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落實防震減災工作計劃

時間:2022-12-29 04:41:00

導語:民政局落實防震減災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落實防震減災工作計劃

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開局之年,又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開放推進年”。今年全市防震減災工作將繼續以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為根本宗旨,以基礎建設為主要抓手,以市政府一號文件的貫徹落實為主線,不斷加強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建設,全力推進防震減災事業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發展。

一、全面落實新的工作部署

繼續抓好《防震減災法》和國發18號、川府發28號文件的宣傳貫徹落實,突出抓好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實施意見》(雅府發〔〕1號)貫徹。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統一思想、明確職責、增添措施,切實抓好各項工作任務落實。依法成立抗震救災指揮機構和日常工作機構,力爭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督查督辦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新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二、大力推進規劃出臺和實施

及時做好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的修改,積極報請市、縣區政府審議并實施。將防震減災納入市、縣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防災減災總體規劃和相關規劃之中。著力做好規劃的啟動和重大項目的立項申報工作。全面完成全市防震減災恢復重建各個項目。做好縣級防震減災綜合能力建設項目驗收工作,力爭第二批項目落實。完成市綜合地震臺網中心平臺建設工作。

三、扎實做好震情監視跟蹤工作

抓好地震監測預報工作意見的貫徹落實,牢固樹立“震情第一”思想,加強監測預報工作管理,緊盯重點地區,切實落實震情監視跟蹤工作。優化地震臺網布局,接入寶興、天全和瀑電水庫誘發地震臺網測震信號,加密地震監測,提高監測能力。完善監測功能,做好監視、分析處理等技術軟件升級,強化臺站(網)監管,確保臺站(網)運行。加強地震研究分析,改善會商形式方式,提高分析預測質量,強化震情監視工作。加強“三網三員”群測群防建設,健全“三網”陣地和“三員”隊伍,落實建設和補助經費,發揮群測群防作用。開展“瀑電庫區”地震活動研究。

四、不斷增強震災綜合防御能力

繼續抓好防震減災素質工程,切實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和法規“六進”,利用“防災減災宣傳周”、“防震減災網”、各種媒體和科普示范學校、社區等平臺,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和能力。把活動斷層探測、地震小區劃、震災預測研究等納入“十二五”規劃,推進震災防御基礎工作,提高全市綜合防御地震災害工作基礎。把抗震設防要求管理納入基本建設程序和并聯審批程序,切實抓好工程建設抗震設防要求監管和服務,突出抓好重大工程、次生災害工程、生命線工程等地震安全性評價和監管,服務于國際化區域性生態城市和川西樞紐建設,努力提供地震安全咨詢和服務。認真落實省人大決定,將農居地震安全工程納入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農居地震安全示范點、地震安全示范社區、校舍安全工程。修訂完善防震減災行政執法制度,規范執法工作,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監督、檢查、指導職責。把抗震設防要求落實、水庫地震專用臺網建設、地震應急準備工作和“三網三員”建設作為重點,開展專項檢查。

五、全力提升地震應急救援能力

盡快完成《市地震應急預案》等各級各類地震應急預案的修訂完善工作,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修訂政府、防震減災等相關部門地震應急基本流程,根據新的預案組織開展一次地震應急演練。強化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建立地震應急指揮技術平臺,推進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本地化進程,完善災情上報渠道,健全災情速報網絡。加強防震減災公益熱線“12322”推廣使用。推進綜合救援隊伍建設,根據地震應急救援工作特點,認真研究建立適應新形勢的綜合救援隊伍工作機制,建立街道、企業、學校、鄉鎮等地震應急管理制度和基層救援隊伍、志愿者隊伍,開展演練,提高實戰能力。推進綜合應急避難場所、物資儲備庫、應急通訊設施等建設。建立市縣地震現場工作隊伍。

積極推進地震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鼓勵減隔震技術和新材料推廣應用。

加強黨的建設、機關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充分發揮人才隊伍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防震減災事業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