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論文2篇

時間:2022-03-30 03:14:34

導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論文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論文2篇

第一篇

1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現狀及提升對策

1.1青年教師內在創新特質

針對內在創新特質的16個項目中,平均值都在2.07-2.39之間,說明一些青年教師還是具備一定的創新特質的,但是大多數青年教師創新能力表現的不強。“充滿靈感,想象力豐富”這一項,56.6%的教師選擇“非常重要”,31.6%的教師選擇“較重要”;在該項目上的個人表現,16.2%的教師認為“非常優秀”,43.4%的教師選擇了“較優秀”。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充滿靈感,想象力豐富”對創新能力非常重要,但只有少數青年教師認為自己充滿靈感,想象力豐富。“發現和提出新問題”這一項,50.7%的教師選擇“非常重要”,30.1%的教師選擇“較重要”;在該項目上的個人表現,25%的教師選擇了“非常優秀”,41.9%的教師選擇了“較優秀”。只有少數教師能夠經常在教學中善于發現和提出新問題,一些教師由于教學任務重、考試模式相對固定等原因,很難有時間去思考問題。筆者認為,發現問題遠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青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發現和提出新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懷疑精神”這一項,41.2%的教師選擇了“非常重要”,36%的教師選擇了“較重要”;在該項目上的個人表現,16.9%的教師選擇了“非常優秀”,39.7%的教師選擇了“較優秀”。任何新發明都離不開懷疑精神,它是創造性思維的前提。然而,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教案等因素,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教師的懷疑精神。“獨立思考”這一項,53.7%的教師選擇了“非常重要”,26.5%的教師選擇了“較重要”;在該項目上的個人表現,26.5%的教師選擇了“非常優秀”,42.6%的教師選擇了“較優秀”。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獨立思考,是人思想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部分,只有進行獨立思考,才會有所創造。

1.2教學創新表現及提升對策

針對教學創新表現的8個項目中,平均值基本都在2.08-2.35之間,說明一些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但整體來看,職業院校青年教師對教學創新這一領域重視還不夠。“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這一項,18.4%的教師選擇“非常優秀”,43.4%的教師選擇“較優秀”,30.9%的教師選擇“不確定”。青年教師在教學中不善于發揮創新意識,對照著教材講課,教材怎么寫就怎么講,很少對教材進行創新,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青年教師應加強對創新理論的學習,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理論聯系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反思能力”這一項,19.1%的教師選擇“非常優秀”,43.4%的教師選擇“較優秀”,27.2%的教師選擇“不確定”。“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對一個人多么重要,對于青年教師而言,教學反思能力對于提高教學水平非常重要,只有經常進行教學反思,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課程教案及時更新”這一項,21.3%的教師選擇“非常優秀”,40.4%的教師選擇“較優秀”,27.9%的教師選擇“不確定”。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應該是社會所需要的高級勞動者,應與時代的發展緊密聯系,一些教師的教案甚至教了好幾屆學生都沒有更新,有些教師的教案是換湯不換藥,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作為新一代青年教師,應拋棄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根據社會的需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時地更新教案。“善于利用現代傳媒手段與學生進行知識交流與溝通”這一項,26.5%的教師選擇了“非常優秀”,36.8%的教師選擇了“較優秀”,28.7%的教師選擇了“不確定”。隨著通訊手段的發達,青年教師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可以通過QQ、飛信、微信等方便快捷的通訊手段與學生交流溝通。

2總結

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在教學中不善于發揮創新意識,只是照著教材講任務,缺乏懷疑精神。現階段保障教師創新能力提升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不盡人意,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學條件較差,辦公環境較艱苦,這也影響著教師提升教學創新能力的積極性。一些院校缺乏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投入機制,吉林省大多數高職院校面臨著資金和校園建設困難等問題。我們要努力為教師創新教學提供必要的基本條件,營造以人為本、關注教師身心發展的教學工作氛圍,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創新潛能。

作者:朱青周建忠劉幸娟單位:吉林農業大學

第二篇

一、高職院校開展青年教師導師制的必要性

青年教師導師制的建立很好的通過導師在學術、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引領,幫助其克服困難,找準自我定位。導師在指導青年教師備課、授課經驗中起著“領航人”的作用。高校教師不但有繁重的教學壓力還有科研壓力,青年教師在科研方面處于薄弱環節,一是不清楚科研項目的申報方法;二是找不到好的申報課題。導師制的實施有助于青年教師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積累經驗,有助于青年教師以后單獨的科研立項;并且導師在如何選題、資料的收集、項目的開展和結題等方面都能給予全面指導,幫助青年教師在科研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科研能力的提高。導師在青年教師成長的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育教學和科研方面所傳授的技能、經驗和體會都有助于青年教師快速適應教學環境、提高科研能力、提升專業素質。

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導師制的探索實踐

學院選拔教學經驗豐富、專業技能強、科研能力高的副教授、教授擔任青年教師導師,為了使導師制更具約束力,學院組織公開拜師禮、當場師徒簽約,在青年教師被指導的期間內規定雙方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在導師制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要求青年教師尊重導師,主動向導師請教和匯報自己的工作、教學及科研情況;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自我學習、教學方法不斷改進的過程,青年教師不但要做到聽導師講課,而且聽其他老師的授課尤其與自己所教專業相同的課程,一方面可以學習老師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補充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點,對青年教師的成長大有裨益。科研項目是高校對教師考核的重點之一,青年教師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就需要導師大力引導。根據具體情況讓青年教師參與導師的科研工作,培養其科研能力,熟悉流程。計算機網絡等高科技的發展,精品資源共享課與微課程網絡教學也在日益壯大,其時間上的非受限性、學習過程的反復觀看性以及知識點的直觀性都具有傳統教學所不能達到的優點,導師可指導青年教師進行選課、備課、資料的收集、錄視頻等,在制作資源共享課的同時提高其學習、教學能力。學院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管理目標和獎懲機制。從導師的職責和青年教師的義務著手,規定其工作內容、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獎懲制度。以培養優秀的青年教師為目標,以青年教師素質、師德的提高為內容,并將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納入被指導范疇。另外青年教師剛參加工作面臨生活、工作的雙重壓力,導師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給予關懷和開導,減少負面情緒對青年教師的影響。學校相關部門也要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支持導師的工作,青年教師在被指導期間取得的成績歸雙方共有,對工作認真,指導工作優異的導師進行嘉獎并作為職稱評審的一個條件,鼓勵更多有經驗的導師加入到培養青年教師的隊伍中來。

三、青年教師導師制對教學團隊建設的促進作用

青年教師導師制的實行有利于其在導師的幫助下更快的掌握教學方法、規律和理念;有利于提高優質資源的再生力,實現老中青不同年齡段教學力量的增長,避免師資資源上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促進導師和青年教師之間交流教學心得,探討學術問題,在指導和被指導的過程中建立一個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核心力的教學團隊,實現“雙贏”。導師指導青年教師的過程也是自身學習提高的一個過程,怎么指導好一個優秀的青年教師導師往往付出很大的努力,根據青年教師的自身情況制定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因材施教;以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工作總結和經驗教訓指導青年教師,使其少走彎路。青年教師有其自身的優點,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較強、往往能提出獨特的見解、對工作上手快;將網絡媒體等高科技手段應用于日常教學實踐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導師和青年教師在指導和被指導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四、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導師制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青年教師導師制自實施以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①高職院校招生規模擴大,每個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科研壓力增大,即使導師非常愿意與青年教師交流互動,卻難免感到力不從心。

②青年教師剛參加工作,要備課、擔任班主任工作、準備教師資格證考試,有其對課堂教學經驗的缺乏,使他們疲于應付,無暇高質量高標準的完成導師制所規定的各方面要求。

③在政策方面,是否參與導師制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已經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一個要求,在這種硬性要求下不能真正做到對青年教師有效的指導,使導師制流于形式。

④考核機制不健全。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上的真正成長離不開導師的辛勤努力,同時也是青年教師自身努力的結果。院校方面要對負責、認真的導師采取獎勵措施,鼓勵其他教師向優秀導師學習、靠攏;采取院方、導師、青年教師三者互相監督的政策,把導師制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形式主義。為了讓高職高專院校青年教師導師制發揮其真正作用,建議如下。

1.導師和青年教師的雙向選擇性。優秀導師的指導是導師制的先決條件,學院必須根據教師以往的教學成果和科研成果來選拔導師,取締單向指定導師的政策,指定導師申報制度。學院根據導師申報條件(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學經驗豐富、參與或主持省級以上課題、主編或者參與編著教材等)遴選導師,對于不符合要求的教師不予聘任。青年教師在導師制的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請教、主動參與而不是一味的被動接受。學院在遴選導師時,應該遵從導師和青年教師雙向選擇,并且由傳統的“一對一”的指導模式轉變為“一對多”、“多對一”多種模式并存的形式。每個導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和科研經驗,在導師資源豐富的情況下,一個青年教師能得到多個導師指導,集眾之所長,更有利于青年教師的發展。另外,高職院校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的依托在于現場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而往往學校在設備這方面受條件所限而跟不上步伐,學院可根據具體情況與企業合作,在企業中選拔優秀的工程師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使其更快的掌握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真正成長為“雙師型”骨干教師。

2.建立健全明確的指導內容、確定青年教師培養目標。根據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總體方案,導師制由學院組織、導師實施、青年教師執行。在實施的期限內明確導師、青年教師的工作內容、導師主要負責青年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對青年教師課前備課、課堂駕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班主任工作管理能力進行指導,并鼓勵青年教師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化教學,并給于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課堂講授是傳統的教學方法,講課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的專業學術水平。老教師的經年的教學歷練形成了高水平、高標準的教學風格,青年教師通過聽課擴展自己的知識點、針對課堂教學的不同效果進行反思,不斷完善改進自己的教學風格。

3.健全考核獎懲機制,激發導師積極性。青年教師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院校各級部門監督,導師具體執行培養情況,加強對導師制的考核評價,建立雙向考核的獎勵機制。學院在將青年教師指導工作納入教師職稱評審以及教職工年度考核條件之外,還應對指導工作突出的導師進行一定程度的獎勵,保證青年教師導師制高效開展。考核期滿,學院組織通過督導聽課、評議教案等方式對青年教師講課能力、水平進行考核。在被指導期間青年教師參加學院組織的講課比賽等活動獲得名次的應進行表揚,同時對指導教師進行嘉獎。

青年教師導師制的制定與實踐是整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制的重要制度,高職院校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高水平、高質量的青年教師隊伍,青年教師導師制是建設和發展這支隊伍的關鍵,是培養“雙師型”復合人才的關鍵。青年教師導師制的核心是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傳、幫、帶”的作用,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適應教學、科研工作的有效途徑。健全的獎懲機制是保證導師制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的基礎。青年教師導師制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高校應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導師制,使青年教師指導工作落到實處。

作者:王蓉彬單位: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王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