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性護理對心力衰竭自我護理的影響

時間:2022-09-02 09:28:49

導語:延續性護理對心力衰竭自我護理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延續性護理對心力衰竭自我護理的影響

【摘要】目的關于延續性護理應用在心力衰竭患者當中對患者自我保護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分析。方法選擇來我院進行治療的心力衰竭患者72例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隨機分別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兩組患者均落實常規的院內護理,出院以后對照組患者配合常規隨訪,觀察組患者配合延續性護理,對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連續對患者進行6個月的延續性護理,觀察組出現并發癥3例,占8.33%,對照組出現并發癥11例,占30.56%,P<0.05;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指數量表(SCHFI)和患者的健康行為量表(HPLP),觀察組表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延續性護理應用于出院后心力衰竭患者中,能夠有效的幫助患者降低并發癥對患者的影響,同時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

【關鍵詞】心力衰竭;延續性護理;自我護理能力

心力衰竭在臨床上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癥,這種病癥是因為患者心臟存在器質性或功能性的損害導致患者出現心室充盈或心室射血能力出現影響而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在我國存在有較多心力衰竭患者,這一類患者的生活質量相對較低,醫院對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和認識以及經驗存在著一定的限制,因此無法使患者從根本上獲取理想和滿意的治療效果[2]。在實際的干預過程當中,很多患者并沒有認識到控制自己體質量和低鹽飲食的重要性,一旦心力衰竭癥狀減輕或者消失以后,就容易擅自停藥,常常導致病情反復而且惡化,而再次住院治療[3]。本文針對于此主要分析,對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以后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進行指導的效果,并分析這種護理對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同時將相關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來我院進行治療的心力衰竭患者72例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觀察組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為18∶18,年齡58~79歲,年齡平均為(68.25±7.89)歲;病程時間為0.50~3.40年,平均病程時間為(2.15±0.54)年。對照組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為19∶17,年齡57~80歲,年齡平均為(68.46±7.78)歲;病程時間為0.40~3.60年,平均病程時間為(2.30±0.56)年。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心力衰竭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納入與排除標準1.2.1納入標準①所選擇的患者經臨床診斷均被確診為心力衰竭,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關于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年齡均滿18歲,且年齡均不超過85歲。③本文所有患者均為本市區內居住患者,交通便利,可方便隨訪[4]。④所有調查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且臨床資料經倫理委員會檢驗符合標準。1.2.2排除標準①合并有精神類病癥或意識障礙、認知障礙的患者。②合并有肝臟,腎臟等重要臟器損害或者合并有惡性消化性病癥的患者。③合并有其他的心腦血管病癥患者。④惡性腫瘤患者。⑤對本文調查方法不耐受或不適應的患者[5]。⑥因各種因素中途退出研究組,而無法完成調查的患者。1.3方法對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間均接受心內科的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等,告知患者的相關心力衰竭病因和癥狀,指導患者如何進行脈搏自我監測,告知患者用藥的狀況和飲食情況,叮囑患者要堅持運動并調整自己的心態,指導患者定期能夠到門診進行復查,記錄患者的和聯系方式等,以便隨時上門隨訪[6]。在此基礎上,對所有觀察組患者均通過落實延續性護理進行干預,具體干預方法如下:①延續性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心內科主治醫師、心內科護士長、護士等,由護士長擔任小組長,并制訂延續性護理的方案,并保證延續性護理順利落實[7]。②延續性護理初始階段:患者出院的前一日,相關組成員需要對資料加以收集,并由小組長對患者制訂個性化的護理計劃,指導患者出院之后進行自我保護和護理,告知患者每日進行體質量的檢驗,減少鹽分的攝入,適當的指導患者進行體育鍛煉,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監測,定期進行預約上門隨訪。③延續性護理持續階段:患者出院1周之內需要進行首次家庭方式,之后在患者出院以后的第1、3、6個月分別進行家庭隨訪,每次的隨訪時間不能少于半個小時。了解患者的護理計劃執行情況,適當的根據患者的現狀來對護理計劃進行調整?;颊叱鲈阂院?,至少每隔2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隨訪的時間每次不得少于10min,其隨訪的內容要包括患者的飲食管理,了解患者時候可以健康飲食,叮囑患者已經堅持跟低脂飲食,不知道攝入高纖維、高蛋白、高維生素等相關的食物,盡量避免患者食入膽固醇等相關食物,防止患者食用動物的肝臟和腌制食品,要指導患者少食多餐,特別是晚餐避免過飽[8]。強化對患者的運動管理,根據患者新功能分級對患者進行合理的運動方案的調整,可以知道患者打太極拳、適當的快走、慢跑、跳廣場舞等相關的運動,但要叮囑患者運動適量,避免因為運動過量而導致不良狀況出現。強化對患者的用藥干預,了解患者在用藥過程當中是否能夠堅持遵醫囑用藥,如果存在停服或漏服患者,需要尋找出現這種狀況的因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進一步的督促,能夠使患者按時按量服藥。還要指導患者如何學會識別服用藥物而產生的不良反應,特別是洋地黃類藥物,要指導患者定時數脈搏,服用利尿劑的患者需要知道其每日進行體質量的測量,這能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現水電解質紊亂[9]。指導患者進行癥狀的管理,如患者合并,上呼吸道炎的誘發患者出現癥狀,但是在里面環境下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這種情況,所以以后的主要感染疫苗,如果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等情況,應及早就醫。指導患者對于相關癥狀的自我識別和處理,并定期進行血壓和血脂的測量。強化對患者的心理管理,每次對患者進行訪視的時候要注意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情緒變動和心理需求,能及時發現患者的不良情緒,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干預,盡量幫助患者獲取來自心靈的滿足[10]。④延續性護理延續護理階段:護理小組成員需要建立QQ群或微信互動平臺,確?;颊吆图覍倌芨鶕约旱臈l件,選擇合適的交流途徑,小組成員能夠定期分享心力衰竭護理的相關知識和成功案例,指導患者定期堅持飲食健康的小竅門,鼓勵患者能積極的參與到其中討論,也同時使患者能夠在日常護理過程中出現相關問題,可及時的進行詢問。1.4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評價本文所有患者經過不同干預以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作比較,采用心力衰竭自我護理指數量表(SCHFI)評價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該量表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好,一般分數超過70分則認為具有較好的自我護理行為;選擇采用健康行為量表(HPLP)對患者的健康行為進行評價,該分總分為208分,一般認為評分超過172分則為優秀,分數越高則表明患者的健康行為越好。1.5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x-±s)、[n(%)]表示,組間比較分別行t、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連續對患者進行6個月的延續性護理,觀察組出現并發癥3例,占8.33%,對照組出現并發癥11例,占30.56%,P<0.05;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指數量表(SCHFI)和患者的健康行為量表(HPLP),觀察組表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性。本文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情況見表1.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的發展是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對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也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需要不間斷的對患者進行各項的干預指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以后進行相關的干預指導工作尤為重要,它能夠促進患者病癥的進一步恢復,幫助患者規范健康的合理的生活,對于改善和穩定患者的病癥具有重要意義。而本文通過對延續護理的應用,可以將患者出院以后的相關護理方案一直延續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當中,使得相關的醫護人員持續動態的對患者的各種表現和具體的健康情況進行監測,一旦存在有不良情況或危機患者健康的行為出現時,可對患者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規避,所以這種護理方案是科學可行的方案,能夠幫助患者提升自我護理能力,對改善患者的不良行為,提升患者健康行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應用于出院后心力衰竭患者中,能夠有效的幫助患者降低并發癥對患者的影響,同時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

參考文獻

[1]趙新梅,李俊梅,趙存娜.評價延續性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行為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1):20.

[2]李玲.試析延續性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以及健康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9):228-229.

[3]鄭金艷.延續性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9,42(1):202-203.

[4]高俊峰,顓孫程程,李方,等.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8,26(11):861-863.

[5]王曉英.延續性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自護能力及健康行為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3):43,50.

[6]王娜.基于醫院的延續性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5):157-158.

[7]朱曉瑩.延續性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9):63-64.

[8]張愛麗,趙坤,曹紅艷,佟曉利.延續性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2):247-248.

[9]張麗娟.研究延續性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健康行為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6(9):76-78.

[10]肖米新,葉青芳,王月楓,劉國杰,王秋毓,韓永奎.延續性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1):42-45.

作者:蔡霞 李云霞 單位:遼寧省丹東市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