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草藥研究》創辦于1958年,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重慶市中藥研究院主管,重慶市中藥研究院主辦的一本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學類省級期刊。《重慶中草藥研究》欄目設置有: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該雜志創刊以來所獲榮譽有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等。
本刊主要資助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央補助地方中醫藥部門公共衛生專項資金、重慶市科技攻關計劃、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重慶市科委基金、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重慶市衛生局科研項目。
本刊主要資助課題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9770903)、中央補助地方中醫藥部門公共衛生專項資金([2011]76)、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0ZX09401-306-3-8)、“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2001BA604A04)、“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2001BA701A08-b)、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73478)、重慶市科委基金(cstc2012cx-rkxA10005)、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201207002)、重慶市科技攻關計劃(8926)。
1.題文相符,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簡明規范。文稿一律文責自負,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必須對論文的科學性、真實性和倫理學問題等負責。
2.標題:一般分為三級,第一級標題用“一”“二”“三”等,第二級用“(一)”“(二)”“(三)”等,第三級用“1.”“2.”“3.”等。
3.隨稿請附作者簡歷,包括性別、出生年月、學歷學位、職務及職稱、當前研究課題及主攻方向等關鍵信息;論文并請說明創新或發明的要點所在。
4.參考文獻中的作者,前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名字間用“,”分隔,4名以后用“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代替。
5.注釋中重復引用文獻、資料時,第一次必須引用完整信息,再次引用時可以略寫。若為注釋中次第緊連援用同一文獻、資料等的情形,可使用“同上注”。
6.來稿請給出按照四要素(目的、方法、結果、結論) 原則組織的摘要,一般在300 字左右,同時提出3 ~ 8個關鍵詞。
7.正文中的文獻號碼,請寫于引用處的右上角,用方括號。引用文獻一般不超過20篇。引文必須準確,與原始書刊資料核對無訛誤。
8.稿件全文推薦采用Word文檔格式,正文字號為5號宋體,其中圖、表中的文字和數字用小5號楷體,表格形式為三線表。
9.論文如果是基金項目、國家、省部級教育教學科研立項課題成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或上述立項的成果,需在文章標題右上角插入腳注,并在腳注中注明項目名稱及編號(若文章無此項可省略)。
10.來稿必須原創,不得一稿多投,文責自負。本刊對刊登來稿有刪改權。作者如有異議,請在來稿中注明。因本刊編輯部人力、財力所限,所有稿件恕不退稿。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 | 473 |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36 | |
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 9 | |
重慶醫藥工業研究院 | 9 | |
太極集團有限公司 | 7 | |
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 6 | |
西南大學 | 6 | |
重慶大學 | 6 | |
重慶醫科大學 | 6 | |
重慶郵電大學 | 5 |
地址:重慶南岸黃桷埡南山路34號
郵編:400065
主編:劉凝
我們不是重慶中草藥研究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重慶南岸黃桷埡南山路34號,郵編:400065。
重慶中草藥研究雜志是一本省級期刊,是由重慶市中藥研究院主管,重慶市中藥研究院主辦的一本醫學類期刊。國內刊號:--,國際刊號:--。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重慶南岸黃桷埡南山路34號,郵編:400065。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