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訓練聲樂發聲技巧研究
時間:2022-07-18 10:34:01
導語:合唱訓練聲樂發聲技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聲樂藝術中包含著兩種演唱形式:獨唱與合唱,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現出來的效果不同。其中,合唱藝術對參與者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參與的每一位成員都擁有一定的聲樂發聲技巧,并且還需要與其他演唱者進行有效的配合,進而達到將合唱藝術優質地表現出來。由此可見,聲樂發聲技巧對合唱藝術演唱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影響,應在合唱教學中注重聲樂發聲技巧地訓練,并設計出有效的訓練措施,以期達到促進學生全面掌握聲樂發聲技巧的目的。
關鍵詞:聲樂發聲技巧;合唱藝術;訓練措施
在音樂藝術中,獨唱與合唱各具魅力,而合唱具有較強的表現力,通過運用人聲將音樂的曲調、情感表達出來,進而帶給人們不一樣的聽覺感受。合唱藝術的發展決定著一個國家音樂藝術領域的發展程度。聲樂是利用人的聲音將音樂表現出來,并且人聲可以在演唱的過程中將音樂具有的情感表達出來,進而引起聽眾的共鳴。合唱對參與者的聲音質量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參與者能夠準確地控制音高、音準、節奏,并在有效控制的同時清晰地表達出每一句歌詞。同時,參與者還需要與其他參與者進行良好的配合,通過各聲部高低起伏的過程將音樂所描述出來的場面表現出來,進而達到引發共鳴的目的。在此過程中,合唱參與者為了實現最佳的演繹效果,會采取每日練習聲樂發聲的技巧,進而能夠利用聲樂發聲展示出音樂的內在情感,實現聽眾猶如身臨其境的感受,并產生共鳴。
一、聲樂發聲技巧的含義
聲樂發聲技巧是指音樂的表現是運用人聲來展現的,通過人聲將歌曲具有的情緒、擁有的情感展示出來,演唱者需要通過自己的音色、運用音高變化進行展示。嫻熟的聲樂發聲技巧可以讓演唱者能夠有效的把控音樂的曲調、發聲的具體位置、音色的變化、氣息的控制、咬字清晰以及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同時,如果演唱者擁有嫻熟的聲樂發聲技巧,能夠顯著提升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因此,演唱者在日常聲樂訓練中會積極訓練聲樂的發聲技巧,進而能夠應用于音樂作品的演唱中,可以達到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把優美動聽的音樂傳遞給聽眾,并且達到引起共鳴的效果。
二、在合唱藝術中聲樂發聲技巧應用的意義
(一)準確展示作品情感并引起聽眾的共鳴
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審美去選擇自己喜愛的歌曲,除了歌詞具有意義、曲調好聽之外,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是否能夠將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到位也是受到喜愛的一個重要因素,并且是最重要的因素,原因是音樂的作用是可以引起聽眾的共鳴,并對聽眾產生“治愈”的作用,而產生“治愈”作用的元素就是演唱者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表達。在合唱藝術中,對于演唱者的情感表達則具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每位演唱者都能夠擁有良好的聲樂發聲技巧,并且能與其他演唱者進行有效的配合,進而將合唱歌曲的情感內容充分表達出來。良好的聲樂發聲技巧,可以根據合唱的歌曲所具有的情感來選擇適宜的音色,并在演唱時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進而讓音色及帶有情感的聲調將作品的情感全部展現出來,在顯著增強演唱感染力的同時,能夠達到聽眾的審美需求,引起聽眾的共鳴。
(二)決定著合唱演繹的效果與合唱水平
參與合唱的演唱者在演唱之前需要先對合唱的歌曲進行分析與理解,根據分析與理解的結果選擇出適宜的音色、音調,進而在演唱時能夠利用音色與音調,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歌曲的含義傳遞給聽眾,并利用音色與音調引起聽眾的共鳴。在此過程中,演唱者的聲樂發聲技巧決定著合唱的效果與合唱的水平,如果在演唱的過程中出現音色、音調不協調的問題,會影響歌唱時的狀態及整體的合唱效果。同時,每位演唱者在合唱中還需要擁有穩定的氣息,若氣息不穩會造成發聲不到位,就不能將強烈的情感通過發聲表達出來,進而影響了整體的合唱水平及效果。從此可見,聲樂發聲技巧對合唱藝術具有重要意義。
(三)突出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及感染力
合唱主要是利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調將一首歌曲的含義及情感全面表現出來,在這一過程中突出的是人聲,通過人聲的演唱將音樂作品的情感進行表達。每位演唱者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音色并體現了各自聲音的品質,并且音色是有效展示演唱者聲音特點的重要途徑。在合唱藝術中,音色是塑造藝術形象的重要措施,通過不斷變化的音色將音樂作品所具有的高低起伏展現出來,進而實現合唱的魅力。比如,在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時,先由女聲采取清唱的方式,將“我和我的祖國”演唱出來,利用無音樂伴奏的方式表達出最真摯的感情,然后,再通過合唱的方式將每個人的“不能和祖國分割”的情感共同表達出來,利用合唱的方式讓這一情感擴大化,并感染每一位聽眾的思想意識。在此過程中,需要每位演唱者運用自己的聲樂發聲技巧去營造這種情感,并且在演唱時要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進而將歌曲的情感充分地體現出來讓聽眾產生共鳴。
三、合唱藝術中聲樂發聲技巧訓練策略
(一)呼吸訓練
在聲樂發聲技巧練習中,首先要從呼吸開始訓練,原因是呼吸是發聲的基礎,也是發聲的動力,呼吸控制效果直接決定著聲樂發聲的效果,當演唱者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法,可以在演唱中能夠保證聲樂發聲的效果。同時,在演唱中除了需要演唱者擁有優良的音質外,還需要把握正確的音準并能夠清晰的吐字,而這些都是由演唱者的呼吸能力決定的。由于每一個音樂作品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演唱者在演唱時需要掌握其情感并進行準確的演繹,在表達音樂情感時會存在情緒起伏波動較大的現象,演唱者需要將這一情感波動利用發聲表現出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運用較多的氣息量來完成,并保持發聲連續且不能弱化。因此,在進行呼吸訓練時,演唱者可以采取鼻腔與口腔同時吸氣的措施,達到擴大胸腔及擴張兩肋與腹部、微收小腹的目的。同時,演唱者應將氣息活動的開展貫穿于日常生活中,不只應用于演唱中,還應該在說話時進行這種訓練,通過長期的訓練形成習慣,進而在不斷呼吸練習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在演唱時就可以有效的去應用并且提升演唱能力,具體的訓練措施為:演唱者可將自己的雙手放在胯骨上方進行吸氣,吸氣時可以明顯感受到雙手因為吸氣動作而被推開,演唱者還要觀察兩肋處,兩肋此時會出現向外擴張的趨勢。演唱者此時要采取微收小腹的措施,實現吸氣中獲取的力量向腹部下面推移,實現雙肩、頭部、胸部存在的肌肉緊張現象進行有效的放松。演唱者在經過上述訓練并達到收放自如的效果后,再去感受吸氣、呼氣停頓時自身的呼吸器官發生的變化,然后實施吹氣球或者吹吸管的措施擴張自己的兩肋,再采取緩慢、均勻的方式進行呼氣。演唱者在歌唱時,需要口部與鼻腔兩個部分共同進行呼吸,若只采取鼻子呼吸方式無法吸入更多的氣息量,并且還表現出位置淺的特點,會造成演唱者出現提肩的現象并將氣息憋至胸腔上方。演唱者在吸氣時,口腔內部微微打開并提起自己的硬軟腭,抬笑肌,進而讓腹部產生微收的感覺,達到讓空氣自然吸入的現象。合唱藝術與獨唱相比較,對演唱者呼吸控制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時要有效控制呼氣,所謂呼氣就是指在演唱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吸氣的感覺,可通過這一過程讓中高位置能夠達到統一的效果。同時,在合唱中,演唱者應將上述呼吸措施與自身發聲器官巧妙結合在一起,并將自己理解的音樂作品情感融入演唱中,進而將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與表演內容充分表現出來,達到引起共鳴的效果。
(二)共鳴訓練
合唱藝術是利用人聲將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表達出來的,并利用人聲將音樂形象表現出來。合唱屬于集體人聲演繹的過程,需要在群體演唱時達到高度統一且協調的要求。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參與合唱的演唱者能夠掌握音準、音調、高度,進而能夠與其他人的演唱過程達到統一的效果,而要達到這一效果需要確定出共鳴的位置,若共鳴應用良好可顯著提升聲音的質量,提高傳送度。聲樂教師在教學中會指導學生采取高位置唱歌的模式,也就是讓共鳴的位置進行調高,若共鳴位置偏低、喉咽腔配合度不佳,會造成合唱中的音準出現偏低的問題,進一步影響了合唱的效果。將共鳴與氣息進行有效結合,可以有效降低演唱者發聲器官所具有的負擔。因此,在進行聲樂發聲技巧練習時,應注重共鳴訓練并采取如下訓練措施:演唱者需要進行深呼吸,實現身體處于完全放松的狀態中,首先運用哼鳴練習,哼鳴練習就是運用M聲母進行共鳴訓練,這一聲母是提升共鳴訓練效果的重要元素,原因是M聲母可以讓演唱者運用鼻腔、聲帶振動的方式發出樂音,在練習時保持舌位處于平平狀態,并根據高音變化利用舌位進行調整,調整后出現的不同位置則為不同音高中的合理化共鳴位置。演唱者在進行共鳴訓練時應感受到口腔內含有一口水,并保持著這樣的感覺,還要有效控制音量,將舌位放平并達到舌尖抵置在下牙處,牙齒達到微張的效果并保持面部放松。演唱在哼唱M聲線時要將上部共鳴點放置于鼻梁的上方位置,再通過反復練習的方式達到尋找出最佳共鳴位置的目的。在訓練處于穩定狀態后,演唱者在進行開口音練習時要注意的是:開口音發音會因為其偏重于下部共鳴的腔體,會因這一共鳴位置而未能有效獲取頭腔、鼻腔的支持。因此,在訓練中應先采取唱閉口音M的措施,可以通過閉口音練習尋找到最佳共鳴位置,然后再實施開口音練習,保證練習效果,當M音與開口音之間達到轉換流暢的要求后,可以進入到其他母音練習的環節中,但是在進行共鳴訓練時需要注意如下問題:歌唱姿勢練習、呼吸練習、發聲練習等要同時開展,并在開展中增加共鳴的要求,可達到提升合唱效果的目的。
(三)歌唱語言訓練
合唱藝術是將語言與音樂曲調相結合的藝術過程,并且表現出了音樂與語言文字結合密切的特點,進而語言與曲調相結合的措施清晰表達出音樂作品的內容。因此,對合唱者提出了語言文字的“咬字吐詞”要達到清晰的要求,并且要與曲調進行良好的配合,進而將音樂作品的情感、含義明確地展示出來。中國漢語是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聲、韻、調,聲是指聲母、韻是指韻母、調是指四聲,經常出現問題的環節在于四聲處,在聲母與韻母發聲時并未存在較多的問題,四聲處未有效處理后會引發語意模糊等問題。同時,字頭、字腹、字尾也是經常出現問題的環節,字頭應達到清晰的要求、字腹則要達到飽滿的要求、字尾則要做好歸韻的處理。最后,演唱者需要處理好語言表達、聲音統一的要求,要同時處理好這兩個環節。將中國聲樂作品與外國聲樂作品相比較,語言清晰度、音色統一的難度要顯著高于外國聲樂作品,主要是我國漢語言文字中,漢字與漢字之間的韻母口型表現出變化較大的特點,需要在演唱時實施寬母音窄唱與窄母音寬唱的措施,這樣的方式可以讓音色具有統一與圓潤的效果。演唱者在演唱時要保持口型大小不變,張嘴時要采取豎著張嘴的措施。同時,呼吸需要達到均勻化的要求,面部要處于放松的狀態中,下顎處不能過于拉緊,保持自然放松,進而保證咬字時達到清晰、準確的要求。教師在引領學生在合唱訓練前,可以采取集體朗讀歌詞的方式進行歌唱語言的練習,進而能夠讓學生通過朗讀的過程掌握普通話的正常發音。同時,教師需要在學生朗誦歌詞的過程中挖掘出發音不一致的學生,并針對此學生進行有效地訓練,將其存在的錯誤發音或者存在的方言有效清除,進而實現學生的普通話能夠達到標準的要求。教師在訓練時應明確歌唱語言訓練的過程屬于長期訓練的過程,應培養學生養成歌唱語言訓練的習慣,將語言練習貫穿于日常中,達到不斷提升其歌唱語言能力的目的,進一步促進合唱效果與水平有效提升。在合唱藝術中,聲樂發聲技巧決定著合唱藝術的效果與水平,因此應采取聲樂發聲技巧訓練的措施來提升演唱者的聲樂發聲能力,進而能夠根據音樂作品擁有的情感采用適宜的音色、與其他演唱者進行有效地配合和融合,進而合唱出優質的音樂作品,并達到引起聽眾共鳴的效果。同時,研究學者還應積極研究更有效的聲樂發聲技巧訓練方式,落實于實際中可達到提升演唱者音色水平的目的,進一步促進合唱效果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呂雪婷.淺談合唱藝術中聲樂發聲技巧的訓練策略[J].藝術評鑒,2021(13).
[2]張琳曼,李重陽.聲樂演唱中聲樂發聲技巧與藝術表現的融合新思考[J].明日風尚,2021(09).
[3]熊思垚.荊州花鼓戲《十二月等郎》中聲樂發聲技巧的運用[D].武漢音樂學院,2020.
[4]喻鑫.聲樂演唱中聲樂發聲技巧與藝術表現的融合途徑[J].戲劇之家,2019(06).
[5]鄂曉絲.試論聲樂演唱中聲樂發聲技巧與藝術表現的融合[J].黃河之聲,2019(20).
[6]李秀齊.淺談聲樂演唱中聲樂發聲技巧與藝術表現的融合[J].音樂時空,2015(14).
作者:徐藝暢 單位:陜西青年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