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農業經濟形勢分析匯報

時間:2022-10-29 10:05:43

導語:全區農業經濟形勢分析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區農業經濟形勢分析匯報

2013年上半年以來,我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省委二號文件精神,以加快蘇區振興發展為動力,以山脈片區扶貧攻堅開發為契機,緊緊圍繞發展郊區現代農業,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大力促進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目前,全區農業生產平穩有序,整體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一、農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及形勢分析

1、農業整體發展形勢良好。隨著蘇區振興發展、山脈片區扶貧攻堅開發工作的深入推進,農業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各項扶持政策的全面落實,全區農業總產值、農民現金收入預計依然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農業整體保持良好態勢。

2、種植業生產結構優化,價格相對平穩。全區農業生產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品質”的思路,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在糧食播面減少的同時,加大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其中:早稻播種面積35425畝,比上年同期減少655畝,產量預計15425噸。1-5月蔬菜播種面積達39303畝,同比增加550畝,增長1.4%,完成全年任務的80.2%,預計上半年食用菌產量約620萬袋,完成全年任務的51.66%。當前,全區農作物整體長勢良好,病蟲發生總體屬重發偏輕年份。但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較大。特別是今年雨水天氣偏多,對農作物總體產量上可能將造成一定影響。隨著國家政策調控效果的不斷顯現,我區早稻市場價格趨勢總體會在高位保持小幅波動,期間也會因天氣原因等突發因素導致產銷區矛盾加劇而出現較大波動。但在國家最低收購價上調的情況下,預計今年早稻收購市場有平穩略漲態勢,蔬菜價格隨著生產旺季到來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食用菌受外地產品沖擊市場價格下滑明顯。

3、畜牧水產業市場價格波動較大,整體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在穩步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生豬產業化建設、強化動物疫病有效防控等措施的作用下,全區畜牧業生產發展保持了基本穩定。預計上半年,全區生豬出欄59000頭,牛出欄3600頭,家禽出籠327萬羽,肉兔出欄27400只,肉類總產量10220噸,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水產品產量達2895噸,特種水產品產量560噸,均與上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長。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等客觀因素,對全區畜牧家禽養殖業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特別是今年一季度生豬市場價格持續走低,雖然,二季度生豬價格有所上升,但養殖利潤依然偏低,將對生豬產業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而上半年華東地區出現的H7N9禽流感疫情,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憂慮。雖然市至今尚未監測到,但由于群眾恐慌心理影響,至使家禽產品市場大面積滯銷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對家禽養殖戶造成較大影響,綜合上述因素,預計下半年全區生豬、家禽整體養殖數量下滑明顯。水產養殖面積上保持穩定,漁業經濟保持健康、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水產品產量穩步增長。

二、特色亮點工作情況

1、郊區“菜藍子”工程建設成效明顯。抓住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和諧秀美鄉村建設、現代農業體系建設等重大機遇,加大產業優惠政策扶持力度,引導民間資本投資農業產業,相繼建設了一批較高標準產業基地,全年新、擴建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基地4個,總面積達300畝。全區擁有面積50畝以上高效經濟作物基地23個,總規模達到4416畝;生豬存欄50頭以上及家禽存籠2000羽以上的養殖基地達188家,基地存欄分別達到2.42萬頭、8.34萬羽。“菜藍子”工程建設實現加速發展,為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奠定了堅實基礎。

2、郊區生態高效產業發展模式逐步成熟。引進、示范、推廣了種養新品種8個,重點推廣了集中育秧、免少耕拋秧栽培技術、噴滴灌節水灌溉技術、營養土塊育苗技術、等8項先進實用技術。舉辦專業技術培訓班4班,田間培訓23次,培訓3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000余份。培育種植業科技示范戶270戶,輻射帶動農戶2000戶。全區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總數達75個。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一體化認證,今年申報無公害農產品4個,已通過產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個、全區共擁有無公害農產地14個,產品16個,有機農產品1個、名牌農產品1個;新建戶用沼氣182戶(其中中小型沼氣工程12處),全區擁有戶用沼氣0.9萬戶(其中中小型沼氣工程120余處)。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日益成熟。

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嚴格履行部門監管職責,著力構建各項監管長效機制,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一是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普及農戶質量安全知識,印發宣傳資料2300份,對規模生產基地開展了安全生產檢查二十余次,檢測養殖基地“瘦肉精”尿樣240余份,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力度,共抽檢果蔬55批次,抽檢樣品441份,合格率98.86%。確保了全區上市農產品的安全。二是嚴把定點屠宰環節監管。嚴格執行上級比例要求進行監督抽檢,1-5月,定點廠抽檢“瘦肉精”檢測尿樣19104頭份,檢疫生豬54468頭,肉牛1779頭,家禽174105羽,確保了上市肉品的質量安全。三是扎實推進農業綜合執法。至5月底,先后開展了種子、農藥、肥料、獸藥等農資執法行動6次,出動執法車輛16臺次,出動執法人員64人次,整治市場24個次,檢查農資經營戶173戶次(其中種子27戶次、農藥86戶次、肥料7戶次,獸藥53戶次),抽檢雜交水稻種子11個,檢查肥料登記證23個,抽檢獸藥40個,立案7起,結案7起。有力地維護了農民的利益,確保了春耕生產及農業投入品經營使用的安全,保障了一方農業生產及農產品質量的安全。

4、農業重點項目實施取得突破性進展。牢牢把握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歷史機遇,認真編報農業建設項目20個,現有6個項目獲得批復扶持。項目總投資598.6萬元,爭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351.3萬元。其中部分項目已進入了正式實施階段。

5、扶貧攻堅開發服務指導效果明顯。以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為突破口,成立了5個產業扶貧推進指導小組,以鎮為單位,每個村安排1名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做好產業發展指導服務,完成18個貧困村連片30畝以上農業用地的資源調查工作,實現土地流轉面積達366畝,促進了土地資源的有效整合,為下一步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今年我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態勢整體表現良好,各項工作目標達到進度要求,但也要清醒地認識當前全區農業和糧食工作發展形勢不容樂觀,依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農業人才嚴重短缺,農民整體素質不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難度大。專業技術人員整體年齡結構老化,專業技術人才儲備不足,加之專業技術人員從事本職工作的時間少,導致了區、鎮兩級專業隊伍的業務水平和技術能力呈下降趨勢;另一方面,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逐漸流出農業領域,進入二、三產業務工,“農民兼業化、農業副業化”傾向嚴重,農業從業人員相當部分缺乏專業技能,難于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2、農業發展空間有限,農村土地流轉難度大,嚴重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受到城市化進程加快等客觀因素影響,我區農業發展空間逐漸萎縮,大中型農業項目實施難度大。農民十分珍惜寶貴的土地資源,參與土地流轉積極性不高,導致農村土地流轉極其困難,缺乏發展規模設施農業的基本條件。而農業建設用地瓶頸始終未能有效破解,農業產業化發展呈現“現有項目長不大,新進項目落不下”的尷尬處境。

3、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多,監管難度大。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科技文化素質不高、質量安全意識不強、質量安全控制水平較低。部分農產品批發、農貿市場及超市、配送中心等農產品經營企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較差,法律意識較淡薄,主體責任落實難到位。

4、農村基礎設施仍然脆弱。農業基礎較薄弱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不能滿足現實農業生產的發展需要,造成農業生產后勁乏力。抗自然災害能力差。農業投入不足,無法應對自然災害,存在著“靠天吃飯”的現象。

5、農業生產科技含量較低。全區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明顯不足,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科技水平、發展規模、帶動能力與發達地區相比明顯滯后,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小,競爭力不強。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1、繼續抓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在繼續宣傳和落實好國家、省各項惠農政策的同時,完善農業服務體系,有效地提高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要積極開展良種、農業科技推廣活動,加強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和服務,不斷延伸農業信息服務,及時農業氣象、農事科技、市場價格和需求動態信息,讓農民早作農事安排,使農產品產銷對路,減少損失,促進農民增收。

2.不斷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支持耕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鼓勵發展種植大戶和農民合作組織,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穩步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業生產規模效益。

3、抓好農資打假行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繼續在全區范圍內開展農資打假保春耕專項行動,全面整頓規范農資市場,嚴防各類假劣農資產品進入市場,杜絕坑農害農事件發生,維護好農民合法權益。加大中心城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完善農產品產地質量檢測體系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維護中心城區農產品消費安全。

4.加大科技示范推廣力度。加快區火燃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帶動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深入開展科技入戶工程,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做好水稻新品種展示等項目的實施工作,提高技術的到位率,提高單產水平,增加農業生產效益。

5、強化自然災害防控,抓好夏秋季農業生產。切實增強農業抗災救災的預見性和主動性。做好抗災減災知識的普及,完善好應急預案,同時,要增加落實好晚稻、蔬菜等主要農作物的面積,強化科技服務到戶、良種良法到田和技術培訓到人等農業科技服務,并重點抓好后期農作物的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力保實現全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