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衛生體制改革試行意見

時間:2022-11-04 03:30:00

導語:縣衛生體制改革試行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衛生體制改革試行意見

根據縣委關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為了全面了解我縣衛生系統的體制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我縣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加快我縣衛生體制改革步伐,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衛生體制,促進我縣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使人民群眾享有質量優良、費用合理的醫療衛生服務,縣衛生局深入開展“踐行科學發展觀,促進衛生工作和諧發展”的主題實踐調研活動,通過座談討論、問卷調查、實地查看等形式,著重聽取基層干部、群眾對醫療衛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尋求推動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方法。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縣衛生工作的基本狀況

目前,全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204家,其中縣直醫療衛生單位7家、企業醫院5家、鄉鎮衛生院14家(包括兩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個體診所及村衛生室178家。全縣衛生系統共有在編職工858名,其中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45名、主治醫師職稱143名;初級衛生技術人員383名。以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共同組成的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了全縣農村,為廣大農民提供了預防保健和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我縣衛生改革和發展的主要進展有:

1、實行衛生體制改革。一是按照縣委常委會議精神進行了縣直單位的管理體制改革,縣醫院、中醫院、縣疾控中心、縣新合辦主要領導文秘雜燴網上劃到組織部任命。二是為加強汪清縣婦幼預防保健工作職能,月份將縣婦幼保健院產科整合到縣醫院,進行衛生資源重組,提高了產科服務的質量,進一步加強了產科安全。三是為貫徹落實《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精神,進一步推進我縣城鎮社區衛生服務,投入40萬元對汪清鎮醫院、防保所進行改造,建設成為東城、西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逐步開展相應的“六位一體”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穩步進行。年全縣共有80641人參加合作醫療,參合率為71.69%;年全縣參合農民79264人,參合率為73.23%。年受益農民達8344人,基金總支出556.16萬元,其中住院補償支出450.3萬元,門診慢性病支出25.66萬元,家庭帳戶支出80.20萬元。縣新合辦克服困難,加強對定點醫院、基金使用等各項工作的管理,降低醫療成本,多讓利于廣大農民,運行情況穩定良好。

3、抓好行業作風建設,樹立良好衛生形象。以抓好反腐敗懲防體系建設為重點,堅決打擊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及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和“平安醫院、和諧醫院”的創建工作。嚴格規范工作行為,堅決執行雙“八條禁令”,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二、我縣衛生改革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縣衛生工作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就發展方面來看仍存在著不少問題,與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衛生發展資金不足,醫療儀器設備差。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短缺,大部分衛生院都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老三件”水平,醫療用房破舊,醫療衛生服務功能不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開展不平衡,難以有效正常開展農民健康體檢工作和滿足農村人群的一般醫療需求。

2、思想觀念陳舊,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人才缺乏,管理能力不強。目前,我縣醫療衛生機構的經營方式、服務模式、分配形式還相對落后,制度還不夠完善,還有相當一部分醫務人員熱衷于吃“大鍋飯”、端“鐵飯碗”,不敢試、不敢闖,怕改革、怕下崗,缺乏應有的生機和活力。人事制度方面缺少有效的用人競爭機制,造成領導干部干好干壞一個樣,普遍缺少責任意識、創新意識,管理水平不高。在管理理念上落后,管理能力不強,表現在服務意識、服務質量、管理能力水平落后薄弱,缺乏現代醫院服務和管理意識能力,沒有真正達到全心全意為病人著想服務,影響著醫院的進步和衛生事業的發展。

3、人才匱乏、醫療服務水平不高。近年來衛生事業雖然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多年來由于各種原因,衛生事業并沒有與社會經濟得到同步的發展,我們的醫療服務水平與群眾需求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1)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大專院校畢業生回來少,回來的又不愿到鄉鎮工作,導致我們后繼乏人。(2)自我人才培養、提高發展意識能力有待加強。(3)我們吸引和留住人才能力薄弱,既沒有引進人才能力,又沒有留住人才能力,目前鄉鎮骨干人員流向縣級醫院,縣級醫院人員流向縣外延吉醫院等較發達地區的現象較多。

4、縣直醫院、尤其鄉鎮衛生院存在生存、發展的各種困難。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醫療設備較差等等因素,改變了病人的醫院選擇流向,鄉鎮病人流向縣城醫院,縣城病人流向省州醫院,這些都為醫院的生存、發展帶來困難。

2、思想觀念陳舊,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人才缺乏,管理能力不強。目前,我縣醫療衛生機構的經營方式、服務模式、分配形式還相對落后,制度還不夠完善,還有相當一部分醫務人員熱衷于吃“大鍋飯”、端“鐵飯碗”,不敢試、不敢闖,怕改革、怕下崗,缺乏應有的生機和活力。人事制度方面缺少有效的用人競爭機制,造成領導干部干好干壞一個樣,普遍缺少責任意識、創新意識,管理水平不高。在管理理念上落后,管理能力不強,表現在服務意識、服務質量、管理能力水平落后薄弱,缺乏現代醫院服務和管理意識能力,沒有真正達到全心全意為病人著想服務,影響著醫院的進步和衛生事業的發展。

3、人才匱乏、醫療服務水平不高。近年來衛生事業雖然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多年來由于各種原因,衛生事業并沒有與社會經濟得到同步的發展,我們的醫療服務水平與群眾需求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1)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大專院校畢業生回來少,回來的又不愿到鄉鎮工作,導致我們后繼乏人。(2)自我人才培養、提高發展意識能力有待加強。(3)我們吸引和留住人才能力薄弱,既沒有引進人才能力,又沒有留住人才能力,目前鄉鎮骨干人員流向縣級醫院,縣級醫院人員流向縣外延吉醫院等較發達地區的現象較多。

4、縣直醫院、尤其鄉鎮衛生院存在生存、發展的各種困難。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醫療設備較差等等因素,改變了病人的醫院選擇流向,鄉鎮病人流向縣城醫院,縣城病人流向省州醫院,這些都為醫院的生存、發展帶來困難。

5、“重醫輕防”問題。長期以來,鄉鎮衛生院的“重醫輕防”現象非常嚴重。目前鄉鎮衛生院防保人員不僅數量過少,而且質量低下,使得鄉鎮衛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本應是鄉鎮衛生院工作的重心,但是由于現行體制的原因,使得原本在功能上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縣、鄉、村三級衛生機構逐漸轉為全面競爭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公共衛生服務無法帶來明顯收益,故被逐漸弱化,導致鄉鎮衛生“重醫輕防”現象愈演愈烈。

作為“夾心層”的鄉鎮衛生院,在醫療領域,其便利性和服務價格不及村衛生室(所),在服務質量上又難以與城區醫院匹敵,在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近年來,隨著政府對農村衛生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一些惠及鄉鎮衛生院的政策相繼出臺,改善了鄉鎮衛生院的硬件設施,“新農合”在報銷方面向鄉鎮衛生院傾斜,為其帶來了發展的契機。然而,這些政策僅僅只是“救活”鄉鎮衛生院,使他們能維持正常運轉,沒有在鄉鎮衛生院回歸其本來定位上做出實質性貢獻,大多數鄉鎮衛生院仍然行進在“重醫輕防”的老路上。

三、加快我縣衛生體制改革的幾點建議

當前,我縣衛生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不少突出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體制不順,體制改革滯后。衛生工作直接關系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關系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社會進步,關系農村生產力保護和經濟的進一步協調發展,是黨的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切實做好我縣的衛生工作,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對下一步衛生體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1、全面推行衛生體制改革,優化重組衛生資源。就我縣現有經濟發展水平而言,政府的經濟實力還很有限,要讓政府包辦衛生事業一時難以做到。因此,借鑒發達地區衛生改革的成功經驗,我縣可借用社會力量,運用市場機制來興辦衛生事業。醫療衛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置身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應當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衛生工作新機制。如果按原有體制發展衛生事業,很難擺脫困難,只有摒棄原有體制和發展模式,另辟蹊徑,通過改革消除影響衛生事業發展的體制障礙,才能實現衛生事業跨越式發展。

2、加大財政投入,健全防保網絡。建議縣財政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及農村防保網絡的實際需要,隨著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的增加,同步增加對農村防保工作經費的投入,確保廣大群眾的基本醫療與預防保健得以落實。縣政府對衛生財政政策,要做到“三個確保”,即確保對衛生投入逐年增加,增長幅度不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確保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和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經費落實到位;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經費。

3、采取多種措施,提高醫務人員技術水平。要調動在職醫務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如通過醫學院校、干部培訓中心和省、州醫院等渠道,利用函授、講習班、自學考試、進修等方式,加強醫務人員的在職培訓和學歷教育,為農村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型衛生技術人才。同時,要建立衛生技術人才流動機制,鼓勵和吸引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縣級醫院富余衛技人員、縣外衛技人員到我縣農村醫療單位工作。此外,還要組織縣直醫療衛生單位開展支援鄉鎮衛生院的各種培訓項目和對口支援工作,建立業務合作和人才交流關系,不斷提高我縣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