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用土地規模流轉現狀調查
時間:2022-06-26 10:54:06
導語:村用土地規模流轉現狀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更好地服務于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和市政府現代農業發展調度會議提出的“抓好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標準化建設、特色農產品商標和品牌創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農業技術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建設及土地流轉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等幾個方面工作”,我局成立專門調研組,從3月8日開始,歷時1個多月的時間,深入鎮街區和村居,采取召開座談會、走訪農戶和經營主體、實地考察、發放統計表格等方式,就我市當前農村土地規模流轉規模經營情況進行了調研,同時認真學習和研究中央的有關政策和外地經驗,提出了我市下一步做好這方面工作的建議和意見。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村土地規模流轉規模經營現狀
近年來,各鎮街區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加大工作力度,把土地規模流轉規模經營作為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完善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措施來抓。截至2011年3月,全市土地流轉面積15.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2%,其中規模流轉5.9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38.1%,規模經營主體(經營面積30畝以上)409個。規模流轉規模經營主要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
(一)規模經營模式豐富多彩。
一是能人大戶經營模式。這些能人大戶有經濟頭腦,懂技術、有資本、信息靈,他們大面積轉包或租賃土地搞種植、養殖。如,柴溝鎮后沙溝村民張金和2009年從滕家莊農民手中流轉土地80畝,成立了金和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冬暖式大棚蔬菜生產。夏莊鎮河崖村解德志租賃周圍村土地500畝,與各地出口食品公司合作,搞多種晾地蔬菜種植。
二是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在一些鎮街,有的農戶轉包或租賃較多土地,實行規模經營,開辦家庭農場。如夏莊鎮東武村郭潤寶,從2007年開始向鄰村租賃了240畝土地,租賃費每畝每年300元,一包5年,規模種植小麥、玉米、韭菜、樹木等。土地成方連片,大機械都能派上用場,使生產成本明顯降低,收割小麥每畝比別人便宜20元,收割玉米每畝便宜15元,購買復合肥每袋便宜10元等等,每畝節約成本80多元。2010年,純收入達到25萬元。
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如柴溝鎮李家埠村成立了塘一瓜果種植、世靈蔬菜種植、俊一畜禽養殖、柳條種植編織4個專業合作社,流轉經營了本村800多畝耕地,占了全村耕地的一半多,其中一個標準大棚自去年5月份以來蔬菜經營收入已達3萬多元;張世靈利用8畝地搞肉雞養殖去年純收入40萬元。流轉土地的農戶每畝流轉收益550-800元,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上了年紀的不能外出的勞力進入合作社每天有40-50元的打工收入,固定工月收入達1500元,村民對這種土地規模流轉和規模經營的做法很滿意。拒城河村高賜信成立了市福信糧食蔬菜專業合作社,在闞家、井溝、高陽和本村設了4個分社,搞“小麥-蔬菜”模式種植,發展社員760戶,經營土地1萬畝,被農業部表彰為全國糧食生產大戶。
四是龍頭企業基地模式。農業龍頭企業,尤其是經營進出口農產品的企業,越來越注重基地建設,他們或是直接經營基地,或是實行訂單生產,帶動了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如中糧集團在大牟家鎮的秦家莊子、蘆莊子、魏家坊、李黨、北斜溝5個村建設了400多畝肉雞養殖基地。瑞豐食品有限公司在小牟家建設了346畝蔬菜基地。泰和現代農業種植有限公司在井溝鎮水城村建立了300畝蔬菜基地等等。規模經營有利于機械化作業、實施標準化生產、控制藥物殘留,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
(二)規模經營面積逐步擴大。
近年來,通過土地流轉,我市孕育了不少的農業規模經營主體,有種養大戶,有家庭農場,有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有農業龍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日趨多元化,這些經營主體流轉農民的土地實行規模高效作物種植或實行規模養殖,其中:糧食面積17792畝,蔬菜16432畝,煙草14983畝,養殖4413畝,林木3989畝,其他1618畝,農業規模經營發展趨勢良好。2008年建立市鎮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市場之初,全市規模流轉面積僅為3.3萬畝,2009年4.7萬畝,目前已達到5.9萬畝。近年來農業形勢大好,農產品價格穩步提高,規模經營的農產品銷售渠道順暢,經營者大多與農產品加工企業或是外部市場保持著密切的銷售關系。如夏莊鎮毛新春的蔬菜農場、解德志蔬菜農場等都與多個食品出口企業有業務關系,多條腿走路,防范經營風險;闞家鎮盛水屯村呂堯貴、呂堯奇兩村民的葡萄大棚正在建設,天津、大連等地的客商就慕名而來。
(三)規模經營效益非常可觀。
農戶零星種植,大多以種糧為主,不是專業化經營,管理靠不上,投入跟不上,效益低下。相反,實行規模經營,經營主體科學管理,專業化經營,舍得投入,土地的潛力得到充分開發和挖掘,土地的利用率得到顯著提高,經濟效益明顯高于分散經營。從調查情況看,規模經營主體在生產過程中實行“四個批量”,即:批量購買生產資料、批量農機作業、批量運用技術信息、批量產品營銷,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規模經營的效益。近年來,農產品價格不斷提高,我市規模經營的土地,除用于糧食種植以外,畝均純收入都在幾千元,有的上萬元、幾萬元,收入非常可觀。柴溝鎮東注溝村劉海平去年與臨沂客商聯合種植牛蒡300畝,畝均純收入1萬多元,今年春天他們把牛蒡種植面積擴大到400畝;柏城鎮李家營村民李儲勛于去年到柴溝鎮王家大滸租地200畝種植土豆,畝均純收入6000多元,今年計劃再擴租土地150畝;柴溝鎮后沙溝村張金和于2009年到滕家莊租地80畝,建了20個冬暖式大棚種植黃瓜、蕓豆,畝均純收入2-3萬元,去年秋季又與他人到井溝鎮吳家莊租地109畝發展冬暖式大棚生產。
(四)流轉價格不斷上漲。
規模流轉的價格由前些年的300-500元提高到現在的500-1000元,最高的達到1447元,規模流轉價格明顯高于零星、私下流轉。如街道張魯集四村,2005年農戶私下流轉每畝200元左右,從2005年開始村里將土地集中起來統一規模流轉,每畝價格提高到500元。闞家鎮盛水屯村呂堯貴、呂堯奇兩村民,與外地客商共同投資發展反季節食用葡萄,規劃大棚基地10000畝,前段已從本村150個農戶手中流轉土地420畝進行開工建設,土地價格為每畝每年1000元,并且以后小麥單價每提高2毛,每畝轉包費就上調100元。柴溝的東注溝村、王家大滸規模流轉土地種植牛蒡、土豆,也是每年每畝1000元。
(五)土地流轉行為逐步規范。
近年來,市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堅持對土地流轉多宣傳、多指導、多服務。全市制定了規范的農村土地流轉合同樣本,鎮村兩級及時服務到位,指導幫助雙方就達成的流轉事宜簽訂書面合同。流轉合同的簽訂有兩種形式,一是經營主體直接與農戶簽訂流轉合同,二是由村委會與農戶簽訂流轉合同,然后再與經營主體簽訂土地轉包或租賃合同。目前全市絕大部分規模流轉都簽訂了規范的合同,涉及農戶16085戶,簽訂合同15841份,簽訂率達98.5%。流轉雙方有了穩定的合同關系,可以避免今后流轉期間的矛盾糾紛。
(六)土地流轉優化產業發展。
土地流轉之后,農民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二三產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用工荒和農忙季節用工難的問題,同時也使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企業業主和打工村民兩滿意。如張魯集四村,現有8家個體勞保企業,主要從事勞保鞋生產,前些年經常出現季節性用工難,每到農忙季節就被用工問題所困擾。近幾年,該村農民大多在集體的統一組織下,對承包地進行規模流轉,然后足不出村安心進廠打工,中年夫妻兩口每年收入可達5-6萬元,有的1人就可收入4萬多元。群眾有了經濟基礎,村里統一為村民規劃建設了別墅住宅。對大面積轉包土地的農戶而言,他們專心農業經營,添置了農業機械,加大了生產投入,都取得了可觀的規模效益。夏莊鎮向陽村210戶,930人,該村通過蔬菜合作社帶動家家戶戶發展冬暖式大棚蔬菜產業,各戶都有2-3個大棚,僅此一項全村每年純收入1600萬元,人均17000多元。
二、制約農村土地規模流轉規模經營的因素和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全市農村土地規模流轉規模經營總體發展形勢是好的,符合中央政策要求,沒有違背農民意愿強行流轉、嚴重侵害農民利益問題發生,規模經營主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對促進我市農業乃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存在個別問題,應引起各級各有關部門重視。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個別農戶不愿流轉土地。受傳統農業思想觀念束縛,有的農民戀土情結較重,加之農業稅全面取消,各項惠農政策的出臺,增大了農民增收的空間,而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有的農民擔心通過村集體長期流轉土地會喪失土地承包權,對土地流轉持謹慎觀望態度。也有的地方二三產業發展滯后,農戶打工機會少,當地人均土地較多,各戶有一定的規模,所以農戶不愿流轉土地。有的地方因個別農戶不同意流轉,使得土地無法成方連片的流轉,從而影響了規模經營。
二是個別村土地流轉合同簽訂不到位。前些年,有的村因部分土地離村遠、地質差、耕種不便、農民不愿經營土地等原因,協調農戶把這部分土地統一進行了流轉。村委會做為中介方同經營主體簽訂了土地使用合同,但同轉出土地的各家各戶沒有簽訂書面合同,只有口頭承諾,一般承包費較低。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和農業政策形勢的發展,土地經營效益的提高,土地的價值正在逐步顯現,農戶要求收回土地或提高地價,在此情況下極易產生糾紛。
三是流轉價格的制定缺乏動態增長機制。主要是缺乏對社會經濟增長因素和轉出土地農民長遠利益的考慮,將來可能影響到農民的合理收入。現在規模流轉價格一般在每畝每年500-1000元,這個價格在當地當前看是比較合理的。但經營方已取得10年、15年、甚至更長的經營權,如果流轉價格始終保持不變,就會影響到農民合理的長遠利益。
四是普通農民沒有大的資本搞規模經營。從調研情況來看,規模經營的主體大都有雄厚的資金或投資來源,有能力投入,抵得了風險。這些經營主體有的是多年經營農業的大戶,有的原來從事其他行業,資本積累較大,經濟能力較強。而普通農民即使有規模經營的意愿,也因資金和風險問題難以實施。
五是規模流轉價格逐年上漲制約規模經營發展。當前有的農民看到土地經營的效益,有規模經營的愿望,但是較高的流轉價格和土地流轉難使他們望而卻步。現在柴溝、闞家、大牟家等農業鎮土地規模流轉價格都在1000元,一般想規模經營土地的農民難以接受。對已經實行規模經營的經營主體來說,想擴大經營面積,也對不斷上漲的地價犯難。
三、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形勢分析
“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這是黨的十七屆三中、五中全會和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明確政策。
據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和農業部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率將超過50%,城鎮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大量農民轉移進城,為推動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創造了條件,也擴大了農產品的市場,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空間。農業部長韓長賦不久前撰文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要多渠道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經營主體,發展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規范有序地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有利于完善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實現好農民土地承包權益;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有利于解除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的后顧之憂,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非農產業發展。當前,隨著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模擴大、速度加快、流轉對象和利益關系日趨多元,需要進一步加強引導和扶持,使規模流轉規模經營平穩健康發展。
四、下步促進規模流轉規模經營的建議意見
一是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規模流轉規模經營是轉變我市農業經營方式、調整農業結構、引導當地優勢產業發展、增加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符合中央提出的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政策。規模流轉規模經營離不開各級的引導和扶持,要按照中央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契機,積極引導協調農民搞好規模流轉和規模經營。要加大宣傳力度,在農村干部群眾中多形式、多渠道地宣傳中央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政策、適度規模經營政策和規模流轉規模經營典型,讓流轉土地的農民和想搞規模經營的人,消除疑慮和擔心,增強參與意識。
二是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要重視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的發展,積極引導扶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農業招商與就地重用能人大戶相結合,農戶聯合與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相結合。要發揮好現有規模經營方面的典型經驗,帶動更多的普通農戶參與規模經營。規模經營資本投入較大,一般農民搞不了,所以要特別注意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引導農民按照“一村一品”的政策,搞好規模經營,既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又能帶動更多的農民普遍增收,還有利于發展當地優勢農業產業。建議市鎮出臺規模流轉規模經營補貼獎勵政策。在補貼獎勵對象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或是補貼獎勵土地轉出方,或是補貼獎勵規模經營方。要同表彰先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一樣表彰優秀農業規模經營主體,使他們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經營上有動力。
三是兼顧好流轉雙方的合法利益。在土地規模流轉過程中,各級都要考慮到雙方的合法利益,既要維護好經營方的合法經營權益,又要尊重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地位,不搞強迫流轉,處理好轉出土地農民的現有利益和長遠利益。要完善合同簽訂,流轉價格、增長機制、支付方式、流轉期限等要合理合法。流轉價格的制定,要能夠讓絕大多數農戶接受,又要考慮到社會經濟增長因素,以糧食畝產量的市場價值計價為宜,及時支付到戶。流轉合同期限不宜過長,非設施農業一般3-5年為宜,設施農業一般5-10年為宜。要做好合同在村鎮兩級的備案。
四是搞好對規模經營主體的扶持幫助。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在用地、水利、電力、產品認證、農業開發、資金、技術、信息、稅收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加大引導扶持力度,搞好各項服務,解決好他們在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在水利上,可由財政出資,為農業園區或規模種養主體打配機井。在電力上,電價按農業灌溉標準收取。在科技上,市鎮科技人員免費提供技術服務。在農業開發上,優先在農業園區安排農業開發項目。在資金上,簡化貸款程序,為規模經營主體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在用地上,鎮村兩級要積極協調好土地流轉,幫助規模經營主體解決用地所需。在這個過程中要一手托兩家,既要維護規模經營主體利益,又要尊重流轉方合法的長遠權益。
五是加強全市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建設。各級業務部門要加強對國家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和法律法規的研究學習,結合我市實際,建立健全規范的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制度,確保流轉規范有序,健康發展。要積極做好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搞好政策把關,做好業務指導,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村、鎮(街區)、市三級流轉服務組織,要加強土地流轉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咨詢服務,積極推動規模流轉規模經營的發展;要加強流轉信息服務,及時搞好信息收集、、交流,促使流轉雙方達成協議;要突出抓好合同化管理,指導流轉雙方簽訂規范的書面合同,避免糾紛發生;要及時搞好流轉糾紛的化解工作,公正公平處理矛盾,維護好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