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腹腔鏡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23:58: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婦科腹腔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婦科腹腔鏡圍手術期護理
1臨床資料
選擇我科2008年8月—2009年2月腹腔鏡手術患者共68例,年齡15~65歲,平均32.6歲。10例未婚(14.71%),58例已婚(85.29%);有腹部手術史9例(13.24%);卵巢囊腫22例(32.35%),其中卵巢囊腫蒂扭轉4例,畸胎瘤3例;子宮肌瘤6例(8.82%);輸卵管妊娠32例(47.06%);多囊卵巢綜合征5例(7.35%);子宮內膜異位癥3例(4.41%)。患者術前均經B超檢查,化驗血常規、尿常規、血液生化、肝腎功能,檢查胸透、心電圖均正常。
2結果
術后無1例出現出血、感染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腹部穿刺口均甲級愈合出院。
3護理
3.1腹腔鏡手術術前的護理要點
剖析婦科腹腔鏡手術護理分析
腹腔鏡手術可以提供良好的手術視野,創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及住院時間短,深受臨床醫生與患者歡迎。本研究收集我院2010年1至5月428例婦科腹腔鏡手術病例,實施術前、術中、術后的整體護理,對手術的成功、并發癥的減少及術后的恢復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共428例,年齡18~37歲,其中卵巢囊腫170例,宮外孕184例,卵巢畸胎瘤48例,多囊卵巢9例,不孕癥50例,腹腔鏡下輔助子宮切除術15例,腹腔鏡輔助宮腔鏡子宮隔切除術8例,卵巢轉移癌2例(轉開腹)。本組病例除1例有腸管損傷,余無空氣栓塞、內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發生,均痊愈出院。
2護理方法
2.1術前心理護理
巡回護士手術前1天親自到病房訪視患者,告知患者手術前需要作的生理和心理準備工作,如何正確地認識腹腔鏡手術,以及介紹手術流程、手術方式、手術可能存在的風險并提高患者對“術中轉開腹”及術后并發癥的心理承受力[1]。通過護患真誠的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幫助患者客觀、全面認識腹腔鏡手術,并幫助患者消除顧慮、減輕心理壓力,以良好的心態迎接手術。同時可介紹一些正常的手術病例及手術后的情況,增強患者及家屬接受手術,戰勝疾病的信心,以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婦科腹腔鏡手術風險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鏡手術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方法選取該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1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實施傳統的護理措施,并且采用風險管理的方法。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術后感染、術中出血情況、手術時間、體位傷、電灼傷、氣壓不足以及氣腫的情況。結果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體位傷、氣腫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術后感染率高于觀察組,手術時間也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措施,能夠顯著提升手術的效果,并且防范相應的治療風險。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手術;風險管理;應用
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婦科腹腔鏡手術在婦科疾病診斷方面,已經成了當前婦科疾病手術治療中的關鍵手段。因為具有康復快、患者創傷較小、療效確切等有點,所以在當前婦科良性疾病手術治療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盆底障礙性疾病以及婦科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中,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效果和經陰道手術以及經腹手術的效果相當,并且優于這些傳統的手術方法。為了持續提升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預防水平,并且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必須加強對腹腔鏡手術中風險因素的管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140例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0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42例,年齡在25~74歲之間,平均年齡是40.5歲。手術類型包括:15例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15例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13例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10例腹腔鏡下卵巢根治術,17例腹腔鏡下膽囊取石。觀察組:女性25例,男性45例,年齡在24~69歲之間,平均年齡是41.3歲。手術類型包括:腹腔鏡下14例全子宮切除術,16例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12例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9例腹腔鏡下卵巢癌根治術,18例腹腔鏡下膽囊取石手術。兩組患者的手術類型、年齡以及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婦科腹腔鏡患者手術室護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婦科腹腔鏡患者實施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1~12月于本院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62例,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31例。對照組給予手術室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手術相關指標以及術后康復情況。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康復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輕術中出血量,降低手術風險,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關鍵詞]腹腔鏡;婦科;手術室護理干預;量化評估策略
腹腔鏡手術相比于傳統開腹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1]。但其仍為侵入性操作,若不能得到有效護理,易對患者預后造成影響。因此,有效地手術室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治療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通過對患者病情、情緒等的量化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2]。本研究旨在探討婦科腹腔鏡患者實施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以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具體信息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12月于本院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62例,按隨機數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31例。觀察組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37.92±2.37)歲;體重45~65kg,平均(55.23±7.46)kg。對照組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38.21±2.54)歲;體重45~67kg,平均(55.51±6.97)kg。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手術室護理,包括進行常規術前訪視及準備,術中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以及術后康復指導。觀察組實施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1)術前量化評估:根據患者年齡、病情、負性情緒等進行綜合評估,對其進行1-3分的標準評分。根據評分結果確定手術高、中、低風險狀況;(2)護理方法:①根據術前量化評估結果分配手術室護理人員,對低度風險者安排1∶1、中度風險者安排1∶2、高度手術室風險者1∶3;②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醫院基本情況,并對疾病相關知識、手術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等進行積極宣講,增加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包括對患者行術前訪視以及各類術前檢查等,對存在負性情緒的患者加以疏導,以調節患者情緒,減輕對手術的恐懼感;③環境護理:術前調節手術室溫度和濕度,保持患者術中體溫。同時為患者進行手術室環境介紹,盡量減輕患者進入陌生患者引發的緊張和恐懼;④術中配合:協助患者根據手術要求選擇合適體位;通過延伸交流、溫柔撫觸等方式鼓勵患者,緩解其緊張情緒,同時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告知醫生;⑤術后護理:使用溫柔的言語鼓勵等方式喚醒麻醉患者,通過播放音樂、密切交流等措施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可能出現的疼痛感。1.3觀察指標。①手術相關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②術后康復情況:記錄兩組患者術后排氣、下地活動以及住院時間。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婦科腹腔鏡手術圍術期護理論文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圍術期;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總結婦科腹腔鏡手術圍術期護理工作的經驗。方法:對婦科皮膚、會陰、腸道等術前準備工作進行改進。結果:在護理工作中體現了人性化關懷。結論:手術的成功離不開高質量的護理。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圍術期;護理
我院自2005年2月開展婦科腹腔鏡手術以來,已成功完成手術110例,并發深靜脈血栓2例,膀胱損傷1例,都因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而治愈。通過腹腔鏡手術圍術期的護理,逐漸掌握了腹腔鏡手術的護理要點及術后常見并發癥的種類、原因、臨床表現、好發時間及常規處理措施,合理制定護理計劃,及時觀察病情變化,縮短了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1]。
1心理護理的重要性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的需求在疾病發生、發展,轉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得到重視[2]。無論何種手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如緊張、焦慮,對手術的治療效果持懷疑態度,因此心理護理應貫穿于整個護理治療過程中,尤其在術前2d,手術當天,歸入病區時都要主動和患者進行交流,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如在術前和患者進行心理溝通,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對患者提出的疑問給予盡可能的解答,對腹腔鏡的目的、方法,麻醉方式、術中感覺、術后反應等給予講解。并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評估,針對患者不同需求及層次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有效降低患者應激反應,為手術創造一個良好條件。
右美托咪定對婦科腹腔鏡手術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討右美托咪定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的預防作用。方法:選取進行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A1、A2、A3,n=60)、B組(n=20)和C組(n=20)。五組患者使用同樣的麻醉方式,在手術結束前30min內A1組、A2組、A3組三組患者分別以0.2μg/kg、0.4μg/kg、0.6μg/kg的劑量靜脈滴注右美托咪定10ml,B組患者靜脈滴注100mg甲磺酸多拉司瓊注射液50ml,C組患者靜脈滴注5mg/100ml鹽酸托烷司瓊注射液100ml,所有藥物均在20min內注射完畢,藥物均使用0.9%的NaCl溶液進行稀釋。三組患者在麻醉藥種類、用量、手術方法和術后護理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記錄各組患者術后在1h、6h、12h、24h時的惡心、嘔吐的程度及發生情況,并進行A組組內和A組、B組、C組三組組間比較;比較各組患者術后12h內心動過緩(心率≤60次/min)、頭暈、鎮靜過度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并進行組內和組間比較。結果:A1組、A2組、A3組的患者在1h內的惡心、嘔吐發生率為A2組<A3組<A1組,24h內的惡心、嘔吐發生率為A2組<A3組=A1組,48h內惡心、嘔吐發生率為A2組<A3組<A1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中1h時B組的惡心、嘔吐發生率最高,具體為A2組<A3組<A1組=C組<B組;24h時C組的惡心、嘔吐發生率最高,具體為A2組<A1組=A3組<B組<C組;48h時C組的惡心、嘔吐發生率最高,具體為A2組<A3組<A1組<B組<C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呈現出A2組<A1組<A3組,組間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呈現出A2組<A1組<A3組<B組=C組。各組組內和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0.4μg/kg的DEX對患者婦科腹腔鏡術后惡心、嘔吐有顯著的預防效果,其次為0.2μg/kg的DEX。與其他種類的藥物相比,DEX顯著降低了患者婦科腹腔鏡術后惡心、嘔吐的現象,且術后不良反應較少。
[關鍵詞]右美托咪定;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療效
隨著醫療技術和治療手段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在罹患婦科疾病時選擇高安全性、低痛苦性和方便快捷的腹腔鏡手術。但隨之而來出現的問題就是患者在術后常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有研究表明是術中臟器受到牽拉導致迷走神經興奮,或患者體內殘留的二氧化碳對影響患者體內的血流通路,引起血液流態學的改變,使機體出現嚴重的應激反應[1]。頻繁的惡心、嘔吐不僅使患者主觀感到不適,嚴重者可能引起胃酸返吸,影響患者的恢復,使預后水平下降。本研究通過比較右美托咪定(DEX)與其他不同類型的麻醉藥物在婦科腹腔鏡術后預防惡心、嘔吐的效果,以及不同劑量對患者術后預防惡心、嘔吐的效果,探究DEX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A、A2、A3,n=60)、B組(n=20)、C組(n=20)三組。三組患者年齡、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8~50歲;②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Ⅰ級或Ⅱ級;③患者及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在術前服用過鎮痛、預防惡心等藥物;③處于月經或妊娠期間患者;③肝腎功能異常者;④本身患有胃腸道疾病,極易惡心、嘔吐者;⑤對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麻醉藥有過敏情況者。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1.2方法:手術開始前,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后,進行常規消毒,對血壓、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心電圖等進行常規監測,同時使用腦電雙頻指數(BIS)監護儀進行麻醉深度的監測。開放一側上肢靜脈通路,以2.5ml/kg/h的標準注射復方乳酸鈉注射液(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公司;國藥準字:H200554171)。麻醉誘導:靜脈注射舒芬太尼0.3μg/kg(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54171),丙泊酚2mg/kg(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55),注射用苯磺順阿曲庫銨0.6~0.8mg/kg(上海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69),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后進行機械通氣。麻醉維持: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濃度需維持在0.7~1.0MAC之間,丙泊酚維持4~6mg/kg/h,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7)0.1~0.2μg/(kg·min)。在手術結束前30min對患者靜脈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生產單位: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508)50mg后停止追加其他藥物。在注射前均使用NaCl注射液(生產單位:安徽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4023607)對藥物進行稀釋,將其分別稀釋為10ml。在手術結束前30min內向A1組、A2組、A3組三組患者分別以0.2μg/kg、0.4μg/kg、0.6μg/kg的劑量標準靜注右美托咪定(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219),每組各10ml。B組患者靜脈滴注甲磺酸多拉司瓊注射液(生產單位:遼寧海思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67)12.5mg/2ml。C組患者靜脈滴注鹽酸托烷司瓊注射液(生產單位: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664),5mg/ml,所有藥物均在10min內注射完畢。在患者清醒且能夠自主呼吸后進行拔管,自主呼吸標準為呼吸次數≥20次/min。1.3觀察指標:①比較各組患者年齡、手術時間、麻醉時間、蘇醒時間、術中并發癥如心動過緩等相關指標的比較;②記錄各組患者術后在1h、24h、48h時的惡心、嘔吐程度及發生情況,將患者癥狀分為3級,Ⅰ級為術后無感,Ⅱ級為輕微惡心,無嘔吐癥狀,Ⅲ級為患者惡心、嘔吐;③比較各組患者術后12h內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如心動過緩(心率≤60次/min)、頭暈、鎮靜過度等。1.4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婦科腹腔鏡截石位手術壓瘡護理管理
摘要:目的研究婦科腹腔鏡截石位手術壓瘡問題的護理管理方法。方法選擇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截石位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劃入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25例,對照組25例,分別接受婦科腹腔鏡截石位手術的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壓瘡發生例數。結果觀察組患者i-iV期壓瘡均為0例,對照組患者僅i期壓瘡有4例,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科腹腔鏡截石位手術壓瘡的優質護理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截石位手術壓瘡;護理管理
0引言
婦科腹腔鏡截石位手術術中有舉宮操作,擺放截石位臀部要超出床邊緣5公分,導致身體重量集中在手術床邊緣和臀部接觸圓弧上,很多患者的骶尾部壓瘡形狀都和床邊緣弧度一致。為了研究婦科腹腔鏡截石位手術壓瘡問題的護理管理方法,選擇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截石位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截石位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這50例研究對象年齡均在40歲以上,手術時間均在2小時以上,體重均在40-60kg。其中子宮肌瘤子宮全切和次全切手術37例,子宮腺肌癥子宮全切和次全切手術4例,子宮內膜癌子宮全切手術3例,卵巢腫瘤剝除手術6例。將全部患者隨機劃入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25例,年齡41-77歲,平均(45.6±3.6)歲;絕經前婦女11例,絕經后14例。對照組25例,年齡41-64歲,平均(45.8±3.2)歲;絕經前15例,絕經后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
益氣通腑湯治療婦科腹腔鏡術后的方法
摘要目的:觀察自擬益氣通腑湯治療婦科腹腔鏡術后氣虛血瘀型胃腸功能障礙的臨床療效。方法:將符合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功能障礙診斷標準且證屬氣虛血瘀型的8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予常規術后抗感染、支持治療,不予其他干預;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益氣通腑湯中藥湯劑口服,連續服用3d。比較2組患者術后6h、24h、48h、72h癥狀程度總積分(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癥狀積分之和)和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入組時與治療3d后血清胃泌素(GAS)、生長抑素(SST)水平變化情況,比較2組患者頭暈、惡心加重等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術后48h、72h治療組患者癥狀程度總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治療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01)。治療后治療組血清GAS水平較本組入組時明顯升高(P<0.05),SST水平較本組入組時明顯降低(P<0.05),且改善明顯優于同期對照組(P<0.05);對照組治療3d后血清GAS、SST水平與本組入組時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2組患者頭暈、惡心加重等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1.00)。結論:在常規抗感染、支持治療基礎上加用益氣通腑湯可顯著改善氣虛血瘀型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功能障礙患者臨床癥狀,增強胃腸動力,加快胃腸功能恢復,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益氣通腑湯;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功能障礙;胃泌素;生長抑素
胃腸功能的恢復作為婦科腹腔鏡術后機體恢復的一個重要環節,直接影響患者手術滿意度、術后生活質量及出院時間。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成熟和廣泛應用,經腹腹腔鏡手術逐漸取代傳統開腹手術,成為婦科最主要的手術方式[1]。胃腸道是腹腔鏡手術中最敏感、最易受損的器官之一,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受麻醉藥物、二氧化碳氣腹、手術器械牽拉刺激、手術應激反應等諸多因素影響[2-3],若出現術后胃腸功能障礙可見胃腸蠕動減弱或消失、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呃逆、無自主排氣排便等癥狀[2-4]。隨著術后麻醉藥物的代謝以及脫離上述影響因素,胃腸功能障礙癥狀會逐漸緩解,但部分患者恢復時間較長,影響術后生活質量。目前西醫臨床主要采用的干預措施是常規補液以維持電解質平衡,避免胃腸道負擔加重,但因術后胃腸功能障礙的癥狀具有多樣性且程度不一,難以針對性治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醫認為,術后胃腸功能失調多責之于氣血失和致腸腑不通,治當益氣通腑、逐瘀止痛。益氣通腑湯是南京中醫藥大學南通附屬醫院婦科用于治療腹腔鏡術后胃腸功能障礙的自擬經驗方,已經過長期臨床驗證有效,其組方思路來自《傷寒論》之小承氣湯。本研究觀察了在常規術后抗感染、支持治療基礎上加用益氣通腑湯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氣虛血瘀型胃腸功能障礙患者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癥狀和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及血清胃泌素(GAS)、生長抑素(SST)水平的影響,并與常規術后抗感染、支持治療的對照組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南通附屬醫院婦科接受腹腔鏡手術后出現胃腸功能障礙且辨證屬氣虛血瘀證的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2組患者術中均采用靜吸復合麻醉方式,且年齡、手術時長、腹腔鏡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本研究經南京中醫藥大學南通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件號:通中院〔2021〕字004)。
婦科內窺鏡手術的發展史
據記載早在公元500年醫生將一種鉛制管子放在人體內,用肉眼查看女性生殖
器。這種古老的技術通過擴張陰道年到子宮頸外口。最近20年來腹腔鏡手術和子宮
鏡手術技術的發展已成為婦科專業的一種重要的突破,現今在美國腹腔鏡已成為婦
科最常用的手術器械。全世界對于永性絕育方法的需要是促進內窺鏡外科發展的主
要原因。最重要的應用電凝方法改善了腹腔內止血的能力,使之有可能通過腹腔鏡
完成手術操作。
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異位妊娠;腹腔鏡;急診手術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急診狀態下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療效果。方法:回顧分析急診腹腔鏡手術治療72例異位妊娠的臨床資料。結果:72例急診腹腔鏡成功71例,中轉開腹l例。腹腔鏡組和開腹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病率、術后腸蠕動恢復時間、術后鎮痛及住院時間比較,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為急診治療異位妊娠的一種理想的手術方法,異位妊娠大出血不是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
異位妊娠為婦科常見急腹癥之一,部分患者就診時病情已很危重。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急診狀態下實施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72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腹腔鏡組72例,年齡18~41歲,平均31.24歲;經產婦30例,未產婦42例。有腹部手術史者17例,有置節育環史者18例,盆腔炎7例,其中21例有休克癥狀。開腹組70例,年齡19~42歲,平均29.31歲,經產婦31例,未產婦40倒。兩組術前情況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為異位妊娠,主要表現為停經、腹痛及陰道不規則出血,尿HCG陽性,B超提示宮內無妊娠囊,附件區見妊娠囊和胎心及附件區腫塊伴盆腔積液。陰道后穹隆或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