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局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5 08:52:00
導語:商務局企業現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汽車市場流通的基本情況及特征
目前我省汽車保有量約180萬輛,汽車經銷商400多家,品牌汽車銷售企業160家,4S店50家,汽車維修及售后服務網點5000多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10戶,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28個。全省新車年交易量約60000輛,二手車年交易量約30000輛,報廢汽車年回收量約10000輛。近年來,從我省汽車市場流通發展總體情況看,呈現以下兩個主要特征:
(一)汽車銷售量實現持續快速增長
據統計數據顯示,*年至20*年我國汽車市場總量從236.2萬輛增長到737.09萬輛,增長了212%。二手車交易由25.2萬輛增長到145.02萬輛,增長了475%。我省的新車及二手車年銷售增長與全國增幅大體持平。一是新車銷售大幅度增長。20*年全省新車銷售達到60000輛,銷量排名前6位的轎車品牌依次是捷達、凱越、伊蘭特、夏利、桑塔那、奇瑞QQ,經濟型、小排量轎車市場走俏。產生這一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油價持續上漲對大排量汽車要征收高額消費稅預期等;但從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看,就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汽車已經走進普通消費者的家庭。同時,也反映出消費觀念趨于理性化,更加注重經濟節能環保的車型。二是二手車交易量進一步擴大。汽車生產廠、經銷商、拍賣公司、境外企業、投資機構等,紛紛看好國內二手車市場潛力,正在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涉足二手車市場,使汽車二次流通更加活躍。近兩年來我省二手車交易市場、二手車經銷公司、二手車經紀人隊伍加速擴大,有力地促進了二手車市場流通發展。
(二)汽車流通業經營模式發生了新的變化
1、新車市場走向品牌化經營。經過近十年發展,連鎖經營、品牌專賣已經成為我省汽車銷售的主導模式,品牌專賣店及4S店已經成為汽車銷售與服務的主渠道。目前有形市場中有的拓展了二手車業務,有的增加了其它服務項目,還有的整體升級成為綜合性汽車貿易園區,實現了集新車、二手車交易、新舊車置換、汽車零配件供應、汽車檢測、維修、汽車美容以及信息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不但繼承了傳統有形市場的優勢,發揮了群體效應,而且將國際通用的品牌專賣模式與國內特有的有形市場模式進行了充分的整合。
2、二手車市場流通實現了多元化。隨著《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二手車交易規范》的實施,我省二手車市場格局正由過去的單一的集貿交易市場模式向多種經營主體互補、多種經營模式共存的多元化的二手車市場體系轉變。一是部分品牌汽車供應商從原來的試探性開展二手車業務轉向全面進軍二手車市場,品牌二手車的出現,豐富了二手車的品種,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二是二手車交易市場服務升級成為趨勢。新的經營主體出現后,為提高競爭力,部分二手車交易市場開始轉變經營機制,拓寬服務領域,延伸服務產業鏈,變原有交易過戶單一功能為維修―美容―交易―質量擔保等多環節的一條龍服務模式。三是一些拍賣企業已經涉足二手車流通。專業二手車拍賣企業將隨著二手車市場的逐步完善而發展壯大,成為二手車流通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3、不同細分市場之間的相互融合成為汽車流通發展的潮流。傳統的新車市場、二手車市場、進口汽車市場、零配件市場以及汽車后市場等各細分市場之間正在不斷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比如品牌專賣店已不再是單純的新車銷售店,有的在銷售國產汽車的同時也銷售進口汽車,另外還有汽車零配件銷售、維修、二手車置換、汽車美容、消費信貸、保險和汽車俱樂部等多項服務內容;有形市場不單純為新車市場、二手車市場或汽車零配件市場,原來的新車交易市場也開始提供二手車交易服務,新車經銷商也開始在二手車交易市場租場地開展置換業務。這種融合提高了企業利潤水平,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便利。
二、汽車市場流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當前的汽車服務起步階段,我省汽車流通行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經銷商處于弱勢地位,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按照現行政策,企業要進入汽車銷售領域,必須首先要得到汽車品牌供應商的授權,而供應商一般又是產品、品牌、配件乃至維修技術等核心資源的提供者,這勢必形成汽車供應商對銷售環節的絕對控制和壟斷。由于授權經營合同具有周期性的特點,使經銷商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將導致短期行為,不利于汽車流通的健康發展。
(二)4S店投資規模過大,加大了經銷商的經營風險。汽車4S店投入過大。一個4S店建店最少建筑面積是7千平方米,從而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就投資額來說,一個店一般在兩三千萬元之間,過多的投入勢必造成經銷商經營壓力增大,這樣既不利于提高服務質量,同時也不利于經銷商的可持續發展。
(三)營銷網絡過密,經銷商苦不堪言。有的供應商無節制地發展營銷網絡,銷售服務能力遠遠超過當地實際市場需求量,造成了經銷商之間的惡性競爭,導致經營利潤降低,為數不少的品牌經銷商貼錢賣車,甚至將所有的返利提前支付給消費者,造成了一部分經銷商經營困難,有的甚至出現了資金鏈斷裂退出經銷商隊伍的現象。
(四)二手車市場缺乏規范,惡性競爭加劇。一是備案管理缺乏有力的約束,加大了行業主管部門的管理難度。二是由于缺乏對二手車交易市場的宏觀調控和市場準入條件,造成二手車市場及經銷企業數量過多,致使有的地方已出現惡性競爭的苗頭。三是二手車鑒定評估體系不健全,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存在生存危機。由于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鑒定評估標準,在交易中存在定價不合理,隨意性較大的問題。國家取消了強制評估,使很多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處于停業或半停業狀態。
(五)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的經營行為需要規范,報廢汽車市場需要進一步整治。目前報廢車回收拆解企業中仍有個別企業存在違規經營行為,出租執照、場地、倒買“五大總成”等違法違規現象仍有發生。非法回收拆解行為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有的地區非法拆解點還在不同程度的擾亂正常的回收拆解秩序。
三、汽車市場流通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牢牢把握國際汽車服務業發展趨勢,為全省汽車流通業發展提供戰略導向。品牌化、廠家化、維護化、科技化、終身化是國際汽車服務業發展趨勢。我們要認清汽車服務業的發展階段,制定應對措施和辦法,完善相關政策及規范,使汽車流通行業的發展和管理緊跟時代步伐,逐步建立與國際接軌并具有競爭優勢的現代汽車服務體系。
(二)實施規劃引導,優化空間和行業布局。指導各市州把品牌車市場、二手車市場、二手車拍賣公司、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的發展切實納入行業發展專項規劃。指導汽車流通企業也相應制定自身企業經營目標重點、發展布局規劃,避免短期行為和盲目發展。搞好部門綜合協調,嚴格按照規劃要求行使職能,避免重復建設、無序競爭。
(三)貫徹國家汽車貿易政策和法規,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具體實施辦法。積極推廣長春市整頓和規范二手車流通行業的做法和經驗。在各地基本完成整頓和規范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具體實施細則,為全省品牌車市場、二手車市場的整治提供保障。
(四)積極籌建“吉林省汽車流通協會”。通過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完善汽車行業管理運行機制,推動汽車生產產業化、經營規模化、流通組織化和產銷售后服務一體化,搞好行業自律和服務,為政府制定政策服務。
(五)繼續加強對二手車市場、報廢車回收拆解市場監管和整頓。嚴格按照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的規定對全省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對出現的違規違法行為,依據有關規定給予必要的處罰,對情節嚴重的可撤銷其《資格認定書》。同時,要加大職能部門的協調力度,對二手車市場違規行為、非法回收拆解行為展開集中整治,進一步凈化我省汽車市場經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