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鴿養殖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9 02:32:00
導語:白鴿養殖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發展靠經濟、經濟靠工業、工業靠項目、項目靠招商、招商靠環境、環境靠作風”的“六靠”工作思路,為我市特色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養鴿業是貴港市尤其是**區的特色養殖產業。如何貫徹市委、市政府“六靠”思路加快發展白鴿養殖,促進農民增收,筆者以**區白鴿業發展為例進行調研。筆者走訪了永順鴿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察看了規模養鴿場,召開了規模養鴿戶、流通經紀人的座談會。通過調研,對**白鴿業的現狀、發展潛力以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就如何加快發展白鴿業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區白鴿業發展現狀
(一)養鴿業初具規模。涌現出一批養鴿專業村、專業屯及重點戶,基本形成了規模化生產、區域化布局。主要分布在橋圩、木格、湛江、東津等鄉鎮,有瓦塘鄉南山村、橋圩鎮永梧村、下李村、錦垌村、東津鎮雷村等養鴿專業村。有養鴿小區4個,養殖100對種鴿以上有1836戶,養殖1000對以上有16戶。20**年全區存欄種鴿28.6萬對,出欄乳鴿340萬羽,總產值達3400萬元。
(二)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逐步增強。20**年,**區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光明鴿”種鴿繁育基地建設項目。該基地集良種繁育、生產、加工、銷售、科研和技術服務于一體,是目前廣西乃至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種鴿繁育基地。20**年,永順鴿業發展有限公司被評為自治區水產畜牧行業龍頭企業。通過該龍頭企業的帶動,到20**年,**區新增養鴿小區3個,新增養鴿戶4000戶,新增光明鴿4萬對。
(三)肉鴿流通體系初步形成。**區有橋圩、木格、湛江等肉鴿專業市場;成立了**區養鴿協會,有會員170人;有從事白鴿營銷大戶36人,進駐在南寧、柳州、廣州、深圳等地。這為搞活肉鴿流通、提高肉鴿商品率、推動產業化經營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養鴿技術漸趨成熟。**區有近三十年的養鴿傳統,廣大鴿農積累了較豐富的養鴿經驗。加上永順光明鴿業有限公司實行技術跟蹤制度,為養鴿戶提供全程免費技術指導,近年還舉辦了10多期白鴿養殖培訓班,培訓人員達2274人次。通過指導培訓,廣大鴿農基本掌握了一套科學的養鴿技術及管理辦法。
(五)助農增收明顯。白鴿養殖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20**年白鴿銷售收入達3600萬元,比20**年的2900萬元增加700萬元,增長24%,在白鴿養殖專業村屯,年人均白鴿養殖純收入達1250元,占人均純收入的55%。
二、**區發展壯大白鴿產業潛力分析
(一)**區養鴿業有一定的基礎。**區養鴿歷史悠久,有近三十年養殖傳統。早在80年代,橋圩、八塘、木格、湛江等鄉鎮就有規模養鴿戶,有“橋圩白鴿飛滿天”的美譽,在國內有較高的知名度,是目前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白鴿集散基地,每天出售的白鴿近10000只,商品總量在全區、全國市場上占有重要的份額。加上**區位于貴港市南部,水陸交通便捷,黃金水道西江流經區內瓦塘、新塘、八塘、東津等鄉鎮,黎湛鐵路復線、324國道、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為白鴿產品出口、擴大市場銷售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具有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的潛力。經過產業開發,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更好的經濟效益。
(二)市場前景看好。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優質、生態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鴿肉細嫩味美,含有17種以上氨基酸,10多種微量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是目前肉類中最干凈、無污染的肉類食品,營養價值比其他家禽高,是第一個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評為綠色食品而推向市場的禽類。據行業專家分析養鴿可持續發展8—10年。近年來,**區每年出欄白鴿200萬對以上,主要銷往廣州、深圳等地,產品供不應求,得到價格也較高。據了解,廣州、深圳等城市原養種鴿已分別達500萬對,按規定,2008年這些城市方圓50公里內不得飼養家禽家畜,白鴿產業必定向西部轉移。**區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應搶抓機遇,迅速占領肉鴿市場。因此白鴿養殖前景廣闊,加快發展白鴿業正逢其時。
(三)養殖經濟效益高,風險低。按目前市場價格,飼養一對優良白鴿如光明鴿,一年純利潤不低于50元。一個勞動力一年能養500對種鴿,純利潤就有25000元以上。白鴿飼養多采取籠養或農家庭院飼養,外來疾病感染少,至今沒有發現發生群體死亡疫情。另外白鴿以雜糧、豆類為主食,**是糧食主產區,生產雜糧、豆類多,飼料可以就地取得,只要講究科學飼養管理,養殖風險能大大降低。
三、**白鴿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一)品改工作滯后,品種退化嚴重。目前外地的優質品種,年均生產乳鴿高達10對,而**區的種鴿一般是6—7對,有的甚至4—5對,飼養周期長,嚴重影響了養鴿的經濟效益,挫傷了農戶養鴿的積極性。
(二)缺乏產品的深加工。目前**區年乳鴿產量300萬只以上,但產品都是活體銷售,受市場淡旺季影響較大,抗風險能力差,價格容易波動,銷路不暢時被壓價,影響了養鴿戶發展生產的積極性。
(三)規模化程度低。從調查看,20**年**白鴿業產值僅占畜牧業產值的8.5%,這說明白鴿養殖尚未真正形成規模,區域特色優勢還不明顯。養鴿的經濟效益與飼養數量有關。養鴿要有規模,才有效益。至少養100對以上,才能養鴿致富。目前大部分農戶養鴿規模小,大都是傳統的家庭散養,養殖效益差,信息不通,技術落后,生產成本高。
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政府重視不夠,沒有對鴿種的選擇給予必要的引導。部分鴿農缺乏品種選育和引進的能力,養殖的肉鴿基本上是依賴近親繁殖,造成品種的嚴重退化。
第二,部分干部認識不到位,對白鴿業缺乏了解和理解。由于思想認識不到位,加快發展白鴿業的積極性不高,組織、協調和措施不力。
第三,投入渠道單一,投入嚴重不足。一是**是財政窮區,政府對肉鴿養殖投入小。二是水產畜牧業融資困難。據養鴿專業戶介紹,養100對肉鴿就要投資1萬元,貧困戶擴大生產資金來源有困難。
四、加快發展白鴿養殖的對策建議
(一)樹立大產業理念,走規模化道路。根據貴港市“**”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到2010年,全市肉鴿出欄1000萬羽,加工500萬羽,原產品產值達1億元。“**”期間每年要以新增養殖100萬羽的速度擴大白鴿養殖,到“**”期末全部實現良種化,力爭把貴港市建成全國最大的白鴿養殖基地。大產業理念要求適應鴿肉消費上升的大趨勢,擴大養殖規模,穩定養殖基地,從而在生產上形成規模經濟。
(二)加強示范引導,帶動整體發展。貴港市尤其是**區發展白鴿產業有很大優勢,要在現有基礎上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思想上必須提高到“發展白鴿產業就是發展現代農業”來認識,把發展白鴿產業作為優化畜牧業結構和發展一村一品經濟的有效途徑來抓緊抓好,加強示范引導。以**區為例,白鴿養殖業發展布局主要在橋圩、湛江、八塘、瓦塘、木格等鄉鎮,要在上述鄉鎮大力發展養殖專業村、專業戶,采取“一戶帶多戶,多戶帶一村,一村帶多村,多村成基地”的發展模式。通過示范引導,逐步推動全市白鴿產業的發展。
(三)拓寬投資渠道,增加資金投入。為了鼓勵民間投入,政府應對白鴿規模養殖戶和龍頭企業進行貸款貼息。為解決資金制約問題,政府應加強與金融部門的聯系,積極為企業和銀行之間搭建融資平臺,切實為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整合區直單位(如扶貧開發、農業技術示范等)專項資金,并在財政預算中安排必要的經費,加大投入。
(四)實施小區養殖,提高科技含量。為確保白鴿養殖安全與環境和諧,要選擇群眾易接受的村屯“集中地方、分戶飼養、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獨立核算”的小區規模養殖方式。如全村(屯)有50戶養,每戶養200對,養殖小區就有10000對。若**區發展有50個村(屯)飼養,就是一個50萬對規模養殖產業了。為提高鴿種良種化水平,要做好“光明鴿”和蛋鴿的推廣工作,適當引進品種優良、經濟效益高的白鴿品種如紅二線、美國王鴿(地鴿),有計劃組織專業戶引進良種白鴿5萬對,力爭1—2年普及**區養鴿戶,改良90%以上的本地鴿種。同時通過邀請農技專家講課和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切實提高鴿農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把白鴿產業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
(五)推進產業化經營,實行標準化生產。一是要充分發揮永順鴿業有限公司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按“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經營。二是加大招商引資上項目力度,培育和引進白鴿深加工企業,支持廣東深圳光明集團與貴港市永順鴿業公司合作投資1260萬元開發《乳鴿深加工項目》,搞好產品的深加工,拓寬銷售渠道,提高產品附加值。三是做好服務,搞活流通。政府要轉變職能,切實做好服務工作,搞好防疫體系建設。做到以防為主,采取有效防病措施,無病預防、有病早發現,及時防治。組成一支穩定的縣(市、區)、鄉(鎮)、村三級技術服務隊伍。并認真組織指導建立白鴿養殖協會和流通協會,通過協會帶動,使廣大鴿農能共享市場資源、技術信息,避免惡性競爭、壓價坑農行為。四是把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依托龍頭企業、養鴿協會和流通協會,帶動農民群眾實行標準化生產。
(六)創貴港白鴿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品牌是一種資產,是一種競爭力。一個好的品牌可以帶動一個產業,一個好的品牌可以帶動一方經濟。貴港白鴿品牌,必須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煅造。目前**區有湛江富民鴿場、永順種鴿場已獲國家農業部授予無公害產品認證資格。我們要抓住這個契機,加強對**白鴿養殖的策劃和宣傳,積極參加各種展銷會、交易會、促進交流與合作。通過各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知名度,以品牌擴大規模,以品牌開拓市場,把**區白鴿養殖推向國內外市場。
參閱書目、文章:
1、《高效益養肉鴿技術》(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作者陳夢林,20**年1月第1版)
2、《把握“六靠”精髓,統一思想認識,切實提高全市各級領導干部科學發展的能力》(貴港日報,2007年8月14日)
3、《以“六靠”思路推動科學發展,發揮優勢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貴港日報,2007年8月23日)
4、《以“六靠”思路帶動貴港發展——訪中共廣西貴港市委書記賴德榮》(貴港日報,2007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