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扶貧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1 16:32: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社會扶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扶貧辦社會扶貧上年總結
2012年上半年,我縣定點扶貧、黨員干部包戶扶貧,非公有制經濟參與社會扶貧等各項工作,在上級黨政部門的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單位大力配合下,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簡要總結如下:
一、定點扶貧工作
上半年以來,省、市、縣級定點扶貧工作,領導高度重視,繼續加大對各重點村的幫扶力度,在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雨露計劃、新農村建設和村級組織建設等各方面提供了支持和幫助。據統計,上半年“一把手”到點次數27人次,共派出廳級干部52人次,處級干部129人次,處級以下195人次;單位自籌資金132萬元,爭取扶持資金50余萬元,各項捐贈折款34.5萬元,幫助新上項目8個,其中共修公路8.3公里,共修水利農田受益面積972畝,修建學校1處,引進栽培育扶貧支柱產業6個;幫助培養“雙帶”型村干部11人,幫助建立村級工作利度78個,培訓村干部4期39人次,實用技術培訓6期,980人次。
在定點單位的幫扶下,各重點村認真做好當年項目的規劃,對去年個別未完成項目進行掃尾,對今年項目啟動做好前期準備。特別是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關于開發杭白菊產業的號召,克服各種困難,落實種植計劃。
存在的問題:縣級定點單位幫扶力度不如省市單位大。
二、黨員干部包扶工作
社會扶貧工作計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編制扶貧專項2016年工作計劃的通知》文件精神,通過政府主導、市場調節、政策優惠,進一步弘揚扶貧濟貧傳統美德,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加快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構建全社會合力推進扶貧攻堅新格局,結合實際,特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要求
通過健全組織動員機制,搭建社會參與平臺,完善政策支撐體系,營造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著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社會各界踴躍參與的社會扶貧新常態。同時,突出黨政機關示范引領,通過開展“掛包駐幫”精準扶貧,確保今年67個貧困村有幫扶單位,24000貧困人口有干部幫扶;通過回引創業,確保每個貧困村至少有2名回鄉創業人員帶動貧困戶發展;其它社會組織自主確定幫扶對象,營造社會扶貧人人皆愿為,人人皆能為的良好氛圍。2016年,確保募集各類社會幫扶資金1億元左右,實現67個貧困村銷號24000貧困人口越過扶貧標準線。
二、主要工作
(一)狠抓掛包駐幫定點扶貧。
1、主動協調中國工商銀行總行、省國安廳、黨建期刊集團、中鐵二局集團公司定點幫扶貧困村、貧困戶工作。
全縣社會扶貧情況報告
一、主要做法
1、高度重視,社會扶貧工作扎實有效開展。一是全面落實了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到扶貧重點村開展掛點扶貧工作。年初,我縣以縣委辦、縣政府的名義下發了通知,安排了130多個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到扶貧重點村開展掛點扶貧、新農村建設、村建“三位一體”的幫扶工作。全縣133個扶貧重點村都按照要求至少安排了一個單位到村掛點扶貧。二是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確了掛點扶貧工作目標和職責。在下發了安排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到村掛點扶貧工作的通知后,我縣又以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名義下發了掛點扶貧的工作方案,明確了掛點扶貧工作的目標和職責,確保讓掛點扶貧工作不走過場。三是黨員干部“1+1”包戶扶貧順利開展。在全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中開展了黨員干部“1+1”包戶扶貧工作,每名黨員結對包扶一戶貧困戶,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全面幫扶,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逐步走向脫貧致富。
2、多措并舉,注重實效。一是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活動,深入開展了“三去三找三帶回”、“走訪貧困戶、困難企業”等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到基層、到農村開展調研,召開座談會,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走訪貧困戶、困難企業,切實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二是開展了“捐衣捐被,溫暖百家”活動。組織了全縣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為農村困難戶、困難黨員捐贈衣被,共捐贈衣被230多件。三是開展了縣領導到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鄉鎮掛點活動。縣四套班子的領導帶頭到重點項目、重點企業、農村去掛點,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切實為掛點的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村解決各類困難。四是建立目標考核機制。縣委、縣政府把各單位各部門掛點扶貧工作列入年終考核,獎勵先進、鞭策落后。
3、積極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參與社會扶貧。為了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扶貧,創建“大扶貧”的格局,我縣組織了制革有限公司等4家非公有制企業到鄉村等4個扶貧重點村開展結對幫扶。4個非公有制企業發揮信息、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對掛占村進行全方位幫扶。
4、加強與中央、省、市直掛點扶貧單位的聯系與溝通。2011年,中央單位在我縣掛點扶貧的單位有科技部,省直單位掛點的有省殘聯、省經管學院等,市直單位掛點的有人口和計生委、廣電局等。為了讓掛點單位工作組的同志工作好、生活好,我縣積極為他們做好服務工作,切實解決工作組工作、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創造一個較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同時,積極與掛點單位聯系和溝通,爭取資金和項目。
二、主要工作成效
扶貧辦社會扶貧工作匯報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廣泛宣傳,深入發動;領導重視,責任落實;加強督促,公開公示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系統工程,它不僅是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需要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來參與推動此項工作、為切實加強社會扶貧工作的領導,動員全社會參與、關心、支持貧困地區經濟建設、為確保社會扶貧工作取得成效,縣委、縣政府將各單位及其職工的捐資情況納入了年終的目標考核、今年社會扶貧工作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的一些問題、積極做好2009年籌集社會扶貧資金的各項工作,并不斷拓展籌資渠道,力爭資金籌集額有新突破、在縣級聯系領導和部門的幫助下,多形式、多渠道整合各類資金,在1-2個特困村建立筍竹或優質黑山羊專業合作社,推動特困村產業化建設,提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水平,在1-2個特困村建立高產示范農田、加強調研,合理安排今年籌集的社會扶貧資金,充分發揮社會扶貧資金的效益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2009年,我縣的社會扶貧工作嚴格按照市扶貧辦的總體部署,堅持政府主導、部門支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思路,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動員社會各界、各階層力量積極參與幫助貧困村的開發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共籌集社會扶貧資金831萬元,其中部門綁捆資金318萬元,汶川地震捐資513萬元(捐資中的400萬捐贈給地震受災區,另外113萬元用于我縣受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完成特困村公路建設7條45公里,新建囤水田353畝,新建維修水利設施1300處,維修校舍1處,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7期,培訓950人(次)。
一、廣泛宣傳,深入發動
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系統工程,它不僅是一項重要的經濟工作,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需要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來參與推動此項工作。特別是去年的汶川大地震,由于貧困地區地勢偏僻,交通閉塞,房屋結構落后,因此,損失較為為嚴重,群眾生產生活十分困難。為調動全社會參與幫扶貧困群眾的積極性,我們采取了多種方式進行宣傳發動。一是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等媒體廣泛播放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喚起社會各界對貧困群眾的同情;二是廣泛及時宣傳在抗震救災中幫扶貧困群眾的先進事跡,用先進典型來感召群眾參與;三是縣委、縣政府要求各單位將參與社會扶貧作為加強對內部職工教育的重要內容,要求每個部門定期分批安排職工到貧困地區進行幫扶,并將幫扶成效與工作業績掛鉤。
二、領導重視,責任落實
為切實加強社會扶貧工作的領導,動員全社會參與、關心、支持貧困地區經濟建設。自20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每年都以兩辦的名義聯合下文,要求加強社會扶貧工作,并實行扶持政策一定五年不變。縣委還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系特困村制度,明確了每個縣級領導和部門所聯系的貧困村具體的幫扶內容,特別在今年抗震及災后重建期間,每個領導與部門多次深入聯系村,幫助研究制定具體的救災措施,協調解決重建所需的物資,確保全縣沒發生一起因地震造成的糾紛。
扶貧開發社會扶貧工作匯報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普遍宣傳,深切策動;率領正視,責任落實;增強督促,公開公示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主要的社會系統工程,它不僅是一項主要的經濟工作,也是一項主要的政治使命,需要帶動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來介入敦促此項工作、為切實增強社會扶貧工作的率領,帶動全社會介入、關心、撐持貧困地域經濟培植、為確保社會扶貧工作取得成效,縣委、縣政府將各單元及其職工的捐資情形納入了年關的方針查核、積極做好2009年籌集社會扶貧資金的各項工作,并不竭拓展籌資渠道,力爭資金籌集額有新打破、增強調研,合理放置今年籌集的社會扶貧資金,充實闡揚社會扶貧資金的效益、在縣級聯系率領和部門的輔佐下,多形式、多渠道整合各類資金,在1-2個特困村成立筍竹或優質黑山羊專業合作社,敦促特困村財富化培植,提高農業財富結構調整水平,在1-2個特困村成立高產示范農田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2009年,我縣的社會扶貧工作嚴酷按照市扶貧辦的總體部署,堅持政府主導、部門撐持、全社會配合介入的工作思緒,以新農村培植為契機,帶動社會各界、各階級力量積極介入輔佐貧困村的開發培植,取得了較著成效。共籌集社會扶貧資金831萬元,其中部門綁捆資金318萬元,汶川地震捐資513萬元(捐資中的400萬捐贈給地震受災區,此外113萬元用于我縣受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完成特困村公路培植7條45公里,新建囤水田353畝,新建維修水利行動措施1300處,維修校舍1處,舉辦適用手藝培訓班7期,培訓950人(次)。
一、普遍宣傳,深切策動
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主要的社會系統工程,它不僅是一項主要的經濟工作,也是一項主要的政治使命,需要帶動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來介入敦促此項工作。出格是去年的汶川年夜地震,因為貧困地域地勢荒僻,交通閉塞,衡宇結構落伍,是以,損失蹤較為為嚴重,群眾出發糊口十分困難。為調動全社會介入幫扶貧困群眾的積極性,我們采納了多種體例進行宣傳策動。一是充實操作電視、報刊等媒體普遍播放貧困群眾的出發糊口情形,喚起社會各界對貧困群眾的同情;二是普普實時宣傳在抗震救災中幫扶貧困群眾的前進前輩事跡,用前進前輩典型來感召群眾介入;三是縣委、縣政府要求各單元將介入社會扶貧作為增強對內部職工教育的主要內容,要求每個部門按期分批放置職工到貧困地域進行幫扶,并將幫扶成效與工功課績掛鉤。
二、率領正視,責任落實
為切實增強社會扶貧工作的率領,帶動全社會介入、關心、撐持貧困地域經濟培植。自20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每年都以兩辦的名義連系下文,要求增強社會扶貧工作,并實施扶持政策必然五年不變。縣委還成立了縣級率領聯系特困村軌制,明晰了每個縣級率領和部門所聯系的貧困村具體的幫扶內容,出格在今年抗震及災后重建時代,每個率領與部門多次深切聯系村,輔佐研究擬定具體的救災法子,協調整決重建所需的物資,確保全縣沒發生一路因地震造成的糾纏。
社會扶貧暨“扶貧日”活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扶貧日”活動精神和省、市、縣扶開發攻堅領導組“扶貧日”系列活動通知精神,根據縣扶貧開發攻堅領導組《關于印發〈2016年“扶貧日”系列活動總體方案〉的通知》精神和工作安排部署,“扶貧日”系列活動要在鄉鎮全面開展“奉獻一份愛心、點燃一盞希望”為主題的扶貧獻愛心活動。現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活動主題、目標和范圍
(一)活動主題:奉獻一份愛心,點燃一盞希望。
(二)主要目標:以“奉獻一份愛心,點燃一盞希望”為主題,通過發動全鎮社會各界廣泛、自愿參與,為我鎮貧困戶扶貧開發等募集資金;募捐款主要用于貧困人口的危房改造、大病救治、困難家庭大學新生救助,公益設施建設。
(三)活動范圍。在全鎮范圍各行各業、社會各界全面開展。
二、組織協調
社會扶貧開展情況總結
今年以來,我局緊緊圍繞文化惠民及脫貧攻堅工作,周密安排,深入開展扶貧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今年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精心安排
我局高度重視扶貧工作,與文化惠民、有機結合起來,在日常工作中同研究分析,同安排部署,納入目標考核內容并貫穿于工作中。領導班子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扶貧工作,制定具體措施,確保了扶貧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同時,為進一步強化扶貧工作,我局充分發揮干部職工的積極性,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扶貧工作的要求,結合幫扶聯系點鄉及我局工作實際,持之以恒地開展扶貧工作,為今年的扶貧工作開好頭、起好步作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責任落實,全面扶貧
根據鄉及我局工作實際,制定我局2018年扶貧工作要點,落實職責,動員全局職工認真學習相關文件精神,按照要求開展扶貧工作。全局干部職工與鄉村及村53戶結為幫扶對子,落實了具體幫扶措施,以實際行動積極做好這項工作。局領導親自帶隊入村調研、體察民情、了解民意,與該村貧困戶促膝談心,就致貧原因和下一步的脫貧打算作了進一步了解,在認真分析貧困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了今后脫貧的建議,鼓勵村民們克服畏難情緒,轉變觀念,樹立勤勞致富、科技致富的思想。
三、多措并舉,形成合力
社會扶貧工作意見
2014年全市社會扶貧工作按照“政府主導、部門主幫、群眾主體、社會主動、創新機制、精準管理”的原則,以貧困村、貧困戶為對象,以實施“六大扶貧工程”為重點,以改善貧困鄉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收入為目標,積極構建“大扶貧”格局,努力推動社會扶貧工作再上新臺階,現就2014年我市社會扶貧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化認識,增強社會扶貧工作責任感
社會扶貧是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的重要支撐之一,切實做好社會扶貧工作,對于打好扶貧攻堅戰,確保按期完成扶貧開發任務,順利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辦、國辦專門出臺了創新社會參與扶貧機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社會扶貧要搭建各方參與扶貧攻堅的平臺,引導社會扶貧資源向貧困地區匯聚”的要求,我市在具體工作中也探索創立了“1+4”社會扶貧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去年,國務院扶貧辦在我市舉辦了社會扶貧研討班,對社會扶貧工作提出了明確目標和具體要求。各縣(區)一定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按照“連片開發搭架子、社會扶貧精準化”的思路,抓住和用好社會資源,主動作為,創新突破,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動員、結對幫扶、金融支持和干部駐村幫扶等工作推進機制,努力開創我市社會扶貧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重點,深入推進社會扶貧上臺階
(一)開展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要按照省上測算到縣(區)的貧困人口數量,在現有基礎上按照農戶申請、村兩委初評、村民(代表)大會評議、鄉(鎮)政府把關、縣級審核、張榜公示的程序將省上分解的貧困數具體到每個人頭。認真開展對貧困戶情況摸底調查,做好戶建卡、村造冊、鄉立簿、縣歸檔工作。建立和完善貧困農戶信息系統,將精準識別出的貧困對象全部錄入系統,采取跟蹤服務的辦法實行動態管理。要排查出轄區內最貧困的5個村和200戶貧困戶,采取集中攻堅的辦法予以脫貧解困。
(二)扎實開展對口幫扶活動。要進一步鞏固提升對口扶貧和“掛包幫”活動成果,扎實做好中央國家機關、省、市部門(單位)定點幫扶工作的聯系協調,積極爭取更大更多的支持。平昌縣和巴州區要進一步做好全國工商聯重點幫扶鄉鎮項目工作,主動匯報銜接,爭取項目落地。要認真落實縣(區)四大班子及縣直部門、鄉(鎮)領導掛點、部門包村、黨員干部幫戶的幫扶責任制,幫助制定1套幫扶村發展規劃,幫助貧困戶新建或改建1處住房、發展1個穩定增收項目、培育1名非農產業工人、健全1套保障措施。要從縣級各幫扶單位選派1—2名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熟悉群眾工作的年輕干部到對口幫扶貧困村具體開展幫扶工作,助推幫扶村的發展。力爭用三年時間,通過對口幫扶,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貧困村面貌發生根本改變。
社會扶貧工作交流材料
近年來,社會扶貧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和市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大體系建設”為突破口,著力解決“誰扶、扶誰、怎么扶”的問題,創新完善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社會扶貧參與機制,積極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努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工作格局。已募集各類社會資金3.5億元,完成村社道路建設85公里、修建溪橋34座,解決28000人的安全飲水,新建學校12所,資助貧困學生8000多名,新建衛生院(站)18所,實施“母嬰平安行動”,幫扶350名貧困分娩母親,培育市場主體新建特色產業基地145個,發展特色產業15萬畝。在帶動貧困村特色產業發展、貧困農戶增收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突出責任擔當,著力構建“三為主”的責任體系
在工作中,始終堅持政府主導、部門主幫、干部主動,營造“人人關心扶貧、全民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扶貧工作,把社會扶貧與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一并列入目標考核,出臺《社會扶貧工作實施意見》、《社會扶貧工作考核辦法》、《“掛包幫”工作實施意見》等文件,將社會扶貧工作與縣委政府重點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獎懲。縣委政府每年預算專項社會扶貧獎勵資金,制定專門的扶持政策,對企業入駐鄉鎮,在貧困村規模發展特色產業1000畝以上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提高了企業帶動群眾發展特色產業的積極性。對貢獻突出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各界人士,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給予項目冠名等激勵措施,深圳燕加隆集團投資450萬元為廣納鎮銅缽山村捐建村社道路4.8公里,政府便將此路命名為“貽信路”。同時縣委政府對駐村干部進行下鄉補貼,對新提拔任用的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要求必須有駐村經歷,鼓勵干部到一線掛職鍛煉。搭建了社會參與平臺,完善了政策支撐體系,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
二是堅持部門主幫。國家、省、市相關部門積極支持社會扶貧工作。中國工商銀行總行每年下派一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干部到我縣擔任副縣長,駐縣指導對口定點扶貧工作。今年共捐資1100萬元,突出解決我縣邊遠貧困村“四難”問題,時協調我縣融資及貸款75億元,支持縣巴萬高速公路、灣灘河水庫、繞城公路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省工商局、黨建期刊集團、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領導多次深入我縣開展幫扶工作,支持幫扶村發展產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25個市級部門派駐工作隊,開展駐村幫扶。唱歌鄉方山坪村被市扶貧移民局確定為“掛包幫”定點幫扶村,率先在全市開展連片扶貧開發和精準扶貧相結合試點工作,市扶貧移民局為方山村發展核桃產業200余畝,苦蕎40畝、天麻20畝、增養土雞養殖3000余只,投入貧困戶產業發展基金30萬元,走出了一條邊遠高寒貧困山村精準扶貧的新路子。縣上建立“縣級領導聯系鄉鎮、部門聯系貧困村、黨員干部幫扶貧困戶”幫扶機制,組建了157個駐村工作隊。各部門到村開展調研786次,落實幫扶項目100余個,舉辦各類培訓班160余期,培訓人數達8200余人次,幫扶投入資金3200余萬元,幫扶村及貧困戶捐款贈物折幣365萬元,引進各類資金4300余萬元,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惠及3000余人,為群眾辦好事實事450余件,協助化解農村矛盾糾紛600余件。
三是堅持干部主動。積極倡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充分利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轉作風、惠民生”活動,調動黨員干部開展社會幫扶的主動性。通過開展“扶貧志愿者行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通過愛心捐贈、志愿服務、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參與扶貧。全縣20000多名干部主動與貧困群眾對接,實行“一對一”,“一對幾”幫扶。成功組織實施“中國扶貧志愿者行動計劃”,建立了以專家型、產業帶頭人、鄉村干部、大學生及駐村干部、專業扶貧志愿者“五位一體”的扶貧志愿者工作站,招募扶貧志愿者1500多人,開展茶葉、食用菌、核桃、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技術培訓300多場次,培訓貧困群眾近10000人,極大的推動了我縣特色產業發展、提高了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
社會扶貧專項工作情況總結
2020年,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四中全會、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精神和省、州決策部署,妥善應對化解肺炎疫情等各類風險挑戰,保持脫貧攻堅態勢不變和扶持政策總體穩定,持續深化省內對口、定點幫扶,東西部扶貧協作,推動社會派、工商聯、群團組織、高校、科研院所等參與脫貧攻堅,大力開展民營企業“千企幫千村”、“雨露計劃”、“10•17”扶貧日系列活動,有力有序推動脫貧攻堅進入全力沖刺狀態,為確保如期實現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定點扶貧工作。一是省內對口幫扶工作,持續推進縣對口幫扶我縣。先后選派2批70名援藏干部人才(含14名駐村隊員)在縣受援單位有針對性開展“傳、幫、帶”,在項目管理、政務審批、禁毒工作、旅游發展、財務管理等方面取得創新。2020年,財政無償援助資金326.4萬元,援建項目12個。二是省直部門定點扶貧卓有成效。11家省直單位選派13人到我縣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幫扶貧困村13個(村建制調整后9個),采購銷售農產品267萬元。投入各類幫扶資金5900余萬元、實施援建項目158個,為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產業發展、提升教育醫療水平、提高農牧民就業技能、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三是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2020年省援建我縣項目3個,資金2277萬元。
(二)雨露計劃工作。2020年度援助學生865名,補助資金1297500元,其中,春季學期援助學生429名,補助資金643500元;秋季學期援助學生436名,補助資金654000元。
(三)“童伴計劃”項目實施情況。依托鎮村“童伴之家”,組織“童伴媽媽”持續開展“童伴計劃”系列活動,組織部分留守兒童在童伴之家開展活動(運球游戲、桃花朵朵開、擊鼓傳花、吹乒乓球、夾彈珠游戲),讓留守兒童們在童伴之家感受到家的溫暖。組織開展集中家訪、安全自護教育、暖冬慰問、與留守兒童過新年等具體工作,讓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在關愛陪伴中度過美好假期。
(四)“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11月12日,縣工商聯向縣紅十字會捐贈23萬元的幫扶資金,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對口幫扶工作各項安排部署,按照蒲瀘兩縣“互補型、跨區域、一體化發展”定位,堅持“脫貧不脫責”,精準實施幫扶項目,廣泛動員縣“千企幫千村”結對企業,參與結對幫扶,捐資捐物達27.2萬元,扎實有效推進各項對口幫扶工作,開創了全域結對幫扶的新局面。自2016年開始對口幫扶縣,面對脫貧奔康新形勢、新特點和鄉村振興新任務、新要求,蒲、瀘兩縣要在深化對口幫扶工作上有新思路、新作為、新氣象。要繼續深化產業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要深化領域交流,進一步拓展“千企幫千村”活動。要深化勞務協作,有序推動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增收致富。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社會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