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鄉鎮創建匯報
時間:2022-12-01 11:29:16
導語:生態文明鄉鎮創建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搶抓政策機遇,強力推進生態經濟發展
我們搶抓市現代農業示范鎮建設,以及市差異化考核被列為農業類鄉鎮的機遇,積極轉變思想、創新思路,克服水源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實現了生態經濟發展的新突破。一是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堅持把有限的財力用在刀刃上,在積極爭跑各類支農項目的同時,加大本級財政資金配套,用于“三農”的資金支出占比有較大幅度提高。去年1-10月份財政用于“三農”的資金支出800.81萬元,占財政總支出的13.14%;今年1-10月份財政用于“三農”的資金支出950.91萬元,占財政總支出的18.4%,同比增長5.26%。近兩年來,在農田水利、農村道路、教育醫療等民生項目上投資總額超過2億元,極大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二是扶持壯大支農產業。加快“草根經濟”發展,形成刃具加工、被服加工、手套加工、花椒加工、塑料編織、特色種植養殖等經濟專業村38個,帶動就業5000余人,人均年收入超萬元。加快特色農業發展,培植壯大糧菜、林果、畜牧、中藥材四大特色產業,今年新上玉泉林果科技示范園、農業科技示范園等特色農業項目6個,新發展農民合作社7家,流轉土地3200畝,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序轉移,抓好了農民就業創業培訓,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近2萬人,已在上海、蘇州形成勞務基地。三是大力開發鄉村旅游。充分挖掘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新建了小三峽攝影寫生基地、自行車綠道、林果觀光園、大櫻桃采摘園、農家樂餐飲和中共滕縣縣委、滕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紀念館等特色鄉村旅游項目,著力打造“兩城三地”居民休閑自駕游的目的地。
二、堅持建管并舉,全力優化村鎮生態環境
我們在村鎮環境建設上,堅持規劃先行,堅持建管并舉,全面實施宜居村鎮工程,加快“美麗”建設,讓村鎮基礎設施更加完備,環境更加優美,生態更加宜人。一是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在全市率先啟動,投入120余萬元新建垃圾中轉站1處,配備大型垃圾轉運車1部,配置標準化垃圾箱體99個,購置保潔三輪車136輛,按實際配備戶用垃圾桶1.6萬個,按標準率先完成了保潔費收取。采取“五統一”模式,即統一托管、統一場地、統一收費、統一粉刷、統一考核,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的規范化、長效化,先進經驗在全市推廣。二是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去年搶抓首批“村級公路網化示范鎮”創建機遇,總投資4600余萬元實施了村級公路網化工程,累計硬化村級道路200余公里,投入總額、建設里程均居全市21個鎮街首位。今年重點進行了完善和提升,把路肩培護、綠道建設和森林創建緊密結合起來,栽植各類苗木10萬余株,確保了整體效果,并代表迎接了全省農村公路網化工程示范縣創建的檢查驗收。同時,加快了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有線電視工程進度,在基本實現村村通的基礎上,爭取實施了24個村的城鄉供水一體化,著力改善群眾的生活飲水條件。三是抓好森林建設。加大林業投入,搞好荒山綠化和林果苗木規模經營,新發展農田林網8000畝、山坡經濟林3000畝、平原防護林1220畝、各類觀賞苗木800畝,在提高森林覆蓋率、打造“天然氧吧”的同時,涵養凈化了地下水源,境內水質達標率達到了100%。利用春季和雨季,在全鎮89個村開展了“四旁”植樹活動,大力發展邊角經濟,栽植各類苗木2萬余株。四是加強公共服務建設。繼續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實現了新農合全覆蓋、新農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做好了五保供養、農村低保、大病救助等工作,村級公共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民生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三、夯實基層基礎,大力營造文明和諧鄉風
我們緊緊依靠樸實勤勞的8萬人民和一支作風過硬的鎮村干部隊伍,堅持不懈地抓基層、打基礎,營造了文明和諧、風清氣正的鄉風民風。一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今年投資700余萬元完成了14個生態文明鄉村創建工作,累計創建生態文明鄉村40個,制作了文明一條街,新建了文化健身廣場和農家書屋,既優化了村莊環境,又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扎實開展了“四德”工程示范村創建活動,制作“四德”工程一條街20個。深入開展了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文明生態示范戶、子女教育模范家庭等評選活動,倡樹了講文明、促和諧、改陋習、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氣。創新開展了商圣故里至善好人“感動”人物評選表彰活動,推出8位群眾中的平民英雄,弘揚了“有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的樸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讓平凡的感動和榜樣的力量,凝聚了加快和諧發展的正能量。二是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始終將安全生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定期不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確保了安全生產無事故。堅決打擊和取締土小企業,防治污染源,確保了水源地安全。通過打黑除惡、義務聯防、電子監控等措施,有效減少了違法犯罪,為群眾營造了良好的治安環境。全鎮未發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及群體性事件,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事件。三是夯實基層組織建設。緊緊圍繞學習型機關創建和“書香”建設,在全鎮大力開展了干部素質境界提升工程,鍥而不舍、馳而不懈地抓學習,通過請進來講、走出去看、靜下心學、沉下身煉,提高了鎮村干部素質境界。開展了“角色責任本色”、“雙向掛職”、“三訪三問”等實踐教育活動,提高了鎮村干部實踐能力。注重解決村級組織在班子建設、集體經濟發展、為群眾辦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選優配強村級“領頭羊”,全鎮“三高三強”型村支部書記占到了85%以上,提升了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四、強化責任落實,努力推進各項改革創新
我們把生態文明鎮創建工作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和政治任務來抓,創新工作思路,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在城鎮化建設方面,投資850余萬元統一按照“白壁、黛瓦、馬頭墻”的徽派風格,實施了全長3.5公里的城鎮改造工程,改造總面積7萬平方米。加強新型農村社區設施配套,建成了總面積7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和1200平方米的社區文化廣場。依托社區建成了便民服務中心,方便了群眾辦事。在土地規模經營方面,我們在總結西石灣村永興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廣以糧食生產為主要內容的“托代管”模式,依托萬畝高產示范方,成立鎮潤民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13家村級糧食專業合作社發展,實行糧食生產半托管菜單式服務,明年實行“托代管”模式的村將達到30個。實施“企業+基地”帶動模式,支持引導金山溪酒業有限公司擴大高粱生產基地規模,流轉土地1000畝,促進了土地規模經營。
精品范文
10生態旅游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