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論文-我國農業結構及其變革中的問題

時間:2022-02-15 03:51:00

導語:行政管理論文-我國農業結構及其變革中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管理論文-我國農業結構及其變革中的問題

1.農業結構中的問題

(1)在種植業結構中:①糧飼不分糧食既作口糧;又作飼料,不僅既不經濟,又不科學;而且增加了對土地和糧食供給的壓力,妨礙養殖業的發展,甚至會抑制農產品質量的提高。②農產品品種和品質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矛盾問題較為突出。當前,部分農產品銷售不暢,出現“賣難”,除了流通渠道方面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這些農產品的生產出現了相對過剩。檔次低、質量差的農產品如早稻價格出現了大幅下跌,品種不對路的農產品.如桔子出現了大規模“賣難”。當然,這些農產品的相對過剩,只是結構性、局部性的??傮w來看,農產品的品種平衡仍是有余有缺,農產品的品質結構仍然呈現出品質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不高、高檔產品缺乏的特征。市場暢銷的優質品種、優質產品中,品種更新趕不上品種退化;產品加工處理薄弱,等等。

(2)在養殖業(包括畜牧業、漁業等)結構中:①養殖業長期依附于種植業,缺乏獨立化的格局未能根本改變,導致其飼養水平難以提高,管理方式難以改善,生產規模難以穩定擴大,產品質量難以穩定提高。②對養殖業產品的開發利用不充分,主要局限于食品類,而對蘊藏著巨大效益潛力的非食品類養殖產品的開發利用則嚴重不足。③畜牧業結構長期偏重于耗糧型的養豬業生產,對節糧型的食畜牧業和飼料報酬率、蛋白質轉化率高的禽類生產發展不足。④漁業生產也有個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3)在農林牧漁業結構中:林業發展相對滯后的狀況長期難以根本改觀。改革以來在農林牧漁業產值結構中,林業的比重雖然一度有所提高,但其后又逐年下降。林業的比重1978年為3.4%,1997年仍然維持在這一水平。林業的發展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更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因此,林業的發展是農業穩定增長的保證,林業發展的滯后影響的不僅僅是林業自身。

2.農業結構變革中的問題

(1)市場信息不靈,導致決策選擇失誤。一方面,農產品價格反映供求關系具有即時性,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價格失真;另一方面,農業生產調整需要經過一定的周期,小規模兼業農戶對于價格走勢和市場潛力的反映較為遲鈍,其經營結構的調整往往表現出較強的模仿和從眾傾向。上述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往往導致農業結構的調整此時一哄而起、彼時一涌而下的結局。甚至出現農民根據市場需求按排生產,什么賺錢就生產什么,生產什么就賠錢的矛盾格局。從而形成農業結構調整的障礙和調整過程中的資源浪費。

(2)行政干預多、示范引導少,農業結構調整的過程難以轉化為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積極參與的過程。

(3)由于農村中介組織發展不足,農業結構凋整缺乏服務體系的有效支持。

(4)政府對鄉鎮企業發展支持硬,對農業結構調整支持軟,農業結構調整得不到稅收、信貸、政策等方面的有效配合。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

[資料來源:我國農村經濟結構變革面臨的問題/韓俊等(中國社科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院農發所)《經濟研究資料》](完)

我國農業結構及其變革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