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稅負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5 04:47:00

導語:國稅稅負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稅稅負調研報告

宏觀稅負又稱宏觀稅率,指一國或一地一定時期(一般為一年)內稅收收入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即國家在參與國民收入分配過程中以稅收形式所集中的價值總額及其比率,是反映稅收和經濟相關度的重要指標。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稅收收入的統計口徑,稅收收入由國稅稅收收入、地稅稅收收入和海關代征進口稅收三部分組成。由于不同的收入來源在稅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對稅收收入、宏觀稅負的影響程度不一樣;各個稅種與GDP的相關度不同,對研究稅收與經濟內在關系的實際意義也不一樣。因此,對宏觀稅負的分析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

從總體情況看,近年來南通市的宏觀稅負呈現兩個基本特點:一方面,宏觀稅負已基本進入穩步上升的良性增長區間。由表(一)可以看出,在**--**年的五年間,南通市宏觀稅負與稅收收入及GDP總量一直保持同步增長狀態。全市GDP總量由**年的670.44億元,增長到**年的1006.65億元,增長了0.5倍,年均增長10.03%;稅收收入總量由47.95億元增長到110.15億元,翻了1番多,年均增長25.94%,且從**年開始,稅收收入一直超經濟增長,同期稅收彈性系數均在1.5以上,**年更是高達3.29。而同期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即宏觀稅負也由**年的7.15%,增長到**年的10.94%,增長了3.79個百分點,年均增長10.60%。另一方面,目前南通市宏觀稅負水平還不高,與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以**年為例,如表(二)所示,稅收收入以稅務機關組織的全部稅收收入及海關代征的進口稅收計算,GDP按當年價計算,則南通市宏觀稅負分別比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低3.07%、6.59%。

南通市國稅機關組織的稅收收入是全市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在**—**年的5年中,國稅收入占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除**年為53.42%以外,其余均在58%以上。而且各個稅種中,國稅機關征收的增值稅、消費稅(以下簡稱“兩稅“)相比而言與GDP關系最為緊密,其中,工業增值稅、消費稅與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商業增值稅和第三產業中商業增加值在結構上有比較密切的對應關系;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則與GDP中的營業利潤部分有相關關系。**年,四個稅種收入占全市國稅收入的比重已達95.65%。所以說,通過對國稅宏觀稅負的客觀分析、比較和判斷,可以深入了解全市宏觀稅負的實際水平以及南通稅收與經濟的內在聯系。為此,筆者對南通市國稅宏觀稅負進行了專題調查,深入分析全市國稅宏觀稅負的基本狀況,影響國稅宏觀稅負的主要因素,以及南通自身的經濟特點對國稅宏觀稅負的實際影響。

表(一):**—**年南通市宏觀稅負比較(略)

表(二):**年南通市宏觀稅負的橫向比較(略)

一、南通市國稅宏觀稅負的基本特征

(一)從縱向上比較,國稅宏觀稅負整體上呈逐步上升態勢

如表(三)所示,與前述全市稅收收入、宏觀稅負的增長狀況一樣,**—**年五年間,南通市國稅收入、國稅宏觀稅負也與GDP總量保持同步增長狀態。全市國稅的收入規模逐年增長,總量由**年的28.1億元,上升到**年的58.84億元,增長了1倍多,年均增長21.88%;同期國稅宏觀稅負也逐年持續上升,且趨勢平穩,由**年的4.19%提高到**年的5.85%,增長了1.66個百分點,年均增長7.92%。可以說,國稅稅收收入、國稅宏觀稅負的穩步增長對全市稅收收入、宏觀稅負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再從GDP、國稅收入、國稅宏觀稅負的增長趨勢看,五年間,GDP增速一直處于持續上升狀態,而國稅收入、國稅宏觀稅負增速都有上下起伏,且后兩者波動的趨勢基本一致。從2001年起,國稅收入、國稅宏觀稅負增速均逐年下降,至**年已與GDP基本持平。這些表明,稅收收入增長、宏觀稅負提高不僅與經濟發展程度密切相關,同時也受非經濟因素的影響,而各個年度中,稅收政策、稅收征管、收入計劃任務等非經濟因素對國稅收入、國稅宏觀稅負的綜合影響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年,雖然GDP增速低于5年的平均水平,但由于非經濟性增長因素的綜合影響較大,一是以征管質量考核為重點的收入考核辦法在全市國稅系統全面實施,國稅組織收入工作重心從根本上向提高征管質量轉移;二是期初存貨已征稅款抵扣政策處于掃尾階段,全年審批抵扣稅款比**年減少近1億元;三是外商投資企業超稅負返還政策取消,比**年增收8000多萬元;四是收入計劃任務比上年實績增長14.10%,為5年中之最高,等等,而當年的非經濟性減收因素卻相對較少。因此,**年國稅收入大大超經濟增長,國稅收入增速為GDP增速的3倍多,國稅宏觀稅負增速也是5年中最高的。但從2001年開始,各種非經濟性增減因素對國稅收入的綜合影響逐步趨衡,至**年,國稅收入與GDP的增速已基本保持同步,國稅宏觀稅負也因此逐步趨于平穩。

表(三):**—**年南通市國稅宏觀稅負比較

(二)從橫向上比較,目前國稅宏觀稅負與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五年中,各年度的國稅宏觀稅負雖然各有差異,各具特點,但從影響宏觀稅負的各個因素來看,個性之中仍具有一定的內在規律性。因此,通過對**年度國稅宏觀稅負的分析比較,可以由一斑而窺全貌。

國稅收入按照國稅機關直接組織的全部稅收收入,GDP按當年價計算,如表(四)所示,則南通市國稅宏觀稅負分別比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低2.01%、3.89%(宏觀稅負1),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若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則南通市宏觀稅負與全省、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將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

1、考慮非可比因素:因證券交易稅由證券公司總機構所在地匯總繳納,車船購置稅由省級國稅機關匯總繳納,所以在橫向比較中屬于非可比因素。若剔除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則南通的宏觀稅負分別比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低1.72%、3.38%(宏觀稅負2)。

2、考慮國稅收入與產業結構的關系:由于第一產業主要產生農業稅、特產稅及附加,且農業生產者生產銷售的初級農產品享受增值稅免稅優惠,因此第一產業GDP與國稅收入的相關度比較小,國稅收入主要由第二、三產業創造。近年來,南通的產業結構尚處于調整轉型期,一產占GDP比重雖有較大幅度下降,但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差距明顯。**年,南通市一產占比為13.79%,比全省平均水平8.89%高出4.9個百分點,而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產業結構的差距直接帶來稅收貢獻能力的差距,并由此形成對宏觀稅負不同程度的影響。如若剔除與國稅收入相關度比較小的第一產業GDP總量,且不含證券交易稅、車船購置稅,則南通的宏觀稅負分別比全省、全國低1.53%、4.05%(宏觀稅負3)。

3、考慮不同稅種與GDP的相關關系:國稅機關組織的主要稅種與GDP的相關關系,在本文開頭已作說明,這里不再一一贅述。僅從國稅的收入主體“兩稅”來看,根據課稅對象所涉及的產業差異,可分為“工業增值稅、消費稅”和“商業增值稅”兩部分。其中工業增值稅、消費稅在“兩稅”中占絕對比重,全國、全省、南通分別為85.12%、86.92%、87.90%,所以說第二產業中的工業是國稅最主要的稅源。從理論上看,一方面,工業增值稅、消費稅的計稅依據與工業增加值的統計口徑比較接近,另一方面,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不僅是國家的經濟政策包括稅收政策調控的重點,也代表著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特點,因此,對工業增值稅、消費稅與工業增加值之比進行專門比較,對于客觀評價國稅宏觀稅負的橫向差距具有現實意義。若以此比較,則南通市宏觀稅負比全省、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1.82%、3.74%(宏觀稅負4)。

再從所得稅方面看,根據總局規定,從2002年開始新辦企業所得稅由國稅征管,但在2002-**的兩年間,南通新辦企業由于政策性減免或新開業期虧損戶較多的原因,尚未形成現實稅源;而原由國稅征管的中央級及中央與省分成企業所得稅,稅源主要集中于金融保險企業和煙草企業,約占了全部中央級及中央與省分成企業所得稅收入的82.74%,所以說南通的國稅企業所得稅宏觀稅負目前還難體現南通的經濟發展特點和水平。相比而言,外資企業所得稅不僅涉及所有外資企業,且在國稅征收的所得稅總額中也占一定比重,江蘇、南通分別為49.28%、67.49%。由于目前外資企業中非生產性企業占比較少,對外資企業所得稅的影響也較小,所以這里暫以外資企業所得稅與外資企業創造的工業增加值之比進行橫向比較,江蘇、南通分別為3.90%、3.23%,南通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0.67個百分點(由于資料所限,外資企業所得稅宏觀稅負未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

表(四):**年南通市國稅宏觀稅負的橫向比較(略)

二、關于五年間南通市國稅宏觀稅負縱向變動的基本因素分析

從整體上看,宏觀稅負一般是經濟環境、稅收政策、稅收征管等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分析南通的具體情況,近五年間國稅宏觀稅負的增長及變動趨勢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影響:

1、經濟環境的影響。經濟是稅收的基礎。五年間,南通國稅宏觀稅負的平穩上升是和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保持同步,與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協調一致的。首先,經濟總量規模和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全市GDP總量由**年的670.44億元,增長到**年的1006.65億元,已躋身于全國為數不多的GDP超千億元的城市行列;人均GDP也由**年的1000美元,上升到**年的1500美元以上,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其次,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正逐步向工業化結構轉變。一產占GDP比重由**年的19.08%,下降到**年的13.79%,降低了5.29個百分點。而同期二產占GDP比重由46.75%,上升到51.43%,提高了4.68個百分點;三產占比也略有提升,產業的稅收貢獻能力明顯增強。第三,工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增長質量和綜合效益穩步提升。特別是工業增加值率不斷提高,由**年24.87%,增長到**年27.09%;工業產銷銜接狀況逐步趨好,同期產銷率由96.8%增長到97.45%;工業企業經濟效益顯著改善,同期產值利稅率由5.52%增長到8.05%,等等,客觀上為國稅宏觀稅負增長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稅收政策的影響。一般而言,我國稅收政策的減收因素比較強,且主要是增值稅、所得稅等稅種所實行的優惠政策,由于國稅征收的流轉稅稅種以及所得稅納稅人的特定性,相對而言,政策性減收因素對國稅收入和國稅宏觀稅負的影響比較大。如果不考慮分析期內相對連續性或穩定性的優惠政策,對一個地區國稅宏觀稅負縱向比較上的影響,則五年間,“免、抵、退”稅政策是對南通市國稅宏觀稅負影響較大的政策性減收因素。由于南通經濟外向度較高,據統計,僅實行生產性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政策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年),全市共產生免稅銷售收入203.63億元,與實行“先征后退”政策相比,實際減少增值稅11.95億元,直接拉低增值稅宏觀稅負1.19%。與此同時,五年間,政策性增收因素也比較多,如期初存貨已征稅款抵扣政策、外商投資企業“超稅負返還”政策、校辦、民政等幾類企業增值稅“先征后返”政策、部分產品免稅政策等的先后到期,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宏觀稅負的上升,而政策性因素對宏觀稅負的上拉作用在**年反映得尤其突出。但從政策性增減因素對國稅收入、國稅宏觀稅負影響的整體情況來看,2001年以后,減收因素遠遠大于增收因素,是造成宏觀稅負增速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

3、稅收征管的影響。近年來,依法治稅不斷推進,征管改革逐步深入,給全市國稅征收工作帶來了深刻變革。全市國稅系統確立了依法征收、應收盡收的組織收入原則,建立了以征管質量考核為核心的收入管理模式,形成了以電子申報為主體的多元化申報繳稅方式,等等,不僅使稅收征收方式逐步規范,稅款入庫更加及時、準確,而且納稅人的依法納稅意識明顯增強,納稅的規范、準確程度不斷提高,實現了國稅機關和納稅人的雙贏。經過5年的努力,全市國稅征管質量全面提高,**年,全市準期申報率企業達98.5%、個體達98.2%,入庫率企業達98.62%、個體達97.1%,滯納金加收率達100%。與此同時,大力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特別是在清理欠稅、稽查等方面采取了強有力措施。新征管法頒布實施后,全面加大欠稅管理力度,大力清陳欠、控新欠,2002年、**年,全市分別清理欠稅2.72億元、0.69億元,至**年底,全市國稅可清欠稅已基本清理完畢,不少基層單位還實現了當期無新欠。實行一級稽查后,稽查查補力度得到強化,2002年、**年,全市國稅分別查補稅款1.13億元、0.76億元。綜合清欠和稽查兩方面的因素,2002年、**年分別上拉宏觀稅負0.43%、0.14%。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強稅收征管對保持國稅宏觀稅負水平作用明顯,但對國稅宏觀稅負直接產生的上拉空間將逐步縮小。

與此同時,從**年開始,適應積極財政政策的需要,國家每年都要大幅度追加稅收計劃,江蘇作為傳統的稅收大省,成為稅收追加的重點省份,而南通的國稅收入任務也因此每年“水漲船高”。收入計劃任務在高基數上的連續遞增,也是影響宏觀稅負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

三、關于南通市國稅宏觀稅負橫向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

從影響宏觀稅負的因素來看,產生宏觀稅負橫向比較差距的根本原因是南通經濟發展的自身特點和水平,以及在此基礎上稅收政策所產生的直接影響。以**年為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南通經濟的自身特點所產生的稅收政策性效應明顯

1、南通經濟呈外向型特征明顯,受“免、抵、退”稅政策影響,GDP總量增長對國稅宏觀稅負的拉動力相對減弱。**年以來,南通對外貿易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7.43%,**年已達32.85億美元,且從貿易結構上看,出口總額中工業制成品所占比重達98.23%。由于企業產品出口稅率為零,因此,以工業制造業為主渠道的出口貿易情況對宏觀稅負產生直接的影響。一般而言,外銷比例在50%以上的為高度外向型經濟,30-50%的為外向型經濟,30%以下的為國內市場為主的經濟。**年,全市規模以上制造業出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30.68%,正好達到外向型經濟的標準。而同期全省僅以經濟比較發達、制造業外銷占比較大的沿江八市:蘇州(31.23%)、常州(22.33%)、揚州(20.02%)、無錫(19.98%)、鎮江(18.79%)、南京(12.38)、泰州(12.27%)為例,制造業外銷比例平均僅達22.92%,南通較之高出7.76個百分點。假定工業GDP與工業增值稅的計稅增值額口徑一致,且稅率擬定為17%,不考慮其他因素,則南通由于外銷比例較高,直接影響宏觀稅負1.32%(17%*7.76%)。

2、生產銷售的產品結構中應稅消費品較少,對國稅宏觀稅負差距產生一定程度的直接影響。由于應稅消費品實行增值稅和消費稅的雙重課征制,等量的GDP可以同時產生增值稅和消費稅,對于應納消費稅的課稅對象而言,較之非消費稅產品可帶來更多的稅收收入,一定程度上直接對宏觀稅負產生上拉作用。但是南通生產銷售的產品結構中應稅消費品占比較少,且品種比較單一,僅有化妝品和酒類兩種,**年,消費稅占“兩稅”比重僅為1.47%,而同期全省、全國占比分別為9.88%、13.88%。所以說,產品結構的客觀差異,使等量GDP所產生的稅收收入有多少之別,直接對國稅宏觀稅負的橫向差距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3、大型企業的稅收貢獻整體實力不強,對國稅宏觀稅負的支撐作用不突出。一個城市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往往決定于其所擁有企業的發展程度,而幾個大型企業的支撐作用尤為突出,一般情況下他們對稅收的貢獻能力也比較強。但南通卻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全市年銷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業為例,10戶企業全年共實現銷售收入171.32億元,占當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的16.27%,但其稅收貢獻的整體能力卻不強。主要原因是免稅收入占比較大,10戶企業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集順達集裝箱有限公司為純出口企業,外銷收入全部免稅。江山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則生產免稅農藥,對增值稅的貢獻也基本為零。所以,10家企業所實現的銷售收入中,約41.37%共計70.88億元的銷售收入,不僅沒有對宏觀稅負的提升發揮效應,相反因增加了GDP的基數而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下拉作用。

4、外商投資企業中享受所得稅減免優惠的占比較大,企業實現利潤沒有在當期產生稅收效益。南通是國家最早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外商投資企業的發展起步較早,企業經營的總體情況也比較好,全市盈利面51.74%,比全省49.25%高出2.49個百分點。但在全市盈利的774戶企業中,享受所得稅優惠的有493戶,占了63.7%,且存在以下三種突出情況:一是所得稅稅源比較集中,大戶享受政策性減免優惠對收入總量影響大。多年來南通的所得稅稅源一直集中于少數企業,僅以市區為例,15家外商投資企業繳納的所得稅占了市區的80%以上,其中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一家就占40%以上,而市區又占全市的80%以上。稅源的過于集中,使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收入總量受單個企業的影響較大。如**年,我市最大的稅源戶醋纖和華能公司因追加投資部分單獨享受“兩免三減半”優惠,共減免所得稅5259萬元。二是處于免稅期企業的免稅額大。部分投資規模大的企業雖進入投資回報期,但目前仍處于免稅期,計稅利潤越大,免稅額也越大。僅市區的南通中遠川崎公司、寶鋼新日制鋼公司、永興多媒體公司三家企業**年度計稅利潤就高達53037萬元,計算免征所得稅額達14320萬元。三是新辦盈利企業多,且大部分屬于生產性企業,當年投產當年獲利的86戶企業中有78戶企業處于免稅期。三因素中僅前兩個因素就影響國稅宏觀稅負0.20%。

(二)南通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1、工業產業結構的優化程度還不高,高新技術產業占比不大,對國稅宏觀稅負拉動能力相對不足。一般來說,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產業附加值比較大,對稅收的貢獻能力也比較強。以**年南通市重點稅源企業增值稅行業稅負為例,按照各行業所屬重點稅源企業已納增值稅額與實際計征增值稅的銷售收入之比計算,排名前4位的行業中,高新技術行業就占了3位,分別為制藥業8.77%,電氣機械制造業7.27%,專用設備制造業5.72%。但由于南通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從總量規模上看,**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2.43億元,僅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0.6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89個百分點,對宏觀稅負的拉動力度還顯不足;從產業規模來看,南通市169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沒有一家大型企業,年產品銷售收入達5億元的僅4家,最高的也未突破8億元,企業規模限制了產業規模,高新技術產業對宏觀稅負的拉動缺乏規模效益;再從產業附加值水平來看,**年,南通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率僅為27%,比相鄰的泰州低了10.80個百分點,比揚州也低了0.36個百分點,對宏觀稅負增長的支撐作用明顯不夠。

2、產銷銜接水平的差距,帶來銷售稅金實現上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對宏觀稅負產生下拉影響。受投資、出口、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的拉動,南通市工業產銷銜接狀況雖有明顯改善,但與全省、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南通為97.45%,而全省、全國分別為97.87%、98.1%,分別低0.42%、0.65%。按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與工業產品銷售收入之比28.92%計算,稅率擬定為17%,則由于存貨所支付的進項稅額抵扣影響,導致工業企業推遲納稅而降低的稅負為0.25%(17%*0.42%/28.92%)。

四、關于影響南通市國稅宏觀稅負的其他因素分析

在經濟發展狀況、稅收政策條件既定的情況下,納稅人的稅收遵從度、稅收征管難易程度等都會對宏觀稅負直接產生影響,而GDP的統計方法和口徑也是值得一提的原因。

(一)偷漏稅現象仍然存在,對國稅宏觀稅負提升產生制約作用

近年來,隨著依法治稅的深入推進,稅收服務體系的全面構建,以及社會法治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和能力都有明顯增強。但不可否認,偷漏稅現象仍然在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僅在南通存在,在全省、全國都比較普遍,造成了稅款的流失。

從**年南通市國稅系統以稽查、納稅評估等手段查補稅款的部分情況,就可以看出目前納稅人偷漏稅的基本狀況。如,**年,全市僅舉報案件就查處598件,查補稅款1798.28萬元;共查處40萬元以上大要案33件。在對手工版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專項檢查中,共檢查企業4282戶,確認假票、虛開票677份,補稅546.93萬元。在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納稅評估中,共評估10778戶(次),占一般納稅人總數的62.38%,評估有問題的1179戶(次),共補申報增值稅2184.51萬元,等等,而這些僅是國稅機關在現有征管力量、征管手段等條件下,已查補的偷漏稅款。可見,目前納稅人的偷漏稅情況仍然比較嚴重,切實增強納稅人的依法納稅意識,提高納稅人的依法納稅能力是促進國稅宏觀稅負增長不容忽視的一環。

(二)稅收征管難度大,實現完全意義上的“依法征收、應收盡收”仍需時日

組織收入工作中,“征收率”即稅收收入與應征稅收的比值是衡量征管力度和依法征收、應收盡收程度的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一個地區的征收率與宏觀稅負成正比。從國際上對稅收征收率水平的分析看,征收率的高低一般與生產率水平相適應,發達國家一般在80%以上,發展中國家一般在70%左右。據有關專家測算,我國目前應在75%左右。所以說,無論是全國還是南通要實現完全意義上的“依法征收、應收盡收”仍需相當的時間,在當前的客觀條件下,稅收征管對宏觀稅負的拉動力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從目前南通國稅征管工作來說,主要有“四難”對國稅宏觀稅負提升帶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一是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革,征管手段難跟上。近年來,南通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經濟的國際化程度也日益提高,納稅人的經濟性質、經營方式、交易方式等復雜多樣,稅源基礎發生了改變。雖然通過深化征管改革、加強信息化建設,稅收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手段正逐步適應經濟形勢發展和稅源變化的要求,但實施更有效到位的征管仍需要一個逐步摸索和積累的過程。

二是征納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比較突出,納稅人的全面信息難掌握。目前,國稅機關獲取納稅人涉稅信息主要通過納稅人自行申報和基層稅務機關下戶調查、檢查等途徑,來源渠道比較單一,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往往與實際稅源有一定差距。而受社會條件的制約,國稅與其他經濟職能部門進行信息交流互通的網絡還沒有建成,盡管南通國稅已實現了稅銀庫行聯網以及與地稅、工商的定期戶籍信息交換,但距離對納稅人實行有效控管所需的涉稅信息還有相當的距離。

三是國稅機關與有關部門的協作機制尚未建立,部分征管措施難落實。經過互相協商,南通市國稅部門已與地稅、工商部門就稅務登記、戶籍信息交換等部分工作建立了協作規范,但由于現行法律對稅務機關和有關經濟及公、檢、法等部門配合、協調的程序、標準等缺乏明確而具體的規定,不僅部門間協作的廣度、深度受到制約,而且實際操作中也存在一定難度,致使部分征管措施的落實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國稅征管力量相對于面廣量大的納稅人顯得不足,稅收征管難深入。國、地稅機構分設以后,南通市國稅系統增員緩慢,有的縣(市)局甚至出現了負增長。至**年底,全市共有國稅干部1856名。而納稅人面廣量大,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每年以很高的速度遞增。僅**年,全市國稅系統新辦理開業登記的納稅人就達22225戶。至**年底,全市共有各類納稅人93744戶,廣泛分布在市區、縣(市)城區,以及所屬鄉鎮、村的各個角落。與此同時,國稅系統內部對征管工作的要求日益精細化、規范化,國稅機關一點對納稅人多點的征管工作壓力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征管深度的拓展。

(三)由于統計口徑和方法的原因,GDP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距

雖然GDP所反映的經濟內涵與稅收收入的計稅依據之間存在一定差別,并在一定程度對客觀分析和評價宏觀稅負產生影響,但對GDP統計口徑和方法上的一些不同理解和操作,卻人為拉大了兩者間的差距。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GDP統計口徑的外延較大,使GDP統計樣本的準確度、客觀性受到影響。從對**年全市定報企業的調查情況看,南通市所屬縣(市)國稅機關統計的應稅銷售收入與統計部門的銷售收入均有一定差距,這給宏觀稅負的分析帶來不利影響。因此,科學客觀地確定GDP的統計方法和口徑,并統一操作標準,對于更深入準確地分析宏觀稅負意義重大。

綜上分析,從總體上看,目前南通市國稅宏觀稅負水平還不高,但就其所依托的經濟發展環境、稅收征管條件,以及近幾年逐步增長的趨勢而言,應該說,南通市國稅宏觀稅負已基本進入穩步上升的良性增長區間。從南通市的具體情況看,國稅宏觀稅負要達到一個較高水平仍需要一段時間,在國家逐步完善稅制改革、稅收政策的同時,不僅國稅機關要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加強稅收征管,促進依法征收、應收盡收,努力提高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南通要從根本上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產業升級,發展規模經濟,既要提高GDP總量,更要增強GDP的稅收貢獻能力,為宏觀稅負的增長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