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領導小議監督體會

時間:2022-10-13 11:09:00

導語:紀檢領導小議監督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紀檢領導小議監督體會

黨的**指出:“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黨必須十分注重防范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維護黨的隊伍的純潔。”同時還向全黨鄭重指出:要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保證把人民群眾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重點是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如何結合新形勢、新任務的特點,努力探索對領導干部監督的新路子、新方法、新舉措,是進一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改變領導干部作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的重大課題。

一、對領導干部要加強自我監督

一是要加強理論學習,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只有理論上的成熟,才有政治上的堅定和清醒。在新形勢下,不學習就會落后;不學習思想就會空虛;不學習理想信念就會動搖。當今世界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不僅長期存在,而且十分激烈,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和工作水平,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做到大是大非面前,辨得明方向,在各種社會思潮面前,站得穩腳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

二是注重世界觀改造,強化為人民服務意識。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解決為誰掌權、為誰服務、為誰謀利益的問題。無數事實證明,領導干部無論職務高低,只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密切聯系群眾,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自己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是堅持嚴于律已,做到清正廉潔。領導干部要努力塑造“一身正氣,纖塵不染”的人格形象,努力使自己成為清正廉潔的表率,以自身的浩然正氣激勵和帶動廣大人民群眾端正黨風,弘揚正氣,推動整個社會風氣的好轉。加強黨性修養,在思想上要樹立廉政建設的意識,自覺遵守黨風廉政建設的規定,要嚴于律已,守得住清貧,抗得住金錢物質的誘惑,遵紀守法,自覺約束規范自己。牢固樹立節儉辦事、勤儉為公的思想,自覺做到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以自身的模范行為為黨員群眾做出榜樣。

二、對領導干部要加強組織監督

主要是黨委、人大、政府和紀檢監察機關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對下級領導干部權力運行中的監督。這種監督的關鍵是準確地掌握實際情況,針對問題對癥下藥,作出科學判斷和處理決定,應該說,組織監督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在監督形式上,應逐步加大巡視、查訪、談話、考核、追究等工作力度。在組織監督中,還要繼續堅持和完善黨內監督五項制度,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收入申報、收受禮品登記三項制度,干部談話、誡勉等干部監督管理制度。

要積極探索對領導干部實施有效監督的途徑和辦法,疏通監督渠道,努力提高組織監督水平。要健全黨內民主集中制度,實現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廣泛參與和積極監督,完善黨內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加強對各級領導班子內部的監督。

組織監督應是多方位、多層次的,除了發揮專門監督機關的職能作用外,在整個政治體制中,還要把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和派的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備的、互相聯系的、行之有效而強有力的權力運行監督機制。必須注意的是,組織監督也應該依法辦事、依程序辦事,整個監督工作應該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之內進行,充分體現法治精神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三、對領導干部要加強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是一種“普遍的、無形的強制力量”,可以通過新聞媒體的廣為傳播,引發全社會的道德監督、紀律監督、法律監督和群眾監督,形成濃厚的監督氛圍,產生強大的反腐敗壓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權力制約和監督的形式。

新聞輿論能夠有效增強人們拒腐防變的自覺性,從思想上預防腐敗。腐敗現象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要想根除,必須從思想教育入手,引導人們的道德取向和價值取向,從思想上鏟除腐敗產生的根源。新聞輿論監督在規范權力運作方面具有明顯作用。規范權力運作必須實行公開辦事制度,實行公開辦事離不開新聞輿論的監督,新聞輿論把權力運作的全過程公布于眾,并由新聞媒體對其進行監督,以此達到規范運作的目的。新聞輿論對領導干部腐敗行為、不正之風實行曝光,使腐敗分子在社會上身敗名裂,同時起到震懾和警示作用,以達到抑制腐敗,鏟除腐敗之目的。近年來,新聞輿論對黨政領導干部違法違紀、盲目決策、濫用權力、腐化墮落現象的披露、批評,對促進廉政建設、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起到了積極作用,值得研究和發揚。

四、對領導干部要加強群眾監督

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是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才取得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得到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永遠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實施對領導干部有效監督中,也應該堅持走群眾路線。如果不緊緊地依靠群眾,如果沒有廣大群眾的參與與支持,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應該說,在現實生活中,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方面,群眾監督的力量相對薄弱,構成不了強有力的制約和監督。一些領導干部膽大枉為,目空一切,凌駕于組織和群眾之上,于黨紀國法而不顧,最終滑向犯罪的深淵,不能不說這與群眾監督的缺位有關。

群眾監督的路子廣泛,方法多樣,最根本的是廣大群眾對領導干部的從政行為應有知情權、監督權、評議權。各級組織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使人民群眾進入對領導干部實行監督的范圍和視野,采取諸如民意調查、公眾形象測評、議廉評廉、行風評議等方式進行監督,并切實保護群眾監督的積極性和合法性。

為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還要擴大基層民主,健全民主制度,充分發揮各方面的作用。通過進一步推行和完善政務公開,試行黨務公開,讓廣大黨員參與討論,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要發展民主形式,保證群眾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要健全信訪舉報管理制度,規范工作程序,便于基層黨員和廣大群眾的有效監督。(曾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