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發展經驗交流
時間:2022-03-08 08:22:00
導語:食用菌產業發展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縣就種植袋料香菇9000多萬袋,產業收入達4億元,全縣農民年人均食用菌產業收入到達農大家均收入的50%,森源在科普惠農、服務產業中所做的工作也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近幾年來,公司先后榮獲“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科研單位”、“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省星火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市科技興農先進單位”、“縣鄉村科普工作先進單位”、“縣小康建設先進單位”等殊榮。近幾年來,森源公司在鄉村科普惠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發揮人才優勢,常年免費技能服務
一方面,搞好科技培訓,提高菇農科技本質。為提高廣大菇農種植技能,緊扣食用菌栽培治理進程中的一些關鍵環節,采取專家現場指導、科技人員下鄉、創辦培訓班、印發材料等多種方法,增強對農民群眾的技能培訓。年,公司突出代料食用菌、反季菇等生產技能服務,對菇農進行全程跟蹤服務,發展技能培訓講座30余場次,發放技能材料2萬多份,技能員上門指導800多個工作日,培訓菇農2萬余人次,使全縣的菇農都能成為食用菌栽培的里手行家。另一方面,堅持服務收集系統,完善服務功能。公司依托本身的技能人才優勢,成立了食用菌技能服務中心,負責全縣的技能服務工作;還分別在全縣7個鄉鎮和30個食用菌生產專業村設立了食用菌技能服務站,主要依托鄉鎮科技服務人員和科技示范戶,發展技能服務工作。別的還專門延聘華中農業大學的專家傳授按期對中心和技能服務站的技能人員進行培訓,平常由公司技能人員對一切技能服務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各地服務站的食用菌技能人員直接指導服務于菇農,各服務站每年集中培訓農民不少于5場次,切實處理菇農在食用菌種植進程中的技能難題。使全縣有食用菌種植的當地,村村有技能強人,戶戶有技能清楚人,家家都走上了致富路。
二、發揮企業科研優勢,不斷研討推行新種類
森源公司是省菌協確定的“省菌種選育推行基地”,是華中農業大學科研教育練習基地,經過校企協作,使企業的科研設備設備完全,技能力量較為雄厚。我們充分發揮這一優勢,依據市場和菇農的實踐需求不斷選育高產優質的菌種,不斷研討高產優質的栽培技能,經過公司構成的技能服務收集實時地教授推行給廣大菇農,讓菇農不斷地更新種類,改變栽培形式,改進采摘加工方法,依托科技不斷節省資源、提高質量、增加產量、提高效益。一是做好食用菌新種類的選育和推行工作。公司堅持自立研討開發適用的食用菌新技能、新種類,運用單孢雜交和單核原生質體雜交等技能,培養食用菌新種類;年公司新選育出菇形圓整,菇肉嚴密,個大柄短的中低溫香菇新種類“森源16”號,當前正在進行中試階段,估計2010年將大規劃面向市場;還選育出順應當地栽培的黑木耳等新種類5個,當前正在品比實驗。二是組織施行各類科技攻關項目。年公司圍繞我縣食用菌發展實踐,申報國家、省、市、縣各級科技方案項目5個,組織施行了“年產5000噸食用菌優質代料菌種產業化開發”國家星火方案項目以及“省主栽食用菌優秀菌株挑選與高產栽培技能研討”,“市低海拔反時節香菇新種類的選育”,“縣香菇低耗材配方研討、縣應用當地原資料生產茶樹菇技能研討”等項目,均獲得了優越結果。三是發展食用菌深加工的研發。年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結合研發了菇精調味料等香菇加工產品,應用等級低菇、菇柄加工成具有香菇共同風味的新型調味品,當前已實驗成功,估計2010年進入試產期,逐漸處理了等級低菇、香菇柄等資源未充分應用的問題,提高香菇產品附加值,推進香菇產業鏈向更深條理發展。
三、發揮企業技術優勢,實行示范引導推廣
任何一項新技能,一個新種類的推行運用都有一個漸進的進程,為了縮短這個進程,我們以為最好的方法是堅持示范基地,以點帶面,以理服人。近幾年重點做了香菇標準化生產技技能示范、菌種提純復壯及新種類選育、食用菌優質袋料菌種的產業化開發、香菇培育基替代品開發、香菇食品研發工作。一是大力履行香菇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能。遵照“科學治理,提高質量,節制規劃,繼續發展”的制度,重點在增強治理、提高香菇的質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公司采取專家現場指導、科技人員下鄉、專題培訓、發放技能材料等方式,增強無公害香菇袋栽技能的普及推行,提高廣大菇農的標準化生產認識,保證農民群眾種植技能的無公害化,提高食用菌生產的標準化程度。二是大力推進茶樹菇生產技能。近年來,公司將發展茶樹菇生產作為推進食用菌產業構造調整的打破口,茶樹菇具有林木資源耗費少、治理難度小、經濟效益好、栽培原料起原普遍等特點,適合作為資源節約型示范新種類加以推行。還發展栽培技能攻關,堅持規劃化、標準化茶樹菇生產示范基地,采取各類有用行動大力推進,獲得了優越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大力推行反時節香菇新法栽培技能。反季香菇栽培是一項周期短、奏效快、風險低、收入高的代料食用菌栽培新形式,比代料越夏香菇的單位效益增加50%。公司經過不斷創新栽培技能,使反時節香菇種植形式被廣大菇農承受。該技能摒棄了傳統栽培形式,將放在棚架上的香菇排放在地表,再經過噴水降溫,使香菇夏日高溫期間成功出菇,生產周期也從本來的18個月縮短至10個月,每畝純利潤到達3-5萬元。還,結合我縣實踐,在全縣履行標準化生產基地種植形式,年共協助興修5個100萬袋食用菌標準化科技示范基地,從香菇的配方標準化、建棚標準化、出菇治理標準化、銷售環節標準化為示范,帶動農民發展食用菌生產,有力推進了全縣食用菌標準化生產。
總之,近幾年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雖然在科普惠農興村工作上做出了必然奉獻,然則與黨和人民的要求還相差很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一直把科普惠農興村工作做為我們的第一要務,為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