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業發展的困境及路徑

時間:2022-08-24 09:05:12

導語:綠色農業發展的困境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農業發展的困境及路徑

摘要: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歷史時期,農村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但在綠色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生產運輸條件有待改善、農民綠色發展意識淡薄、缺乏科技和人才支撐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綠色農業的發展,不利于實現綠色農業生態轉型。因此,必須加快發展綠色農業,通過改善綠色農業生產運輸條件、增強農民綠色發展意識、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等途徑提升綠色農業的發展水平,這對于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綠色農業;困境路徑

新時代綠色農業發展已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關系著人民幸福、國家發展和人類前途。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綠色農業發展,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有效舉措,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途徑,有利于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實現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綠色農業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有利于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農業的發展與農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積極發展現代綠色農業,把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貫穿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對于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實現農業轉型升級

有效解決農業問題直接關系著人民幸福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決定著綠色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實踐證明傳統農業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綠色農業作為一種新的農業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正好適應了我國農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目標。”[1]近年來,各級政府陸續出臺各種惠農惠民政策,推動綠色農業的快速發展,逐漸滿足人們對綠色消費方式的需求。農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的提升,有利于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綠色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面,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轉變傳統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農業轉型升級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動力。

(二)有利于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生態農業的良性循環。綠色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其發展方式適應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我國農業處在一個實現綠色發展的新階段,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符合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加快發展綠色農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關鍵舉措,也是踐行綠色生產方式的內在要求。農業綠色發展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理念,同時也是新發展理念在農村環境治理中的具體體現。發展綠色農業要兼顧生態保護,不能只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這對于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三)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戰略地位并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建設美麗中國,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綠色農業具有保障生態安全、資源安全的特征,這與生態文明一脈相承,它滿足了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是與生態文明發展方向相一致的現代農業模式。”[2]發展綠色農業對保護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直接關系著綠色農業的發展水平,對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推動我國農業走可持續綠色發展的道路至關重要。因此,應大力促進現代綠色農業發展,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提高生產效率,把握好綠色農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在更高程度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綠色農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更多的惠農惠民政策逐漸向農村傾斜,促進了農業的快速發展。在農業發展取得成就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綠色農業發展仍存在薄弱環節,比如,部分農村地區依然存在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農業發展理念欠缺、缺乏科技和人才支撐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綠色農業的發展。因此,為了解決當前鄉村振興背景下綠色農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必須改進傳統生產方式,轉變落后觀念,提高綠色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生產運輸條件有待改善

農村基礎設施條件落后是制約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農業效益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當前農村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但有些地區仍面臨著道路、交通及生產運輸條件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難題,阻滯了綠色農業的發展速度。“農業基礎設施的投資率較低,投資結構不合理,更多資金集中于基本建設領域,其他中小型設施的投資總額較少。”[3]發展綠色農業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基礎設施作為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面,直接關系著綠色農業發展的方向和水平,對農民的生產生活產生重要影響。此外,有些農村地處山區,不便于開展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和運輸,致使交通運輸條件成為阻礙農村綠色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嚴重影響了綠色農業的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限制了農村綠色農業發展的道路。

(二)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欠缺,農民綠色發展意識淡薄

在發展綠色農業的過程中,首先面臨的是農民的綠色發展理念欠缺、綠色發展意識淡薄。農民作為從事農業生產的主體,其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綠色農業能否順利開展,關乎綠色農業的發展水平和成效。一方面,農民受小農意識的影響,把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作為理想,對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認識不足,沒有深刻認識到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農民的知識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較低,對于在綠色農業發展過程中如何注重生態保護缺乏認識,比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使用大量化肥、農藥和噴灑殺蟲劑等方式來增加農作物產量,卻忽視了綠色農業的生態價值,造成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嚴重后果。如果不能使農民轉變傳統的落后觀念和錯誤的發展意識,則會直接影響綠色農業生產轉型和升級,使綠色農業難以獲得良好的發展前景。

(三)綠色農業發展程度較低,缺乏科技和人才支撐

科技和人才是推動綠色農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長期以來農村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生產技術的改進與專業人才的培養,只有加強農業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推動綠色農業的轉型與升級,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綠色農業的發展。“推進農業技術創新以及加強農業技術應用是農業綠色發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4]從整體來看,在農業技術領域中,科技工作者們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但在綠色農業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一,部分地區對綠色農業技術重視程度低,沒有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忽視了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低水平的農業技術成為綠色農業發展的瓶頸,嚴重制約著綠色農業的發展水平。其二,農村缺乏與綠色農業發展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相比于傳統農業,綠色農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理論和實踐專業人才。在農業技術的推廣階段,農民由于自身素質和文化水平低,對綠色農業生產技術的學習與應用存在一些障礙,限制了綠色農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造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及農業科技發展緩慢等后果,阻礙了綠色農業技術的廣泛應用與發展。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綠色農業發展的實現路徑

綠色農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既是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其在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促進綠色農業生態轉型,滿足人民對綠色生活方式的向往與追求,才能為美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目前,在綠色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困境,可以通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樹立綠色農業發展理念、發展現代數字綠色農業等途徑來實現,進而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綠色農業生產運輸條件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制約綠色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偏遠地區交通不便,獲取信息的渠道較少,容易受交通運輸條件的影響。在綠色農業發展過程中,要著力改善綠色農業生產運輸、銷售配送等基礎設施條件,加快綠色農業的發展步伐,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激發更大的發展潛力。道路建設既是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也充當著農村與外界交流的平臺和渠道,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讓更多的優質綠色農產品進入消費市場,真正實現生產、運輸、銷售一體化發展。此外,推進綠色農業發展必須改善生產條件,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農業生產效率,實施優先改善農村運輸條件的專項工程,加強農村道路設施建設,彌補農村生產運輸條件落后、綠色農業發展道路不暢通等短板,進一步提升綠色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二)樹立綠色農業發展理念,增強農民綠色發展意識

綠色發展理念是在可持續發展基礎上的繼承與創新,也是新時代貫徹綠色發展觀的內在要求。近年來,由于部分地區的農民對綠色農業發展的認識不足、理念欠缺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較多,所以,必須讓農民改變落后的發展觀念,充分認識到綠色農業發展會給農業農村帶來的不可估量的經濟和生態效益。“當前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要堅定綠色發展理念,增強綠色生產意識,把農村豐富的生態資源轉化為引領農民致富的綠色產業,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5]首先,要加強宣傳和引導,通過綠色知識宣講、節能減排等活動提高農民對綠色農業的認知水平,在實際行動中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保護生態環境。其次,必須增強農民的綠色發展意識,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鼓勵農民積極參與綠色行動,提升自身的生態保護意識,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最后,要轉變思維方式,制定相應的綠色生活標準,激發農民對綠色發展的認同感,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鄉村振興,進而不斷深化農村綠色農業發展的新局面。

(三)發展現代綠色數字農業,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

農業的綠色發展必須以科技為支撐,盡快探索綠色數字農業的發展模式,把科技應用于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符合當前農業經濟的發展趨勢。“數字農業”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確保綠色農業高效發展,必須進行科學規劃,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把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綠色農業發展的全過程,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提高土地和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農業綠色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是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與支撐,農業要想實現綠色發展,科技支撐必不可少。”[6]發展綠色農業離不開專業技術人才,其作為農業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同時也為綠色經濟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相關部門必須重視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并對其定期開展關于綠色農業新知識的學習與技術培訓,打造專業化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使更多的科技成果應用于發展綠色農業領域,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益,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動能,推進綠色農業轉型升級。

結語

綜上所述,發展綠色農業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綠色農業,不僅能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而且對于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發展進程具有深遠影響。當前,在發展綠色農業的過程中存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欠缺、缺乏科技和人才支撐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綠色農業的發展進程,不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農村問題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決定著綠色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必須推進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通過改善綠色農業生產運輸條件、增強農民綠色發展意識、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等途徑為農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推動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綠色農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實現農業轉型升級,也有助于在實踐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因此,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和要求,必須充分認識到綠色農業發展對于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只有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增強綠色發展意識,走綠色農業發展道路,才能為農業農村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在更高程度上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娜.鄉村振興背景下綠色農業發展問題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05):231-233.

[2]王庭芳.發展綠色農業與建設生態文明[J].商場現代化,2010(30):109-110.

[3]向為麗.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產業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農家參謀,2022(08):70-72.

[4]邢思忠.農業綠色發展困境及實現路徑研究[J].河北農機,2021(02):18-19.

[5]吳方榮.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探討[J].當代縣域經濟,2022(05):74-75.

[6]魏穎芳.新時代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J].延邊黨校學報,2022,38(01):70-74.

作者:杜志剛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