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聯動發展研究
時間:2022-08-24 08:59:58
導語: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聯動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該文采用田野調查法和訪談法,對常德市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業的聯動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提出實施體育文化造鄉運動、旅游產業和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深度融合、推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健康休閑項目進駐農家莊園、培養綜合人才等策略,促進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的聯動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計劃,增強人們鄉村旅游獲得感,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農家莊園;鄉村振興;運動休閑業;獲得感
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成為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2014年8月21日,國務院頒發的《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積極推動體育旅游,加強競賽表演、健身休閑與旅游活動的融合發展,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游客開展體育旅游服務[1]。《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進行扶持,促進體育與旅游、傳媒、會展等業態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健身休閑項目,豐富體育賽事活動、營造健身氛圍、倡導健康生活等[2]。以上兩個文件的頒布,為進一步加快鄉村旅游業與運動休閑業的聯動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劉朝文等[3]指出“農家莊園”是我國鄉村旅游主體產業農家樂的升級版,是城鄉互動發展的產物,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節點。李茹[4]認為,必須結合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現狀,積極向城市周邊發展綠色運動休閑項目,結合旅游業和家庭健康業,努力從引導人們的健康意識、環境意識和休閑意識的角度入手,營造運動休閑產業可持續發展之勢。因此,開展新時代農家莊園與運動休閑產業的聯動研究,探究二者聯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策略,對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鄉村振興背景下農家莊園與運動休閑聯動發展存在的問題
常德市工商局和文旅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常德市周邊鄉村新興的農家莊園就達到5000多家,其中柳葉湖的洞天生態莊園、周公寨生態園、太陽山莊園、桃花源生態農莊、柬埔寨農莊、美麗山村、蓮花林苑等農家山莊最為出名。通過對隨機抽取的500家常德市農家莊園,進行運動休閑與鄉村旅游有效結合的田野調查與訪談,發現二者的聯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二者聯動發展的政策下沉不到位
調查結果表明,95%以上的村干部認為,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產業聯動,無非就是在農家莊園中,挖個魚塘,養點魚,供游客垂釣娛樂,或者將國家用于村民健身的器材,分配給附近的莊園主,讓游客可以在莊園內從事健身活動,抑或在農家梯田種植農作物,讓城里游客體驗“吃在農莊、住在農莊、玩在農莊、干農家活、觀農家景”的傳統特征。這與大力發展運動休閑產業與鄉村旅游聯動發展的國家要求,相差甚遠。從更深層面上說,農家莊園所開展的運動休閑項目,基本上屬于較低層次的身體活動,未能上升到運動產業化的高度。而對農家莊園中服務員的調研發現,98%以上的人對國家發展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表示聽說過,但不熟悉具體的內容;99%的人對運動休閑產業的政策表示不清楚。這說明村干部在傳達中央政策方面的執行力不夠,二者聯動的政策靶位下沉不到位,因而鄉村旅游缺少運動特色和運動生機。
1.2莊園內的運動項目檔次低,游客運動獲得感不高
對常德市周邊的知名農家莊園的田野調查發現,農家莊園園主大多借助自然環境優勢,依據“依山吃山,傍水吃水”的思想,進行娛樂休閑設計,如采蓮船競賽活動、稻香魚、劃龍舟或者引進戶外運動公司的理念,開發現代運動項目,如山地自行車、兒童碰碰車、叢林越野、蹦蹦床、滑草,抑或開展一些農耕體育方面的活動,但這些運動項目常常在相鄰的莊園重復出現。因此,運動項目重復性高、趣味性不強的特征使得農家莊園游客運動體驗的獲得感不高,游客常常成為匆匆過客,回頭客少。
1.3農耕記憶和生產活動未能與民俗體育深度整合
常德市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地城市,不同的民族有著獨有的民俗體育文化。由于社會功利性思想的作祟,很多獨具特色和魅力的民俗傳統體育文化慢慢被邊緣化,有些甚至已經消失。而全域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必然要求民族體育文化差異性發展,否則很難給人們帶來新奇感和參與感。在這種背景下,農家莊園作為常德市鄉村旅游與運動休閑聯動發展的重要平臺,對恢復形態迥異的民俗傳統體育起到促進作用。但對常德市農莊的田野調查發現,所有農家莊園存在的普遍性現狀,就是開設的深具農耕文化特色的勞作性項目,缺少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植入。因而使得帶有農耕文化原始記憶的農耕體育,在很大程度上淪為一種參觀性擺設的同時,民族傳統體育的價值又未能得到有效挖掘。因此,將民族民俗體育項目與生態農莊游有效結合,將成為農家莊園與運動休閑聯動的重要內容。
2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聯動發展的調控策略
2.1通力合作,積極推進健康休閑項目進駐鄉村農家莊園
隨著農家莊園開發市場的逐漸擴大,消費者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和選擇權,農家莊園游作為新一代農家樂的升級版,其內容必須包含更易被大家接受和樂于體驗的親民式休閑體育項目,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體育項目更不能孤立存在或被淡化。常德市農家莊園經營者要充分抓住《常德市旅游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明確提出的“2016—2020年,全市旅游項目累計總投入600億元以上”的機遇,結合當地的特色休閑體育項目,向當地旅游產業主管部門和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產業聯動發展的可行性建議。政府各級職能部門及村委會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大力支持農家莊園游與健康休閑運動項目有效結合,提升鄉村旅游服務內涵。例如,在柳葉湖度假區舉辦特色運動休閑項目競賽,如象腳鼓舞、賽龍舟、民間打跳、基諾族的竹竿舞及太陽鼓舞等。體育主管部門在發展全民健身產業中也要充分考慮產業的可持續性和經濟效益性,主動融入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產業聯動發展中,鼓勵扶持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進駐農家莊園,并給予設施建設與專業技術方面的服務型指導。只有通力合作,建立健康休閑項目進駐鄉村農家莊園的樣品工程,才能讓當地居民“動”在其中,樂在其中,才能真正促進鄉村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項目的聯動發展,并取得良好效益。
2.2實施體育“文化造鄉運動”,積極推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莊園
常德市現轄武陵區、鼎城區、安鄉縣、漢壽縣、桃源縣、臨澧縣、石門縣、澧縣、津市市、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常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柳葉湖旅游度假區、西湖管理區、西洞庭管理區、桃花源旅游管理區,共有街道42個、鄉(鎮)127個、建制村1523個、社區居委會739個,包括漢、土家、苗、回、維、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等46個民族[5]。多山地、湖泊、平原的地貌形態以及多民族聚居的人文地理特征,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原生態民俗傳統體育項目,如探險、登山、滑翔、跳傘、露營、賽車、投壺、斗雞、賽馬、賽龍舟、踢毽子、打陀螺、高崎競速、扭秧歌、竹竿舞、拍線球、蕩秋千、角力、射擊、攀巖、打竹球、踏腳、斗牛、步行棧道、大峽谷穿越、趕牛、抱腰、電話旗、下方旗、諜水漂流、水上飄石、澧水號子、瀑布棧道、打磨秋、爬竹桿、鐵素吊橋、騰空索橋、捕魚、攀鬵、玩泥炮、跑胡子、沙灘排球、山地高爾夫、旱冰、滑雪、射箭、排球、舞龍、舞獅、跳花燈、滑沙、門球、地滾球、竹竿舞、扁擔角力、文廟舞、擺手舞、跳喪舞、灘戲等原生態民俗傳統體育項目。“文化造鄉運動”是通過弘揚優秀鄉土文化,充分尊重民間獨特文化和風俗風情,克服城市化給農村社會帶來的必然沖擊,保留了鄉土社會中的藝術魅力和人文情懷[6]。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當地百姓在長期的自然生活抗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他們宗教信仰、生命敬畏、風俗習慣、鄉土情感生活的現實表達,對增強民族聚居區的族群認同,推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因此,在發展常德全域旅游和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應堅持因地制宜、因貧施策的原則,將民俗傳統體育項目開發納入政府公共服務和全域旅游發展的規劃中,圍繞農村莊園游與民俗傳統體育項目結合,開展市縣鄉村四位一體且深具差異化特征的民俗體育特色“文化造鄉運動”,打造出具有地方品牌特色和影響力的民俗體育賽事,使得外出務工者更具歸屬感,鄉村守望者更具自豪感,促使外來游客參與其中,體驗濃濃民族風情,贏取更多回頭客。
2.3加強綜合人才的培育,完善二者聯動發展的服務保障體系
農莊的偏遠性、深山性、自然性,農民文化素質偏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農村體育設施投入滯后等特征,使得常德市很多農家莊園缺失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聯動發展的基礎性服務,因而也嚴重阻礙了常德市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時,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業有效融合,不僅需要懂得運動休閑項目操作的基本知識,又需要掌握農家莊園運行的管理知識,這就使得綜合性人才的培育成為二者聯動發展的根本性保障。因此,必須加大鄉村旅游投入,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完善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聯動發展的服務保障體系。
3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聯動,可以實現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協調發展。要實現農家莊園與運動休閑聯動發展,首先要上下聯動通力合作,積極推進健康休閑項目入住,鼓勵扶持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發展;其次要因地制宜,弘揚優秀鄉村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最后要注重綜合人才培養,保障并完善聯動發展體系。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增強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及鄉村旅游獲得感,以期為農家莊園游與運動休閑聯動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單鳳霞.生態文明視域下我國城市休閑體育發展研究——以杭州、武漢、成都為例[D].上海體育學院,2019.
[2]黃海燕.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思考[J].體育科學,2020,40(12):3-16.
[3]劉朝文,何文俊,向玉成.鄉村旅游視域下的鄉村振興[J].重慶社會科學,2018(9):94-103.
[4]李茹.我國運動休閑產業國際拓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1):78-81,86.
[5]常德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常德概況[EB/OL].(2021-10-10)[2022-02-26].
[6]張梅.新時代鄉村文化建設現狀及優化路徑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20.
作者:張現成 蘇秀艷 單位:廣州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