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堅持以人為核心

時間:2022-06-26 12:36:00

導語:抗震救災堅持以人為核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汶川大地震,震撼國人心。黨中央、國務院快速反應,各級政府、全國人民緊急行動,解放軍、武警部隊和公安干警沖鋒在前,救人第一。震后幾天,救災大軍以最快的速度,不惜代價,從死神手里奪回6萬多條生命。這在世界救災史上也是空前的,國內外的媒體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的確,以人為本,堅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盡全力搶救受傷人員,贏得了時間、贏得了生命。遭遇這場大劫難,重災區的范圍超過10萬平方公里,遇難者數以萬計,受傷者不計其數。災害還包括房屋倒塌、道路毀損、電信中斷、設施破壞、余震不斷,搶險救人極其艱難。在重災區,災民無家可歸,急需安置、急盼救援。

在救人的同時,抗震救災全面展開。工作千頭萬緒,要有序、有力、有效地進行,很不容易。總書記說:要把抗震救災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以更加頑強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動、更加密切的配合,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堅決打勝抗震救災這場硬仗。總理說:“不管是搶救被困人員,還是將來善后處理、人員安置以至恢復重建,抗震救災工作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這既是出發點,又是落腳點。抗震救災,時間緊迫,任務艱巨,能不能把以人為本思想貫徹到底,檢驗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執政能力。人類目前還無法控制重大自然災害,但我們可以積極應對。比如信息透明,人心凝聚。汶川大地震,震后18分鐘媒體就報道了國家地震局的消息,緊接著,網絡、電臺、電視、報紙,全方位地報道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的這場抗震救災。現場驚心動魄,全國愛心涌動。信息和受眾面對面,給人強烈震撼,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國際社會也很快伸出援助之手。

抗震救災是一個系統的大工程,救人、防疫、恢復重建,要分重輕急緩。比如,當前要盡快解決受災群眾露宿街頭問題,建設相對安全的簡易居住房;進而幫助規劃建設可防一定震級災害的永久性住房。重災區大面積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基礎設施受到毀滅性的破壞,恢復重建離不開地震帶的大背景。要完全規避地震風險的確很難,但“兩害相權取其輕”。要從長計議,趨利避害,不搞盲目建設、盲目施工,充分考慮可能會出現的大災害,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

地震是災難,也是一本教科書,它教給人類很多東西。圍繞以人為本,有更多具體的事情要做。比如防疫,飲水是件大事,應及時鑒定當地的水源,千方百計使人們能飲用上干凈水;野外臨時性的防震棚,蚊叮蟲咬,容易傳染疾病,防疫部門就應告知群眾,并采取預防措施;災區受此重創,要及時提供心理救援,幫助受災群眾化解悲痛,穩定情緒,從痛苦中站起來。《抗震救災自助手冊》出版得很及時,要盡快發到地震災區群眾手中。國家大,自然災害也多,教訓深刻。從長遠看,國家加大投入,向國民進行預防災害的教育,包括在中小學開設防災的教育課程,學習防災知識,增添應對之策。

以人為本,看似抽象,其實非常具體。有道是:細節決定成敗。讓我們把以人為本落實到每一個細節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