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的實踐與探索
時間:2022-02-18 12:53:00
導語: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的實踐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如何整合資源、發揮社區優勢,就近就地為老干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以及充分發揮老干部在建設和諧文明社區中的作用是老干部工作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我市結合實際,從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對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的認知度;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建立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的長效機制等方面入手,在部分社區進行了老干部工作進社區試點,經過初步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
隨著歲月的流逝,離休干部普遍進入“雙高期”,他們對組織、親人、社區的依賴越來越強,需要得到的服務越來越多。同時,縣級及以上的退休干部日漸增多,參與社會活動的愿望逐漸增強。因此,充分利用社區優勢,拓展為老干部服務的空間,建立“家庭養老、單位盡責、社區服務、老干部局協調”的四位一體服務體系,既是對新形勢下老干部工作的拓展和延伸,老干部服務范圍和領域的創新和探索,也是老干部發揮參與社會建設的重要平臺。為此,我市在東區、西區、仁和區進行了老干部工作進社區試點,對老干部工作進社區進行了初步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做法
試點工作中,我們把國有改制破產企業離休干部的管理服務作為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的重點。對改制破產企業的離休干部的服務管理,我們采取了區別于其它地方的做法,采取“以區委老干部局管理為主,依托社區協助管理為輔”的管理模式,將全市國有改制破產企業的105名離休干部直接移交給居住地區委老干部局管理。同時,還根據攀枝花重工業城市的特點,在東區與攀鋼(集團)公司按照“以人為本、服務居民,資源共享、共建共管”的原則,開展了文明社區共建活動,對“地企共建”進行了探索。
(一)從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入手,使老干部工作進社區規范化
市里以兩辦的名義下發了《關于開展老干部工作進社區工作的實施意見》,各區也結合實際制定了實施意見,先后成立了老干部工作進社區領導小組,從市、區兩級都做到了領導到位、組織到位、人員到位,職責明確、機構健全,確保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的順利推進。
(二)從組織活動入手,提高老干部對社區的認知度和歸屬感
1、加強活動陣地建設,更好地服務老干部。東區結合自身實際,將老干部活動陣地建設納入街道、社區建設總體規劃,綜合協調,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資源,每年區財政劃撥老干部活動場地建設及活動經費專款,由區委老干部局統籌安排、管理使用。區委老干部局制定了具體考核辦法,每年按照考核結果,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獎勵。今年,區委撥出專款為社區解決了145套健身器材。攀鋼與東區積極推行“地企共建”,大力強化社區建設,初步實現了政府與企業、社區與企業的良性互動。
2、依托老年團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目前,東區各社區已建立了300余支老年活動隊伍,常年活躍于社區街道、院壩,宣傳社區新風新人新事。據統計,今年共組織活動932次。
3、完善組織設置,豐富活動內容,增強社區吸引力。社區及時接轉離退休黨員的組織關系,根據實際單獨成立離退休黨支部或與社區黨員混編成立社區黨支部,并根據老干部的身體狀況和需要,采取聽錄音、看錄像、聽報告、送學上門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組織生活,還組織老干部與關工委、市老年大學開展系列活動,使老同志逐漸融入社區、熱愛社區、自覺地為社區建設發揮余熱。
(三)從制度建設入手,建立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的長效機制
各區委老干部局與社區一道對社區老干部進行逐戶走訪、摸底調查,建立了老干部工作檔案、老干部服務聯系卡以及社區干部聯系老干部、定期走訪慰問等制度,仁和區還建立了老干部聯絡員制度,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同志,采取“一幫一”等形式重點聯系,給予特殊照顧。
以轄區內學校、家政中心、服務中心、醫療服務站(所)等為依托,采取經常性和重點服務相結合、固定服務項目和臨時服務項目相結合、主動上門和隨叫隨到的服務相結合、志愿者服務和社區家政服務站社會化的服務相結合等方式,主動為老干部排憂解難。
(四)從引導老干部發揮作用入手,充分調動老干部積
極性為社區建設做貢獻
1、以“黨員會客廳”為平臺,組織老干部參與社區工作。東區湖光社區黨支部在離退休黨員的倡議下,推出了“黨員會客廳”,向社會公布了熱線電話、亮出黨員身份,主動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困難,協調鄰里矛盾,維護群眾權益,落實居民有益建議,僅一個月,“會客廳”就接待60多位來訪群眾,辦實事13件。
2、發揮優勢,傳承文明,關愛青少年。今年,我市380多名“五老”義務網吧監督員,對全市168家網吧進行監督。僅兩個月,就出動730余人次,巡查網吧500余家次,擋獲規勸未成年人進入網吧數十起。東區建立老年志愿者服務隊112支,參加關工委的老同志達到2579名,形成了一支以老同志為主體,專兼結合,高素質的關心下一代工作隊伍;市一小與炳草崗干休所結成共建關系,開展“孩子進社區,老少心連心”主題實踐活動,收到良好效果。
3、發揮所長,回報社會,再現人生價值。一是以離退休黨支部為依托,發揮老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如攀鋼離退休二支部成立了老年志愿者服務隊,隊員發展到105人,年齡最大的82歲,為居民做好事解難事800多件次。二是參與城市管理,擔任社區“治安督查員”、“衛生監督員”、“民事調解員”等,監督轄區內的不良衛生行為和調解民事糾紛。三是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等系列活動。今年,東區各街道、鎮、社區的老年文藝隊有針對性的開展各種大型宣傳活動42次,文藝演出12場,發放各種宣傳資料38000余份,受教育群眾5萬余人次。
二、存在的問題
(一)宣傳力度不夠,認識不到位。一是部分老干部對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理解有誤,認為是單位在“甩包袱”,要與他們“脫鉤”。二是部分社區負責人認識不到位,認為老干部是“單位的人”,社區管理老干部是多余的事。三是老干部原單位認識存在誤區,認為老干部工作進社區就一了百了,推卸管理責任。
(二)組織機構、制度建設等方面還不夠規范、完善,老干部所在單位與老干部居住的社區、社區與轄區內的單位的相互協調配合還不夠緊密。
(三)財政對老干部工作進社區沒有專項經費投入,影響了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的順利開展。
(四)社區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建設力度不夠。從三個區的情況來看,社區27個總支、127個支部中,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僅2個。
三、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的幾點思考
(一)切實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建立由組織部、老干部局、民政局、財政局、文化局、體育局等部門組成的老干部工作進社區指導協調小組。縣(區)要建立起由縣(區)委組織部具體領導、老干部局牽頭、街道黨工委主抓、社區黨組織負責實施、相關涉老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成員單位要緊密配合,積極支持,幫助解決必要的工作經費和社區投入,為老干部工作進社區創造必備的條件。街道、社區要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領導機構及相關工作制度,配齊專兼職工作人員,要把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納入社區黨建工作目標管理,做到“同布置、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
(二)廣泛宣傳,提高全社會對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的認知度。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培養老干部的社區意識,提高老干部對社區的認知度和歸屬感,在全社會樹立起“老干部工作大家關心,人人有責”的大老干部工作理念,糾正社會上對老干部工作進社區的錯誤認識。
(三)做好兩個結合,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即社區服務老干部與老干部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相結合,單位、企業與社區建設相結合。不斷總結推廣“地企共建”的經驗,在轄區內逐步構建起“社區文明共育、社區事務共辦、社區發展共謀”的社區共建新格局,實現社區與單位、企業“雙贏”,促進和諧社區建設,更好地服務老干部。
(四)采取有效措施,為社區長期服務老干部提供資金保障。目前,社區為老干部提供的大多數服務都是由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來支撐的,由傳統的鄰里友愛、團結互助等方式來實現的,還有的是用行政命令來強行推進的。隨著市場經濟的日趨完善,有些服務從情理上是應該做的,但從市場經濟角度是無法長期持續下去的。因此,在社區盡可能地為老干部提供無償服務的同時,要積極引導老干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觀念的轉變,逐漸接受社區提供的有償服務。同時,建議建立財政支持機制,適當給予社區服務老干部的經費,彌補社區為老干部提供長期服務的資金缺口,實現老干部工作與社區建設的相融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