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時間:2022-08-28 11:51:06
導語: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學習現狀進行抽樣調查。分析課程教學過程中,教與學之間存在的問題。最后,遵循新建本科高校應用型培養導向,探討提高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計量方法實踐運用能力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一、引言
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引入計量經濟學課程,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首次將計量經濟學確定為高等院校經濟學類各專業八門共同核心課程之一,隨之,全國眾多高校增添了計量經濟學課程,從而,積極地推動了計量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和運用。自本世紀初,一批新本科高校經教育部批準建立,新建本科高校定位是以應用型為主導,因此,培養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學生的計量方法運用能力頗顯重要。但是,當前這類高校普遍存在本科辦學時間短,生源基礎較薄弱,師資力量缺乏,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針對上述情況,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提高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教學改革途徑。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現狀抽樣調查分析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為了能夠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期間,有針對性地建立統計指標,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抽樣調查,總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46份,有效篩查209份,對問卷中涉及到的學生現狀進行統計分析。1.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了解情況分析。通過調查發現,不了解該課程的同學有85%,聽上屆同學說過的同學有10%,了解并好奇的同學僅占5%,其中絕大多數同學對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及其重要性不甚了解,甚至有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同學認為該課程對專業學習用處不大,可有可無,從而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學生的數學基礎情況分析。計量經濟學是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程,當前,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大多數是文科生,對數理及數據處理思維相對比較薄弱。調查發現,60%同學認為自己基礎很差,30%同學認為基礎比較差,僅占10%同學認為數學基礎較好。但是,計量經濟學是由經濟學、統計學、數學等學科交叉形成的學科,因此,使得部分數學基礎較好的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感覺到計量經濟學內容晦澀難懂,學習困難重重,導致有的同學會在學習過程中失去信心和興趣,最終導致總體學習效果不理想。3.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況分析。通過調查發現,對該課程比較有興趣的同學僅有8%,近70%同學表示沒有興趣,剩下同學態度模糊不定。相對同學期其他課程,學生對計量經濟學了解和興趣程度偏低,其中主要原因是部分文科生同學,數理統計等基礎薄弱。另外,很多同學對計量經濟學的作用不清楚,因此,也不愿意在該學科花費過多時間。
三、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堂教學形式比較單調。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主要通過多媒體形式講解,講解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內容信息量都比較大,加之,有的學生基礎知識相對比較薄弱,因此,會造成課堂教學信息不夠通暢,最終會導致,老師感覺教學難,學生感覺學習難的兩難窘境,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另外一種情況,部分教師把教學時間花費在理論及公式推導說明,注重課程內涵,這對于基礎較好的同學比較適合,但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會感覺畏懼和厭煩,久而久之會產生放棄這門課程的想法。在這種單一強調理論的模式下,學生缺乏主觀能動性,往往感覺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因而,教學方法單調性亟待改進。2.相對弱化了實踐運用環節。計量經濟學實踐運用環節的教學,通常是安排在理論內容教學之后,運用環節主要是對經濟理論的檢驗,以及對經濟未來趨勢的預測。運用環節在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中至關重要,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加深理解計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而且對提高學生數據調研、模型建立,科學研究等方面的能力都會有很好地幫助。因此,弱化實踐運用環節教學不利于,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的理解,以及學生在科研中的運用。3.課程考核體系不夠完善。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運用相關程度較高的課程,如果傳統教學中,以理論基礎知識為主,實踐運用環節教學課時較少,那么課程考核時,會出現以理論優先,實踐環節相對滯后情況,形成課程考核重理論,輕實踐,或以實踐考核為輔助的局面,這種考核體系會對學生學習計量實踐運用方面積極性造成影響。即使部分高校進行實踐課程考核,但主要依據是案例實驗報告,這種情況下,學生之間可能會有出現互相雷同現象,實驗考核的效果很難確定。
四、改進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探索
1.教學過程要循序漸進,逐步深入。計量經濟學知識與數理統計知識銜接非常緊密。為了能夠讓學生很好地過度到計量經濟學內容的學習,可以先設置幾個課時,用來復習數理統計的核心知識點,例如用來復習相關分析,參數估計、抽樣分布、假設檢驗等相關知識點,循序漸進地引導。這樣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統計思維,以及對后期計量經濟學的學習都具有很好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新建本科高校經管類專業以文科學生為主,對于文科生來說,能夠理解掌握抽象理論內容較為困難,因此,授課過程中盡量避免抽象數學理論推導,核心理論知識可以重點講解數學思想,淡化推理過程。首先能夠讓學生明白計量經濟學基本思想,引導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再逐步深入引導學生研究學習更加抽象的知識內容。2.課堂教學形式要以學生為本。計量經濟學教學形式應依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制定方案,要以學生為本。首先對于相對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知識點,要運用板書詳細講解,并留時間給學生思考。課時比較充分的情況下可以和學生討論,鼓勵有興趣的同學積極提問,老師耐心解答,盡量在核心問題上不留疑點,逐步消除學生懼怕心理,引導學生形成學習信心。對于軟件的使用和案例分析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現代手段演示講解,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知識。軟件運用教學以及案例分析課程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帶電腦在教室或在實驗里,跟隨老師,運用軟件模擬案例,教師再通過多媒體對軟件運算結果詳細分析講解,強化所學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整個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進一步提高計量經濟學實踐運用的教學效果。3.利用理論知識和運用能力相結合的方式考核。計量經濟學是理論和運用相結合的課程,其中理論是基礎,運用是目標,能夠科學地理解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并指導實踐運用,是學習計量經濟學的主要思想。因此,在課程考核方式方面,應以理論知識和運用能力相結合方式。對于能夠理解計量經濟學理論思想,并對理論基礎知識比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試卷考核,形式最好是開卷,內容不應過難;對于對實踐運用方面比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實驗考核,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完成考查任務,對考核內容現場答辯。多樣性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的選擇渠道,同時也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運用能力。4.設置興趣小班,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教學。一般情況下,新建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基數相對比較大,基礎參差不齊,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學習的興趣也存在很大的差異。為了能夠讓基礎比較扎實,并對計量經濟學學習比較感興趣的同學更好地學習計量,有條件的院校,可以考慮設置計量經濟學學習興趣小班。依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利用實驗室條件,傳授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運用案例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同學之間可以討論,教師也能當場解答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能夠增加師生之間互動,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另外,在小班教學的同時,可以考慮讓同學以授課者的身份,為同學們講解課程內容。這樣每位同學都有機會選擇自己比較有興趣的章節,主動和同學交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形成師生身份互換,提高學習氣氛。
五、結語
計量經濟學作為核心課程之一,是定量研究經濟問題的重要工具,在經濟學中的作用日益明顯。從事計量教學的教師應根據時代特征和發展要求,精心研究教法,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和一切有利條件探討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理解經濟理論,并能運用計量方法參與實踐,真正讓學生認識到計量經濟學在定量分析的重要性,調動學生學習學習計量經濟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運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曉峒.計量經濟學基礎[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
[2]李子奈.我國計量經濟學發展的三個階段與現階段的三項任務[J].經濟學動態,2008(11).
[3]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1).
[4]王美今,林建浩.計量經濟學運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J].經濟研究,2012(2).
[5]劉明廣.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J].統計與咨詢,2008(2).
作者:沙國 單位:皖西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