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評教課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01 10:35:36
導語:以學評教課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學評教”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主要以學生學習活動以及學習效果來進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本研究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運用“以學評教”的指導思想,建立一套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通過科學的評價方法、嚴格的評價程序,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教師和學校管理部門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以學評教”;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在教育教學改革推行過程中,現代課堂教學形式有所轉變,已由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的“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方式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育模式。課堂教學評價自身具備診斷、導向以及激勵等特征,對教師關聯性的體驗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幫助教師將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落到實處。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反思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范圍的局限性,發現現有研究的盲點,科學設置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和內容,對新時期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相關概述
(一)“以學評教”的內涵。“以學評教”主要是指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評價,而不是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從學生角度來看,通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表現狀態,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與有效性進行了評價。“以學評教”的主要目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而不是將學生評價看作是教師的管理手段,教師積極聽取學生對教學的評價意見,進一步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從心理發展水平角度來看,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對自己與他人進行分析和評價,所以說積極構建“以學評教”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尤為重要。(二)“以學評教”教學模式的特點。1.從課堂學習狀況角度來看,“以學評教”的課堂質量評價模式主要針對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參與情況以及學習效果等方面。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標準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定的,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判定也是根據教學內容或方式是否適合學生的學。所以說,課堂教學評價對象發生了轉變:“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學評教”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關注點放在了學生的“學”,例如:注意力是否集中、回答問題是否積極、與同學間的合作是否積極以及學習興趣是否濃烈等。2.從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的角度來看,“以學評教”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主要針對學生學習目標達成度的情況,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各項能力的提高情況,等等。在關注學生課堂表現時,應當注重學生是否對學習感興趣,關注教師對學生情感的培養情況,或者關注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高情況。所以說,教學課堂質量評價目標已由傳統的教學目標轉變為學習目標。
二、“以教評教”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內容
(一)評價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設定與課程標準相符。從學習者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設定教學目標。同時,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知識情況以及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且通過對學習目標的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可操作性的目標,有利于將學習目標轉化為學生探究問題。2.正確把握教學內容。在社會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在不斷改革,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組織與探究,并且豐富教學教材,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3.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合理運用。目前教學方法包含:直觀教學以及多媒體教學等方法,在課堂教學評價內容設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對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還需要板書工整與美觀。同時,教師根據學生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探索與更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增加討論與交流的機會。(二)評價教學實踐。1.教學過程。首先教師將學習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問題情境,并且在學習方法上加以對學生的指導,防止學生因問題過難或過簡單而失去學習興趣;其次引導學生得出合理的結論,有利于學生對科學理念、原理以及規律的掌握,以便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了關鍵性的調控作用,對學生的討論方向、時間與深度進行控制。2.學習過程。學習過程主要包含五部分:問題、數據、解釋、評價以及結論,課堂學習過程需要按照這幾部分進行,所以說學習過程就是一個學生不斷體驗學習的過程。3.師生互動。首先構建平等、民主的教學環境,在此環境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非智力因素,例如:興趣、情緒以及意志等,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其次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采取富有感染力的教學風格以及邏輯清晰的語言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真正達到師生互動的學習目標。(三)評價教學效果。1.學生發展。學生全面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學習目標達成度的情況,按照知識、能力以及情感進行整體評價,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以及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2.教師成長。在教學評價過程中,不僅需要對他人進行評價,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同樣需要進行反省與評價,主要體現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監察、調節與反饋,在教學活動后的矯正與評價。
三、新時期“以學評教”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思考
1.轉變教學理念。在新時期“以學評教”課堂教學質量評級體系的背景下,教師不再將教學焦點放在課堂教學是否完整、教學內容是否全面以及教學進步是否實效等方面,而轉化成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關注。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與克服課堂教學難題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意志力等。“以學評教”的教育理念是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參與度等,對自身教學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科學性進行反思。在此情況下,可以進一步促使教師行為的變化與創新,通過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教學成效等方面的關注來調整教學方法,從而促使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與進步。2.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以學評教”評價體系的構建使其教學評價標準更加地科學化與合理化。在此評價體系下,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實踐進行反思與審視,進而達到自我反饋、自我調整以及自我完善的目的,并且將“以學評教”評價體系落實到教學操作上,可以將教師原有的理想觀念轉變為現實;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可以通過教學評價對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師加以激勵,還可以使教師有效地改進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對教學效果的反饋與評價,使教師明確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而加以改正。因此,在“以學評教”評價過程中,不僅是關注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對學生行為的觀察、反思、調整以及優化等過程,進一步探索有效的師生合作互動的教學模式,從而挖掘師生雙方的潛在能力。3.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關注,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另外,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課堂反應,把握課堂授課節奏,根據學生不同的特征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以便整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還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及學習效果,根據學生的參與與學習情況,及時地指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以及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
參考文獻:
[1]陳佑清,陶濤.“以學評教”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6,(01).
[2]武小鵬,張怡.基于綜合評價模型的師生課堂話語權實證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12).
作者:關守寧 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