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計算機課教學信息化研究
時間:2022-09-15 10:47:36
導語:大學計算機課教學信息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互聯網在社會各行業中的應用范圍愈發普及,其在教育領域中的有機運用,便是網絡應用于社會的表現形式之一。而計算機課程教學作為輔助人們養成充實專業知識素養,增強其計算機實踐應用能力的必修基礎課程,更是促使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社會中得到有效應用與深化發展的重要渠道。所以,此時代發展環境中,高校針對大學計算機課程實施創新改革工作是大勢所趨。對此,本文結合史習明等編著的《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探索與實踐》,分析大學計算機課當下教學實況,并深層次探究如何全面推動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信息化的發展,以此為高校發展信息化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提供助力。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的《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探索與實踐》,主要是總結了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針對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工作,進行深層次研究后所獲階段性成果和實踐性經驗等內容,不但全面展現出該院校全體師生智慧結晶,還為人們思考如何促進信息化教學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借鑒依據。為保證該書主題思想、理論要點及結構層次能時刻保持清晰且分明的狀態,降低人們閱讀此書的難度,作者以教學形態信息化一般發展順序為依據,將全書內容劃分為六個章節,并利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語言與深入淺出的敘述方式,全方位闡述每章節中的相應知識理論和要點內容,增強了該書可讀性。互聯網與計算機信息技術水平的飛速提升,促使互聯網在大眾生活、學習及工作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不僅使得社會對高水平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數量急劇增加,還對專業計算機人才培育提出更高要求。
就我國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實際發展進程分析可知,各高校開設大學計算機課程時,雖搭乘現代教育改革事業順風車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但從具體教學環節細究下來,當前大學計算機課程的實踐運行過程中仍存有不足:首先,課程教學內容陳舊且古板,欠缺足夠新意,學生學習興趣與欲望難以從中得到全面激發,從而致使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始終處于較低狀態,嚴重影響大學計算機課程運行進度;其次,多數院校開展大學計算機課程時,仍采用傳統照本宣科式教學模式,這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課程教學系統性,但學生理論深度與實踐應用能力卻由此受到極大影響,以致其理論實踐水平并不高;最后,終結性評價形式嚴重忽視學習過程的科學、切實評價,這既不利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也致使教師無法及時接收學生階段性學習反饋信息,進而阻礙大學計算機課程前進發展步伐。教學信息化主要指教師開展課程教學活動時,合理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和多元新媒體設備提升課程教學效率的教育形態,對大力促進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化、創新建設有重大現實意義:一方面,創建符合當今社會發展要求的融合式課程教學環境,充分展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加深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發展同時,豐富課程教學形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高效促進課程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讓學生能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體系,在掌握更多專業知識基礎上,形成過硬實操能力,以此為其未來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由教學信息化發展意義出發,教師可在清楚掌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狀況條件下,參考以下要點大力推動該課程教學的信息化發展:第一,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收集更多與大學計算機課程相關的教學內容資源,并將其有機融入實際教學中,用以促進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通過全新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能在高漲學習熱情驅使下,積極、自主地學習課程專業知識;第二,保留傳統課程模式教學優勢前提下,借助互聯網與多媒體技術創新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方法,以發展更加豐富的課程教學形式,為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創造良好課程教學環境,讓學生專業理論素養和計算機實操技能得到有效提升;第三,重視計算機課程學習過程的發展,利用互聯網與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專業教學評價平臺,以便時刻對教師教學環節、學生學習環節實施適時監控與評價,讓教師與學生均能通過科學化評級體系及時發現自身所存不足,并加以改進,從而為推動大學計算機課程的前進發展提供強勁保障。
總之,高校所開展大學計算機教學課程作為培育高水平、高素質計算機人才的主要場所,理應以現代社會對計算機人才培養要求為方向,順應網絡信息時代發展形勢,積極推動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的信息化發展,以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計算機專業人才。
作者:張華英 單位:湖南信息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