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組織工作要點思考

時間:2022-10-17 06:26:00

導語:全區組織工作要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區組織工作要點思考

**年,全區組織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市、區黨代會以及區委十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全區工作大局,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建設,著力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質,切實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扎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深化組織部門的自身建設,為“進軍現代化、建設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全年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圍繞加快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

**年是區、鎮兩級人大、政府同時換屆年,換屆工作事關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以區、鎮兩級人大、政府換屆等工作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

1、認真做好區、鎮兩級人大、政府換屆的相關工作。一是認真做好鎮人大、政府換屆考察工作,將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意調查及實績分析等引入換屆考察程序,進一步改進組織考察方式;二是擴大民主、落實“四權”,認真做好區、鎮人大代表候選人的推薦、考察、資格審查、協商提名等工作,切實把好代表政治關;三是周密部署、嚴格程序,認真組織好換屆工作前的業務培訓和換屆過程中的具體實施工作。

2、圍繞發展選好干部、配強班子。以鎮人大、政府換屆等工作為契機,重點配優配強鎮級領導班子,注重把那些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充滿活力的優秀干部選拔到鎮級領導班子中來,特別是要選優配強“一把手”。堅持圍繞發展配班子、立足事業用干部,注重在推進全區重點工作和“五個打造”、“五個年”建設中發現、考察和任用干部。進一步重視對黨外干部和婦女干部的培養和選拔,尤其要重視婦女干部在“一把手”崗位上的使用。

3、開展以“雙力”為主題,建設和諧領導班子系列活動。在區局級領導班子中以“提升能力、增強合力”為主題,開展建設和諧領導班子系列活動。一是按照結構合理、精干高效、職能相稱、氣質相容的原則配備領導班子,著力優化領導班子結構;二是加強領導班子集中學習和領導干部個人自學,舉辦“一把手”專題交流活動,著力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三是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等領導班子建設的各項制度,切實增強領導班子發現、解決自身問題和矛盾的能力,進一步規范領導班子的運作程序,不斷提升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四是在繼續對鎮領導干部實施能力素質測評工作的基礎上,在區級機關部門逐步推行對領導干部的能力素質測評工作,對領導干部形成有效的激勵和壓力管理機制。

4、實施“3+1”領導骨干培養工程。切實加大各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的力度,重點組織實施“3+1”領導骨干培養工程,加快培養一批適應**發展需求的高素質黨政“一把手”,一批年紀輕、學歷高、充滿活力的科級后備干部,一批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的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針對**企業家后繼乏人狀況急需改變、新生代企業家培養工作十分緊迫等現實需求,著力培養一批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每個層面各確定50名左右的培養對象,實行動態滾動管理。同時,加快以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為重點的急需人才隊伍建設。通過三至五年努力,為**的長遠發展培養和儲備一批多層次領導骨干人才。

5、加強對干部的管理、監督和考核。一是進一步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加大審計結果的公開、整改和督查力度,開展領導干部績效審計試點工作。二是加強對干部的經常性管理,重點抓好領導干部函詢、誡勉、述職述廉、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的落實。三是加大對《干部任用條例》貫徹執行情況的檢查、督促力度。四是加強對領導班子的考核評價體系建設,重點抓好區委區政府《關于加強重點工作督查的意見》的貫徹落實,嚴格執行區委《關于調整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職務的暫行規定》。

二、圍繞提升干部能力素質的需要,切實加強各級各類干部的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

圍繞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提升干部能力,提高機關效能”的要求,積極實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構建干部教育培訓、實踐鍛煉、能力凸現、活力彰顯的“四大平臺”,努力形成一套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提升干部能力新體系,建設一支“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的“三寬型”干部隊伍。計劃全年完成39個主體班次的培訓任務。

6、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一是完善分級管理制度,對全區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計劃中的主體班次實行誰舉辦、誰負責的管理責任制,各鎮、各部門負責抓好本單位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并列入年度工作目標。二是嚴格執行部門辦班審批制度,制止“亂辦班、亂收費、亂發證”現象。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將干部參加教育培訓的情況納入干部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將考核結果與評優評先等掛鉤,并作為任職、定級和晉升職務、職級的重要依據。

7、突出培訓的重點對象及重點內容。在培訓對象上,按照“學以致用、急用先訓”的原則,突出抓好黨政人才和全區發展急需的緊缺型、提高型、實用型等各類人才的培訓工作。在培訓內容上突出三個重點:一是深入學習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十七大和省、市、區黨代會精神,著眼于提高各級干部科學判斷形勢和總攬全局的能力;二是圍繞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突出新型工業化、城市現代化、經濟國際化和新農村建設等內容,著眼于提高各級干部引領發展、開拓創新和攻堅克難的能力;三是突出機關服務效能建設、社會事業建設與管理等內容,著眼于提高各級干部學習實踐、真抓實干、執政為民、合作共事等能力。

8、建立健全“開放式”干部教育培訓機制。一是進一步開拓培訓資源和完善運作模式。根據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類社會教育資源,開展“菜單式”、“訂單式”、“定向式”培訓;在繼續加強區委黨校等區內培訓基地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拓展與清華大學、浦東干部學院、上海外貿學院、海爾集團等一批特色區外培訓基地的合作,同時加大境外培訓力度。二是繼續堅持在基層實踐中鍛煉干部,在實踐鍛煉中推進工作。在繼續組織好區級機關年輕干部到拆遷安置等重點工作一線實踐鍛煉的基礎上,加大年輕干部到信訪局、外經局和村(社區)、企業跟學鍛煉的力度,抽調區級機關年輕干部成立經濟薄弱村和基礎薄弱村幫扶工作組(簡稱“雙扶”工作組),開展農村幫扶工作。

三、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堅持不懈地推進“人才強區”工程

緊緊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通過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工作機制、搭建人才創業平臺、整合人才工作力量,不斷加大人才工作推進力度,構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9、注重發揮組織部門在人才工作中的牽頭抓總作用。深刻理解黨管人才的新內涵,充分發揮組織部門在人才工作中的“指導、整合、協調、督查”等作用。進一步明確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堅持人才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重大事項通報制度和人才工作聯絡員制度,形成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進的人才工作格局。

10、著力加強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一是開展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需求調查,認真貫徹落實市、區《關于引進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的實施意見》,全年引進海外創業人才40名,同時,堅持把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項目實施結合起來。二是積極組織開展緊缺人才、高層次人才招聘活動,引進國內外著名獵頭公司在**建立分支機構,建立海外留學生聯絡點,暢通國際人才、智力供需渠道。三是充分發揮區人才市場和高新區人力資源公司的功能,為引進高層次人才提供“綠色通道”和全方位服務。

11、繼續實施“企業家能力提升工程”。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大力實施“企業家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進一步深化“企業家能力提升工程”的成效。一是擴大培訓對象范圍,以行業商會為載體,把規模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輪訓一遍;二是對優秀經營管理人才進行跟蹤培養、深度培訓,辦好第三期清華大學——**企業總裁工商管理培訓班、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境外培訓班,選送優秀經營管理人才到國內外知名企業鍛煉,努力培育一批懂管理、善經營、能創新、敢競爭的企業領軍人物;三是進一步加強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作,制定《**區關于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在全區努力造就一支專家和拔尖人才梯隊。

12、進一步加大校地人才、科技對接力度。一是與中科院進行“近距離”對接,成立“中國科學院**人才科技推介中心”,在高層次人才合作、科技成果轉化、聯合科技攻關、科學技術咨詢等方面進行合作;二是與常州科教城進行“面對面”對接,依托“科教城**人才工作站”和新落成的“人才市場科教城分市場”、科教城科技處等工作平臺,會同相關部門舉辦人才、科技、項目對接和訂單式培養等活動;三是與其它重點院校進行“經常性”對接,進一步加強與清華、北大、復旦、同濟、上海交大、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同時,進一步加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學人員創業園、省“333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人才創業、科技項目孵化平臺的建設。

四、圍繞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

扎實推進“強基工程”,突出抓好農村、社區、企業等重點領域的黨建工作,引導各級基層黨組織把服務發展作為“第一天職”,把創業富民作為“第一責任”,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13、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組部“三級聯創”視頻會議精神,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區委區政府提出的關于“五個打造”和“五個年”建設的目標任務,進一步深化黨建工作先進區、五好鎮黨委和五好村黨組織創建活動。二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下發的《關于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等四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文件,制定《關于健全和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建立健全基層黨建工作目標考核機制。三是深入開展“雙學”(鄉村學華西、農村干部學吳仁寶)活動,培養和培育一批“雙學”典型。四是積極探索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完善鎮務、村務公開和推進黨務公開,逐步推行鎮黨代會常任制。同時,大力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創建工作。

14、以村黨組織換屆為契機,切實抓好區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的意見》的貫徹落實。一是配強一個班子。結合村黨組織換屆,采取內選、外派、“一肩挑”等方式,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努力使全區“雙強”型(政治素質強、帶領致富能力強)村黨組織書記的比例達到80%。二是建好一支隊伍。實施村優秀黨組織書記培養工程,按照分級負責責任制的要求,年內對全區村黨組織書記輪訓一遍,并組織45周歲以下、未達到大專以上學歷的村干部參加大專學歷教育。三是探索一種機制。實施“三培養”遞進工程,即把致富能手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黨員、把勤勞致富的優秀黨員培養成村干部、把黨員干部培養成帶頭勤勞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模范;進一步建立健全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積極探索實施選拔優秀大學畢業生擔任村干部工作,建立鎮、村干部“雙向掛職”制度。四是激發一股活力。認真落實村干部薪酬和保險等待遇,通過“提拔不挪位”等辦法,積極探索建立村黨組織書記享受副科級待遇和從村級組織負責人中考錄鎮全民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員和鎮領導干部等機制。適時召開全區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工作會議。

15、以社區黨建工作示范點創建為抓手,切實抓好區委《關于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的意見》的貫徹落實。一是進一步理順社區黨組織設置,按照“社區帶村”的發展方向和村居合一型、拆遷安置型、撤村設居型等要求設置和調整社區黨組織,構建與新型城鎮管理體制相適應的社區組織構架和組織體系。二是加快推進黨員服務中心(站)建設。力爭用2-3年時間,在全區鎮、開發區、街道、社區、工業園區普遍建立黨員服務中心或黨員服務站,建立健全流動黨員信息庫。三是加大社區黨建工作示范點創建工作力度,制訂《**區“五好”社區黨建工作示范點考核細則》,年內創成10個區級社區黨建工作示范點,在湖塘、橫林等鎮建立2-3個市級以上社區黨建工作精品點。

16、以提高非公企業黨組織的組建率為重點,加大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區、鎮兩級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領導機構,各鎮要結合實際成立鎮非公企業黨委,全力抓好本鎮范圍內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主要做好“三抓”:一是抓組建,突出抓好規模以上(從業人員100人以上或從業人員50-99人、且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黨組織的組建工作,年內規模以上企業黨組織的應建已建率達85%以上;二是抓隊伍,突出抓好非公企業黨務干部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兩庫”,即:全區非公企業黨務干部人才庫和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數據庫,同時,積極依托區人才市場,探索建立非公企業黨務干部市場化運作機制;三是抓典型,進一步深化“四佳企業黨組織”創建活動,在全區培植20個左右“四佳企業黨組織”示范點,開展典型宣傳活動。適時召開全區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工作推進會議。

同時,以“機關效能提升年”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讓黨徽在效能建設中閃耀”主題實踐活動,不斷推進機關黨建工作。重點開展以“塑造一流形象,彰顯效能先鋒”為主題的“四創一展示”活動:即“創建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黨員包干區、幫帶一對紅和黨員效能風采展示”活動;進一步深化以“領導帶頭、部門包片、黨員結對”為主要形式的“結對幫扶,共進小康”黨員先鋒行動。

17、以建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為重點,切實抓好黨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工作。一是扎實推進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高起點、高標準抓好終端站點和輔助教育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遠程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制度,到**年7月底,全區要建成466個終端接收站,并培植一批遠程教育工作示范點。同時,在全區農村黨員干部中廣泛開展以思想政治、創業技能、人文素養為內容的“三項教育”活動。二是認真做好黨員發展工作,注重在農村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優秀分子和帶頭致富能手中發展黨員,不斷優化黨員隊伍結構;以幫帶聯動、典型帶動、有效機制推動等“三動”為主要內容,重點在鎮、村黨組織班子成員中開展“政治幫帶”簽約活動,每個鎮、村黨組織班子成員聯系一名致富能手,并將聯系對象作為重點培養的入黨積極分子和村級后備干部。三是結合開展“七一”紀念活動,表彰一批“紅旗黨組織”和“模范共產黨員”。

五、圍繞提高組織部門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切實加強組織部門的自身建設。

堅持以“雙滿意”(讓黨委滿意,讓群眾滿意)為目標,按照全市組織系統開展的“和諧組工文化建設年”活動和全區“機關效能提升年”活動的部署和要求,在全區組工干部中開展以“干一流工作,創放心崗位”為主要內容的“和諧組工文化建設年”活動,進一步提高組織部門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水平,著力構建“和諧組工”新格局。

18、加強思想建設,樹好“五個形象”。積極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警示教育,切實加強組工干部的黨性鍛煉和職業意識、職業操守、職業責任、職業禁忌教育,引導組工干部樹立和展示新時期組工干部的“五個形象”,即:政治堅定、本領過硬的形象,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的形象,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形象,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形象,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的形象,努力使組織部門成為實踐黨的先進性的表率部門。

19、加強能力建設,練就過硬本領。按照“政策通、活字典、筆桿子、多面手”的要求,開展組工干部能力素質拓展訓練。一是轉變思維,在提升理念上下功夫。二是強化培訓,在提升知識水平上下功夫。有計劃地組織組工干部外出學習考察,定期舉辦專家講座。三是注重實踐,在提升能力上下工夫。開展組工業務深度培訓,組織業務骨干外出深造,選派組工干部參加實踐鍛煉,實施組工干部交流輪崗。

20、加強作風建設,建好“三個之家”。以構建“和諧組工”為目標,開展建設“三個之家”活動。一是營造和諧組工新導向。結合全市開展的和諧組工文化建設大討論活動,以“工作和諧、人際和諧、心理和諧”等“三個和諧”為主要內容,開展“和諧組工大家談”征文活動,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二是構建開放式組織工作網絡,建立健全全區組工系統工作例會制度和部機關干部分片聯系制度,努力形成組織部門與社會各界的“開放式”互動機制;三是深入開展機關“服務品牌”、“星級科室”等創建活動,以“工作任務相同比質量、工作量相同比效率、工作性質相同比貢獻、工作崗位相同比成果”為主要內容,認真組織開展“干一流工作,創放心崗位”和諧組工文化建設年活動。

21、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健全工作督查考核機制,對重點工作項目進行定期指導和跟蹤督查。二是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制度,加強組織部門特邀監督員隊伍建設,加強組織監督、自我監督和接受社會監督。三是加強組工調研工作,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組織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確定一批重點課題,組織集體攻關。四是加強組工信息網絡建設和對外宣傳力度,做好《**組織工作》的編發和《**黨建》網站的建設和維護等工作,總結、宣傳和表彰、推廣一批創新創優工作成果,不斷彰顯組織工作服務經濟發展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