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工作要點

時間:2022-12-18 10:47:12

導語:公立醫院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實施功能升級工程,增強公立醫院運行活力

一是提前開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學習、借鑒省內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經驗,積極做好基線調查、政策研究及探索制訂方案,為2014年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做好鋪墊。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建立價格調整、財政補償、醫保支付等政策支持體系。同時,今年要建立健全以公益性和運行效率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將控制醫療費用、降低患者經濟負擔、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效率、提升社會滿意度等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建立縣級醫院內部以服務質量、數量和患者滿意度為核心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實行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同工同酬的分配制度,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提升公立醫院服務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快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建設。明晰縣級醫院的功能定位,實施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項目,以增強20種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為重點,強化縣級醫院龍頭帶動和技術幅射作用,實行遠程會診網絡全覆蓋,提高縣域內就診率。三是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有效監管。根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研究出臺加強公立醫院管理的相關意見,統籌公立醫院規劃設置和功能定位,嚴格規范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財務監管和醫療質量安全監管,健全完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和院長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經濟運行分析調度、醫療質量安全監測等制度體系,推行全成本核算和藥品集中配送,全面促進醫院管理升級、服務升級和效能升級,力爭今年實現全市門診和住院均次費用零增長。

二、實施就醫減負工程,降低城鄉居民醫藥費用負擔

一是提高新農合保障水平。全市今年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350元以上,政府補助增加到280元以上。調整優化補償方案,使參合患者享受更多優惠。全面推行新農合大病保險制度,籌資標準人均15元,20類重大疾病納入保障范圍。同時,加快推進支付方式改革,促進醫療機構主動控制費用,引導參合農民基層首診和分級診療。加強新農合精細化管理,合理分配使用基金,規范醫療行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嚴厲打擊套取、騙取基金等違法違紀行為,確保基金安全。二是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所有納入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都要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穩步提高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比例。健全基層衛生機構多渠道補償機制,健全人事分配和績效考核機制,落實好基層機構綜合改革的各項政策。三是推進便民惠民服務常態化、制度化。二級以上醫院要繼續推行預約診療、優質護理服務、檢查檢驗“一單通”、醫學影像“一片通”等,開展按病種付費試點;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在6月底前全面推行門急診病歷“一本通”;各醫療機構要繼續抓好“先診療后結算”,讓群眾更加直接感受到改革的實惠。

三、實施衛生強基工程,改善基層衛生服務條件和能力

切實抓好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衛生項目建設,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45處。各相關醫療機構要制定計劃,加大組織、實施及監管工作力度,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推進星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創建活動,星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達到30%。完善二級以上醫院和基層衛生機構的對口幫扶長效機制,建立雙向轉診制度,促進基層醫療機構人才培養、技術進步和能力的提升,逐步實現分級診療、雙向轉診。

四、實施健康守門人工程,強化重大疾病風險控制和健康促進

一是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今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從25元增加到30元,村衛生室分配比例不低于40%,采取購買服務等方式進行補助。繼續實施好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嚴格績效考核,持續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今年全面啟動農村“兩癌”檢查,年內免費檢查農村適齡婦女五千名。二是強化公共衛生管理和重大疾病防控。抓好疾控機構、醫院、基層衛生機構公共衛生規范化建設,二級以上醫院均要規范設置公共衛生科,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都要組建公共衛生指導團隊,無縫覆蓋所管轄區。加強呼吸道、腸道、自然疫源性等重點傳染病防控,實施艾滋病、結核病綜合防治策略,確保不發生爆發疫情。加強免疫規劃管理,推進預防接種門診數字化建設,全年覆蓋率達30%。以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和高危人群早期篩查干預為重點,繼續做好國家巨細胞、結直腸癌、腦卒中篩查和減鹽防控高血壓項目,建立完善的慢病監測、發現、治療、干預一體化模式。加強基層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檢出率達到3.5‰。實施婦幼安康工程,推進母嬰安全、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婦女兒童疾病防治和婦幼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四大行動,降低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三是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培養。完成每個鎮衛生院1名全科醫生、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名全科醫生的轉崗培訓任務。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要建立全科醫學科,探索全科醫生縣管鄉用、先入門后培養等措施。進一步完善家庭醫生式服務模式,實行網格化管理,逐步實現“戶戶擁有家庭醫生,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五、實施科技興醫工程,促動提升區域醫療技術水平

實施科技興醫發展戰略,按照省、市的要求,加快省級重點專科及市級重點專科的建設,力爭年內創建1個省級重點專科、2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提高我市醫療技術水平。要大力加強衛生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骨干醫師學習培訓制度,定時間、定數量、定周期選送骨干醫師出去學習深造,定目標、定專題、定專家請進來培訓指導,大幅提高醫療技術水平。

六、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

健全完善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年內實現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6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75%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加強中醫醫療質量管理,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為主題”的持續改進活動。全力推進國家和省級中醫重點學科、重點專科建設,推進中醫藥傳承與創新,推進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扎實開展“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拓展中醫藥服務范圍。積極運用中醫適宜技術及康復理療專業技術,提高中醫藥服務量與服務比例。繼續開展“中醫中藥進萬家”活動,不斷提高中醫藥在群眾中的影響力。

七、統籌做好其他重點領域衛生工作

加強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年內建成衛生應急指揮視頻系統,完成現場應急救援裝備配備,增強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爭創國家衛生應急示范市。強化職業衛生、學校衛生、公共場所衛生、傳染病防護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行醫,穩步推進規范化診所建設;強化生活飲用水監督監測,配齊更新檢測設備,提高檢測能力,確保群眾飲水安全;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實現全覆蓋。繼續推動無償獻血,保障血液供應和臨床用血安全。繼續深入扎實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不斷提高群眾滿意率。加強衛生工作宣傳,倡樹業內先進典型,弘揚衛生職業精神。加強醫患糾紛預防和調處,參加醫療責任保險,開展創建平安醫院活動,杜絕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深入推進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不斷提高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的運行效率。2013年,全力做好尚未納入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的軟、硬件等準備工作,力爭應入盡入,進一步夯實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