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

時間:2022-10-20 12:02:00

導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有關精神,進一步加快我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努力把全區廣大農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特擬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總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做出的重大決策。推進我區新農村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的客觀要求和重要體現,是破解三農問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基礎。近幾年來,我區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具備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基礎條件,對于落實上級政府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實現全區人民的共同富裕安康,促進城鄉和諧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因此,我們必須抓住這難得的歷史機遇,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任務,以建設現代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解決農民最關切的實際問題為著力點,加快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堅持科學規劃,穩步推進;多方支持,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創新機制,以點帶面,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按照產業相對集聚、居住相對集中、土地相對集約、農村基礎設施各類要素相對集合的要求,以現代鄉村理念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并有步驟、有計劃地加以實施。

2.堅持群眾主體,政府主導。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調動群眾積極性,以群眾為主體,開展民主協商,不搞強迫命令,不包辦代替。發揮政府規劃、指導職能,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扶持資金,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同時,積極鼓勵個人、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形成多主體建設、多元化投入格局。

3.堅持典型示范,有序推進。選擇條件相對成熟的鄉鎮、村先行試點。在此基礎上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按照不同類型,有梯次地推進。

4.堅持分類指導,量力而行。制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既要勇于探索創新,又不脫離實際。對基礎條件較好、經濟實力較強、農民積極性較高的鄉鎮和村要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他們走在前面,作出示范;對具有一定基礎的特色鄉鎮和村要重點扶持、逐步提高,發揮好引導帶動作用;對基礎較差的貧困鄉鎮和村要加大幫扶力度,為建設新農村創造條件。

(三)總體目標

圍繞建立新機制,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建設新家園,塑造新風尚,培養好班子,在全區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動,使農村生產力健康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村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繼續推進。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加快發展農村經濟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培育優質小麥、蔬菜、瓜果、畜牧四大產業,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鞏固建立高效瓜果、優質苗木、標準化養殖三大基地。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發展崇召瓜菜基地、馬官屯無公害蔬菜示范園、大官莊蔬菜生產基地、東瓦亭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等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力爭將其建成全區優質無公害農產品基地。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對文蘭市莊蔬菜瓜果市場、世紀家園、富強乳品廠、寶山面粉廠等四個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形成以蔬菜批發市場為龍頭的瓜菜種植產業鏈,以家具加工銷售市場為龍頭的林木加工產業鏈,以乳產品為龍頭的奶牛養殖產業鏈,以面粉加工為龍頭的優質小麥種植加工產業鏈;以瘦肉型豬、奶牛、蛋雞為重點加快發展畜牧養殖企業,并著力發展畜禽產品加工業,提高畜牧產品附加值。扶持建立5個規范化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使農戶與企業及合作組織建立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實惠。

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推動農村富裕勞動力多渠道有序轉移,建立健全信息咨詢、求職登記、就業培訓、職業介紹、勞務輸出一體化的勞動就業服務網絡,鼓勵園區工業企業就地招工。加強與輸入地勞務協作,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不斷拓寬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建立健全維護農民工權益保障機制,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提高其轉崗就業積極性。

(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圍繞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積極開展農村小型公益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廁、改圈、改灶、改院的“三清四改”,實現“五化”(硬化、凈化、綠化、美化和亮化)。依托“村村通”工程,加強農村公路及配套設施建設,翻新維修農村道路,搭建東部農村“三橫三縱”和南部農村“二橫三縱”框架,推進農村公路網絡化;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規范養殖行為,推進畜牧生產方式轉變。加快農村能源建設,積極普及農村沼氣,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逐步完善農村配電網,完成農村電網新建設和改造工程,強化面向農村的廣播電視、通訊等信息服務。

(三)培養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

推進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牢固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力實施“十佳農民標兵”“文明戶、文明村”評比活動;圍繞人的全面發展,穩定低生育水平,大力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實施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統籌,鞏固和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成果,逐步普及農村高中教育;大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法律下鄉活動;以就業為導向,以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為抓手,創新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廣泛開展先進文化、科學技術、公民道德、民主法制意識和健康知識教育,切實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四)加強基層民主建設

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積極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活動,切實維護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權益。鼓勵、引導和支持發展各種農村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提高農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引導農戶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公益性設施建設。實行村務公開,加強村集體資產的監督。圍繞主導產業,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引導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完善自律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五)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

縮小城鄉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確保教育、衛生、文化等新增財政支出主要用于農村。強化對農村義務教育的保障,落實好“兩免一補”政策。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探索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農村困難群體的救助制度。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設農村文化活動場所,廣泛開展文明戶和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培育新型農民,提高農村文明程度。

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全區各級黨政組織要認清形勢,統一思想,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新農村建設上,每年為農民辦幾件實事。區委、區政府成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設立專門的辦公室。各鄉鎮、涉農辦事處也要成立相應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區直各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整合資源,各盡其能,齊心協力推進全區新農村建設。各級干部要把思想統一到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準確把握農村發展的新趨勢,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扎實工作,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加強指導和服務,幫助農民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明確職責,齊抓共管。新農村建設是一項事關全局的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主動參與新農村建設。要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建立起“區規劃指導,鎮村組織實施,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和各有關職能部門負責新農村建設的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各鄉鎮要周密制定實施規劃和細則,切實肩負起責任,突出重點集中力量,確保重點村建設有新突破。

(三)培植典型,示范引導。區里確定有代表性的8個村為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要提前規劃,重點實施,為全區新農村建設探索路子、積累經驗。各有關鄉鎮和區直部門要對試點村、鎮建設工作高度重視,落實領導和干部力量,精心組織實施,從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聯系試點村的領導和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和協調,認真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及時反饋進展情況,總結交流工作經驗,確保試點村建設取得實效,對全區新農村建設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四)廣泛動員,營造氛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從農民實際需要出發來謀劃新農村建設,根據農民意愿推進新農村建設,依靠農民力量搞好新農村建設,始終讓農民當主人、做主體、唱主角。社會各界都要關心支持新農村建設,自覺為新農村建設做貢獻。加強輿論宣傳工作,及時報道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好經驗和先進典型,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五)強化考核,獎優罰劣。根據新農村建設的任務,細化、量化工作指標,將“三農”工作考核及時轉換為新農村建設工作考核,并納入目標責任制考評,形成新農村建設考核機制。通過以獎代補、專項補助等辦法,強化激勵引導,充分調動全區各級各部門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