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農村文化建設匯報

時間:2022-10-20 02:30:00

導語:創新農村文化建設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農村文化建設匯報

著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是黨中央站在時展前沿,立足我國新時期、新特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當前,要適應新形勢下農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創新文化活動形式,為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高質量的文化精神食糧。

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搭建農村文化活動平臺

長期以來,城鄉文化資源配置不合理,農村文化基礎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基礎差,底子薄,嚴重制約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改變這種狀況,最大限度的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必須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按照現有的財政體制和相關政策,采取以地方政府投入為主、上級財政適當扶持補貼的辦法,建設、維修縣市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配套相應的設施設備,完善與當地群眾文化需要相適應的文化服務功能。

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對年久失修、面積窄小、設施簡陋的鄉鎮綜合文化站,按新的要求進行改造和完善,并且利用鄉鎮綜合文化站這個平臺,把公共文化資源共享工程落到實處,延伸到村文化室,更好地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承上啟下的作用,不斷提升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功能和服務水平。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拓寬文化活動內涵

文化特色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經過人民群眾長期創造、積累、傳承的文化精華,具有獨特藝術魅力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要在抓好公共、大眾文化的同時,結合各地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資源條件,充分考慮地方群眾的情趣愛好和傳統文化特色,挖掘、整理、發展、創造一批群眾易于接受、參與度高的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

以孝文化為重點,按照孝感市委、市政府建設孝文化名城的要求,開展孝文化藝術研討會,舉辦以書寫孝文化為主題的全國萬人書法大獎賽,舉辦孝文化藝術節,創作孝藝術作品,在全市開展評選“十大孝子”、“十大孝媳”活動,建設孝文化主題公園,改造、修復孝文化遺址遺跡,命名以孝為內容的地名、街名、路名等,形成濃厚的孝文化氛圍。

注重在一縣一品、一鄉一品上做文章,形成個性特色。根據近些年我市各縣市區已經充實、發展起來的剪紙、善書、膏雕、皮影、漫畫、紅色旅游、詩詞楹聯、竹簡雕刻、碑林主題公園以及各地的楚劇地方戲、勞動技能比賽、文學、攝影、書畫創作等文化現象,積極扶持,加強引導,擴大影響,使之成為群眾喜愛的文化活動形式。

適應形勢發展要求,提高文化活動的組織化程度

針對農村基層群眾文化生活自發、零散、隨意、被動的實際,當務之急就是要發揮各級政府和文化職能部門的主導作用,采取一切措施,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變被動為主動,改零散為有組織,讓更多的群眾享受文化發展的成果。

堅持改革方向,市場運作“辦”文化。采取政府扶持、企業協辦、社會資助、群眾集資等方式,組織企業、部門和社會各界力量,關心、支持、參與基層文化建設,解決長期困擾文化發展經費嚴重不足的老大難問題,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充分履行職責,整合力量“送”文化。根據長期以來文化資源分配不合理的實際,調整結構,重心下移,突出重點,集中力量,合理配置優秀文化資源,下工夫解決農村基層文化投入不足、文化專業人才奇缺、文化設施設備老化落后等問題。

發動群眾參與,依托活動“種”文化。利用春節、元宵、端午、重陽等傳統佳節,開展文藝演出、舞獅耍龍、劃采蓮船、賽龍舟、踩高蹺、打腰鼓、講故事、賽歌會等民間文藝活動,吸引更多的普通群眾參與其中。

建立信息平臺,組織協調“促”文化。以鄉鎮綜合文化站為陣地,加強與轄區內民間樂隊和外地小型民間演出團體的聯系,掌握演出團體演出劇目、出場費用等方面的信息,及時向社會進行,同時,通過村文化活動室、中心文化戶等渠道,了解市場需求,為演出供需雙方搭建溝通平臺,活躍演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