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創綠色學校事跡材料
時間:2022-09-26 03:42:00
導語:初中創綠色學校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校概況
昌圖縣后窯中學是一所省級標準化初中,學校現有教學班13個,學生552人,教職工48人。校園占地面積3.7萬平方米,各類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均達到鞏固普九標準,校園環境優雅,綠化程度高,人文氣息濃郁。自年年淑文校長接任以來,學校領導就明確提出“樹綠色理念,倡綠色行為,護綠色家園”的口號,并把創建“綠色學校”作為學校辦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之一。近三年來,學校根據創建市級“綠色學校”的要求,認真貫徹執行有關文件精神,積極努力地創造條件,在創建綠色學校活動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二、實行綜合管理,創建“綠色學校”
我校一直重視“綠色學校”的建設。特別是近三年,學校更是從各個渠道進行“綠色”滲透,使我校的環境教育走上了規范化的道路,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1、在學校管理中納入“綠色”
成立了創建“綠色學校”領導小組,由年淑文校長任組長,王海濤、陳玉校長任副組長,小組成員包括政教、教務、總務、科研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創建綠色學校工作計劃和創建方案,并多方協調,周密部署,從教材,人員、經費、組織等方面把環境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此后學校還多次派相關人員外出學習取經。通過不斷派人外出培訓學習取經,從而為我校創建綠色學校增添了新鮮血液,使我校綠色教育長期保持著鮮活的狀態。成立環境教育科研小組,科研主任高啟龍任組長,各科優秀教師為組員,以提高教師環境教育的教學科研能力。撰寫環保教育校本課程,開展衛生促進教育活動,組織教學課觀摩,檢查教師教案等。學生會設立了環保小分隊,有效地推進創建工作。
形成制度化管理,實現創建“綠色學校”工作的規范管理。首先把創建綠色學校的中長期規劃、近期計劃層層分解,全方位地將規劃落實到相關的職能部門和有關的學科工作中去。其次,以班主任量化管理考核辦法為載體,將創建“綠色學校工作納入班主任等級考核范圍。主要做法(1)、規定每年六月為環境保護活動月,活動月中每班根據學校要求,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活動。(2)、將學校綠化場地劃歸班級管理,將考核情況納入當月考核內容。(3)、政教處設廢物回收站,各班做好廢物回收統記,納入當月考核內容。(4)、采取值周班制度,負責巡視校園衛生情況,作好登記,納入當月考內容。第三,以學校獎懲制度為載體,將創建“綠色學校”活動的獲獎情況,進行加分、減分處理。主要做法(1)、將創建綠色學校活動中的校級征文、制作、繪畫等比賽活動獲獎班級進行表彰,給班主任加分。(2)、將學生在創建“綠色學校”活動中的表現,作為評選“三好學生”、“優干”、“星級學生”的條件之一。(3)、定期開展各科室衛生評比,對衛生先進科室成員及教師參與創建“綠色學校”的論文比賽的獲獎者給予加分并與獎勵掛鉤。第四,以學校“三好班級”評比辦法為載體,將部分內容規范化。在《辦法》中明確規定了教室、分擔區等場所的衛生標準,公物擺放標準,室內綠化標準等,可見我校制度管理之“實、細、全”。
2、在環保知識的普及過程中強化“綠色”
在決定創“綠色學校”時我們就認識到“綠色學校”不僅僅停留在硬件的創造上,更主要的是學生環保觀念、環保素養及社會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形成教育,為此,我們推出了一系列的普及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①開發“學校環保教育校本課程”
我們意識到環保宣傳工作要深入人心,必須擁有自已的環保教育校本課程,使之成為我校環保教育的有效載體。為此,學校進行了環保教育的校本課程開發。在環境教研小組的部署之下,由崔宇教師負責,編制了《環境教育小讀本》校本課程,內容包括環保知識、健康促進學校創建常識,禁煙知識三大塊內容,成為我校環保教育的有效載體。在定期學習校本課程之外我們專門征訂了《衛生與健康》、《衛生生活》等報紙,專門購買了《環保叢書》、《新概念—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工具書》等書籍,作為環保教育的補充讀物,極大地豐富了同學的環保視野。
②學科教學滲透環保教育
環保教育需要和風細雨地推進,將環保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融合貫通是我們追求的理想方式之一。初中政治、社會、自然、語文、英語等學科中蘊藏著豐富的環保知識。我們要求學科教師群策群力,開展環保教學研究,編寫環境教學教案,并根據學科教學的特點和內容,將環境教育有機滲透在理科實驗、文科寫作、美術繪畫、音樂舞蹈等學科教學中,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為了把此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教務處明確規定學科教學滲透環保教育必須見諸于教案。生物、政治、地理教師必須要有環保專題教案,每學期開一節有關環保公開課,課后研討成文,每學年生物科要組織學生結合學科知識,開展一個環保社會實踐活動,
③多形式、多渠道的環保宣傳
宣傳方式的多樣化、多渠道性是我校保證環保教育生動活潑而持續開展的有效手段,為此,我們運用了大量的宣傳工具及方式。
廣播、黑板報、櫥窗成為我校環保宣傳的喉舌。廣播站專門設立星光臺、曝光臺,黑板報定期刊出環保專刊,開設環保專題宣傳櫥窗。專門制作了環保宣傳牌。聘請有關專家,舉行環保知識專題講座。通過這些有力的宣傳陣地,學校的環保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環保的新風吹遍整個校園。
政教處是學校環保教育常規化和專題化的有力組織者和貫徹者,每學期政教處都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在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地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植樹節等紀念日組織專題講座,進行環保征文活動,開展環保知識競賽等活動。如上學期校開展環保紀念日“五個一”系列教育活動,即“環保一句話、一幅字、一篇文章、一件小制作”。現環保一句話已向社會張貼,學生環保宣傳畫已裝幀上墻,環保征文已編訂成冊。團委、學生會也積極配合學校創建工作,向全校師生發出了“行動起來,凈化我們的家園——為保護環境而宣”的倡議書,開展“節約資源變廢為寶,保護環境、美化校園”活動。幾年來,學校環保知識宣傳工作目的明確,措施得力,密度大,范圍廣,有效地強化了學校師生的綠色意識,培養了良好的綠色素養,為順利實現“綠色學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在實踐活動中深化“綠色”
把爭創“綠色學校”與環保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是把環保教育內化為師生環保實際行為,從而深化學生的綠色素養的有效途徑。我校的環保實踐活動主要從學生環境衛生意識培養,文明就餐行為培養,學生參與環保公益活動和學生環保研究性學習活動切入。一個學校“凈化”程度的高低是一個學校師生環保意識、環保行為的直觀反映。讓學生自覺參與學校環境衛生管理,既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環境衛生意識,又能做到凈化校園的目的。為了實現學生全員參與學校環境衛生管理,學校制定了《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競賽考核細則》等制度,成立學校環境衛生自治組織,經常性召開學生成員會議,指導他們開展衛生督查工作。現學校的衛生清掃、衛生保持、衛生檢查、衛生情況反饋已進入了常規化,自覺化的道路,整個校園實現了“凈化”的目標。上學期還指導學生開展了垃圾分層處理活動,把可回收的塑料瓶、可樂罐、廢電池等實行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開展學校文明就餐活動是學校環保教育中的另一有力舉措。學生就餐時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入餐廳就餐,就餐結束以后,學生自覺清理餐具并分層次擺放餐具。在開展文明就餐活動中,學校教育學生愛護珍惜水、電、紙、木這些社會緊缺的能源。現節約用水、用電,不用一次性筷子,不用一次性飯盒,少用一張紙,少用一個塑料袋已成為了全校師生的共識,并自覺付諸于行動。經常性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性環保公益實踐活動。組織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到社區進行環保知識宣傳,上街進行“你丟我撿”義務勞動。組織學生參加鄉街道和敬老院的清掃工作。每逢植樹節,學生自發組織買樹種參加植樹活動。組織興趣小組開展各類社會調查等活動。各類服務性公益活動的開展,使學校的環保教育觸角伸向更廣寬的空間,為環境教育活動做出了良好的表率。學生環保課題研究的開展,使學生更真切地看到區域性、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環境問題,認識到環境保護是關系到國計民生,關系到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大事,我們應立即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眼前做起,為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而努力。
4、在校園環境中營造“綠色”
為了營造一個真正的綠色校園,幾年來,我校投入綠化的資金達十幾萬元,年修建了假山等校雕,年我校引進石竹和松樹等風景花木。現整個校園綠化面積達標,綠化履蓋率已達48%。現在的校園一片“綠意”盎然,花壇里花木掩映,花草壇中綠草如茵,廊道上盆花盆景爭芬斗艷,各綠化層布局合理,設計巧妙,為學子們提供了一個優雅靜溢的學習環境。校園的花壇之中,道路兩側樹立著一塊塊環保宣傳廣告牌,墻壁上掛著學生們的環保書畫作品,張貼著大型的環保宣傳畫。還有各種富含人文氣息的警示標語,使整個校園散發出一種濃濃的人文氣息,讓全校師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三、環境教育活動成績斐然
經過“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學校已真正樹立了實施環保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重要載體和有機組成部分的辦學理念,素質教育碩果累累。學校先后被評為省級標準化農村初中、縣級綠色學校、市級環境藝術化學校等榮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將環境教育作為我校永恒的主題,在學校環境教育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一步一個綠色腳印,通過全體教職員工和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進一步提高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學生帶動家庭,家庭帶動社會,通過社會帶動公民,更廣泛地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我們堅信,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決心與時俱進,為創建更高一層次的“綠色學校”而繼續努力奮斗!再創造出一片異彩紛呈的蔚藍天空。我們將為之不停地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