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治庸問責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15 08:47:30

導語:林業局治庸問責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為全面掌握當前林業系統干部作風建設和發展建設現狀,我們組織專班,采取多種形式,對林業部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干部作風“庸懶散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了專題調研,并就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探討解決突出問題的對策措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評價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先后組織開展了政風行風民主評議、黨風廉政宣傳教育、發展環境改造年、能力建設年、作風建設年、文明創建、創先爭優、“三萬”活動等系列活動,林業系統廣大干部的工作作風不斷好轉,服務效率不斷提高,行政效能不斷提升,林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縣林業局先后多次被省林業廳授予全省先進林業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森林防火優勝單位,被縣委、政府授予人民滿意機關。全縣林業建設大發展、生態環境大改善,林業發展成果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表現形式

通過走訪調研,大多數調查對象在充分肯定林業干部作風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時,也反映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情況,認為在干部隊伍中開展治庸問責工作十分必要。歸納總結林業部門干部隊伍的“庸懶散軟”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黨性原則不夠強。一是放松自身思想覺悟要求,對不正之風的防御能力不強。二是全局觀念和協作意識不強。三是工作回避矛盾問題,不敢擔當。

(二)責任意識、紀律意識不夠強。一是精神狀態不佳、不思進取,安于現狀,工作拈輕怕重,敷衍塞責,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二是部門工作有時相互推諉;三是存在擅自脫崗、遲到早退、自由散漫現象。

(三)宗旨觀念不夠強。群眾意識、服務意識不濃,少數同志對服務對象熱情不夠,耐心不夠,服務不夠,有衙門氣,態度不好。

(四)工作推進不力、工作績效不優。一是對棘手問題不敢碰,不能堅持原則,怕得罪人。深入基層不夠,現場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不夠。二是不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工作效率低,工作質量差,有位無為,有責不為。

(五)工作創新不夠。一是思路創新不夠,疏于學習和思考,習慣于老套路、老辦法,憑經驗辦事;二是制度創新不夠,還不能有效的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三是管理機制創新不夠,對工作難點和新生事物不能創造性打開工作局面,無應對方法,依賴領導決策。

(六)林業產業不強、發展速度不快。一是成規模的林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少,品牌不優,實力不強,對地方經濟的副射帶動作用有限;二是以核桃為主體的多經濟林發展力度不夠,林農增收不夠快;

(七)行政執法的依法行政水平不夠高。一是林業執法行為還不夠規范;二是林業執法單位執法合力不夠;三是自由裁量權執法監督檢查力度不夠,極少數執法人員還存在一定隨意性。

三、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分析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既有客觀因素,又有主觀因素: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不夠,黨性意識不強。對主觀世界的自我改造不夠,忠誠黨的林業事業理想信念比較淡化,黨的優良作風不牢,思想上進取心不強,放松要求,紀律松弛,貪圖安逸。

(二)執政為民、便民利民的思想樹立不夠,責任意識不強。有的黨員干部沒有把代表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寓林業行政管理于服務之中的自覺性不高,公仆意識淡化,存在衙門作風,行政效能不高。

(三)維護團結統一的思想樹立不夠,大局意識不強。圍繞林業發展大局,按照全局統一步調行動不夠。權利部門化,工作不看長遠,只圖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損害全縣林業發展長遠大計。

(四)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度不夠,憂患意識不強。創新創優能力不強,怕擔風險,在優化林業產業布局與投資發展環境上,不與先進個人和先進單位、與發達地區、與上級組織和群眾要求看齊。不善于鉆研業務,綜合素質不強,業務不精通,遇到的新問題、新困難時調查研究不夠,破解辦法不多。

(五)制度管理不嚴,監督檢查意識不強。對于林業發展與管理相關規章制度,有的是不夠健全、不夠規范;有的是更新不及時、不完善;有的是因為缺乏抓制度落實的氛圍和勇氣,造成制度執行不到位,監督檢查問責不到位,從而使制度管人管事管權沒有落到實處。

四、治理措施建議

開展治庸問責工作是實現林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加快建設經濟強縣的有效舉措。針對林業干部職工在“庸懶散軟”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應著力采取五項工作舉措開展治理:

(一)深化學習型機關創建活動,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把打造學習型機關、進取型團隊、德能型干部作為加強林業系統干部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把不斷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作為壓倒一切工作的著力點來抓。一是堅持政治理論學習經常化,局黨組中心學習組每月集中學習1次,局機關干部每周五下午為學習日。引導干部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和政績觀,進一步提振精神,努力提升精神品位,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奮力推進事業發展;二是狠抓業務知識學習制度化,提高履職崗位能力。全年組織全體干部開展4次以上集中培訓,系統學習林業法律法規、國家退耕還林、公益林補償、濕地保護等政策,真正讓大家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工作相結合,點與面相結合,注重打基礎、管長遠,更加注重能力與攻關。

(二)深化作風建設活動,增強群眾意識、服務意識。一是要加強廉政建設,做到清政廉潔。嚴格遵守《廉政準則》,自覺抵制各種歪風邪氣;二要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堅持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風。牢固樹立“責任重如泰山”的執行理念和大局觀念,大力倡導“不講任何借口”的工作態度;三是要加強作風建設,深入基層調研。要求每名班子成員,每月必須帶領相關股(室)和單位的黨員干部到基層林業單位、鄉(鎮)和村組開展1次調研活動,辦1至2件實事;四是強化輿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圍繞“治庸問責”活動,主要抓好林業法律法規,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補償、低產林改造、林權制度改革等林業重點工程的有關政策宣傳,力爭做到林業政策家喻戶曉;五是要增強群眾意識,及時做好林業政策兌現,準確地將各項政策兌現到林農手中;及時調處林木、林權、林地糾紛,化解各種矛盾,切實維護廣大林農的根本利益。

(三)全面落實崗位責任,強化約束激勵機制。一是對各部門職責建立全方位的責任體系,解決好部門職能交叉重疊、主體不明確、邊界不明晰、出了問題無法確定責任到崗到人的問題,提高協同作戰能力。以責權統一為基礎,全面推行責任公開,細化崗位職責,對每個崗位進行百分制量化管理,使每個崗位的職責更明確、具體,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強化一級抓一級、一級管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責任體系建設;二是進一步量化細化考核標準,建立工作進度通報制度,加強對干部平時的考核,將平時考核、年度考核與考察結合起來,強化結果運用,充分發揮考察的導向作用,真正做到以業績定干部;三是健全獎懲激勵機制,注重物質獎勵、精神激勵、職務激勵與級別激勵相結合,真正對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給予獎勵,做到獎懲分明;四是深入開展評優評先活動,增強干部個人和集體榮譽感,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四)加快林業產業發展,著力增加林農收入。依托項目,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林,發展壯大林業產業。一是大力發展以核桃、漆樹、烏桕、油桐為主體的木本油料,把核桃發展為我縣半高山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支柱產業;二是大力扶持發展林業產業專業合作組織,積極向省市爭取優惠政策,促進林副企業做大做強,努力擴大人員就業安置,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更好地發揮副射帶動作用;三是大力扶持發展以森林旅游、特種養殖、中藥材種植和林產品深加工為主體的新型林業產業,著力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大力開展示范園建設和送科技下鄉活動。大力發展板栗、核桃示范園,積極開展林業科技培訓與普及活動,深入到全縣12個鄉鎮產業村開展技術培訓、印發技術資料,培訓農民,提高林農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五)堅持依法治林、依法治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通過規范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實解決林業系統少數人執法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執法執紀不公的問題。一要規范執法行為。嚴格執行森林采伐和林地征占限額管理制度,完善和執行森林資源管護制度,規范木材流通秩序;二要組織開展專項行動,對重點地區、重點區域集中進行整治,嚴厲打擊亂收濫購、偷砍盜伐、無證販運等破壞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以及亂占林地的行為,查處一批大案要案,懲處一批違法犯罪分子;三要強化項目管理,規范資金運作。嚴格項目資金管理,特別是退耕還林、公益林補償、低產林改造項目資金發放和使用,杜絕截留、挪用項目資金現象發生,督促項目資金規范運作。開展“廉政陽光”工程創建活動,確保林業項目建設安全、資金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