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研究
時間:2022-12-20 09:26:54
導語: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新中國成立初期,“一五計劃”為我國工業化奠定基礎,作為彼時龍頭的東北老工業基地蘊藏著巨大的活力,如何挖掘潛力,促進轉型升級,成為了各界關注焦點。“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制造強國”的任務與重點,這為遼寧省傳統制造業的發展創造了機遇,使遼寧省傳統制造業向智能轉型加速前進。當前,遼寧省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成為了必然的發展趨勢。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遼寧省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所面臨的復雜形勢,提出以智能制造暨智能化轉型發展路徑,為遼寧省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持與幫助。
二、遼寧省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形勢
(一)買方市場和經濟全球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供給和需求結合模式在各個領域都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商品供過于求,商家之間競爭激烈,消費者處于主動地位,生產者被動于消費者,即形成了“買方市場”。買方市場給消費者帶來了益處,但同時給企業經營者帶來了壓力和挑戰,企業對此的應對措施除了降低產品價格外,還需提高其生產技術水平,實現產業鏈智能化,提高自身素質,降低生產成本,發展品牌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經濟全球化帶領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同時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的世界經濟,是通過對外貿易、技術轉移相互聯系而形成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的持續發展戰略,雖然為遼寧省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新機遇,但過程仍然伴隨著一定的挑戰,存在諸多阻礙因素,如資源、科技、技術等。(二)生產方式不斷升級。制造業生產結構的升級、減少人力成本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方向,隨著“工業4.0”的提出與實踐,信息系統在生產技術的應用,智能機器人、智能化產業逐漸興起,智能生產、虛擬生產成為遼寧省傳統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產業智能化變革時代的到來,使得搶占新興科技和產業發展至高點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應對不當,延誤時機,將拉開企業與其他新興產業發展的差距。“工業4.0”提出了以智能制造為主體的劃時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通過信息數據處理代替傳統生產方式,從規模經濟轉向單元型定制經濟,以同質化規模化的成本,創造出優質化定制化的產業,新概念形成的格局,客觀上為遼寧省提高傳統制造業競爭能力,發展制造業經濟創造了條件,但遼寧省傳統制造業在全國傳統制造業范圍內面臨的挑戰十分艱巨,落后的生產方式將會制約著遼寧省傳統制造業的轉型與升級。(三)傳統制造業產能過剩。當前遼寧省制造業經濟發展緩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遼寧省傳統制造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形成的經濟泡沫的壓力。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遼寧省的傳統制造業以量的增長為衡量指標,然而這種衡量指標不適合當今的經濟發展要求與社會需求,傳統制造業制造產品能力飽和,社會的需求能力遠低于生產力,以至于供給和需求結構失衡,形成產能過剩。遼寧省目前正處于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過渡時期,產能過剩體現了產業正處在發展末期,這樣產業終將會成為歷史過程中的殘垣斷壁,被社會所淘汰。近幾年遼寧省傳統制造業產能的“井噴式”增長,是遼寧省傳統制造業產能過剩的主要因素,傳統制造業通過以規模擴張來推動制造業發展的方式已經不再可行,傳統制造業必須要進行轉型升級來適應如今的經濟發展及社會需求。(四)資源環境惡化以及新發展理念的興起。遼寧省處于東北老工業基地龍頭地位,傳統制造業生產過程中對資源過度消耗,造成了對資源環境的嚴重破壞,使得遼寧省現在的資源環境變得十分脆弱,資源環境對傳統制造業的約束力也隨之加強,傳統的制造業生產模式已經不符合資源環境的要求,智能化制造是利用信息分析、大數據處理等技術,使智能技術和制造業合并,來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和產品不良率等。在十八大上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以及國外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我國傳統制造業以創新發展為引領,同時兼顧協調、綠色發展。這為遼寧省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了便利條件。
三、遼寧省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路徑
(一)調整產業結構。遼寧省的傳統制造業產業結構存在技術老化、基礎薄弱、發展滯后等問題,傳統制造業的比重較大,擁有引領經濟發展的智能制造技術產業比重小,遼寧省當前的產業結構并沒有對經濟增長起帶動作用。要確立“以保增長為首要任務,兼顧傳統制造業結構調整”的工作方針,處理好傳統制造業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不僅要保障經濟穩定,還要通過智能優化結構提升經濟效益和質量,促使二者相互依存,使遼寧省制造業由傳統的“低技術、大規模”向現代智能化的“高科技、大集成”優勢轉變,不斷向智能化制造業升級。(二)加強科技創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需要加大科技創新,科技創新解決遼寧省的傳統制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問題,使制造業由勞動力密集型轉化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創新科技還可以提高制造業的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環境的浪費與惡化。智能化的制造業是工業和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以智能化工廠為載體,以客戶端需求信息到生產端制作為基礎,使傳統制造業逐步轉變為以互聯網驅動的智能化制造模式為主的高科技新型產業。此外,創新科技還可以提高遼寧省傳統制造業在全國甚至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促進全國經濟的發展,所以科技創新是驅動遼寧省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主要動力。(三)生產管理智能化。遼寧省的傳統制造業規模之大,范圍之廣,要全部實現智能化生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在裝備方面,通過打造智能和數字化車間,讓生產原料、生產過程、物流路線、庫存位置、質量監測數字化,從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生產流程方面,通過信息技術對傳統的設計研發環節進行改造、創新,以提高產品質量;在管理方面,利用信息技術對車間、人員進行智能化管理,減少車間冗雜工序與員工消極怠慢心態,為生產效率提供保障;在服務方面,通過“移動互聯網+電商渠道”模式,實現制造企業與消費者的定制聯系,新產品在引領消費者進行消費的同時,也積極為消費者提供經驗分享平臺,聽取消費者需求與意見,從而打造共贏效果。全面展開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可以大大提高遼寧省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進程。管理層結構創新是本次轉型的奠基,決定著轉型成功的命門。(四)政府政策性支持。有助于經濟發展的轉型路線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是帶領企業改革的風向標,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更依賴于政策方向。立足遼寧省現有的制造業基礎和科技優勢,著眼未來發展,重點聚焦智能化優化與生產,推動向智能化轉型產業的發展。遼寧省要全面進行制造業轉型升級,首先產業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握好新一輪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戰略機遇,大力發展智能化制造業。其次,政府應該對傳統制造業的轉型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針對特定企業、產品和技術制訂特定的政策,支持與鼓勵傳統制造業智能化的轉型與升級;其次,在資金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制訂企業生產優惠政策,提高企業的開發水平;最后,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培養高技術水平人才,為科研技術開發提供條件,為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開辟一條新的道路。
四、結論
遼寧省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是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時展要求,在面對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尤其是智能升級方向問題上,遼寧省必須率先發揮自身有利條件的作用,處理傳統落后產業的消極影響,建立完成智能制造規模化并完善信息安全保障系統,搭建可視化生產信息平臺,促進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加快步伐,將智能技術應用到生產經營模式中,建設智能數字化車間。實現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對中國制造業保持國際競爭力來說至關重要。
作者:周孟磊 張明航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