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監現場會議講話
時間:2022-03-27 04:01:00
導語:企業安監現場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進一步提高對加強中小企業安全監管重要性的認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為繁榮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就業,改善人民生活,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在安全生產方面,中小企業卻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事故總量居高不下。20*年以來,全市各類中小企業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年均24起、26人,分別占工礦商貿企業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的47%、48%。二是企業安全保障能力差。我市企業中,有相當數量的企業是礦山企業和危化生產企業,這些企業規模小,安全生產條件差,保障能力弱。三是部份中小企業對安全生產工作不重視。一部份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生產工藝、技術落后,加上從業人員素質低,自我保護意識差,基礎薄弱、管理混亂、“三違”嚴重,“無人管、不會管、管不好”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問題,不僅制約著全市安全生產狀況的穩定好轉,也嚴重阻礙著自身經濟的健康發展,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提高認識:
第一,做好中小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由于歷史的原因和體制、機制上的問題,中小企業大都起點低、基礎差,尤其是少數企業受利益驅使,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甚至要錢不要命,給社會帶來了不少危害。要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安全監管,從而把經濟和社會發展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
第二,做好中小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是建設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中小企業安全生產關系到各行各業,關系到千家萬戶。非公有制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從業人員大多數來自于農村,他們遠離家鄉,許多工作環境比較艱苦,生活狀況也比較困難,安全健康權益更容易受到侵害。由于事故頻發,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導致一些地區不和諧、不安定。因此,要建設和諧社會,就必須更加關注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問題,切實保障從業人員的安全和健康權益。
第三,做好中小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是促進全市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依法實施安全監管,保證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是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前提,是安全生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些中小企業主法律意識淡薄,違法違規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違背客觀規律辦事,從而釀成事故,結果常常是一起事故毀掉一個工廠、一個礦山或一個車間,甚至波及、危及社會,影響經濟發展。要實現全市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就必須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安全監管。
第四,做好中小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是實現“安全發展、國泰民安”的重要基礎。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是全市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礎。中小企業的安全狀況能否改善,對全市安全生產狀況的穩定好轉、實現“安全發展、國泰民安”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做好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是強化安全生產基礎、打牢安全生產根基的重要措施。
第五,做好中小企業安全監管工作是解決安全生產突出問題的關鍵。中小企業事故頻率高、總量大,尤其是小煤礦問題更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關鍵。做好中小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就牽住了“牛鼻子”,就能夠有效地控制安全生產事故的總量和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夯實安全生產的基礎,就能夠使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成為可能和現實。
二、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管理基礎
(一)落實企業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各企業法定代表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企業的總經理、廠(礦)長、車間主任、班(組)長等各級負責人,都要承擔起本單位、集體安全生產責任,必須切實負起責任。要不折不扣地貫徹黨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足夠的安全生產專兼職管理人員。要對本企業重大隱患和薄弱環節心中有數,加大安全投入,及時整改消除事故隱患,推進安全技術進步。要重視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抓好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演練,組織好企業內部的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要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認真處理企業內部發生的事故,并如實向安全監管等部門報告。
(二)加強安全培訓教育。要依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要求對企業各類人員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教育,特別要加強對新工人、農民工的崗前培訓,努力提高安全意識和技能。要嚴格執行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考核任職制度,特種作業人員要持證上崗,對企業一般從業人員也要進行作業崗位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教育,全面提高一線員工的安全素質和事故防范能力。
(三)大力推動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分析近年來中小企業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可以說基本上都是責任事故,責任事故多數又是“三違”所致,導致“三違”的原因是員工的安全意識淡薄、有章不循。因此,要在企業內部努力營造“安全發展,國泰民安”的安全文化氛圍,寓教于文,寓教于樂,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提高遵章守紀和反“三違”的自覺性。
(四)加大安全投入和隱患排查整治力度,推進技術進步。中小企業要建立并落實隱患排查整改責任制,建立重大事故隱患排查與整改治理情況登記檔案和信息管理系統,制定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改的相關工作制度,認真組織開展經常性自查自糾。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事故隱患的類型和危險程度,制定整改方案,逐一落實整改資金、整改責任人、整改進度和整改期限,確保事故隱患得到及時有效的整治。要大力推進技術進步,下決心淘汰落后的工藝、技術、裝備、設施。
(五)強基固本,加強現場管理。中小企業要在保證并不斷加大安全投入、償還安全欠賬、提高本質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和嚴格崗位操作紀律、工藝紀律、勞動紀律,抓好安全標準化建設和定量管理,加強生產技術、定員定額和勞動管理,強化作業現場的安全管理,堅決杜絕超能力、超強度、超定量冒險生產的行為。
三、落實監管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監管工作
(一)加強規范和督促檢查。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安全生產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嚴格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指導和監督中小企業建立和完善主要負責人安全資格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企業安全工作機構力量配置制度、安全培訓制度、安全工程師制度、工傷保險制度等“六項制度”;認真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決定》,監督中小企業提取安全費用、提高企業事故賠償標準和風險抵押金等三項經濟政策,建立企業安全投入機制;廣泛深入開展安全標準化活動,規范各環節和各崗位的安全行為,大力發揮安全生產中介機構的作用,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加強作業場所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促進企業從防范傷亡事故向全面做好安全生產工作轉變。
(二)加強引導和服務。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改進監管方式,結合全市開展的“效能建設”活動,真正做到“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努力做好中小企業的服務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服務體系,切實做好政策咨詢、技術指導、培訓教育、技術會診等服務工作。要加強安全生產支撐體系建設,發揮社團組織和中介機構在安全服務中的作用。要加快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利用現有資源建立區域性和地方性應急救援組織,為中小企業提供事故應急救援服務。
(三)加強安全監管機構和隊伍建設。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安全監管機構,充實監管力量,努力將安全監管力量延伸到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基層組織,實現安全監管的重心下移。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委托執法,切實解決安全監管力量“層層衰減”問題。安全監管部門從綜合監管的角度,切實加強對安全監管人員的法規、政策、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和教育,全面提高監管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監管水平。
(四)強化日常監管,實施聯合執法。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以小煤礦、小礦山、小化工、小爆竹、小鋼鐵、小建筑和小運輸、小船舶、小歌舞廳等為重點,切實加強日常安全監管。嚴格高危行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發放和監督,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強化源頭管控。要下大決心整治關閉非法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查處各類事故,嚴格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要支持工會組織,引導督促中小企業建立健全工會組織,加強群眾監督。
(五)加強協調促進,認真解決安全生產領域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方式落后、經濟結構不合理、制度安排不合理、煤電油運緊張、行業管理弱化、安全投入不足、農民工安全技術培訓教育滯后、事故背后的腐敗等問題是制約中小企業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的主要原因。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統籌安排,下大力氣,一抓到底,不懈努力,切實解決影響非公有制中小企業和整體安全生產工作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真正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實現長治久安。
四、進一步抓好汛期安全生產工作和煙花爆竹行業的整頓
(一)突出重點,狠抓關鍵。要加強中型水庫和重點小型水庫的防汛安全,特別要抓好在建工程的安全渡汛,加大城鎮排洪管道的清淤疏浚力度,抓好山地災害防御,加強易發區的監測巡查工作。對江河中的采砂船、營運的餐飲船、渡船、漁船,要逐船落實防汛責任和防洪預案,確保各類船舶的安全渡汛。
(二)嚴格值班,搞好預報。嚴格24小時值班制度,全面、及時、準確搞好預測預報,做好各類汛情信息的采集傳遞、水雨情分析和預報工作,及時反饋。
(三)完善預案,科學防備。各級各部門要根據本地本部門實際對防洪預案進行修改完善,進一步完善各類水庫應急預案的編制報批工作,確保水庫因各類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發生時,防洪工作有章可循。要根據防汛的客觀實際和規范化工作的要求,加強各項防汛基礎工作的研究,規范防汛工作,解決防汛日常管理薄弱的問題。
(四)加強儲備,規范管理。對重點防汛單位、重要險工險段,既要多途徑籌集資金,盡快確保物資儲備到位,又要儲備好、管理好防汛物資,做到管理規范,心中有數,確保一遇汛情險情所需物資拿得出、用得上。
(五)突出抓好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要重點抓好今天上午召開的全市煙花爆竹生產行業專項整治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強化規范管理,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