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發展中構建和諧社會

時間:2022-09-14 10:56:00

導語:在科學發展中構建和諧社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科學發展中構建和諧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旅游業已經成為相當重要的產業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人民收入增長以及人民群眾文明程度的提升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我國旅游業呈現出迅速發展的態勢下,各個旅游景區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然而許多景區在蓬勃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超容量地接待游客、大興土木、排放工業與生活污水、垃圾,造成景區的嚴重破壞和污染等等問題,所有這些都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粗放式的發展思路造成的。如何使旅游景區走向科學發展道路,構建資源保護型、環境友好型的和諧景區,就成為關系旅游景區未來興衰的重大問題。

(一)按照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未來的五年是我國由世界旅游大國發展成為世界旅游強國的關鍵階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按照世界旅游組織的預測,我國將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入境旅游目的地國家和世界第四大客源地國家。因此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旅游工作,需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現代旅游發展思路。

一是以人為本求發展。傳統的旅游發展思路是完全從經濟增長的觀點對待旅游事業的,把追求經濟效益作為工作的最高目標。按照這種發展思路,景區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景區的管理和服務等旅游工作,都完全著眼于和服從于經濟收益。而科學的旅游發展思路是堅持以人為本,把游客到景區得到最好的休息和享受作為工作的根本目的,以旅客的對景區的滿意程度作為衡量工作的根本標準。當然經濟收入是支持景區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重視經濟效益是完全應當的,但是我們必須通過更好地為游客的旅游服務、使游客得到更好的休息和享受來增加經濟收益,而決不能以損害游客的當前和長遠利益來謀求經濟效益,更不能采取急功近利和竭澤而漁的辦法去謀求當前一時的利益。

二是在和諧中求發展。只有景區各種要素,包括山水林木、文化古跡、服務設施等協調發揮作用,才能構建出景區最和諧的圖畫,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從而為景區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只有搞好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人與自然友好相處,人們才能更加關心景區,保護文物;只有搞好了景區管理者與游客之間的和諧,才能使游客在景區有賓至如客的感覺;只有搞好景區職工內部和諧,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辦好景區的內部合力;只有搞好了與周邊地區政府和群眾的和諧,我們的景區才能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也才能更好地發揮景區在帶動和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獨特作用。我們從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和諧才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達到發展的最理想狀態;和諧才能共生共榮、取長補短,調動起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和諧才能形成推動發展的合力,極大地提高發展的效率。

三是保護優先求發展。旅游景區的資源一般都是珍貴、稀缺性資源,其中的一些是不可再生或很難再生的資源,如奇特的地形地貌、某些遺存的文物古跡等,一旦遭到破壞,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對旅游資源的保護放在首位,在保護的前提下加以發展和利用。而且我們還要看到,旅游是以觀光為基本內容的,人們到景區旅游的目的就是要觀賞景區的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保存得越完好,其觀光的價值就越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保護工作是實現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二)和諧景區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在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和諧,必須處理好以下六個關系。

第一,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的關系,實現整個社會的良性互動。這是我國現階段能否實現社會和諧的關鍵所在。發展是解決社會公平的物質基礎,只有經濟發展了,我們才有實力解決社會公平問題,而在發展進程中解決好社會公平,則會更有力地促進經濟發展。

第二,要處理好景區資源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在和諧中實現永續利用。景區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存在著根本的一致性。旅游資源是景區的立命之本,每個景區應當像愛護生命一樣,保護自己的景觀和文物。而保護是為了利用,只有利用才能發揮這些資源的作用,實現其內在的價值。但考慮到景區資源在利用中會不斷損耗,有的資源在損耗后不可再生,這就要求我們對景區資源,特別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十分珍惜,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

第三,要處理好維持原面貌與開發新景觀的關系,實現當代與歷史的和諧。為了推動旅游事業的發展,在利用景區原有資源的同時,必然要開發一些新的旅游項目,這便產生了新老景觀之間的關系問題。老景觀是整個景區的主干,新景區是主干上新生的枝葉;老景觀是新景觀產生的母體,新景觀只有依附老景觀才能存在和發展。所以我們在建設新景觀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原有景觀的基本風貌和特點,決不能傷害和損壞原有的景觀。

第四,要處理好景區各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實現景觀總體布局的和諧。一般景區都具有三大基本要素:自然景觀、文化內涵、服務設施。自然環境為景區的貌,是以自身的美來吸引游客的;文化內涵為景區的魂,是以其特有的文化來吸引游客的,服務設施是為景區的保障,以其方便周到使游客滿意。對于自然環境我們要在保護的基礎上使其更加美化,對于文化內涵要在研究的基礎上深入挖掘,以達到形態之美與神韻之妙的有機統一。現在最值得注意的是服務設施要與景區的風貌和神韻相協調,既考慮到方便游客又不破壞景觀,甚至可以美化景觀,要防止把景區環境商業化的傾向。

第五,要處理好景區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環境友好型景區。在人和自然之間人是矛盾的主導方面,要達到人與自然相互和諧,關鍵是人們在自己的活動中必須遵循自然界的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自然界。要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和文明水平,擯棄一切不按科學規律辦事的落后、愚昧、野蠻做法,倡導愛護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講究行為的高尚理智文明,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美化自然,與自然界友好相處。這樣人們也就會得到自然的回報,能夠享受到更加美好的自然景色。

第六,要處理好景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現社會關系的和諧。首先要做到與廣大游客間的和諧。景區管理者應熱情周到地為游客服務,使游客在高興而來滿意而去。同時要促進景區內部人員和諧。通過充分發揚民主、優化利益格局、調解矛盾沖突等手段,使所有員工各盡其職,各得其所,友好相處,力保景區各項工作步入和諧運轉的軌道。此外,還要搞好同景區所在地政府和群眾的關系,既盡可能為所在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多做貢獻,又主動爭取所在地政府和群眾的支持,爭取形成相互促進、和諧發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