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培訓范文

時間:2023-12-14 17:38: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機械設計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機械設計培訓

篇1

培訓機構如下:

1、水晶石:主要涉及室內設計、建筑商演、新媒體包裝、原畫設計等方面的課程,全方位培養設計人才。

2、火星:以室內設計行業需求崗位的人才綜合素質要求為教學重點,目的在于通過大量的案例實踐,讓學員熟練掌握室內方案設計、施工設計、材料應用等技能。

3、銀河教育:全面提高設計師的設計能力,專業技能以及營銷能力。包括十二門課程,包含家裝、公裝、軟裝、畢業設計等課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2-0074-02

2015年國家出臺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從而全面提高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教育部統計,2015年全國獨立學院共有275所,在校生達260多萬人,獨立學院承擔了全國本科層次人才培養任務的18%,成為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常州大學懷德學院遷址靖江辦學,本著培養人才、服務靖江經濟的原則,努力尋求拓展發揮本校繼續教育為靖江地方經濟服務的模式,而靖江各企業對各層次人才的技術提升等方面培訓有著迫切的需求,校、企、政府三方共建員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通過各種途徑提升員工綜合素質、技能,為靖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顯得非常必要。

一、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現狀與共性問題

繼續教育的培訓基地建設是為了滿足高校在教育環節的特色化發展,在有效依托高校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的基礎上,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辦學經驗來為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模式和多類型的教學體系,使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突出市場化的需求特點,以滿足市場經濟和社會整體的環境要求,使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形成協調分明的運行機制。但是,整體性的規劃方針在實際的教育體系建設中還是存在著諸多問題,這就需要在基本的建設方面從共性問題出發和入手,以實現繼續教育的效能發揮。

1.基地建設的全局規劃和資源配置缺乏整體的協同性。在當前的繼續教育狀態下,培訓基地的建設采用獨立的運營模式和狀態,在進行基地建設和目標培養、課程設置以及資源配置、效果評估等方面實現整體性的方案設定與規劃。在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中,各個環節需要實現有效的合作與協同,在建設中某個環節和部門的建設力度過于繁重時,其他部門和區域需要實現一定的輔助和協同,有效完成各個環節的基地建設。

2.基地建設的培訓需求和課程設置缺乏調研的系統性。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環節,需要對培訓的整體需求探尋科學的調研活動。這就需要在高校的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中進行主動性的調研,比如上門走訪或者電話溝通等方式進行,然后在了解整體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培訓課程體系的建設。此外,還需要強化培訓基地的對外拓展項目建設,但是,在高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中缺乏有效的主動推廣意識。

3.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對策。(1)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組建,強化資源的挖掘開發及整合。繼續教育的培訓基地建設是有效獲取市場資源的整體戰場,基礎的培訓環節是對資源項目的開發利用,在資源強化的過程中實現對潛在客戶和師資力量的引進,并在有效的調研活動支持下實現對基地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再開發。這就需要在繼續教育基地培訓建設中為繼續教育提供整體化的服務,在完善培訓體系建設時,實現培訓課程同相關行業和具體企業的專業貼合度,使基地的培訓工作實現教育形式的創新,并在校企結合的渠道優勢下,開展有效的合作辦學,實現各項資源的優化整合。(2)進行培訓項目的深入調研,促進人才培訓符合實際需求。從院校教育的整體實際出發,通過信息科技的支持在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實現同企業的有效結合,強化培訓基地的建設,使繼續教育建設能夠從實際出發的基礎上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并有效融入整體的社會產業鏈條布局,使整體的繼續教育培訓同院校的基本建設有效銜接,使最終的人才培養能夠符合社會整體的產業結構升級和社會人才的需求。

2016年常州大學懷德學院經招投標取得江蘇國信靖江發電有限公司管理培訓項目,根據電廠對員工素質、技能提升的實際需求,通過對培訓項目的深入調研,在培訓方案的選擇、課程的設置、教案的編排、師資的配備上量身定做培訓項目,做到人才培訓真正符合企業需求、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

二、員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的任務和目標

1.在全新的教育環境和發展背景下,繼續教育的培訓基地建設要同高校的自身優勢行業特點相結合,使高校的繼續教育同地方經濟和行業特征以及企業相結合,使繼續教育的培訓基地建設與整體的管理體制和服務模式及運行機制相統一。

2.結合企業和行業的需求,在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中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并最大化地實現同學歷教育的溝通和銜接機制。

3.同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使學習者能夠在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中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使改革之后的繼續教育在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模式等方面實現創新,探索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中創新性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更好地保障基地教育建設中繼續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

4.進行繼續教育基地建設時,需要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有效結合,強化數據信息化的教學資源建設和共享,建設整體性的教學資源服務模式和基地教學機制。

據此,常州大學懷德學院與靖江不斷完善共建員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的適時方案和整體目標。

三、員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的路徑

在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中進行的技能培訓是為了發展服務經濟和產業建設,以有效提升區域經濟的發展,在繼續教育培訓建設中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職工的有效就業。并在基地建設中遵循現今社會經濟的整體要求,將培養目標定位在實用型人才和綜合技能型人才方面,有效建立運作規范化的多樣性人才培養目標,以在繼續教育基地建設中實現綜合全面性的職工技能培訓的全新機制,在專業化的技能支持下實現人人有技能、人人能就業和人人得實惠的繼續教育培養機制,以有效促進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的人才支持。

1.強化校企聯合,共建“新型企業大學”?!捌髽I大學”是在新型的社會環境下所要求的綜合技能型人才的建設需求,并在長久的應用中體現了應用的優勢。近年來,雖然我國企業大學教育得到了長足充分的發展,但是整體的發展質量并沒有一致性和整體性,實際而言,主要是因為我國的部分企業建設中在注重硬件設施建設而忽略了軟件建設,導致整體的業務建設和管理環節缺乏穩定性和規范性,一定情況下制約著企業大學的實質性應用和發展,甚至于企業大學只是名義上的“空架子”。在對現實狀況進行了解的基礎上,繼續教育的培訓基地可以有效應用現實狀況實現自身的發展和補充,在課程體系建設和管理體系方面實現與企業間的強強聯合,建立完備的新型企業大學,使繼續教育能夠在企業的戰略轉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2.結合政府建設,開展行業專項合作。在繼續教育培訓管理中需要在了解政府要求和行業規范的前提下進行基礎建設,實現同政府相關部門的合作,并以此為切入點,優化繼續教育的教學培訓,在同社會狀況進行結合的基礎上實現校內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推進基礎建設項目的針對性。并且,可以在對各項實際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將原有的基地建設建設項目改進和優化,并不斷地更新挖掘新的項目,然后強化培訓力度,體現繼續教育的優勢。(1)開展城鄉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在進行員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時需要圍繞社會經濟的整體產業格局,以更好地滿足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并對有就業意向和工作能力的勞動者進行有效的基地培訓建設,有效完成崗前的職業技能培訓,更好地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主體對于人才的要求。(2)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在進行繼續教育基地建設時需要有效完善整體性的工作激勵和評估機制,在創新式的教學方法支撐下同網絡載體結合起來,提升基地的整體培訓效能,以完善參與繼續教育的相關人員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保障在繼續教育的過程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完善培訓機制,使繼續教育滿足當下環境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的人才技能要求,以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

2016年焊接中心大樓將在常州大學懷德學院建造落成,靖江政府、企業與高校三方將共建開啟焊接的合作項目,作為行業專項培訓基地為地方培養輸送焊接行業人才。

3.依托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化的網絡培訓。在科學技術的要求和推動下,開展數字化的網絡培訓和建設,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打破固有的傳統面授式教學局限,在更加先進和主動的狀態下實現繼續教育的資源共享,在學校自主安排時間的基礎上使培訓活動能夠更加契合社會的需求,強化繼續教育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

四、結束語

員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建設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局限,整體而言,社會體制建設和國家政策需求都是局限性的因素,以及基地建設中的自身運營管理模式。這就需要高校在進行繼續教育的基地建設中強化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地開展問題的解決對策,在新型的社會環境需求下,實現原則性同靈活性的結合,探尋適合自身發展的全面基地建設道路和途徑。

參考文獻:

篇3

一、機電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 教學模式落后。目前,我國職高機電專業的教學大部分仍采用傳統相對落后的教學模式,存在著明顯的弊端,具體表現為片面追求考證率,忽視專業技能的培養。創新應變能力不強等。在這種接受性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久而久之,造成學生的依賴性較強,缺乏獨立自主性,抗打擊能力也不是很強。可以說,它這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發展,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很低。

2 課程內容陳舊,課程安排不合理。許多職高機電專業的課程內容仍然沿用傳統的落后的課程設置,一些已經過時的課程依然沒有被及時淘汰,而一些新的課程,包括數控技術課程,也不能及時進行更新。無疑,這種情況很難適應當今高新技術不斷發展的要求。而部分職高院校目前的課程安排主要是根據現有的教師情況來定,因人設課的現象很是明顯。由于受師資以及教學條件的限制,課程設置缺乏相應的系統性和科學性。部分職高院校甚至存在有什么樣的教師就開設什么樣的課程的問題。

3 實踐教學模式不完善。傳統的職高機電專業的課程內容采取“三段式”課程模式。所謂的“三段式”課程模式主要是指課程按照由基礎到應用、抽象到具象、寬泛到細致的順序進行開設,一般將課程分為三大類,包括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這種課程開始形成了一個地大上小的金字塔結構,最底部的一般是文化基礎課,其上是專業基礎課,最頂端的是專業課。而傳統的實踐教學系統也主要是在原本的本科教育實踐體系的基礎之上形成的,整個系統包括三個部分,即基礎能力培養、應用能力培養以及綜合能力培養。但是這些能力的培養與實際產生了嚴重的脫節,實用性不是很強。雖然,近年來不斷有職高院校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職高院?;蚨嗷蛏俚乇A糁鴤鹘y的課程體系。由于傳統的職高機電專業的“三段式”實踐教學模式存在非常明顯的弊端,已經不能適應當下企業對機電人才標準提高的要求。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不能同職高機電專業的職業性和實踐性等特征以及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和目標形成一致的步調。

二、職高機電專業教學一體化改革探討

1 以職業技能為本,優化課程體系。職高要結合本校學生的具體實際,滿足市場的需求,在教學模式以及課程體系上要處處體現出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本位。將學生技能培養和訓練落實到具體,將學生培養為職業技能過硬、業務知識專深以及技術再現能力強的綜合性機電人才。職高機電專業的課程設置需要結合具體的市場發展需要。以職業技能為本位,以市場需求為依據,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適應力為關鍵點,從基礎到專業,再到實際應用的發展,將職業技能的培養貫穿整個機電專業教學的始終。大部分課程應該安排到數控實訓基地進行開設,采取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現邊講邊做邊學,真正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以數控技術為例,來圖加工的話,首先需要看懂產品圖紙。如果來樣加工的話,就需要進行產品的圖紙設計,然后進入機械制造的工藝設計階段,隨后利用數控機床將毛坯轉化為產品,并對產品質量進行及時的檢測和控制。由此,在產品的設計階段,教師可開設機械設計,模具設計等專業基礎課程,在機械制造工藝設計階段,教師可開設機械制造基礎以及數控加工等應用課程。在產品的數控加工階段,教師可開設數控編程、數控特種加工技術等課程。在產品的質量檢測階段。教師可開設測量技術基礎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