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防治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2-04 08:52:58
導語:地質災害防治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入汛以來我縣持續降雨,局部地區出現大到暴雨,6月份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增加了20%,我縣23個鄉鎮均不同程度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其中鎮、卡撒鄉、曾達鄉等鄉鎮受災嚴重,災害致使我縣基本農田、農房及道路、河堤、橋梁、飲水管網、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部分設施損毀,給我縣老百姓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同時由于全縣防災工作的開展得力,有效避免了許多災害。如縣鎮村泥石流因為前期監測工作扎實,在6月30日泥石流沖出時溝口7戶35人無一傷亡的成功避險案例;縣城區八步里溝、萬林鄉大、小俄溝等泥石流治理工程因治理及時,充分發揮了治理工程作用,有效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現將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驗和做法報告如下。
一、提高認識,全縣迅速投入到抗戰救災工作中
災情發生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到災害現場親自指揮抗災救災工作,其余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作為鄉鎮黨委第一書記下沉到基層一線,查看災情、安撫災民,指導群眾抗災自救,要求各鄉(鎮)、村、組、隱患點、監測人員按照主動避讓、提前避讓、預防避讓、科學避讓的原則,把地質災害防范工作作為生命工程來抓,確保人民群眾生命不受傷害。一是強化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縣國土資源和氣象局密切合作,聯合強降雨天氣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確保預警預報準確傳達到個鄉鎮及監測點。二是強化汛期值班。進一步細化汛期地質災害24小時應急值守制度,強化信息保暢、監測預警和主動防災等工作要求,確保防災應急時效性。三是抓好關鍵區域、重點區域地質災害危險隱患點和在建工程的地質災害防范,將防災工作落實到操作層面。四是加大部門間協調和政策扶持力度,確保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和避險搬遷得以順利實施,從根本上消除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
二、強化責任,進一步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措施
全方位推進,形成地災防治強大合力。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實行關口前移,以村為主體,村民為群測群防員,進一步發揮群測群防在實踐中所體現的積極作用,筑牢地質災害防治的第一道關口。著力構建屬地管理、條塊結合、部門聯動的地質災害防災體系,進一步落實各級人民政府為第一責任人,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經信、教育、公安、城鄉建設住房、交通運輸、農業水務、安監、旅游、氣象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能,承擔行業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監管責任。進一步強化部門協作,建立信息共享和會商機制,發揮各自監測網絡優勢,及時協調處理地質災害。進一步嚴格汛期值班,實行定期巡查,確保地質災害險情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應急處理。確保在建治理工程質量和進度的前提下,加強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申報立項力度,進一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加強力度,做好災后地質災害排查工作
為把地質災損失降到最低。按照“防治不留死角、監管不留真空”的原則,努力做到地質災害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對確定的重點地災防范區實行領導包片負責,編制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汛期期間實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復查,建立臺賬。
2014年7月3日至10日,省州汛期督導組省地礦局九0九地質隊抽調了7人技術骨干配置專門的應急搶險設備和專用車輛與我局相關股室人員成立了縣地質災害專項排查小組,對全縣23個鄉鎮407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拉網式排查。經過排查組6天的拉網式排查,全縣原有隱患點加劇和新增的隱患點共計41處,其中原有地質災害隱患點變形加劇27處(崩塌4處、滑坡3處、泥石流20處),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14處(崩塌7處、滑坡4處、泥石流3處)。通過排查組與鄉鎮領導會商,建議搬遷避讓9處、預警監測13處、排危除險12處、工程治理7處。
同時為切實把災害防御工作做實、做細,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我縣將進一步通過以下三方面開展排查工作。一是加強應急搶險調查工作。對此次洪澇、泥石流災害新增的隱患點以及已有隱患點中發生變化的進行現場調查,指導當地政府有效開展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二是繼續開展巡排查工作。檢查已有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措施落實情況,重點檢查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人口密集區、可能誘發地災的在建工程和礦山企業的地災防治落實,針對排查工作發現的問題,及時對危險區域設置警戒線,防止群眾在轉移后擅自再次進入,同時提出切實有效整改措施,針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發出整改通知,并加強整改情況跟蹤反饋,確保措施落實到位;三是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結合地質災害防御預案和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以及發放的地質災害“明白卡”,對受威脅的單位、監測人員、受威脅群眾進行現場的培訓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地質災害防災預案的認知程度,從而達到主動避讓防災,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