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縣農業產業化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02-03 04:34:00

導語:隆安縣農業產業化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隆安縣農業產業化工作情況匯報

隆安縣農業局

一、我局發展農業產業化工作目標

(一)總體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立足本縣區位、資源優勢,瞄準區內外市場,在保證糧食供應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甘蔗下田、木薯下地、水果上坡”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重點發展甘蔗、板栗、蔬菜、木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加快發展大型龍頭農業企業,努力打造全區性、全國性農業品牌,推動隆安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持續、健康發展,努力把隆安建設成為南寧市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二)具體目標

、建設五大農業生產示范基地。結合種植業結構調整,一是以那桐、楊灣、雁江、喬建、南圩、城廂為重點建立萬畝優質谷生產基地;二是以丁當、那桐、喬建、城廂為重點建立萬畝甘蔗標準化生產基地;三是以古潭、喬建、南圩、那桐為重點建立萬畝良種香蕉生產基地;四是以喬建、那桐、城廂、雁江為重點建立萬畝常年瓜菜和萬畝秋冬菜生產基地;五是以丁當、那桐為重點建立萬畝木薯高產高效生產示范基地。

、建立十大農業科技示范園區。①在甘蔗主要產區那桐、喬建建立畝旱地甘蔗高產高糖示范區;②在那桐建立畝旱地香蕉高產示范區,并幫助金穗公司擴大香蕉生產,把金穗公司基地建成農業綜合示范場;③在喬建建立畝常年菜高產示范區;④在雁江、城廂建立畝無公害蔬菜示范區;⑥在楊灣和南圩分別建立畝優質糧高產示范區;⑦在南圩建立畝蕉類、果蔗、草皮花卉等經濟作物綜合開發示范區;⑧在縣農科所建立一個現代農業示范場,集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園、百果園示范園、名特優新品種示范園、立體無公害養殖示范園于一體。⑨在古潭、那桐建設畝香蕉間種瓜類的萬元田示范片;⑩把宋氏花木基地建成花卉生產示范園區。

二、我局發展農業產業化主要工作情況和措施

×⒈搞好優質糧生產示范基地建設,推進我縣優質糧生產產業化進程。去年,在南圩鎮三寶和楊灣鄉萬朗連片建立畝優質谷高產示范片。種植品種主要為博優、秋優、桂華占和培雜等系列,經驗收,上半年平均畝產為公斤,下半年畝產為公斤,分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公斤和公斤。全縣在個鄉鎮建立個百畝連片優質谷示范村,帶動全縣優質谷面積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從而推進了我縣優質糧生產產業化的進程。

⒉以隆安金穗公司龍頭企業為示范基地,大力發展我縣香蕉生產,促進我縣香蕉產業化的發展。隆安縣金穗公司是一家以種植業為主的民營企業,幾年來,通過我局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公司發展很快,公司經營的土地由原來的多畝增加到目前的多畝,擁有固定資產多萬元,年生產總值多萬元,是南寧市有名的重點龍頭企業。我局以金穗公司為全縣香蕉、甘蔗生產的高產示范基地,近年來,我局在該公司的種植場投入萬元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場,一是建立香蕉生產示范園畝,引進巴西、威廉斯等優良品種進行高產示范;二是建立甘蔗新品種示范園畝,引進新臺糖號、號及粵糖號等名優甘蔗新品種進行試種示范。科技示范場建立后,在高產栽培技術管理上致力于農業科技的引進和推廣,采用配方施肥,節水噴淋灌溉和嚴格的病蟲害防治,并實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在施肥、噴藥上均按國家標準采用無公害環保產品。為提高香蕉品質,使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提高競爭力,我局引導該公司建設無傷采收香蕉生產線和冷庫保鮮設備建設。在科技示范場建立后經常組織周邊農戶進行科技培訓,據統計,對農民和干部培訓人數達到多人次。在示范場的引導下,丁當、那桐、喬建、古潭等鄉鎮群眾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香蕉生產,香蕉輻射帶動面積達到多畝,帶動農戶多戶,使全縣形成香蕉生產有一定規模,逐漸形成香蕉生產產業化。

×⒊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促進全縣無公害蔬菜生產走上產業化。我局從去年開始建立雁江福顏村和縣農科所兩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面積共畝。基地以生產辣椒、四季豆、瓜菜類為主,在施肥上按國家標準,采用無公害的環保產品,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誘蟲黃板等方式代替噴藥殺蟲。為保證基地生產趨于規范化,我局根據市場的形勢需要,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產銷一體化經營機制,拓寬基地產品的銷售渠道。如雁江福顏片的蔬菜,由農戶生產,公司包銷,到今年月底以每公斤元的批發價訂購下來,效益十分明顯,農戶解除了后顧之憂,就能夠增強信心,增加投資,增加投工投勞,加強管理,也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產量。通過這兩個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輻射和帶動全縣的無公害蔬菜的生產,使全縣蔬菜生產逐步走上無公害的產業化道路。

×⒋辦理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證書,開通“綠色通道”,為我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保駕護航。近年來,我局通過辦理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證書,開通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保證了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運輸暢通無阻,農產品運輸途中檢查、罰款等現象少了,運輸速度加快了,實實在在為龍頭企業節省了農產品運輸環節的費用,保證了龍頭企業的農產品暢銷省內外,促進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據統計,去年我局共發放“綠色通道”通行證本,其中時鮮瓜果本,新鮮蔬菜本,活有家禽家畜水產品本,外銷鮮活農產品約噸,其中蕉類噸,外調鮮活家禽家畜約萬頭,水產品噸。“綠色通道”開通后,農產品價格有所回升,如鮮荔枝由公斤公斤漲至-元公斤,生豬由元公斤提高至元公斤。

×⒌積極發展農產品專業協會,引導農民走向市場。一是成立古潭香蕉協會,對全縣其他農產品專業協會建設起到了試點示范作用;二是針對我縣農產品專業協會情況開展了多項調研活動,如對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專業協會的情況進行了專項設想,了解其現狀,為上級部門出臺扶持政策做好準備;三是調研活動后計劃近期在那桐成立荔枝協會,在古潭成立板栗協會,在喬建和雁江成立蔬菜協會等一系列專業協會,使全縣農產品在產、供、銷形成一條龍服務。

×三、存在問題

×⒈農產品生產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近幾年來我局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面積比例從年的:調整到××年的:,但由于農業產業大多還是沿襲傳統農業模式,農業產業內部結構、種植結構、品種結構不夠合理,經濟作物規模還較小,產品少,名、特、優、新等農產品更少,造成部分農產品生產結構性過剩,而部分農產品奇缺。

×⒉農產品流通的組織化程度低,阻礙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我縣的“訂單農業”沒有真正樹立起來,營銷服務組織、民間經濟組織還沒有真正發揮其作用,不少流通主體仍處于自發的、松散的、無序的狀態,還沒有形成比較固定的、能長期起作用的流通組織、營銷主體,因而農產品銷售渠道窄、批量小,不適應農產品大幅度增長和大市場、大流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縣農業產業化進程。

×⒊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不夠完善和到位。我縣屬國定貧困縣,財政收入少,用于扶持產業化經營的財政扶持資金少之又少,有的只是蜻蜓點水、杯水車薪,難以起到政策導向作用。

×⒋農民群眾的小農思想意識還根深蒂固,農田基礎設施還很薄弱。改革開放那么多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喊了那么多年,部分農民思想觀念已經隨著形勢的發展發生轉變,連片種植、上規模,產業化等思想觀念逐漸樹立。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農民思想觀念還沒有轉變,小農意識還根深蒂固,如無公害蔬菜生產,不愿連片種植、不愿上規模種植,認為生態農業太辛苦,對無公害蔬菜生產積極性不高。再加上農田基礎設施如渠道硬化、噴灌設備等基礎設施還很薄弱,也是農民群眾積極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四、建議

×⒈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使我縣農產品生產結構向優化方向發展。

×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第一,要加大資金投入,切實抓好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搞好渠道三面光硬化、噴淋灌溉等設施建設,提高灌溉能力,為我縣農業產業化奠定堅實基礎。第二,要加大對全縣各種農產品專業協會的扶持力度,扶一把送一程后才能使他們逐步走向自我快速發展之路,才能促進我縣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

×⒊徹底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搞好社會化服務。

×一是搞好信息技術服務。縣里成立信息服務中心,直接與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聯網,為農民和企業提供準確有效的市場信息。同時,加快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和應用,不斷提高科技含量。二是轉變政府職能。縣、鄉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徹底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抓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習慣做法,靠宣傳發動、示范帶動、利益驅動、政策推動等有效措施,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三是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一方面,多渠道開展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培訓和宣傳活動,幫助農民提高種養技術水平,幫助農民在調整農業結構中靠拼資源、拼體力轉變到靠技術和科學上來。另一方面,經常把一些大農業、上規模、農業產業化等思想教育廣大農民群眾,使全縣農民的思想觀念進一步轉變,逐步樹立農業產業化的觀念,使他們積極投身到農業產業化生產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