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04 10:41:11
導語: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是一門理論專業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文章通過采用靈活多樣的理論教學方式,將其與實踐環節結合,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理論知識重難點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他們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關鍵詞】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理論;實踐
1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背景條件
20世紀90年代,隨著城鎮化發展、國內經濟勢力綜合提高、城市土地緊缺,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大城市中,高層建筑數量越來越多。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和專業特色,掌握《高層建筑結構設計》這門課程的知識越來越重要,因此本課程是我院土木工程專業十分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土木工程專業主要包括幾個大方面:構件基本原理設計與計算分析、荷載計算分析、整體結構設計、試驗環節、施工與預算、基礎工程、鋼結構設計、土力學、結構力學等。《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屬于整體結構設計環節部分,與《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建筑抗震設計》《基礎工程》《結構力學》《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鋼結構設計原理》《施工組織與管理》等專業課同等重要,屬于實踐應用緊密結合的課程。該課程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也是土木工程專業課程中較難理解的一門課。一般在第6學期開設,其研究對象主要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采用以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開展。該課程注重概念清晰、計算分析能力、與相關軟件緊密聯系。
2《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設置的作用
課程預期素質獲得:具備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具備科學思維的方式和方法;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預期能力獲得:具備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查詢資料、獲取信息、擴展知識領域和繼續學習的能力;具備熟練的計算、分析和實驗能力;具有綜合運用知識進行結構設計的能力。預期知識獲得:掌握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原理和設計方法;掌握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基本結構單元的內力和位移計算分析;熟悉結構施工圖中不同構件的功能和構造要求。基本要求:掌握基本力學知識;掌握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及計算能力,同時加強學生對現行規范、規程的理解與應用。
3《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所涉及的內容
本科階段教學中,《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高層建筑結構發展、高層建筑結構的體系與布置、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的計算、結構不規則類型判斷、最不利內力工況的確定、抗震等級的確定和分析;框架結構、剪力墻和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中不同構件的內力和位移計算;框架柱、框架梁、連梁、剪力墻的構件設計;筒體結構的應用和設計要點、減震隔震結構介紹。在教學內容設計環節中,包括力學計算分析、風和地震計算、相關設計規范分析、各種建筑結構施工圖講解分析。知識點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特點,對教師、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難的一門課程。畢業后可以進入設計院從事建筑結構設計、施工技術管理、工程造價、工程管理方面等相關工作。該課程的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掌握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流程、原理、設計方法,對學生的畢業設計環節、以后從事的相關設計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緊密聯系工程實例,這里的工程實例包括一些典型的高層建筑結構實例,也包括新聞媒體中報道的與高層建筑有關的事件。還有在每年的生產實習環節,我們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到高層建筑結構的施工現場,增加學生對高層建筑結構的感性認識,積累經驗。
4手算與軟件分析的有效結合
在進行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由于層數多、構件多、荷載類型多、不同的工況組合較多等原因導致計算工作量大。通過手算完成已經不符合現在的發展(手算僅僅適合于處理層數較低,平面、立面規則簡單的結構,在實際中大多按照平面結構處理來代替三維空間結構,誤差較大,不滿足工程的要求),手算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和加深,尤其在處理基本構件和簡單荷載,不要太依賴軟件。對于三維整體分析這種條件下,應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完成,這已經成為一種無法代替的趨勢。但手算具有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點梳理、對概念設計更加清晰、使他們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點,所以手算的作用絕不能忽略。目前在工程實際中,常用的三維結構計算軟件:PKPM系列、盈建科系列、TUS2002、ETABS、PMSAP、有限元ANSYS、BIM等。這些軟件與規范緊密聯系,也被大眾所接受,尤其是PKPM、盈建科這2種軟件,應用范圍最廣,不僅用在多、高層建筑設計中,在超高層也得到了普遍使用。手算是用來掌握基本知識,軟件是用來實現高層設計的助手。為了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將高層設計的幾個難理解的知識點依次進行分析。
4.1結構高度與內力、位移的關系
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所受外力的方向大致分為豎向、水平2類。它不同于多層建筑受力特征(水平和豎向所起的作用差別不明顯)[1]。在高層建筑設計中,水平力相對豎向力引起的內力與位移更大,尤其是水平位移。在水平線荷載作用下,將建筑物視為懸臂結構,通過力學分析得出結論,結構頂點位移的大小與結構高度的四次方近似成正比例關系、結構底部彎矩與結構高度的二次方近似成正比例關系[2],所以在高層設計過程中,位移的控制較內力更加復雜,而引起水平位移的主要因素就是水平風荷載或水平地震作用,豎向荷載引起的側位移相對較小。豎向力主要引起構件的壓力,對水平方向的位移影響相對較小。
4.2剪力墻結構與短肢剪力墻結構的判斷
這部分知識點在高層設計過程中屬于難點,剪力墻又稱為普通剪力墻或長肢剪力墻,是指墻肢的肢長與肢厚之比不小于8[3],反之稱為短肢剪力墻,這是依據截面尺寸進行構件類別的劃分。剪力墻結構又稱為普通剪力墻結構,是指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墻底部承擔的傾覆力矩大于總傾覆力矩70%以上,反之則為短肢剪力墻結構。通過分析要清楚一點,那就是在剪力墻結構、短肢剪力墻結構中會同時有剪力墻、短肢剪力墻2種構件出現[4]。一般在設計過程中,由于短肢剪力墻延性、耗能較剪力墻差,因此在選擇結構體系中優先考慮剪力墻結構,同時允許出現一定數量的短肢剪力墻,通過底部傾覆力矩所占的比例來控制其合理的數量和位置。在高層快速發展的今天,剪力墻結構的使用更加突出,所以在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對這方面的內容更加重視,在結構方案布置、結構概念理解、結構出現的問題如何進行解決,這些都需要從專業角度應用相關知識對其分析。
4.3不規則結構的判斷以及如何調整為規則結構
平面不規則包括扭轉不規則、凹凸不規則、樓板局部不連續;立面不規則包括側向剛度不規則、樓層受剪承載力突變、豎向抗側力構件不連續。扭轉不規則不論位移比還是周期比不滿足,均可通過加強建筑物外邊的短邊方向剛度來改善,或弱化內部剛度;凹凸不規則、樓板局部不連續通過前期建筑方案設計來控制。側剛度不規則通過加強本層或減小相鄰上層剛度來修改;樓層受剪承載力突變過加強本層或減小相鄰上層截面尺寸來修改;豎向抗側力構件不連續是由于建筑功能導致的,無法修改為規則結構,為了保證結構設計的合理性,適當提高轉化層下部的剛度和強度或減少轉換層層數。加強學生對規范的理解,并且對于不規則結構如何有效地進行處理,并不是盲目加大截面或剛度。
4.4框架梁強剪弱彎的理解和分析
強剪弱彎是指梁、柱的實際受剪承載力分別大于其彎矩對應的剪力。原因是受彎構件的延性和耗能遠高于受剪構件。剪力狀態下構件的變形能力較小,在地震作用下容易提前破壞。為此通過改善剪力的作用效應,從而提高其延性和耗能。抗震等級不同,最終求得梁端組合的剪力設計值大小不同,抗震等級越高,其值越大,延性和耗能改善的越好。對于框架結構,新規范將其分為特一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級依次降低[5]。通過具體工程進行操作演示,結合理論專業知識、計算結果分析、平法施工圖等,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計算原理,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基本概念較多,多數知識點較抽象,需要通過對每個參數進行詳細講解與分析后,學生才會清楚地如何應用。公式中涉及到較多調整系數、增大系數,這些都需要對基本概念特別清晰后,才會游刃有余地使用。一旦某個概念模糊,系數沒有增大或調整,這樣會導致整個計算結果錯誤,因此清楚概念是基本,不要一味地依賴軟件。
5結束語
(1)《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理論緊密結合實踐,結合規范更好地掌握知識點,適當加強手算的能力,手算與軟件相結合,更有效地掌握知識點。(2)《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從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教學方式不斷創新,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的綜合提升。(3)對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受力與變形特征應掌握,對筒體結構也應多關注,未來超高層結構體系不斷涌現,大家要重視規范和實際案例,這樣對于我們及時掌握新的知識幫助很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社共和國國家標準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
[2]戴亞鵬.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剪力墻結構的要點分析[J].山西建筑,2015(4):36-37.
[3]郭猛,姚謙峰,馬衡,等.平面中部帶剪力墻核心筒高層建筑結構體系判定[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8,6(3):41-43.
[4]趙錦華.高層建筑短股剪力墻結構設計的研究[J].門窗,2015,(2):63-64
[5]中華人民社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
作者:郭培成 單位:廈門大學嘉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