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引發思考

時間:2022-10-17 03:13:00

導語:農家樂引發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家樂引發思考

我有幸參加了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歐陽頌東帶隊的**區赴**農家樂參觀考察團。在幾天時間里,耳聞目睹了**市效區農家樂的發展,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學到了許多有益的東西,特別是由政府在農家樂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引發了幾點思考。

思考一:農家樂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協調與資金投入支持

**市農家樂始于**年首屆桃花節。自那時起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雖然有了一些壯大,但是沒有質的變化,一直停滯于初始階段的休閑和簡單的娛樂、郊游等自生自滅狀態,而且分散、規模很小,更沒有提到一個更高的品位,擁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缺少有意識的發展定位,與市場經濟聯系也不夠緊密,影響甚微。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政府的扶持和引導。**年開始,**市錦江區委、區政府及郫縣縣委、縣政府分別對紅砂村和農科村進行了大量扶持,投入資金(如紅砂村農家樂,政府就投入1400多萬元,是重要投資來源),采取農民出錢、政府補貼“穿靴戴帽”的辦法,對環境基礎設施和民宅進行徹底改造,使農家樂周邊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增加了游樂項目,豐富了文化內涵。如農科村徐家大院在上個世紀90年代,還只是個以營銷花木的專業戶,后來在有關部門的建議下,把非營業性的餐飲接待逐步變為營業性的旅游接待,這樣才誕生了全國第一個以農戶自家庭院、園林為載體的農家旅游,凸顯了政府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科學引導作用。由于政府有意識的扶持和引導,農家樂成為**市的旅游品牌,使郊區農村成為**市的后花園,成為市民節假日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思考二:農家樂開發要有總體規劃布局,重點基礎設施建設要由政府統一投入建設

開發農家樂要堅持規劃先行、抓好培訓、規范管理等,就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導,尤其是統一投入和管理。**年開始,**市錦江區委區政府投入1億多元,對轄區三圣鄉五個村委會進行統一規劃,統一開發,形成五個各具特色又有機結合的整體。在開發過程中,注重經濟發展,把當地傳統花木產業結合起來,既可以美化環境,又可增加農民收入,一舉兩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龍泉書房村雖是全國第一個冠以“農家樂”名稱的現代農家樂村,卻由于缺少政府的合理規劃和重大投入,長期以來無法上升品位,旅游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重過低,也不能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對那些農民單家獨戶沒辦法建設的基礎工作和基礎設施,政府理應介入,積極扶持,尤其是農家樂開發總體規劃布局,更應集中抓好規劃,正確引導農民發展“農家樂”經濟。同時,要使“農家樂”健康持續發展,政府還必須抓好培訓農民工作,轉變從業觀念,提高從業水平和能力;要規范管理農家樂,實施有證管理,促進有序競爭和可持續發展,確保游客及業主雙方的基本權益不受侵犯。就我區來說,目前開發農家樂還是新生事物,在群眾觀念還沒有轉變之前,各級黨組織要精心物色,讓條件具備的農村先富群眾帶頭創辦農家樂,而且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讓群眾看得見、學有樣,農家樂才能較快發展起來,形成規模。在這其中,黨員干部更要帶好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思考三:農家樂開發應避免簡單地照搬城市開發經驗,成為城市的復制品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鄉一體化是中央提出的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任務。城鄉一體化不是簡單地使農村跟城市一模一樣。“農家樂”,“樂農家”,“農家”是“樂”的前提,也是根源。因此,無論如何規劃和發展農家樂,都要堅持農村本身特色,體現農村生態環境、田園風光和淳樸的風土人情,保持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開發特色資源,挖掘民間藝術,彰顯民俗文化,豐富文化內涵,使“農家樂”文化氛圍更加厚重,旅游觀光價值更加突出。這也正是它吸引城里人往鄉下跑的主要原因。現代都市人向往的是以休閑度假的機會,遠離都市喧囂,回歸自然,返璞歸真,體驗新的生活方式,享受屬于自己的閑適心情。因此,要把吃、住、游、玩因素融合進去,將“農”字做足,將“家”字撐滿,項目種類要多種多樣,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如果在農家看不到花卉的艷麗,聞不到花粉的香氣,體驗不到種菜、摘果的樂趣,聽不到綠樹叢中的鳥語,而是象城市一樣全是林林總總的高樓大廈、歌廳舞池、商場店鋪,這樣以追求與城里一模一樣的農家樂發展目標,就失去農家樂的真正意義,最終會使農家樂走向衰落,成為曇花一現的歷史事件。因此,規劃和發展農家樂,要站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文化共同發展的高度,既要目光長遠,科學規劃,切實抓好,以規模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以內涵求品位,又要防止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求形式、走過場,這樣對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益處不大。貽誤農村大好發展時機,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