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三個服務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5 05:21:00

導語:黨建三個服務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建三個服務調研報告

“三個服務”就是指上級黨組織為下級黨組織服務、基層黨組織為黨員服務、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為群眾服務。今年年初,崇文區委認真研究了新形勢下我區基層黨建工作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對基層黨建思想理念作了進一步探索,提出了“三個服務”的黨建理念,并在全區開展了做好“三個服務”工作、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的建設的活動。為了了解和掌握“三個服務”工作開展以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明確下一步應采取的措施,我們組成了調查組,通過召開座談會、到基層聽取匯報和走訪等形式,對我區做好“三個服務”工作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

一、提出“三個服務”理念的思想基礎和基本考慮

1.“三個服務”是新形勢下對基層黨建思想理念的探索創新

隨著社會的變遷、體制的轉軌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與計劃經濟時代相適應的基層黨建理念和做法,逐漸與新形勢不相適應,黨建工作的成效不盡人意。一些同志囿于傳統觀念,在工作中往往重對上服從,輕對下服務;重工作任務,輕人文關懷;黨建工作有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形式主義傾向。這些問題的形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在思想觀念上過多地強調下級黨組織和黨員的責任和義務,而忽視了對其關懷和服務,我們提出“三個服務”的理念,就是要在重視責任和義務的同時,強調組織關懷和服務,用關懷和服務來補充完善重責任義務的傳統觀念體系,形成上下級組織之間、組織與黨員之間雙向互動的黨建新思路,以更有效地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2.“三個服務”是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強基層黨的建設的客觀要求

在新形勢下,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必須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實現人民群眾的愿望、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三個服務”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解決基層黨組織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幫助黨員和群眾克服面臨的實際困難,使廣大黨員和群眾充分享受到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

3.“三個服務”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有效途徑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使黨的基層組織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三個服務”就是要認真把握時代要求,結合我區實際,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緊緊圍繞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和群眾的實際需要開展工作,使廣大黨員、群眾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把黨的改革發展成果轉化為群眾的笑臉和掌聲,使黨的號召真正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4.“三個服務”是統一認識,凝聚力量,建設現代化都市文化休閑區的現實需要

區第九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現代化都市文化休閑區的奮斗目標和“一二三”發展戰略,實現這一奮斗目標和發展戰略,必須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努力。“三個服務”就是要通過加強和改進我區基層黨建工作,統一全區上下認識,凝聚各方智慧,匯集各種力量,充分調動全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實現我區未來發展目標而努力奮斗。

二、開展“三個服務”工作取得的成效

“三個服務”理念提出之后,召開了全區做好“三個服務”工作動員會,制定了《關于做好“三個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區基層黨建的意見》,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經過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近一年的積極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上級黨組織為下級黨組織服務,轉變了重服從輕服務的觀念

一是樹立了“領導就是服務、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寓領導、管理于服務之中。區委組織部建立了組工干部聯系基層黨支部制度,要求每位組工干部每月至少深入基層聯系點一次,了解基層黨組織情況,幫助解決基層實際困難。

二是改進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區委常委會進一步完善了調查研究制度,規定區委常委每年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時間不少于兩個月,并要承擔一兩個重點調研課題,親自動筆寫出有分析、有創見、有價值的調查報告。下基層輕車簡從,一律不在基層就餐,不參加各種應酬性活動,把主要精力用在認真解決好群眾最為關心的就業、住房、醫療、環境、治安等問題上;從今年開始,班子成員境內外出差,區級領導一律不互相接送,一律不互贈紀念品。

三是關心愛護基層干部,從事業、家庭等方面為干部的健康成長、愉快工作創造了條件。區委組織部建立了基層干部家屬慰問制度。逢主要節日、基層干部家屬(配偶、父母、子女)生病住院或遇到其他重大事項時,及時安排慰問,并幫助解決其家庭實際困難。天壇街道重視做好青年干部的培養工作,建立了談心制度,每個季度由工委書記或副書記與青年干部談心一次,互相交流工作中的心得體會,探討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對青年干部做到了在思想政治和生活上“兩個關心”,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解決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2.基層黨組織為黨員服務,重點突出了知情、解惑、關愛三個環節

一是做到了“知情”。黨組織理順黨員反映意見的途徑,暢通黨員對合理需求和利益的表達渠道,及時了解黨員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變化和需求。區直屬機關工委、普仁醫院設計了《共產黨員思想狀況調查問卷》,緊緊圍繞黨員心里在想什么、行動上在做什么、目前黨員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和實際需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區委組織部通過發放征求意見表、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設立意見箱、開通熱線電話等形式,廣納群言,對黨員提出的問題,協調有關單位盡快加以解決。

二是做到了“解惑”。黨組織對黨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進行思想溝通,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區職介中心黨委創建“流動黨員之家”,建立網上黨支部,開辦網上“談心窗”、“知識窗”、“讀書窗”、“勞動政策窗”等,運用方便、快捷的手段,為流動黨員答疑解惑,真情與流動黨員交心交友。幾年來,“流動黨員之家”已為2706名黨員提供入門教育,幫助520多名下崗失業黨員找到了工作,接待參加活動的黨員近5000人次。

三是給予了“關愛”。黨組織成為特困黨員的主心骨,從資金和政策上給予重點幫扶,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陽光。龍潭街道建立黨員服務熱線,成立黨員之家,完善“結對子”、談心等制度,通過心理咨詢、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多種渠道和方式,為特困黨員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逢年過節,區職介中心黨委走訪慰問特困黨員,為他們送去生活日用品及節日的祝福。今年以來,走訪慰問特困黨員26人次,安置特困黨員就業20余人。

3.黨組織和黨員為群眾服務,真正做到了心系老百姓,利為民所謀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社情民意反映機制,疏通群眾利益表達渠道,把群眾的呼聲作為黨組織開展工作的第一信號,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前門街道針對本轄區流動人員增多,身邊無子女老人得不到妥善照顧的現象,動員和組織黨員啟動“空巢老人社會關懷工程”,黨員通過與基層黨組織簽訂幫扶協議,對“空巢老人”責任到人,堅持“三個一”,即每天打一次電話,每周登門拜訪一次,每月帶老人逛一次街,從購物、就醫、陪伴、交流及各種應急服務方面,給予幫助和解決,滿足了“空巢老人”的需求。

二是拓展和創新了服務模式,通過多種途徑,為群眾提供全方位服務。區文化委建立旅游咨詢站,構建“互聯網、咨詢站、社區”三級旅游咨詢網絡,開通服務熱線,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東花市街道建立了社區服務大廳,實行18個服務項目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協調社區服務、治安、城管監察、房產管理、物業管理、就業咨詢等多方面的關系,為駐區單位和居民提供了優質高效服務。

三是發揮組織優勢,通過牽線搭橋等方式,為群眾解決問題提供幫助。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開展“走進企業、走進社區、走進學校、走進居民家庭”活動,為街道社區的大齡失業人員組織專場洽談會,通過開辦醫保中心“綠色通道”特色服務,為行動不便的離休人員大開“醫保”方便之門;通過實行監察、仲裁合署辦公,接待來訪,為有勞動爭議的群眾提供高效、公正、透明的服務。

三、在開展“三個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少數干部“三個服務”的理念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

任何工作的開展,觀念突破、觀念轉變是前提。只有轉變思維模式,才能進一步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目前有少數干部仍然停留在用陳舊的思維方式研究思考問題,尋找答案,還是片面地強調責任和義務,忽視關懷和服務,重對上負責輕對下服務,重工作任務輕人文關懷,“三個服務”的觀念還沒有真正形成,致使黨組織缺乏應有的吸引力、凝聚力、戰斗力。

2.一些干部還不理解“三個服務”的具體內容

他們不知道在“三個服務”中,上級黨組織為下級黨組織服務主要是方向把握、工作指導、資源整合、信息提供和物質支持;黨組織為黨員服務主要是關心黨員的思想進步、成長成才和解決困難,為黨員搭建參與黨的工作和社會活動的舞臺,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給黨員以發展的機會和情感的歸宿;黨組織和黨員為群眾服務主要是答疑解惑和排憂解難。由于沒有很好地理解“三個服務”的內容,所以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的進度與我們設想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

3.用“三個服務”理念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

創新是基層黨建工作的題中之義,是基層黨建工作的活力之源。由于“三個服務”觀念提出的時間比較短,通過開展“三個服務”工作,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還不盡人意。表現在開展工作時,創新意識不夠強,習慣于按照既定框子辦事,工作上畏首畏尾,創新怕擔風險;存在做表面文章、搞形式多,為黨員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少;被動應付多,主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少,在工作思路上、方法上、措施上缺乏新招。

4.推動“三個服務”工作的黨務工作者的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財力投入需要進一步加大

目前的基層黨務工作者特別是社區黨務工作者以前大多數不是搞黨務工作的,沒有黨務工作經驗,他們對黨的基本知識是一知半解,對黨務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有關程序不夠熟悉,對黨建工作的認識還有偏差,還存在重業務、輕黨務的傾向,工作能力也比較弱,工作效果不佳,致使社區居民對他們的工作不滿意。還有一些黨務工作者精神狀態不佳,事業心、責任感不強,工作作風不扎實,表率作用發揮不夠,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沒有很好地去解決,這就使得“三個服務”工作落不到實處。部分街道社區和非公有制企業黨員活動場地和活動經費得不到保障,黨員教育培訓經費明顯不足。所有這些問題制約著“三個服務”工作的深入開展。

四、進一步開展“三個服務”工作的對策

1.樹立服務理念

思想觀念的創新是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的關鍵。思想觀念的創新需要我們突破傳統的只注重對上服從的單向思維,注入對下“服務”理念,形成雙向思維,這樣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蘊藏著的巨大創造力才有可能得到競相迸發和充分涌流。“服務”理念宏觀上是指黨為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保障體制改革正常運行,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提供政治保證。微觀上是指黨自身建立起一種上級黨組織與下級黨組織、黨組織與黨員、黨員與群眾之間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的新型聯系紐帶。

樹立服務理念,必須正確把握服務定位。我們的服務定位,不能憑主觀臆想,而應該是主觀與客觀、需要與可能、動機與效果的統一。應該體現全局性,站在全局的高度,高屋建瓴,統籌規劃;體現超前性,以敏銳的洞察力從復雜多變的形勢中科學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準確把握發展規律,超前思考,把工作做在前頭;體現求實性,以群眾的需求為第一信號,深入基層,體察民情,關注群眾的冷暖,傾聽群眾的呼聲,常思為民之策,常行為民之舉。

樹立服務理念,必須不斷推動服務創新。服務基于需求,需求的不斷變化決定了服務必須不斷創新。唯有創新,我們的服務才能不斷發展,不斷超越,不斷創造新優勢。解放思想是服務創新的基礎,思想解放了,就能迸發出創新的勇氣,就能想別人所未想、不敢想的事,做別人所未做、不敢做的事。應進一步拓展服務功能,深化服務內涵,擴大服務外延,在不斷滿足黨員群眾需求中賦予服務以新的生命和活力。

樹立服務理念,必須與黨的教育管理同步推進。黨的教育管理是樹立服務理念的前提,只有通過教育管理,使黨員都以服務為己任,才能變服務理念為現實,才能孕育出優質的服務。要建立和完善對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項制度,用制度來規范對黨員教育管理的行為;將黨員教育管理融入黨建活動之中,以開展深入扎實的黨建系列活動來不斷豐富黨員教育管理內容;完善黨員教育管理目標責任制,履行好教育管理工作責任,落實工作措施;加強黨務干部隊伍建設,提高黨務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2.明確服務內容

服務包括從政治上、精神上、生活上等方面給予關懷。政治上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宣傳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政治意識,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精神上溝通思想,解決思想困惑;豐富文化生活,提升精神生活水準;尊重權利,提供發展的機會,給予精神慰藉;引導確立自信、自強、自立、樂觀的生活態度。生活上幫助解決就業,關心身體健康,給予醫療服務,提供物質支持。

上級黨組織應發揮黨的政治和組織優勢,為下級黨組織提供正確的政治方向;下移工作重心,指導和幫助下級黨組織工作,為下級黨組織提供資源,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主動為下級黨組織“減壓減負”,少一些檢查評比,多一些支招獻策,少一些任務攤派,多一些具體服務,少一些走馬觀花面上活動,多一些沉下基層蹲點實干,增強下級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使下級黨組織成為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黨組織要加強黨員干部的學習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水平,增強政治鑒別力;重視與黨員干部交流思想,定期與他們談話談心,解決思想困惑,提高思想認識;關心黨員干部的身體健康,建立黨員干部休假制度,督促休假,定期組織開展體育鍛煉,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加大對先進黨員干部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激發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熱情,增強黨組織內部的凝聚力。

黨組織和黨員要引導群眾有序的政治參與,暢通和拓寬群眾利益表達渠道,引導群眾以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用經濟手段來解決群眾利益得失矛盾,用民主方法來解決群眾思想認識是非矛盾;真情地體察、了解群眾的實際需求和困難,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努力為群眾答疑解惑,千方百計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急事、難事、愁事,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用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換來群眾的掌聲和笑臉。

3.完善服務體系

穩步推進黨的基層組織體系網絡化、管理信息化、工作制度化和活動社會化,努力形成具有時代特征和首都中心城區特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改進工作方式和活動方式,完善“造血”和“供血”的服務體系。

一是完善基層黨建網絡體系。在基層黨建方面,努力創新基層黨建工作體制機制,著力構建在黨的領導下,由政府組織、群眾自治組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以及居民等各種主體民主參與、合作協商的基層治理結構和工作機制。推廣前門街道工委社區黨建工作網絡的經驗,建立以黨員為骨干、社區黨組織成員、居委會委員、黨員積極分子、居民組長、樓門(院)長參與的社區黨建網絡,使社區、居民片、責任段、樓門(院)環環相扣、層層負責、上下貫通,使全地區所有單位、居民的基本情況盡在掌握之中,形成橫到邊、豎到底的網絡機制,拓寬服務的覆蓋面。

二是完善服務黨員體系。建立黨員分類動態管理服務機制。對年老體弱多病黨員,建立黨員互助對子;對有專長的黨員,結合各自特長組織參加街道、社區志愿者隊伍;對在職黨員,通過建立聯絡網,定期聯系,使其積極參加到街道、社區工作中來;對困難黨員,通過“結對互幫”,“單位聯建”等形式給予關心幫助;對拆遷黨員,建立拆遷黨員聯系卡,做到組織不散、教育及時、管理到位。總結推廣區職介中心黨委創建“流動黨員之家”的“零距離”服務經驗,加強對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黨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探索多種有效形式,建立黨組織與黨員之間連接的紐帶、溝通的橋梁,增強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是完善服務群眾體系。總結東花市街道建立社區服務大廳,實行多個服務項目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的經驗,不斷拓寬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為黨員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注重對特殊群體的服務,啟動“空巢老人社會關懷工程”。通過與基層黨組織簽訂幫扶協議,黨員對轄區內的“空巢老人”責任到人,堅持每天走訪,了解老人的需求,全方位地給予幫助和解決,滿足“空巢老人”的需求。對于有勞動能力的低保戶,給他們提供一定數量的攤位,讓他們自主經營,自食其力,在房租、稅收和工商管理費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變“輸血”為“造血”,為他們的生活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努力使他們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對于特困殘疾人,建立貧困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4.加強對黨員的人文關懷

一是為黨員廣泛參與黨的工作和社會活動營造良好環境。健全服務機構,創建街道、社區黨員服務中心。按照“關心、理解、幫助、凝聚”的八字方針,加強“知民、親民、愛民、為民”的作風建設,大力總結宣傳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營造黨員愿意服務、善于服務、樂于服務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是為黨員提供接受教育、溝通交流的平臺。籌建崇文黨建網站,開辟網上黨課、網上過組織生活等互動功能。組織廣大黨員積極參加“黨員作用好”的設崗定責活動,豐富“特色黨日”等主題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錘煉黨性,讓黨員在參與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架起黨與群眾的連心橋。

三是為黨員解決生產生活的后顧之憂。對黨員做到“四清楚五必訪”,即黨員基本情況清楚、思想動態清楚、家庭狀況清楚、經濟現狀清楚,也就是“知情、知底、知心”;黨員未過組織生活必訪、工作變動必訪、生活困難必訪、生病住院必訪、退休必訪,使黨員在有需要時能及時得到“家”的撫慰和幫助,增強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