先要確保投資量大、技術含量高、投入強度大的項目,其次要確保市外、境外項目的用地,第三要保證新上項目的用地。同時,要依法加大對閑置土地的清理力度,對閑置廠房進行盤活,節約、集約用地,以保證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

(三)主要途徑是開放引進,借力發展。實踐證明,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僅僅依靠內力做存量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招商引資,引進增量,平時講的"依靠內力慢慢發展,借助外力加快發展"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經濟"的理念,狠抓招商引資,把重點放在工業項目上,市外、境外項目上,規模項目上,新上項目上。并要逐漸從招商引資轉變為挑商選資,抬高門檻,嚴格把好入園關。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開放型經濟是我區工業經濟的一條短腿,近幾年來全區利用外資的總量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要提高我區的知名度,提高我區工業經濟的運行質量,提高我區在國內、國際的競爭力,必須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必須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來發展開放型經濟。這一點必須站在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今天的外資就是明天的外貿。因此,要把引進外資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和突破口。開發區作為對外開放和引進市外、境外項目的主戰場、主攻手,要千方百計引進外資。今后要把開發區引進外資工作作為一項硬指標列入考核。同時,要切實改變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加大政策宣傳、項目推介力度。要嚴格按照國際慣例做好項目包裝工作。要加強招商隊伍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務實招商、產業招商、團隊招商。開放引進的成效最終體現在項目落實上、資金到位上。要按照"誰簽約、誰跟蹤、誰落實"的要求,一環緊扣一環、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抓好落實,提高項目的落地率、開工率和投產率,打實工業基礎。在引進資金、項目時,既要注重數量,也要講究質量,不能急功近利;要高度重視智力引進,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理念來不斷提高我區工業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四)抓手與落腳點是企業和產品。要堅定不移地培育優勢企業、優勢產品,做強品牌,做大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作為政府來講,一是要重視產業發展規劃的制訂和實施,明確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目前,水泥、造紙、鈣業三個產業的規劃已制定,關鍵要抓好實施。同時,要根據我區的現狀,抓緊制訂和實施機械、綠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發展規劃,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要按照制造業基地、加工車間的目標,逐步培育主導產業、優勢產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體工作中,要突出抓好水泥、造紙兩個優勢產業,著力培育鈣業、機械、農副產品加工等成長型企業。在發展中調整產業結構,妥善處理好發展與調整的關系,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二是抓好三個一批:著力做大做強一批規模超億元、有競爭力和比較優勢的骨干龍頭企業,使之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和支撐;著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大的企業,提高區域經濟的競爭力;著力扶持一批帶動力大、輻射面廣、競爭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是扶優扶強的落腳點在產品。產品是企業的基礎,也是產業的基礎,要做大做強企業最終靠產品。目前,我區的省、市知名品牌、著名商標很少。因此,要出臺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購買國內一流設備,引進急需科技人才,開發新產品,把產品做精做名。科技與工業聯系密切,今后,科技部門要把工作的立足點,從農業農村轉到工業科技上來,把"三項經費"扶持的重點放到工業科技產品開發上來,著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知名商標,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發展。

(五)重要保證是營造好環境。開發區原先的優惠政策、服務質量等兩大優勢已經不復存在,軟環境每況愈下。當務之急必須著力營造好環境,具體要做到"四個優化":一是優化服務環境。要繼續辦好行政服務中心,授信授權,提速提質,為投資者提供全程服務,堅決防止和克服體制外循環。要進一步完善區領導聯系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制度,進行跟蹤服務,抓好項目的落實。二是優化政策環境。要專門組織人員研究政策,對"工業25條"進行修改完善,重新營造政策洼地。三是優化社會環境。努力營造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公正、廉潔的司法環境,保護投資者的創業熱情,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開發區要加強與有關部門、企業的銜接溝通,加強協調力度。區委、區政府擬在8月份開展投資環境服務月活動,在"三項"服務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大整改力度,提高服務質量。四是優化輿論環境。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工業立區"戰略,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抓招商、關鍵抓投入的工作思路在全區上下形成共識,真正營造重工、扶工、促工的良好氛圍。

(六)關鍵是務實抓落實。要克服浮躁情緒,靜下心來,沉下身去,狠抓落實。區領導要按照產業分工抓落實,按照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產品聯系抓落實,真正把全區上下的注意力集中到工業上來,把各種要素配置到工業上來,把各方力量集聚到工業上來,把各種政策傾斜到工業上來,咬住工業不放松,一步一個腳印,堅定不移地抓好落實。力爭通過幾年努力,把我區的工業經濟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扎實抓好當前的幾項工作

(一)要開好全區經濟形勢分析會,對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尋找差距,明確下半年經濟工作思路和目標。

(二)要抓好全年招商引資任務的落實,這點要做到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做到思想不松、任務不變、力度不減。

(三)要抓緊做好"科工會"的各項籌備工作。

(四)要扎實做好化工園區搬遷工作,按照"一年見效、兩年摘帽、三年達標"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

(五)要抓好交通、礦山、企業等安全生產工作,做到高度重視,常抓不懈。

(六)要切實解決好沈家開發區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要抓緊考慮開發區的擴容問題,由區府辦牽頭,組織沈家開發區管委會、區發展、規劃、建設、國土、環保等部門組成調研組進行調研,在8月底前提出開發區拓展擴容方案。

二是要加大開發區閑置工業用地的清理力度,盤活閑置廠房,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是要千方百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到排時間,搶抓進度,切實解決供地滯后問題。

四是要把開發區垃圾填埋場建設擺上議事日程,由區府辦牽頭,沈家開發區管委會、區建設、國土、規劃等部門配合,抓緊進行調研,并提出意見。

五是要加強政策研究,對區里的"工業25條"和開發區的有關政策進行修改完善。

六是要加強開發區的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七是要做好南山二期天湖南路的農戶拆遷和土地征用等工作,由下張街道辦事處負責,在7月底前完成。

另外,要做好小水電建設用地審批、廿里集鎮總體規劃報批及上方、廿里工業功能區的功能定位、政策扶持等工作,由區國土、規劃等部門和工業功能區所在鄉鎮負責協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