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物理教育教學現況
時間:2022-09-19 02:52:17
導語:民族地區物理教育教學現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程改革作為一個老生常談的教育改革話題,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和討論,新課程改革對能力培養的要求符合當前時代與形式我們對人才的期待。民族地區學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高度貫徹課程改革的思想,把物理教學展開得繪聲繪色,并且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符合人才培養方向。本文重點論述要如何在新課改要求之下展開民族地區學校的物理教學。
關鍵詞:新課改;民族地區學校;物理教學;教學實踐
一、引言
民族地區學校作為我國個人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和領域,面臨和承擔著巨大的改革任務與壓力。特別是在過去一段時間,民族地區學校往往更加重視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發展,忽略了通識課程與基礎課程的教育與教學,物理課程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然而事實上,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公共基礎課程,都是能力培養與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在這個部分做好了基礎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學生才能在后續的發展中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級認知能力。
二、新課程改革對物理教學的影響
新課程改革的提出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過程的一大重要事件和轉變,它是基于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現狀和社會的實際要求而提出的。因此,要討論對物理教學的影響,首先還是要看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以及物理教學所能提供的發展。當前一段時期,互聯網信息技術蓬勃發展,以互聯網、大數據兩塊內容為核心的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已經建立。信息技術時代,核心的思想并不是傳統工業革命時代下的“應用與制造”的思想,轉而變成了“融合與創新”的思想。這種思想的轉變意味著當下時代越來越需要創新型的、發展型的人才,而不能是過往知識型的、應用型的人才。對于物理而言,有三大能力的培養在當下特別重要。首先就是學生的創新創造的能力,物理是一門發散性思維的學科,在過往應試教育中,盡管答案設置往往僅有一個,但實際的考察和思考過程完全是多方向、全方位的,不僅如此,物理教學強調的實驗性思維也是創造能力培養的一大關鍵;其次就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并不是單純的邏輯教學,而是學生個人解決問題,探索問題的能力,物理題目的設置往往很容易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關,解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解決問題和探索問題的過程,因此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也很有幫助;最后是學生的應變能力和靈活思路的能力,物理題目的設置往往是十分靈活的,很多時候解題能夠知道大致的內容和題目所涉及的領域,但具體的知識點運用必須要動用學生的知識組織能力和靈活思路才能完成解題。這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能夠通過對課程的改革被廣泛激發,創造出真正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課程,因此新課改對物理教學的影響十分巨大。
三、民族地區學校物理教學現狀
民族地區學校教學存在的問題,既有因學校定位本身存在的系統性問題,也有因教師教學和課程設置不當存在的組織性問題。這其中首要的系統性問題就是生源質量的問題。這一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當前許多人對民族地區學校的作用還不重視,導致實際的結果是我國對民族地區學校的定位比較靠后,所招收的生源往往是基礎較差的學生。這一點不僅僅是大眾傳統思維所帶來的問題,學校自身也存在不重視學校定位、教學隨意、招生沒有方向和限制的問題。除了系統性的問題,另一個就是實際的組織性問題。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兩點,首先是教學所用的文本和材料沒有針對性,課堂教學的內容過于陳舊傳統,不能滿足教學的實際需求。在這一問題上,實際與前面所說的課程定位問題有很大關系,如果民族地區學校對課程的定位本身就出現了問題,那么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學材料就會跟著出現問題。其次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在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把物理課完全當作人文學科在講授,一味地給學生灌輸各種概念和公式讓學生記憶。但這樣的方法無法解決學生在理解上出現的問題,而且在沒有解決學生的具體理解問題以前,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更加疑惑甚至對課程逐漸不感興趣,放棄學習。民族地區學校的學生在年齡的構成上大多還不滿18歲,部分還不滿16歲,在這個階段邏輯思維的發展還不完善,特別是對外界事物的理解上還需要借助一定的具體邏輯才能真正理解,但現階段教師不注重方法改革僅僅只是理論教學,這就帶來了嚴重的認知問題。除了理論課外,實驗實踐課也存在著教學問題。綜合來看,民族地區學校的物理教學存在著諸多矛盾與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現階段民族地區學校的物理教學已經嚴重脫節。
四、新課改之下物理教學要堅持以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方向
民族地區學校教學要想改變現狀,首要需要改變的就是結構性問題所造成的課程定位的問題。教師和學校必須要認清,在新課改之下,能力培養才是教學的關鍵,一切的課程設置和調整都必須要向著培養能力的方向發展。能力培養在教學方向上的改革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首先是學校對自身定位上的改革,這一部分的改革是最重要的結構性改革。首先學校必須要認識到自己的定位本身并不應當和其他學校有等級層級上的差別,有的僅僅是方向上的差別。事實上,民族地區學校把專業化的發展更早地變成了現實,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方向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在這一點上其實是超前于很多普通院校的。其次,民族地區學校應該堅持這一定位和方向,要招收有專業化能力和思維的學生,而不是因為學生在過往的學習成績比較差所以才來到民族地區學校。這樣的改革不但能改變教學環境和校園學習環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也有助于幫助民族地區學校打造學校定位,確定好自己的發展方向。教學方向上的第二個改革就是在課程內容的設定,過往的課程內容以及所采用的教科書基本與普通初高中基本一致,這樣的設置和教育整體的學校定位就很不一致,民族地區學校本身就是發展職業技能的,而不是傳統學校培養長期發展能力的,這種偏向應試教育的設置使得物理教學被孤立在系統的教學之外。當前物理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專業在物理課程上做針對性的教學,比如,對于機械制造類、工程類專業的學生,物理課程的設計就應該強化在力學、運動學上的培養和訓練,而不要把所有的方向都灌輸給學生;對于電子類、信息類專業的學生,課程的設計就可以偏向電磁學與近代物理學的教學和發展,另外在教科書的選用上也必須相應地配套。這種方式能夠讓物理教學更加貼近學生實際需要,學生能更加有興趣投入其中,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學方向上第三個改革就是學校及教師沒有認清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教學任務的安排上功利化嚴重,且嚴重脫離了實際。從當前的整體情況而言,民族地區學校學生物理的基礎較差,學生對于課程的認識還不足夠,學習的熱情、主動性和方法還很缺失。不僅如此,這個階段的學生叛逆心理還很嚴重,高壓式的教學方式并不會讓他們愿意學習,反而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此外這個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上還不完善,抽象的形式邏輯的教學對他們而言接受上還存在困難。因此,教學方向上的改革必須回到學生的興趣與實際的使用當中來。如何提升學生興趣,重點還是要讓學生有獲得感和參與感。從具體的教學方法上講,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能起到較大的作用。教師可以以學生作為老師,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和學習后給其他學生講課,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和補充。另外,鑒于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師不應該以任務為導向,而要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心理。在這一點上,教師可以通過與專業課的結合,布置與專業課相關的物理作業,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學生會自然而然的因此開始探索。在具體的方法上,教師可以開展分層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進行分層,而后布置不同的探索目標或者進步目標,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激勵,這對學生而言是更有興趣和意義的。整體來講,認清學生特點就是要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以此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能力,而不要把教師放在主導位置,卻沒有具體的方向。總體而言,教學方向上的改革要緊扣“能力”這一要求,保證改革整體是朝著提升學生能力的方向進發,一切為了“能力”提升而服務。
五、新課改之下物理教學要堅持以實踐為核心的教學方法
過往的物理教學的一大弊病就是重理論輕實踐。這其實是非常不對的,理論對于學生而言沒有太大意義,如上所述,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形式邏輯的掌握還不好,抽象的、空洞的公式往往只會加大學生的困惑,學生對實際事物的感受才是對認知發展最重要的。在這一個部分,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在理論課的教學上,教師要利用好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靈活運用好多媒體技術,把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過往的理論課教學基本都以教師口述或者板書的形式展開,學生只能通過圖片進行一定的了解。但圖片并不會動,有些比較簡單的模型學生可以理解作用方式和過程,但更多的復雜模型對學生而言存在很嚴重的認知障礙。這就使學生對于理論課程逐漸失去興趣和耐心,甚至放棄繼續學習。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原本僵硬死板的圖形變成了生動形象的圖像視頻。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演示力學、運動學、電磁學中的各種變化,比如重物是如何在復雜的力學模型下被抬升或者降低,追及運動是如何進行的。另外是在實驗課的教學上,這也是以實踐為核心的教學方法中最重要的部分。過往的實驗課的弊病筆者在前面已經有所闡述,實驗課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發展能力,首先應該從實驗設計開始就以學生為核心。教師應該只布置給學生具體的實驗目標和實驗所需要達成的結果,然后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出一個實驗,由教師進行評價和初步審核。這樣,學生能夠自由地根據自己的理論基礎進行別出心裁的設計,也能通過實驗設計掌握一個設計所需要考慮的各種因素的理論知識,這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也可以給學生留下一些懸念,比如學生在設計力學實驗時,如果有一些不會影響實驗關鍵部分的問題,教師可以不直接指出,而是給學生一定的點撥或者是提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設計問題。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并且激發他們在實驗過程中主動的探索和發現問題。
六、新課改之下物理教學要堅持以發展為目標的教學評價
新課改之下,改革的最終一步就是教學評價。以新課改所倡導的“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評價不能再和以往一樣去考驗學生的做題能力,而是要結合具體的實際專業和實驗課的實驗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把結果評價專為過程評價才是最終的改革走向。這其中,結合實際專業的評價主要要從學生的分析能力入手。過往的考試主要都是考察學生做題方法,盡管物理題是考察學生最好的方法,但教師可以改變考察的重點方向。比如,由原先的只寫做題公式和步驟改為寫出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另外也可以拋開現有的物理題的束縛,重點以設計題進行考察,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識來解決專業課或者實際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比如對于力學的考察,可以讓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運輸或者高樓運送的問題,進行自行的設計和設定。這樣在評價上,就由原先的結果論轉變成了具體的過程論。教學評價堅持發展的理念重在要把學生的長期發展作為考核的重點,也就是說,要綜合評價學生是否能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當中依舊保持素質能力。因此對于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考核也可以以實際的工業設計或者與專業相結合的項目設計進行考察,這也能比較好地考驗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是否到位。
結語
高校的物理教學改革之路并不漫長,事實上,最重要的依舊是作為管理者的教師與學校能否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展,能力培養的重點永遠是教師針對性的培養與發展,在這一點上也警示我們,需要培養足夠優質的教師資源來幫助學生成長,只有足夠重視、嚴肅對待、靈活改革,物理教學才能變成一門有意義的課,才能真正幫到學生。
參考文獻
[1]張清平.關于民族地區新課程改革下的中職物理教學反思[J].大陸橋視野,2015,000(022):158.
[2]羅如亮.如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000(014):118-118.
[3]張保娟.物理在新課程改革教學下的心得與體會[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1,000(006):7-7.
作者:張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