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畜牧漁業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22 04:37:00

導語:畜牧局畜牧漁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局畜牧漁業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畜牧漁業發展全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堅持跨越式發展思路,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構建現代畜牧漁業體系,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和畜產品加工,突出做強做優生豬產業,加快發展肉牛、肉羊和禽蛋產業,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和市場供給,全面提高畜牧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全市畜牧漁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目標和任務

計劃全市畜牧業增加值和產值同比增長10%以上,畜牧業增加值和產值占農牧漁業增加值和總產值的比重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以上,肉類總產量同比增長10%以上,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8.5%以上。全市豬、牛、羊、禽存欄分別達130萬頭、38萬頭、22萬只和500萬羽,同比分別增長10%、7%、20%和8%,出欄分別達100萬頭、6.8萬頭、10萬只和523萬羽,同比分別增長10%、12%、12%和10%。

計劃新建牛改點26個、羊改點30個、豬人工授精點40個,完成牛雜交改良配種5.5萬頭、羊雜交改良配種3.2萬只,推廣雜交豬115萬頭(其中三元雜交豬65萬頭),推廣良種禽390萬羽;完成人工種草5萬畝、冬閑田土種草5萬畝,科技處理農作物秸稈14萬噸,推廣工業飼料11萬噸;禽流感、口蹄疫、豬瘟、豬藍耳病群體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應免畜禽免疫密度達到100%),畜禽死亡率控制在國家規定指標范圍內。

三、主要措施

(一)認真貫徹落實扶持畜牧漁業生產發展的各項政策,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

近年來,國家、省、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畜牧漁業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投入力度,充分體現了各級政府對畜牧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為此,全市各級要加強對政策落實的組織領導,切實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務求取得實效。針對當前畜產品價格呈現下滑趨勢的情況,各級畜牧部門要積極順應畜牧業發展新形勢,要有超前性和預見性,找準路子,破解難題,采取各種有效應對措施,充分調動和發揮好規模養殖場和農戶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避免出現大起大落。在抓好生豬生產的同時,繼續抓好肉牛、肉羊、禽蛋及其他肉類產業的發展,確保畜產品有效供給。

(二)強化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增強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快畜禽良種生產步伐,通過良種引進、雜交改良、地方品種選育與配套系生產等良繁措施,努力提高畜禽出欄率、商品率、個體生產能力和市場占有率,力爭用5-6年的時間,基本實現主要畜禽良種化生產。有計劃、持久地建立牛改點、豬改點和羊改點,完善良種繁育體系。牛的改良堅持凍配與鮮配相結合,著力提高單罐輸配數和受胎率。羊的改良實行雜交改良與本品種選育相結合,逐步建立黑山羊提純復壯基地。大力推廣豬人工授精技術,在養豬集中區域建設豬人工授精集中供精點,提高種公豬使用效率,提高優良雜交豬比重。加強畜禽地方品種資源的保護,全面完成畜禽遺傳資源調查。

(三)強化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

堅持預防為主、以檢促防的方針,堅持春秋集中免疫與常年補免相結合,強制免疫與普免相結合,防疫與檢疫相結合。積極推廣“防疫日”制度和“窩邊建檔免疫”制度,切實抓好產地檢疫工作。把規模養殖場、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作為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重點,落實防控工作責任制,幫助規模養殖場建立完善的獸醫工作制度和措施。建立動物疫病和動物產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從規模養殖場開始,建立完善畜禽養殖檔案,加強畜禽養殖檔案管理,規模場(戶)養殖檔案建立達100%。堅持畜禽標識佩戴,利用縣、鄉獸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配套的設施設備,完成畜禽追溯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各級獸醫診斷室的設施設備和現代診斷技術,加大疫病監測數量和范圍,開展監測數據分析評估與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逐步建立全市動物疫病預測預警機制和風險機制,提高對動物疫情趨勢的預測能力。

(四)強化飼草飼料生產體系建設,夯實畜牧業發展的物質基礎

堅持草畜配套、以草穩畜、以草促畜的原則,不斷擴大人工種草面積。積極推行林草間作、糧草套種和冬閑田土種草,提高優質牧草產量。研究推廣牛羊舍飼和半舍飼飼養技術,推廣人工草地分區圍欄輪牧。加強秸稈科技處理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秸稈的加工利用率。抓好全價飼料、濃縮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推廣,不斷提高工業飼料的推廣普及率和入戶率。

推進草原權屬工作,按照我市基本草原權屬劃定工作方案,在地方政府的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協調下,切實抓好基本草原權屬劃定工作,力爭年內全面完成。

(五)強化畜牧業投入品的監管,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

進一步加大對獸藥、飼料及畜產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和宣傳力度,增強監管人員、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質量安全意識。樹立長抓不懈的思想,對生產、加工、流通三大環節實施全程監管。把飼料經營戶、屠宰場、規模養殖場作為監管的重點,逐步建立質量安全責任制,定期不定期地進行抽檢,形成規范的檢測制度。加強獸藥使用的監督管理,建立用藥記錄,加大畜產品中獸藥殘留的監測力度,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各縣、特區、區要在完成省、市下達檢測任務的同時,結合各地實際對高風險環節增加檢測頻率。繼續把“三聚氰胺”和“瘦肉精”檢測作為監測重點,加大檢測力度,繼續推行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工作,進一步做好無公害畜產品一體化認證工作,開展畜產品地理標志試點,逐步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

(六)加快養殖小區建設步伐,努力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產業化發展的要求,按照品種優良化、管理科學化、免疫程序化、設施規范化、產品安全化、養殖專業化的標準,認真做好規劃布局,加快養殖小區發展步伐。切實加強對已建養殖小區的指導和管理,建立健全養殖小區備案登記管理制度,抓好良種推廣、疫病防治、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工作,不斷提高小區養殖水平和效益,做到建成一個,鞏固一個。加大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力度,逐步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或多鄉一業、多村一品的小規模、大群體的發展格局,推動千家萬戶的分散飼養向規?;?、專業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不斷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畜產品的批量供給能力,提高畜牧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促進畜牧業快速發展。

(七)加強畜牧業項目管理,充分發揮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

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畜牧業項目投入的不斷增加,加強項目管理已越來越顯得重要,各縣、特區、區要領導帶頭,認真組織項目實施單位及人員系統地學習農業部和省、市畜牧部門有關基本建設項目管理的制度和規定,切實抓好轄區內的項目實施工作,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更加具體、操作性更強的管理制度,規范項目的建設程序和行為,提高項目建設質量和投資效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建立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做到面上和常規業務工作統籌兼顧,避免顧此失彼,按照項目建設內容和要求,確保項目建設時限和質量。項目結束后,將所有資料整理歸檔,建立完善的項目檔案,對存在明顯問題的要提出整改,對問題嚴重的要給予通報或必要的處罰。要組織檢查組深入到項目實施現場進行督促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當前,要突出抓好國家拉動內需項目的建設,確保項目建設的質量和進程。要組織專門力量,抓好項目庫建設,積極爭取各級項目資金投入。

(八)認真做好畜牧統計監測,努力提升行業管理水平

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按照農業部《畜牧業監測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畜牧統計監測工作的領導,切實做好與同級統計部門的協調和統計數據的對接工作,建立健全統計監測體系,固定專職或兼職人員,不斷提高和改善工作條件,改進方法,按照各級的職責規范統計監測工作,發揮統計監測工作對生產發展、疫病控制、畜產品安全監管的指導和預警作用,要通過面上監測、定點監測和價格監測與分析,及時上報一些傾向性、苗頭性的信息,有效制定應對措施。當前,要按照農業部《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要求,明確責任主體,認真統計上報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情況,及時掌握動態、發現問題。各地要把動物免疫抗體監測和畜產品與飼料質量檢測逐步納入畜牧統計監測服務,積極為養殖戶多辦實事。認真做好行業宣傳工作,形成畜牧業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九)大力培育畜牧業龍頭企業,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

針對當前我市畜牧龍頭企業少、養殖規模小、檔次低、加工水平滯后、市場開拓能力弱、帶動農戶能力不強等問題,全市各級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帶動農戶、滾動發展”的思路,扶持培育一批起點高、效益好、示范帶動能力強的畜產品生產、加工和營銷龍頭企業。積極爭取通過政府制定各種優惠政策措施,引導省內外各行業資金、技術向養殖業傾斜,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領辦畜牧龍頭企業。積極為畜牧龍頭企業搞好服務,加大對現有畜牧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龍頭企業的發展,帶動規模經營。高度重視畜產品加工轉化工作,積極開展畜產品的精深加工,逐步實現由出售原料型初級產品向出售附加值高的加工制品轉變,徹底改變我市畜產品加工滯后的狀況,提高畜牧業比較效益,實現增產增收增效,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進程。

(十)抓好畜產品市場體系和信息體系建設,正確引導生產和流通

牢固樹立抓生產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場、依靠市場促進生產發展的理念,大力開拓畜產品市場。針對當前全市畜牧業發展形勢,全市各級要在加快生產發展的同時,認真抓好畜產品市場體系和信息體系建設。在積極發展城鄉集貿市場的基礎上,有計劃、有重點地建立一批畜產品批發交易市場。鼓勵發展各種運銷實體和販運大戶,扶持發展專業協會、合作社、聯合會等多種類型的畜產品流通中介組織,鞏固壯大畜產品營銷隊伍,拓寬畜產品流通渠道。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強對畜牧業生產的預測預警,及時市場信息,指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促進畜產品均衡上市,促進農民增收。

(十一)強化畜牧獸醫行政執法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加強畜牧獸醫法律法規的普及宣傳,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以《動物防疫法》、《畜牧法》、《草原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為重點,加大畜牧獸醫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法治意識、維權能力和經營企業的誠信守法意識。加強執法人員專業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執法水平,建立一支政治合格、業務精通、紀律嚴明、作風優良、廉潔高效的專職畜牧獸醫綜合執法隊伍。創新畜牧獸醫執法體制機制,合理調配力量,整合資源,集中行政處罰權和行政強制權,全面推進畜牧獸醫綜合執法體系建設。著力改善執法手段,完善執法裝備。逐步實行舉報獎勵制度,揭露各種違法行為,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畜牧獸醫執法的良好氛圍。

(十二)抓好水產養殖技術推廣和漁政管理,促進全市漁業持續穩定發展

根據我市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現有的水域資源,發展鮭鱒魚類、鱘魚等冷水性魚類養殖和特種水產養殖,探索我市漁業增長方式轉變的新路子。加強對冷水性魚類養殖和特種水產品養殖場(戶)的技術指導與培訓,擴大養殖規模,提高冷水性魚類和特種水產品產量和經濟效益,進一步促進我市冷水性魚類和特種水產養殖的發展。抓緊、抓好縣級漁業水域規劃編制工作,使我市新增的大(中)型水面的漁業資源盡快得到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加快對國有漁業水域養殖證的核發進度,依法規范國有漁業水域的養殖行為。積極開展大水面網箱養魚,與相鄰地(州、市)密切協作,加強對跨界水域的管理,努力探索大水面資源開發與管理經驗。切實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強對養殖投入品的監管,嚴厲查處在生產中使用各種禁用的藥品、飼料添加劑的行為。強化對入市水產品的監管,嚴禁各類未經檢疫的水產品進入市場銷售,把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業務工作抓緊抓實,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結合漁業生產進程,加強漁船安全監管,確保全市漁船安全生產。落實禁漁期制度,抓好非法捕撈作業專項整治行動工作及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工作,以保護新增大中型水域的漁業資源為重點,維護漁業生產正常秩序。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組織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廣泛深入地宣傳漁業法律法規,提高人民群眾保護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意識。深入貫徹實施農業部《水產苗種管理辦法》和《*省漁業條例》,加強對已發苗種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年審,進一步完善苗種生產的審批程序,嚴格外來苗種的檢驗檢疫制度,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劣苗種、帶病苗種的坑農、害農以及亂引種等違法行為,切實保障養殖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十三)繼續抓好畜禽水產污染源的普查工作

加強領導,保持機構,繼續抓好畜禽水產污染源的普查工作,一是要做好普查數據的復核工作,把好普查數據質量關,建立畜禽水產污染源普查數據庫,及時上報和普查數據;二是做好畜禽水產污染源普查數據在畜牧水產生產中的開發利用;三是根據《技術報告編寫大綱》,編寫轄區的《畜牧水產污染源普查技術報告》;四是認真做好普查工作的督查、自查、總結和表彰工作;五是做好普查工作的文件、資料、圖片、音像的歸檔工作;六是做好迎接市、省、國家的檢查驗收工作。

(十四)加強部門的溝通和協作,營造畜牧業發展良好環境

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動員全社會積極因素參與到畜牧產業化建設和服務中來。抓住國家“保穩定、促發展”的政策機遇,加強與財政、發改的協作,加大資金、項目的爭取力度,積極爭取財政逐年增加對畜牧業發展的投入;加強與發改、扶貧、林業、科技部門的合作,加快草地畜牧業的發展;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協作,爭取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規模養殖、動物防疫、畜禽糞污治理等方面加大對畜牧業扶持力度;加強與保險機構協作,建立完善畜牧業保險機制;加強與工商、衛生、商務和環保等部門的協作,保障畜產品的公共衛生安全。

(十五)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加強服務意識,全面提升畜牧系統干部職工的自身素質

面臨畜牧業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各級畜牧部門要樹立大局和全局觀念,不斷開拓思路,更新發展觀念,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以良好的作風和精神狀態扎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堅持和完善各項工作責任制度,逐級抓好落實。加強督促檢查,提高工作實效。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認真開展形勢分析,及時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強化服務意識,搞好配套服務。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加強對基層情況、基礎數據、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做到情況明、底數清、數據準,提高業務素質和行業管理水平。圍繞政務服務窗口,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切實加強畜牧獸醫學會、工會、共青團、婦委會等群團工作,抓好檔案、普法、機要保密、群眾來信來訪、老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關心下一代、行政審批等工作。認真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目標管理,加強對下級業務部門計生工作的指導,各級畜牧業項目和資金優先安排給獨生子女戶和二女孩結扎戶,積極扶持計生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加強反腐倡廉,提高黨員干部拒腐防變能力,以“為民、務實、清廉”的作風促進和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