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與審計質量研究

時間:2022-08-29 03:19:37

導語: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與審計質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與審計質量研究

摘要:在新形勢下,作為有關交通領域的事業單位應該積極探索低碳發展模式。審計不單是組織發展的醫師、衛士,更是組織發展的獻策者,作為相對獨立的角色,對組織能更宏觀的把握,能為組織發展提供思路。然而,內部審計在發展的過程中自身也存在一些審計風險,因而需要獲得足夠的重視。本文以交通領域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所面臨的審計風險和審計質量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的現狀,并提出一系列優化措施。

關鍵詞:新形勢;事業單位;交通;內部審計;審計風險

在我國,事業單位一般帶有一定的社會公益目的,服務于基礎的民生活動,在生產建設過程中會存在一些風險問題,因而需要得到監督和改進,內部審計在監督體系中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內部審計在開展工作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如果不加以防范和降低,將可能削弱審計的權威性、公正性,需要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

一、內部審計風險與審計質量的辯證關系

在國際學術上對內部審計風險的定義有不同的觀點,綜合來說,大體上都認為內部審計風險是,組織經營管理上存在問題或者財務報告存在重大失實,而內部審計人員并未發現,且提出不恰當審計意見所帶來的風險。內部審計質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內部審計質量包括開展審計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如:無制定內部審計制度,有無對審計檔案進行有效管理,在人員培訓安排上是否合理有效等;而狹義的內部審計質量專門指審計業務工作的質量,即開展審計業務在立項、準備、實施、報告過程中,所能達到的審計目標程度,如收集的審計證據是否有效可靠,提出的審計建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內部審計風險與審計質量之間具有內在的辯證關系。一方面,提高內部審計質量有助于降低審計風險,如制定完善的內部審計工作標準,并在此基礎下開展審計工作會使流程更加規范化,有助于更全面透視化地發現審計問題,又如內部審計人員直接獲取的審計證據,比通過推論得出來的審計證據更加能提高證明力,從而降低了內部審計風險。另一方面,內部審計風險無法徹底根絕,通過對內部審計質量進行控制,有助于將內部審計風險降到各方人員都可以接受的較低水平。

二、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現狀

1.廣義內部審計面臨的風險(1)內部審計制度和內部審計工作標準的制定存在滯后。事業單位會面臨新的業務、新的挑戰,而制度往往是落后于現實的,是通過現實的執行去發現問題,再修訂相應的制度和工作標準,這中間就存在一定的時間差,需要依賴于審計人員的經驗去總結和發現,甚至少數單位直接沒有制定內部審計工作標準,因而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2)內部審計機構不具備良好的獨立性。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主要是服務于本單位的審計工作。在開展實際工作過程中容易受到各方利益和條件的制約。如開展基建工程審計時,為了服從大局,趕超工程進度,可能會適當做出讓步,盡可能不干擾正常的工程建設,但也使某些本應及時開展的審計調查改用替代或者推遲,乃至可能直接取消,與會計師事務所相比,獨立性顯得有點欠缺,這也容易導致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3)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仍有欠缺。人才隊伍建設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許多新來的審計人員都需要一段業務適應期,加上單位業務的不斷發展,新情況不斷出現,信息技術和大數據融合進審計業務領域,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在此情況下,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顯得不足,可能存在未能發現經營管理漏洞等問題,而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因而也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4)內部控制基礎比較薄弱。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基礎和實際運行情況,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審計工作的開展。如果原有的內部控制基礎較為薄弱,缺乏必要的預算執行管理、職責分工、授權審批等程序,或者即便有相應的程序,也僅僅是走形式,而無實質性審查,那么就可能導致一系列的信息資料失實,存在較大的審計風險。2.狹義內部審計面臨的風險(1)會計資料失真所帶來的審計風險。審計有很多種類,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工作需要依賴于財務會計資料來進行審計查找問題,如果會計資料本身被偽造、變造過,而審計人員無法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即會帶來審計風險。(2)經營管理存在漏洞所帶來的審計風險。審計也不單單關注財務層面,有時候也會注重經營管理流程的合規性、效率性,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經營管理問題而審計人員未能發現,且做出了不恰當的審計建議,此亦會帶來審計風險,降低內部審計工作的權威性。(3)審計方法落后所帶來的審計風險,審計工作電子化、信息化,然而有一些陳年數據是紙質化的,需要人工重新錄入到計算機系統里,這樣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人為因素的偏差。此外,一些老舊資料可能在辦公場地搬遷過程中有所遺失,這些都是審計人員所面臨的審計風險。

三、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優化舉措

1.事業單位降低內部審計風險的優化舉措

(1)提高單位最高管理層對審計的重視程度。一方面,單位最高管理層重視審計工作將可以增加審計工作人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促進被審計單位人員的配合程度,有利于審計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審計人員也應該增強業務能力,增大審計工作的價值,使單位最高管理層更自覺重視審計工作。以來,國家對審計工作越發重視,因而落實到事業單位層面,單位領導層大多數已經比較重視對審計工作的支持,審計人員應該在這種良好環境下,積極獲取被審計單位的有力支持,降低審計風險,從而提高審計工作的價值。(2)提高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審計部門在開展審計項目之前,應該充分評價現有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是否能勝任該審計項目,是否構成回避問題,如果不能勝任,則需要考慮加強業務培訓或者外包聘請第三方機構協助審計,而不可以盲目接受并開展審計項目,這會導致無法發現關鍵問題,從而導致審計失敗。(3)明確審計工作的職責和權限。審計部門在開展審計項目之前,應該明確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的職責和權限,最大限度地避免影響到被審計單位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審計人員負責的業務范圍、目標等均應該予以明確,同時被審計單位需要進行的配合力度等也需要予以明確,從而有利于后續審計工作的開展,降低審計風險,在后續開展過程中,如果遇到需要超越審計人員的職責和權限的事項,審計人員應該移交給其他有關部門,避免因為超越審計權限而增加審計風險。(4)充分了解單位領導對審計項目的要求。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根據單位經營管理的需要而開展的,是服務于領導決策及維護單位廉潔發展的。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應充分了解單位領導對審計項目的要求,明確審計目的,并在此要求下開展工作,如果審計人員不了解單位領導對審計項目的要求,就有可能制定出與領導要求不一致的審計目標,從而得出與單位領導相違背的審計成果,最終遭到否定。

2.事業單位提高審計質量的優化舉措

(1)充分了解被審計項目的業務內容。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之前,應該充分了解被審計項目的業務內容。如基建工程有哪些業務流程和環節,評估其中的關鍵風險點,又如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則應該先充分了解該領導人員的背景資料,明確審計重點,在此前提下開展審計工作能夠有效地提高審計質量。(2)嚴格遵循審計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準則。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審計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準則,審計法律法規是審計工作開展的依據,審計有關準則是衡量工作優劣與否的準繩,依據有關的執業準則開展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3)制定完善的審計工作方案。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前應該制定完善的審計工作方案,充分考慮審計的側重點,同時還可以應用大數據審計技術等方法降低審計風險。3.建立分級復核制度基層審計人員在實務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遺漏或錯誤,審計部門應該建立分級復核制度,審計項目組長、審計部門負責人應該層層進行分級復核,確保最終審計報告無誤,沒出現嚴重的遺漏或者誤判。

四、結語

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與審計質量之間存在很強的辯證關系,提高內部審計質量是降低審計風險的有力舉措。在研究中,內部審計風險應該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指所有的內部審計風險,狹義則僅指代業務層次上的內部審計風險。針對目前存在的內部審計風險與審計質量問題,文章在最后思考了一系列優化舉措,厘清降低內部審計風險與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不同辦法。

參考文獻:

1.費璇,費連才.談提高整合審計中審計質量控制問題.交通財會,2021(01).

2.丁紅燕,李冰玉.行業監管能提高審計質量嗎?――基于審計師隱性知識的視角.中國注冊會計師,2020(10).

3.孫艷萍.淺談如何提高審計質量.現代審計與會計,2020(11).

4.王秋菲,張洛迪,欒丹.大數據下的數據挖掘技術降低審計風險研究.遼寧經濟,2019(12).

5.安平.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和審計質量探析.交通財會,2018(12).

作者:郭鳳玲 單位:寧波市交通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