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悶現象心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27 05:59:00
導語:郁悶現象心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郁悶是一種消極的精神狀態,指個體自我心理上確實有壓力,需要改變現狀,而行為上卻找不到積極有效的辦法,所以感到窒息和痛苦。
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對郁悶一詞的使用語義模糊,他們用“郁悶”表達諸如“心情不好”、“失落”、“空虛”、“無聊”、“煩”、“有壓力”、“沒勁兒”、“找不到方向”等復雜情緒。這種情緒不同于“焦慮”和“抑郁”。“焦慮”和“抑郁”是有明確定義的兩種與之相近的精神狀態。“焦慮”是指一種非特定的、不知所以然的提心吊膽與緊張不安的情緒狀態,它常常與焦急、憂慮、恐懼等感受交織,成為一種復合性的負性情緒。“抑郁”則是一種由情緒低落、冷漠、悲觀、失望等構成的復合性負情緒。它包括多種癥狀和體征,涉及軀體和心理兩方面,前者包括睡眠障礙、食欲改變、疲勞感、精神運動性遲緩或激越;心理癥狀包括喪失自尊或有自罪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或猶豫不決、有自殺意念或想法等。郁悶從其表現上看更接近焦慮的含義,它還稱不上是一種病癥,只是具有某些與抑郁癥相象的表現特征而已。然而正是“郁悶”一詞的模糊性,涵蓋意義的廣泛性,表達了比傳統的“煩惱”、“焦慮”等詞更多的信息內容,從而更準確和精練地表達出了人們的某種復雜的心理和精神狀態,也因此得以在大學生中流行。
現有研究對大學生“郁悶”的心態進行了解析,分析了大學生郁悶心理的原因,并將郁悶與其他情緒進行了比較,針對原因提出了各種建議。研究中發現郁悶心理的原因與排解方式、表現行為、排解效果之間存在不同的相關性,分析好這些方面之間的關系將會更加有效的知道大學生了解郁悶,從而坦然面對郁悶和有針對性的排解郁悶。當前的研究對這些方面的研究并不多,給于此本文重點對郁悶的原因、表現行為、排解方式、排解效果等方面的性關系進行了研究,希望更全面的認識郁悶這種情緒。
通過對大學生心理郁悶的調查發現,相當多的大學生心理上郁悶,有壓力而行為上卻找不到積極有效的措施,所以讓他們感到迷茫和痛苦。綜合各種因素,本研究對大學生郁悶現象予以著重關注,在深入調查了解的基礎上,加以分析和討論,希望幫助大學生擺脫郁悶問題,塑造健康心理,早日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文獻回顧
(一)大學生郁悶心理的成因分析
大學生郁悶心理的原因可以從社會和大學生自身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社會方面的原因:
在社會原因方面主要從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三方面進行分析。
1)家庭因素:
基于中國特殊的國情,傳統的中國家庭教育也呈現其中國特色。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的父母甚至傾其所有,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天才。但培養的方式卻往往只注重知識灌輸,只盯著學習成績,不注重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孩子沉溺在愛的包圍中,無需面對生活中的風浪。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無形中剝奪了孩子認識環境、認識社會、了解生活原生態的權利,喪失了不同時期、不同成長階段鍛煉自己的機會,養成了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等特點,成了只會考試的讀書蟲,卻承擔著全家的希望。但當他們走進大學之后,生活還原其本色,一切都要獨自面對,而自己卻手忙腳亂,無所適從,當內心產生困惑時不知如何應對。
2)學校因素:
長期以來,我國推行的是應試教育體制,學生入學之后生活和學習的內容只有一條主線:一切為了考試。我國的學校教育普遍存在注重傳授知識、而忽視或輕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的現象。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注重考試成績而輕視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關注的更多的是學生的政治方向和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而且由于內容脫離學生思想實際、方法單一等原因致使實效性差。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長大的大學生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缺乏正確認識,當內心產生矛盾和困惑時不知如何應對,同時也長期得不到他人的理解
和幫助,從而影響了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3)社會因素
社會價值的多元化,使大學生價值觀的確立困難。青年階段是形成價值觀體系、確立人生目標、尋求實現目標途徑的時期。然而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觀念的矛盾和沖突,社會多元文化的充斥,使大學生在多元的文化選擇和價值標準面前極易迷失方向,看不到主流文化的應然趨勢。大學生賴以解釋自己行為的文化根基發生了分裂,造成了價值選擇的迷茫,這也往往使他們無法確立一個合理的生活目標并為之不懈奮斗。
其次,調查表明,現代社會競爭加劇,大學生承受的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增加。這些壓力包括: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家庭經濟問題、戀愛困擾、人際關系困擾等。
2、大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在大學生自身方面主要從心理、價值取向、排解途徑和方法三方面進行了分析。
1)心理的不健全。
大學生的生理一般都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但心理卻并未成熟,自我意識和人格特征等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獨立性傾向和依賴的需要、求知欲望強烈與認知水平不高、心理的閉鎖性與渴望交往理解、性意識強烈與性適應水平不高、理想與現實的反差等。這一系列矛盾使得大學生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導致迷茫和消沉,甚至自卑,同時也為大學生郁悶埋下了最根本的伏筆。閱世不深、生活單一、受到正面鼓勵多、自視很高等都容易使大學生的認知缺乏客觀性,這又導致了大學生心理認知的不合理性。直接表現在對人對事的態度上,如要求絕對化,做事情況化,過分概括化。
2)價值取向單一。
價值取向是對價值目標的選擇和追求,就是人們在價值目標選擇過程中所決定采取的行為路線和方向。進入大學,大學他們生剛剛踏入半個社會,他們閱世不深、社會經歷少,他們的價值取向表現出更多地關注自我的實際利益。他們關心現實,關注個人的待遇和境遇,淡化理想信念,立志不高,更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忽視或輕視社會價值的實現。在入黨、擇業、學習、交往中表現出功利、現實、自我中心等特征。由于沉溺于自我的小天地中,過于計較個人的得失,更易陷入挫折和無助感中而不能自拔。
3)缺乏合理的排解郁悶情緒的途徑和方法。
調查表明,大學生郁悶時排解的方式有:男生主要是上網、喝酒、抽煙、運動、睡覺或沉思;女生有上網、購物、吃零食、逛街、看小說、找同學聊天等。可以看出,以上方式大多是較消極的,缺乏積極的、建設性的調節方法。調查時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郁悶時選擇“找他人傾訴”這一方式,但與此同時又存在著矛盾。現實中大學生普遍存在鎖閉心理,不愿或不善于同別人交流。如有的大學生從不把自己的困難向別人說,有什么事都自己承擔;有的則特別好面子,善于掩飾,再大的波折表面上也看不出來。
(二)大學生郁悶心理的疏導:
大學生郁悶心理的疏導可以從家庭、學校和大學生自身方面進行分析。
1、家庭教育應連續。
通常父母認為孩子考上大學,大功告成,所以悄然撤退,轉而一門心思去籌集孩子讀大學的資金,不知孩子卻在郁悶中。家庭教育應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大學階段的家庭教育應是以往家庭教育的延續,不能因為孩子成年了不在身邊而使家庭教育缺位,不是考進大學就成才了,父母應該“扶上馬,送一程”,經常與學校相關部門保持聯系,與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校表現及身心各方面狀況,及時給以鼓勵和幫助,直到孩子能獨立面對生活,這樣比較有利于郁悶心理的克服。
2、學校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
學校教育應擔起培承擔其培養全面發展、人格健全的現代人的任務。要以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為目的,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要以學生為本,切實了解學生心理需要和困擾,及時提供引導和幫助;要使心理健康教育主體全員化,即全校教職工都應重視和參與心理教育。學校不僅要轉變觀念,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疏導郁悶心理。
1)優化學生的生存環境,尤其是精神環境。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以及倡導學生之間的伙伴關懷,充分調動一切社會支持因素,營造一個和諧、優美、寬松的校周環境和良好的群體心理氛圍。
2)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要建立起分別以學生干部和心理協會會員、輔導員和班主任、心理咨詢中心老師為主體的,以發展、完善.預防為目的的三級生理健康教育體系。
3)要重點關注特殊群體。教育工作者在堅持面向全體、注重發展的前提下,要給予一些特殊群體以更多的關注,如那些缺乏目標的、自卑的、性格特別內向的、成長過程中有缺陷的、情緒不穩定的以及已經出現了心理問題的學生。
4)要以就業問題為主線,制定貫穿整個大學四年的、相互承接的、完整的職業指導體系,使學生在對自己、專業以及職業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制定切實的發展計劃。
3、大學生自我疏導
郁悶的緩解和消除,除需要他人的包容、體諒和協助外,更重要的是要靠本人積極的自我疏導。
1)轉移
轉移是指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方向去,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如戀愛失敗后,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暫時忘卻失戀的痛苦。當學習上取得好成績,得到大家的認可時,因失戀而產生的郁悶就會降低。學習緊張時,不妨放下手中的書本,去好好輕松一下。聽音樂、畫畫、打球或者干脆圍著操場跑兩圈等都不失為一種放松的好方法。總之,大學生應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多方向地調節自己,要善于轉換,不要一條胡同走到底。
2)合理宣泄
合理宣泄就是把自己壓抑的情緒向合適的對象釋放出來,使情緒恢復平靜。培根指出,“當你遇到挫折時,像知心摯友一席傾訴可以使你得到疏導。否則這種積郁就會使你致病”可見傾訴是一種有效的宣泄方式。傾訴的對象當然不止是摯友,父母、輔導員或心理醫生都是很好的傾訴對象,甚至可以一個人對著墻壁或玩具娃娃傾訴心中的郁悶;也可以寫出來、喊出來甚至哭出來。宣泄時,把平時隱藏起來的不安、焦慮、怨憤、悲傷、苦悶、憂愁、難過、不滿等表現出來,把想說的說出來,想罵的話罵出來,心情自然會平靜很多。當然,宣泄也要講究場合、方式,不能肆無忌憚。
3)升華
升華是指將憤懣、不滿、悲觀、苦悶、憂愁等消極情緒轉化為奮發圖強、爭取上進的積極情緒,是對消極情緒的一種較高形式的宣泄,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化悲痛為力量”。如果對他人產生了嫉妒情緒,那么加倍努力,奮力拼搏,爭取早日超過對方;如果身處逆境,那么鼓起勇氣,樂觀進取,自強不息,在逆境中迅速成長起來。總之,用樂觀的態度和堅強的意志把消極情緒轉化為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力量,在轉化的過程中升華自己的認識、能力和素質,進而擺脫郁悶的陰影,笑對人生。
4)適度降低期望值
從心理作用來看,期望值是一把雙刃劍,把握得好,可以成為奮發向上的動力;把握得不好,就會使人在美好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產生較大的落差,郁悶在所難免。現在的部分大學生不能全面、客觀、正確地認識自我,盲目樂觀,過高地評估自己的能力,無論是學習、就業還是戀愛都提出過高的期望值。一旦期望不能實現,就會產生挫敗感,失去信心。大學生就業形勢雖嚴峻,但部分學生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是因為嫌東嫌西、挑三揀四,最終弄得高不成、低不就。那么,降低期望值吧!先就業后擇業。有了工作經驗就等于有了資本,選擇的余地自然就更大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稍微降低一下期望值,給自己制訂一個合乎實際的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既可以獲得一種滿足的情感體驗,又可以拒郁悶于門外,何樂而不為呢?
“郁悶”一詞風行大學校園,造成大學生郁悶的原因來自眾多方面,如家庭、學校、社會和大學生自身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容忽視。因此,要對大學生郁悶現象進行分析研究,需要綜合各方面因素,注重這些因素之間的相關性,有針對性的進行總結和提出建議。基于此,本研究擬從郁悶的原因、郁悶的行為影響、排解方式和排解效果等方面進行研究,通過研究達到了解大學生郁悶機理,幫助大學生坦然面對郁悶,合理排解郁悶的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過程
1、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在不同類別的大學生中發放少量問卷。通過對其做SPSS的信效度檢驗后廣泛發放問卷,對具有突出特點的個案進行深入訪談。隨后根據調查結果進行SPSS相關性檢驗,再對結果進行討論和探究,最終形成科研報告。
2、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基本目標是通過調查,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郁悶現象,并對當前的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從中挖掘出當代大學生心理郁悶狀況的共性。并以此為基礎,剖析現象成因,找到問題所在,提出相應的建議,引導大學生科學排解心理郁悶。根據以上的基本目標,具體目標如下:
1)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詳細了解我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大學生的心理郁悶狀況,找出普遍性問題
2)在找出普遍性問題的基礎之上,進行深入剖析,探究產生現象的原因
3)依據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議,以達到引導大學生合理對待心理郁悶,科學地排解心理郁悶,從而培養健康的心理
3、研究內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標,本文擬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
第一部分:當代大學生心理郁悶狀況
1)當代大學生心理郁悶情況的調查
2)統計、分析調查數據,找出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第二部分:個案訪談,典型案例分析
1)選擇出兩個個案進行訪談研究,從不同角度對個案進行重點調查
2)紀錄訪談,深入分析,形成訪談報告。
第三部分:從各個角度分析現象,剖析問題成因
1)根據已有的數據結果,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提出存在的問題
2)聯系當今青少年成長中所存在的問題,尋求大學生心理郁悶狀況的背后原因
3)總結分析結果
第四部分:研究結論與提出建議
1)歸納研究結果
2)提出對于大學生排解心理郁悶的幾點建議
4、調查過程
1)問卷構成
本次問卷由二十二道客觀題,兩道主觀題構成。問卷分別從對于心理郁悶的原因,影響,排解方式和效果這幾方面考察了我校大學生心理郁悶的狀況。
2)問卷發放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此次問卷調查范圍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涿州校區,問卷發放分布于大一、大二,專業分布很廣。
3)調查時間:
2008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20日
5、小樣本的描述性統計和信效度檢驗
KMO檢驗(Kaiser-Meyer-OlkinMeasureofSamplingAdequacy)原理是計算所有變量的簡單相關系數的平方和與這些變量之間的偏相關系數的平方和之差。當KMO越接近于1就越適合做因子分析,采用的主觀標準是:0.9以上—非常適合;0.8-0.9—很適合;0.7-0.8—適合;0.7以下—不太適合;0.5以下—不適合。Bartlett球體檢驗(Bartletttestofsphericity)。該統計量服從卡方分布,是從整體相關系數矩陣來考慮問題,其零假設是相關系數矩陣為單位矩陣,可以用常規的假設檢驗判斷相關系數矩陣是否顯著異于零,當拒絕H0時,就可以做因子分析。
信度(Reliability)是指論證方法和數據的可信性,在測量中是指統一測量工具對統一測量對象得到一致結果(數據或結果)的可能性,一般采用暴多不同時點的穩定性(stability)、不同測試對象的等值性(equivalence)和測量項目之間的內部一致性(internalconsistency)三個指標進行檢驗。內部一致性在結構方程模型中的要求很高,對于隱變量的測量可能需要對一系列問題進行檢驗,這要求所有問題之間具有一致性。內部一致性可采用折半法、KR20法和Cronbachα系數法。折半分析適合題目折半分類,KR20適合測量二選一測量工具,Cronbachα系數法適合定距尺度的測試量表。根據Bock&Kim(2002)、Bocketal.(2005)等人的研究,本研究的信度檢驗主要針對內部一致性,采用Cronbachα系數,一般Cronbachα系數大于0.5就可以接受,但是多數研究者認為0.7比較合適,Nummally(1978)則認為Cronbachα系數為0.6可以接受。
1)小樣本的描述性統計
表3-1小樣本對性別、年級、生源地的描述性統計
樣本中郁悶原因、郁悶影響、排解方式、排解效果四個方面的KMO值均在0.7和0.8之間,適合做因子分析。
3)小樣本的信度檢驗:
表3-3小樣本信度檢驗
郁悶原因的Cronbach''''sα=0.709,郁悶影響的Cronbach''''sα=0.804,排解效果的Cronbach''''sα=0.801,數值都大于0.7比較合適,信度較高。排解方式的Cronbach''''sα=0.677,可以接受。根據檢測,小樣本的信度較高。
通過檢驗,問卷的信效度符合標準,問卷可以進行大規模調查使用。
6、大樣本信效度檢驗
1)SPSS效度檢驗:
通過檢測看出,郁悶原因、郁悶影響、排解方式和排解效果的KMO值均在0.7和0.8之間,適合做因子分析。
2)SPSS的信度檢驗:
表3-5大樣本信度檢驗
通過檢驗,大樣本調查所獲得的數據的信度和效度較高,可以用來進行研究。
四、數據分析
1、頻度及現狀分析
圖1郁悶原因的選擇頻度
通過對圖1的分析和總結得出,郁悶原因中選擇同意程度以上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如下:學習方面45%,人際交往方面35%,情感方面50%,環境適應方面25%,經濟壓力方面25%。大學生在學習、情感方面感到郁悶的人數較多。
圖2郁悶行為表現的選擇頻度
通過對圖1的分析和總結得出,郁悶的行為表現中選擇同意程度以上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如下,與人爭執25%,寡言獨處45%,自殺55%,身體不適60%,影響生活作息80%。由此得出,郁悶影響大學生的生活作息,有害他們的身體健康,不利他們的人際交往,甚至會造成自殺。
圖3郁悶排解方式的選擇頻度
通過對圖1的分析和總結得出,郁悶的排解方式中選擇同意程度以上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如下:體育運動50%,睡覺65%,玩網游50%,與人傾訴80%,大喊大叫35%。由此得出,大學生在選擇排解郁悶的方式上,選擇與人傾訴的最多,其次,睡覺、體育運動、玩網游也是他們較多選擇的方式。
圖4郁悶效果的選擇頻度
經分析和總結得出,郁悶的排解方式中選擇同意程度以上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如下:精力充沛80%,不再郁悶70%,還是很累50%。由此得出,大多數同學在排解后會感到經歷充沛,不再郁悶,但仍有很多同學排解后的效果不佳。
2、SPSS對郁悶原因、表現行為、排解方式和效果的相關性分析:
通過訪談和文獻綜述本研究歸納出5個主要的形成郁悶的原因和5個由于郁悶導致的行為和表現,5個郁悶原因為:學習、人際交往、情感、生活不適應和經濟壓力。5個郁悶行為或表現為:與他人發生爭執、寡言獨處、自殺、身體不適和打亂生活作息。5個郁悶的排解方式為:體育運動、睡覺、玩網游、找他人傾訴、大喊大叫。3個郁悶的排解效果為:精力充沛、不再郁悶、還是很累。研究中運用SPSS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得出相關結論。
1)郁悶原因與郁悶行為、排解方式和效果的關系
本文利用相關性分析探究郁悶原因與郁悶行為或表現之間的關系。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4-1.
表4-1郁悶原因與郁悶表現行為、排解方式和排解效果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1)學習方面導致郁悶的分析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1)可以看出,學習導致的郁悶與他人發生爭執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71,p<0.01)。學習導致的郁悶與體育運動之間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42,p<0.01)。學習導致的郁悶與向人傾訴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25,p<0.01)。學習導致的郁悶與感到精力充沛負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390,p<0.01)。這表明,由學習方面導致郁悶的大學生有時會與他人發生爭執,會打亂正常的作息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生經常通過運動來排解郁悶,也會找他人來傾訴。但是排解郁悶后,不會感到精力充沛,一旦排解后,不會再次郁悶。
(2)人際交往方面導致郁悶的分析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1)可以看出,人際交往導致的郁悶與他人發生爭執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03,p<0.01)。人際交往導致的郁悶與總是緘默寡言,喜歡獨處之間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683,p<0.01)。人際交往導致的郁悶與導致大學生自殺負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398,p<0.01)。人際交往導致的郁悶與體育運動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28,p<0.01)人際交往導致的郁悶與找他人傾訴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98,p<0.01)人際交往導致的郁悶與大喊大叫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338,p<0.01)這表明,人際交往時感到不順的大學生有時會與他人發生爭執,總是緘默寡言,喜歡獨處,但不會因此而自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生經常通過運動來排解郁悶,其次,還會找他人傾訴或大喊大叫來調節,但往往效果不佳。
(3)情感方面導致郁悶的分析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1)可以看出,情感方面導致的郁悶與跟他人發生爭執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95,p<0.01)。情感方面導致的郁悶與總是緘默寡言、喜歡獨處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574,p<0.01)。情感方面導致的郁悶與導致大學生自殺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01,p<0.01)。情感方面導致的郁悶與體育運動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20,p<0.01)。情感方面導致的郁悶與睡覺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358,p<0.01)。情感方面導致的郁悶與玩網游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31,p<0.01)。情感方面導致的郁悶與找他人傾訴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67,p<0.01)。這表明,情感出現危機時感到不順的大學生有時會與他人發生爭執,總是緘默寡言,喜歡獨處,情節嚴重者甚至導致自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生經常通過運動和睡覺來排解郁悶,其次,還會找他人傾訴和玩網絡游戲。排解后會感覺身心疲憊。
(4)適應陌生環境方面導致郁悶的分析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1)可以看出,適應陌生環境方面導致的郁悶與與他人發生爭執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20,p<0.01)。適應陌生環境方面導致的郁悶與總是緘默寡言,喜歡獨處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583,p<0.01)。適應陌生環境方面導致的郁悶與體育運動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41,p<0.01)。適應陌生環境方面導致的郁悶與找他人傾訴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83,p<0.01)。適應陌生環境方面導致的郁悶與大喊大叫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397,p<0.01)。這表明,大學生來到校園面對新的生活感到不適應時會與他人發生爭執、總是緘默寡言、喜歡獨處。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生經常通過運動來排解郁悶,其次,還會找他人傾訴或大喊大叫來調節。排解過后會感到精神充沛。
(5)家庭經濟方面導致郁悶的分析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1)可以看出,家庭經濟方面與與他人發生爭執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03,p<0.01)。家庭經濟方面與總是緘默寡言,喜歡獨處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03,p<0.01)。家庭經濟方面與導致大學生自殺負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03,p<0.01)。家庭經濟方面與打亂正常生活作息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03,p<0.01)。家庭經濟方面與睡覺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03,p<0.01)。家庭經濟方面與玩網游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03,p<0.01)。家庭經濟方面與找他人傾訴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03,p<0.01)。家庭經濟方面與大喊大叫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03,p<0.01)。這表明,由于經濟問題不敢參加各類活動的大學生會與他人發生爭執,打亂正常的作息時間,總是緘默寡言,喜歡獨處,但不會因此而自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生經常通過睡覺和大喊大叫來排解郁悶,其次,還會找他人傾訴和玩網絡游戲。排解過后會感到精神充沛。
2)郁悶的行為或表現與排解方式、排解效果的關系
本文利用相關性分析探究郁悶的行為或表現與排解方式、排解效果之間的關系。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4-2.
表4-2郁悶的行為或表現與排解方式、排解效果的相關性分析
(1)與人爭執行為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2)可以看出,與人爭執和睡覺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12,p<0.01)。與人爭執和玩網游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505,p<0.01)。與人爭執和找人傾訴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81,p<0.01)。與人爭執和大喊大叫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523,p<0.01)。通過分析,本研究建議,郁悶時為避免與他人發生爭執,應減少體育運動,取而代之的是通過睡覺、玩網游、找人傾訴和大喊大叫進行排解。因為大多數體育運動屬于競技運動,在與他人競技過程中難免與他人發生摩擦,從而導致爭執。睡覺可以使身心疲勞得到緩解,改善心情。玩網游可以轉換自己的注意力,通過游戲進行發泄,同時又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找人傾訴,將自己的內心郁悶說出,既緩解了壓力,又利于他人給與自己幫助。必要時進行大喊大叫會起到很好的效果。此類學生的郁悶排解效果不顯著,建議尋求相關老師和專家的指導,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
(2)寡言獨處行為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2)可以看出,寡言獨處與玩網游排解方式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28,p<0.01)。寡言獨處與找人傾訴的排解方式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332,p<0.01)。寡言獨處與大喊大叫的排解方式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97,p<0.01)。寡言獨處與精力充沛這種排解效果成負相關且有一定相關性(相關系數0.180,p<0.05)。寡言獨處與感覺很累的排解效果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80,p<0.01)。通過分析總結,本研究建議,有寡言獨處行為的同學不適于選擇體育運動和睡覺方式進行排解,可以選擇玩網游,找他人傾訴和大喊大叫進行排解。因為郁悶者心理不平靜,劇烈的體育運動會增加這類同學的心理煩感,此時選擇睡覺睡眠的質量也得不到保證。如果玩網游則可以盡情的發泄郁悶,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同時又不用顧忌他人對自己的影響。找人傾訴,將自己的內心郁悶說出,既緩解了壓力,又利于他人給與自己幫助。必要時進行大喊大叫也會起到很好的效果。這類學生郁悶情緒的排解過程較長,很多同學排解后仍感覺很累,但排解適當則可以精力充沛。
(3)導致自殺行為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2)可以看出,導致自殺與睡覺的排解方式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62,p<0.01)。導致自殺與玩網游的排解方式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41,p<0.01)。導致找人傾訴的排解方式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397,p<0.01)。導致自殺與還是感覺很累的排解效果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24,p<0.01)。通過分析,本研究建議,有自殺傾向的同學不適宜選擇體育運動和大喊大叫方式進行排解,可以選擇睡覺、玩網游和找人傾訴等方式進行排解。郁悶情緒達到了一點的程度才會導致學生有自殺傾向,此時這類學生的心理極不平靜,體育活動中難免受挫,更加激化他自殺的傾向,而大喊大叫在此時也失去了效果。該類學生應多休息,養足精神,這樣才能使頭腦更加清醒。適當的玩網游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向他人傾訴尋求排解的辦法。此類同學郁悶情緒的排解最難,需要耐心排解,可能排解效果不佳,但不要灰心,建議多尋求心理老師的專業指導。
(4)身體不適表現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2)可以看出,身體不適與玩網游的排解方式正相關且有一定的相關性(相關系數0.175,p<0.05)。身體不適與不再郁悶的排解效果正相關且有一定的相關性(相關系數0.146,p<0.05)。通過分析,本研究建議,有身體不適表現的同學不適應選擇體育運動、睡覺、找人傾訴和大喊大叫等方式進行排解,可適當玩網游進行排解。身體不適時,本來就虛弱,進行體育運動和大喊大叫會增加身體的疲累,此時睡覺也不能保證睡眠質量。頭腦不清醒,找他人傾訴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無法尋求相應的幫助。此類學生郁悶情緒的排解較容易,一般排解后不會在郁悶。
(5)打亂生活表現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2)可以看出,打亂生活與睡覺的排解方式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451,p<0.01)。打亂生活與找人傾訴的排解方式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557,p<0.01)。打亂生活與體育運動的排解方式有一定的相關性(相關系數0.170,p<0.05)。通過分析,本研究建議,有打擾生活表現的同學可選擇體育運動、睡覺和找他人傾訴等方式進行排解,不適于選擇玩網游和大喊大叫這兩種方式進行排解。此類學生郁悶時通過體育活動發泄一下,可使自己忘卻煩惱,相應的休息和傾訴則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很好的調整。此時玩網游和大喊大叫所起的效果很小。此類學生的郁悶排解效果不顯著,建議尋求相關老師和專家的指導,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
3)郁悶的排解方式與排解效果的關系
本文利用相關性分析探究郁悶的排解方式與排解效果之間的關系。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4-3.
表4-3方式與原因影響效果的相關性分析
(注:**表示顯著水平為0.01,*表示顯著水平為0.05)
從表4-3中可以發現如下結果:
(1)體育運動方式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3)可以看出,體育運動與給出的三種排解效果無相關性。通過分析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學生通過體育運動方式進行排解所獲得的排解效果存在很大差異,建議不同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2)睡覺方式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3)可以看出,睡覺與精力充沛的排解效果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183,p<0.01)。睡覺與不會很快再度郁悶的排解效果負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36,p<0.01)。通過分析研究表明睡覺通常情況下可使人獲得精神充沛的效果,但往往持續時間不長。各種研究表明,保證充足的睡眠有益身心健康。
(3)玩網游方式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3)可以看出,玩網游與精力充沛的排解效果負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46,p<0.01)。玩網游與不會很快再度郁悶負相關且有一定的相關性(相關系數0.-150,p<0.05)。通過分析研究表明玩網游這種方式一般不會獲得精力充沛的效果,通過這種方式排解后還可能很快再次郁悶。建議大學生郁悶時適當玩網游,但不要過分癡迷。
(4)找人傾訴方式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3)可以看出,找人傾訴與還是感覺很累正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274,p<0.01)。通過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的傾訴對象所導致的排解效果存在很大差異,大學生找人傾訴應選擇恰當的對象,尋求有益的建議。
(5)大喊大叫方式
從相關性分析結果(表4-3)可以看出,大喊大叫與還是感覺很累負相關且比較顯著(相關系數0.-187,p<0.01)。通過分析研究表明大喊大叫這種方式有益大學生排解郁悶情緒,但不同情況下排解的效果存在差異,效果一般,雖然不會再次郁悶但精力也不能達到最佳。
3、郁悶原因的性別差異分析
性別是社會研究中的一個主要的參考變量。性別對很多變量產生顯著影響。本研究從性別角度出發探討大學生的郁悶原因在性別組別之間是否存在差異。本研究利用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見表4-1。
從表4-4可以看出,性別與郁悶存在很大的相關性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在人際交往、情感和適應環境能力問題等方面,女生的相關性較強,而男生與造成郁悶的各種原因相關性都很小,這反映出大學生中女生相對于男生更容易郁悶。究其原因,由于性別差異,女生相對男生來說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弱,很多女生性格內向,有什么事總愛裝在心理,不愿向同學和朋友傾訴,由此影響到人際交往等方面,心事重重,思慮過多,于是郁悶就在所難免。而男生適應能力較強,在新環境里短時間內就可打成一片,建立友誼。
表4-4郁悶原因的性別差異
4、郁悶原因的生源地差異分析:
生源地也是社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參考變量,對很多變量產生顯著影響。本研究從生源地角度出發探討大學生的郁悶原因在性別組別之間是否存在差異。本研究利用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見表4-5。
從表4-5中可以看出:生源地與郁悶存在相關性
調查分析表明,來自不同生源地的學生造成郁悶的原因存在差異。生活在城市的學生接受了更多的價值觀,自己沒有較強的判斷力,由此存在價值觀混亂的問題。其次,很多城市學生生活目標不明確,在大學期間感到茫然。鄉村來的學生則主要面臨經濟上的問題,家庭經濟問題使他們不敢參加一些活動,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另外,他們還面臨著前衛思想與傳統思想的矛盾沖突,他們承受的壓力更大。并且他們的自尊心相對更強,也更容易受到傷害,由于這種種原因,郁悶不可避免。
表4-5生源地和原因的差異
五、案例分析
(一):個案
張某是剛入學兩個月的大一新生,他從小就有些心理郁悶,上大學后郁悶情緒更加高漲。以下是他的一篇日記:
昨天晚上我又失眠了。
月光從縹緲的窗戶射了進來,美妙的夜空,空靈的小蟲的鳴叫,以及那可怕的,令人發狂的,震耳欲聾的鼾聲!幻覺吧。我感到我睡著了,多么可怕的事情,比UFO出現的幾率還低的事——我睡著了!隨著下課鈴的響起,才意識到剛才的微積分上做的夢是多么模糊不清,頭痛,因為頭痛和鼾聲,睡眠從此離我而去。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只有兩個字——郁悶!
當我意識到只有幾天就要考試的時候,才想起了課堂上做的夢的內容,更糟糕的是,每當我想進一步思考的時候,心跳仿佛要停止了一般——三個字,不會做,啊,密密麻麻的公式,仿佛火星人一般可怕。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只有兩個字——郁悶!
如果說你見過枯敗了的玫瑰,那你就一定能理解現在我的心情,在沒有睡眠保證和學習上的失敗雙重打擊下的心情。也許,明天晚上還會失眠吧,又或許,當我進入夢寐以求的夢鄉中當的時候,兩個大字會鬼一般的浮現——郁悶!
往往你會看到一棵枯萎的大樹處在生機盎然的綠叢之中,不錯,我如果是那失去活力的大樹,不再與別人談笑,仿佛沒有了明日的太陽,失去了陽光的植物如何生長?仿佛陽光不再耀眼,仿佛死亡不遠了!我低頭看看木制的課桌,兩個大字赫然入目——郁悶。
暗淡的日子還是來到了,世界此時沒有光明,沒有希望,甚至連最耀眼的太陽都失去了光輝,前途的不可預測,茫茫死亡之中的孤獨的我又怎能渡過?
張某(一個極度郁悶者)
(二):個案分析
結合我們調查中列出的幾種郁悶表現行為,總結分析出張某有以下幾種:
1、身體狀況不好,主要是頭痛和失眠。
2、生活作息打亂。
3、孤獨、寡言獨處。
根據這些表現行為,我們對其郁悶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造成張某郁悶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是環境適應方面的問題。初入大學,他的認識還停留在高中時代,觀念尚未完全轉變。進入新校園,他面臨著學習方法、作息時間等的轉變,不能盡快的適應大學生活,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其次,由于大學的教學方法不同于高中,每個新生都需要對學習方法進行調整,關鍵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找到適合自己的新學習方法。
從他的日記中看得出來,他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平時喜歡自己靜靜的寫些東西。這種性格的人內心感情一般比較豐富,想法較多,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怪想法中而不能自拔。性格內向的人不喜歡交流,他無法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心理的怪想法只能自己憋在心里,這樣很容易出現郁悶心理。
(三):給個案主人公的建議
針對張某的郁悶行為表現和郁悶原因,我們建議張某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排解:
1、多參與體育活動和社團活動,通過進行這些活動排解郁悶,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走出孤獨。
2、學會向他人傾訴,傾訴對象包括親人、朋友、老師等,把自己的郁悶說出,緩解心理壓力。
3、堅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證睡眠,從而使自己有充足的精力進行各項活動。
總之,張某一定要走出自我,努力適應新環境,這樣才能盡快走出郁悶。
最后,我們要感謝張某接受我們的訪談并為我們提供了日志,希望他能夠盡快走出郁悶,融入大學生活。
六、結論與建議
基于前文的研究結果和案例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具體結論如下:
1、學習方面
研究表明由學習方面導致郁悶的大學生有時會與他人發生爭執,會打亂正常的作息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生經常通過運動來排解郁悶,也會找他人來傾訴。但是排解郁悶后,不會感到精力充沛,一旦排解后,不會再次郁悶。
2、人際交往方面
研究表明由人際交往時感到不順的大學生有時會與他人發生爭執,總是緘默寡言,喜歡獨處,但不會因此而自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生經常通過運動來排解郁悶,其次,還會找他人傾訴或大喊大叫來調節,但往往效果不佳。
3、情感方面
研究表明由于情感出現危機時感到不順的大學生有時會與他人發生爭執,總是緘默寡言,喜歡獨處,情節嚴重者甚至導致自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生經常通過運動和睡覺來排解郁悶,其次,還會找他人傾訴和玩網絡游戲。排解后會感覺身心疲憊。
4、適應陌生環境方面
研究表明由于大學生來到校園面對新的生活感到不適應時會與他人發生爭執,總是緘默寡言,喜歡獨處。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生經常通過運動來排解郁悶,其次,還會找他人傾訴或大喊大叫來調節。排解過后會感到精神充沛。
5、家庭經濟方面
研究表明由于經濟問題不敢參加各類活動的大學生會與他人發生爭執,打亂正常的作息時間,總是緘默寡言,喜歡獨處,但不會因此而自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生經常通過睡覺和大喊大叫來排解郁悶,其次,還會找他人傾訴和玩網絡游戲。排解過后會感到精神充沛。
6、與人爭執行為
研究表明郁悶時表現為與人爭執的大學生通常會以睡覺、玩網游、找人傾訴和大喊大叫的排解方式來排解郁悶。但往往排解效果不佳。
7、寡言獨處行為
研究表明郁悶時表現為寡言獨處的大學生通常會以玩網游、找人傾訴和大喊大叫的排解方式來排解郁悶。排解過后會感到精神充沛,但也會覺得很累。
8、導致自殺行為
研究表明郁悶時表現為導致自殺的大學生通常會以睡覺、玩網游和找人傾訴的排解方式來排解郁悶。但排解過后會感到很累。
9、身體不適表現
研究表明郁悶時表現為身體不適的大學生通常會以玩網游的排解方式來排解郁悶。排解后不會很快再度郁悶。
10、打亂生活表現
研究表明郁悶時表現為與人爭執的大學生通常會以體育運動、睡覺和找人傾訴的排解方式來排解郁悶。但往往排解效果不佳。
11、體育運動排解方式
研究表明體育運動的排解效果往往不佳。
12、睡覺排解方式
研究表明睡覺通常情況下可使人獲得精神充沛的效果,但往往持續時間不長。
13、玩網游排解方式
研究表明玩網游這種方式一般不會獲得精力充沛的效果,通過這種方式排解后還可能很快再次郁悶。
14、找人傾訴排解方式
研究表明大喊大叫這種方式有益大學生排解郁悶情緒,但不同情況下排解的效果存在差異,效果一般,雖然不會再次郁悶但精力也不能達到最佳。
15、大喊大叫排解方式
研究表明體育運動的排解方式會讓大學生感到很累。
16、性別與郁悶存在很大的相關性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在人際交往、情感和適應環境能力問題等方面,女生的相關性較強,而男生與造成郁悶的各種原因相關性都很小,這反映出大學生中女生相對于男生更容易郁悶。究其原因,由于性別差異,女生相對男生來說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弱,很多女生性格內向,有什么事總愛裝在心理,不愿向同學和朋友傾訴,由此影響到人際交往等方面,心事重重,思慮過多,于是郁悶就在所難免。而男生適應能力較強,在新環境里短時間內就可打成一片,建立友誼。
排解方式方面,大學生多傾向通過運動方式來排解郁悶,其次,找他人傾訴、大喊大叫、睡覺也是大學生選擇較高的幾種方式。同時由于造成男女之間郁悶的原因存在差異,男女大學生在選擇排解方式上也存在著差異。運動是大學生排解郁悶的最佳選擇,男同學運動的方式主要包括打籃球、乒乓球、排球,踢足球等。女生則主要以打羽毛球、跑步為主。其次,女生比男生更多的選擇向他人傾訴這種方式,傾訴的對象包括朋友、同學、父母和網有等。調查中還發現很多男同學郁悶時選擇玩網絡游戲來排解,女同學有很多選擇睡覺這種方式。
17、生源地與郁悶存在相關性
調查分析表明,來自不同生源地的學生造成郁悶的原因存在差異。生活在城市的學生接受了更多的價值觀,自己沒有較強的判斷力,由此存在價值觀混亂的問題。其次,很多城市學生生活目標不明確,在大學期間感到茫然。鄉村來的學生則主要面臨經濟上的問題,家庭經濟問題使他們不敢參加一些活動,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另外,他們還面臨著前衛思想與傳統思想的矛盾沖突,他們承受的壓力更大。并且他們的自尊心相對更強,也更容易受到傷害,由于這種種原因,郁悶不可避免。
根據本研究得到的研究結論,本文針對大學生郁悶現象、郁悶原因、排解方式和排解效果對不同的大學生提出了如下相應的建設性建議:
1、因學習方面而郁悶
因學習方面郁悶的大學生建議通過體育運動和找他人傾訴來進行排解,多讀書,豐富自己的學習知識,多與老師和同學交流,盡快適應學習進度,總結出較好的學習方法。
2、因人際交往方面而郁悶
因人際交往方面郁悶的大學生建議通過參與集體性的體育運動來排解郁悶,再增多與他人的交流。
3、因情感方面而郁悶
因情感方面郁悶的大學生建議多運動并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來排解郁悶,增加個人自信,參加各項活動充實自我,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到各方面,不要只限于情感方面而不能自拔。
4、因適應陌生環境方面而郁悶
在適應陌生環境方面有郁悶的大學生建議多參加體育活動和社團活動,多了解學校,結交同學,以增加對學校的親切度,從而盡快適應新環境。
5、因家庭經濟方面而郁悶
在家庭經濟方面有顧慮的大學生應保證睡眠時間,利用課余時間適當參加勤工助學和社會上的兼職,以賺取一定的薪酬,緩解經濟顧慮。
6、有與人爭執的行為表現
郁悶時為避免與他人發生爭執,應減少體育運動,取而代之的是通過睡覺、玩網游、找人傾訴和大喊大叫進行排解。
7、有寡言獨處的行為表現
郁悶時表現為寡言獨處的同學不適于選擇體育運動和睡覺方式進行排解,可以選擇玩網游,找他人傾訴和大喊大叫進行排解。
8、有導致自殺的行為表現
郁悶時表現為有自殺傾向的同學不適宜選擇體育運動和大喊大叫方式進行排解,可以選擇睡覺、玩網游和找人傾訴等方式進行排解。
9、有身體不適的行為表現
郁悶時表現為身體不適表現的同學不適應選擇體育運動、睡覺、找人傾訴和大喊大叫等方式進行排解,可適當玩網游進行排解。
10、有打亂生活的行為表現
郁悶時表現為打擾生活表現的同學可選擇體育運動、睡覺和找他人傾訴等方式進行排解,不適于選擇玩網游和大喊大叫這兩種方式進行排解。
11、通過體育運動方式進行排解
通過分析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學生通過體育運動方式進行排解所獲得的排解效果存在很大差異,建議不同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2、通過睡覺方式進行排解
通過分析研究表明睡覺通常情況下可使人獲得精神充沛的效果,但往往持續時間不長。建議精力匱乏的同學要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
13、通過玩網游方式進行排解
通過分析研究表明玩網游這種方式一般不會獲得精力充沛的效果,通過這種方式排解后還可能再次郁悶。建議大學生郁悶時適當玩網游,但不要過分癡迷。
14、通過找人傾訴方式進行排解
通過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的傾訴對象所導致的排解效果存在很大差異,大學生找人傾訴應選擇恰當的對象,尋求有益的建議。
15、通過大喊大叫方式進行排解
通過分析研究表明大喊大叫這種方式有益大學生排解郁悶情緒,但不同情況下排解的效果存在差異,效果一般,雖然不會再次郁悶但精力也不能達到最佳。建議同學把握好尺度,不要一有心煩傾向就亂大喊大叫。
七、本研究的不足與未來研究方向
本次研究中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1)研究方法存在不足,本文僅采用了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的方法,并運用SPSS對問卷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形式有限。
2)在樣本方面,本研究只是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涿州校區部分大一大二學生進行了的調查,樣本的來源有限,沒有很高的代表性。其次,本研究只發放了200分問卷,樣本量也有限。
3)對于與郁悶相關的其它變量的研究還未涉及。如心理健康、學習成績、在校生活質量、環境等。
針對以上幾點不足,本研究小組對未來的研究設定了以下幾個方向:
1)采用更多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2)擴大樣本量,該研究以后會向多個大學的全體學生進行部分調查,提高研究的代表性。
3)對目前調查過的部分大學生進行跟蹤調查,該研究將對這些學生進行分組對比研究。例如,將這些學生分為兩組,對第一組進行訪談并針對他們的郁悶原因和郁悶表現給他們提供相關建議,對第二組只進行訪談而不提供相關建議,一段時間之后進行對比分析,從而進一步深入分析不同排解方式對大學生排解郁悶所起的作用。
4)該研究以后將對與郁悶相關的部分變量進行深入研究。如對大學生傾訴的對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學生所處的周邊環境,在校的生活質量等方面進行相關研究,對造成大學生郁悶的原因、大學生排解的方式、排解后的效果進行更準確的總結。
5)總之,希望通過該研究使大學生全面的了解郁悶,從容的面對郁悶,塑造健康的心理,保證身心健康。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蕩著一代又一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