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價值及應用

時間:2022-06-12 10:58:37

導語: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價值及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價值及應用

[摘要]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滿堂講”、缺乏“語文味”、思維深度不足、高耗低效現象嚴重、學生自主能力弱等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探究式教學的開展是有必要的。探究式教學的應用價值包括提高課堂學習的參與性、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推進深度學習的開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積極學習的情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教學目標的提取與分解,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落實,教學過程的實施與推進。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小學語文;教學價值

一、探究式教學的應用背景

小學語文承載著發展學生語言、傳承中華文化的重任。在小學階段,無論是課程內容還是課時設置,語文學科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在當前的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學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第一,“滿堂講”的現象依然普遍。教師問得多,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讀得少。第二,課堂缺乏“語文味”。教師對語言的品析、揣摩、理解、運用少,對內容的分析多,學生語感、語言積累和語言運用能力低,書面語言不足,口語交際表達差。第三,思維深度不足。大量淺層次的問題充斥課堂,課堂教學問題多,問題缺乏整合性、層次性。第四,高耗低效現象嚴重。作業量大,知識性訓練充斥課堂,大量重復性的訓練性作業,造成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和學習興趣缺失。第五,學生自主能力弱。很多學生不會學習,也不會閱讀。分析上述問題,有課程設置、教材與歷史傳承的原因,但主要是因為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語文教學方法理念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把學生置于語文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語文的深度參與不夠。學生學習語文的深度參與有兩個層面:一是參與面窄,問答式的教學有利于思維敏捷性比較強的學生參與交流,其他學生被邊緣化;另一方面,參與學習的深度不夠,缺乏有深度的學習,教學大部分時間是“淺睡眠”,課堂缺乏分組學習、合作交流和深度對話。因此,學生得不到深度鍛煉,在語言情境中的鍛煉少,缺失獲取知識的過程和主動學習的過程。

二、探究式教學的應用價值

探究式教學是以學生的主體探究為根本,以教師的積極引導為手段,推進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探究式教學的本質是把獲取知識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權還給學生,從而還原教學本質。探究式教學以學生參與學習為目的,以引導學生深度經歷學習的過程為手段,它不僅研究學生如何學,更要研究教師如何教,教的過程就是引導探究的過程,是“點撥”和“點悟”的過程。探究式教學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具有主動獲取知識、建構知識,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內在學習品質。探究式教學的應用價值如下:第一,提高課堂學習的參與性。參與性意味著全員參與,教師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認真考慮內容的選擇和過程的落實,讓學生有機會真正參與學習,參與式教學是一種“卷入式”的深度參與。第二,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探究式教學圍繞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發展,教師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放大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經歷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系統。第三,推進深度學習的開展。探究式教學有利于促進深度學習的開展,從而發展學生更深意義上的語文素養。第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式教學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在語文學科平臺上,發展全面的學習素養,從而為終身學習奠基。第五,發展積極學習的情緒。學習情緒直接決定學習的成敗。探究式學習以學生參與學習為目的,以深度參與學習的過程為方法,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有了這樣的經歷,學生就不會被學習排斥和邊緣化,有了參與學習的熱情和責任感,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情緒,學生才能品味成功的學習體驗。

三、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教學目標的提取與分解。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教學目標包括三個層面: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探究能力是教學目標的一部分,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直接落實,是學生語文素養中最為核心的部分。1.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需要探究。探究式教學需要目標的引領,教師需要清楚哪些內容適合開展探究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更多指向的是知識與能力目標,因為探究本身也是一種能力,以這種能力為基礎所設計的教學方法必然更多地指向于知識的獲取與能力的習得。小學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它涵蓋了豐富的課程資源、課程內容和課程目標,并不是每一部分內容都適合探究式教學。知識性目標的習得也并非全部需要探究的過程,有時候,教師生動的講解更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探究類學習的目標和內容是隨著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段的增長而有所變化的。2.探究總是指向核心的目標。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有差別的,構成每一節課的探究內容也是有區別的,教師要根據課時教學目標制訂教學計劃,圍繞核心目標設計探究點。教師要將發展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與完成主要教學任務有機結合起來,在設計探究學習任務時抓住主要目標,進行有效學習設計。3.目標的分解與落實,體現探究式教學的層次。探究式教學目標需要分解,將主目標分解成適合學生探究的幾個分目標,圍繞每個分目標再安排探究教學,才能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探究式教學還需要對目標進行精準定位。如今,語文教學目標寬泛,使課堂教學的著力點不明確,教學不夠聚焦,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法的落實。4.探究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學習目標。探究式教學需要目標的指引,但是探究式學習本身也是一項重要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是指向學習過程的,是三維目標體系中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探究學習的過程,這種獲取知識、交流研討、合作探究的過程,就是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鍛煉思維方法的過程,這比獲取知識本身更為重要。(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落實。1.語文知識。每一篇課文都有指向知識性目標的內容,比如生字的音形義、關聯詞語、標點符號,文章的內容、段落層次、主題以及語言的表達方式,都是知識性目標,小到一個字的字形的辨別,讀音的糾正,都可以確定為探究式教學的內容。比如,在教《我和祖父的園子》時,教師可以設計探究問題:“我和祖父的院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園子?”這是指向內容的一個探究性問題,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對文章的初步閱讀,進行初讀探究。對于課文中的知識性內容,教師可以挑選出來,作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點”,教師在課堂中加以引導和總結歸納。2.語文能力。識字寫字的能力、辨析詞義的能力、朗讀的能力、歸納概括的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聽說讀寫思能力的發展,這也是探究式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對比分析的方法以及總結規律的能力,先讓學生看一看、寫一寫、試一試、討論、比較,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才能掌握觀察的方法,在探究中提高學習能力。3.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相對固化,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存在不足,缺乏批判性思維、求異性思維,因此,思維的探究性訓練格外重要。例如,《嫦娥奔月》一文中,后羿既然神通廣大,為何不把月亮也射下來,這樣不就可以與嫦娥團圓了嗎?逢蒙獲取仙藥的過程用一個什么樣的動詞形容最好?是“偷、搶”,還是“索、逼”?諸如此類,教師要鼓勵學生讀文章,看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敢于質疑和批判,這樣,學生的判斷力和思維能力才會得到提升。(三)教學過程的實施與推進。1.凸顯學生的深度參與。探究式教學的前提是參與,教學效率取決于參與的深度,也就是探究的深度。衡量探究式教學的深度,可以從三個方面落實:探究式學習要全面參與,“卷入式”學習是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教師在課堂上要圍繞探究的點設計讓全體學生都參與的教學,保證學生都能夠動起來;教師要圍繞探究的內容,適當分工,落實分解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任務,不能把探究活動變成小部分學生的游戲。2.有同伴之間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的過程是教師干預下的學生自主探究與同伴交流的過程。課堂探究式學習區別于課外自主學習的主要特征是課堂有學習的伙伴,學習伙伴可以是學習的合作者或競爭者。正是學習伙伴的存在,才使課堂學習多了取長補短、各展所長的機會。學生可以圍繞合作探究的問題各抒己見,然后進行研究和驗證,交流和討論。3.有學生展示的機會。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探究式學習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將學習和研究在小組、大組中展現出來,展現的過程也是學生交流的過程、鍛煉的過程。在展示中,學生可以樹立學習自信,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交流展示中學生扮演組織者、主持人的角色,教師要積極表揚、鼓勵和肯定,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4.凸顯教師的深度引導。探究式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沒有教師高屋建瓴的點悟和引導,探究式學習只能是淺層次的。在實際操作中,教師的深度引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探究問題的設計和推進,二是對學習情境及主題的選擇,三是對學習方式的設計和引導,四是對學習進度的把握和評價,五是對學習的評價和反饋,六是對思維引導的訓練。另外,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師有“甘當配角、甘為人梯”的意識,課堂上不搶學生的風頭,不搶學生的話語權,盡可能把學生推向前臺,鼓勵學生的思考和嘗試。

參考文獻:

[1]柴西琴.淺談對探究教學的認識與思考[J].學科教育,2001(10).

[2]招清.探究式教學的理論探討與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

作者:楊德鑄 單位: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