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原料藥行業分析范文

時間:2023-08-31 17:03: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藥原料藥行業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藥原料藥行業分析

篇1

關鍵詞:匯率變化 藥外貿 口影響

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匯率是影響國際貿易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分析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匯率浮動對中國進出口貿易也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其影響可以體現在另個方面,首先是對中國整體的對外貿易的影響,其次是對于、外貿企業發展的影響。而醫藥的對外貿易和外貿企業同樣也受到了人民幣匯率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一、出口匯率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許多對外貿易公司的結算方式是美元,而人民幣匯率發生浮動對外貿企業肯定有一定的影響。在匯率浮動較小的過程中,一部分企業對匯率的變化并不是很擔心,他們更擔心的還是訂單的多少。另外一部分企業表示,匯率浮動會對其工作造成影響,因為在對外貿易過程中,客戶從下訂單到發貨有一定的時間間隔,而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匯率發生變化,但付款只能以某個時段的匯率為準。在這個過程中,公司的利潤空間會降低,而讓客戶另付因匯率變化而造成的差價,那是不實際也不可能的,最后只能由公司承擔。對于匯率浮動所帶來的風險,大部分企業采取適合自己的避險措施,例如:定期更新價格、事先與外商商定匯率等等。而企業愿意看到的匯率相對穩定,企業所承擔的風險也會隨之變小。

二、出口匯率對醫藥出口的影響

總體來看,國際經濟形勢不容樂觀。首先歐美經濟萎靡不振,需求量下降,貿易摩擦不斷加大。其次,我國醫藥行業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產品的創新能力弱,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而勞動力和原材料的成本不斷上升,其利潤空間不斷縮小。中國醫藥行業面對著巨大挑戰。但在巨大的壓力下,我國醫藥行業一直在穩步的增長。

(一)到影響,但總體呈上升趨勢 在2013年初醫藥產品出口增長了10.27%,出口均價上漲1.06%。總體呈上升趨勢,重要是其中增長最大的,為24%左右。醫療器械和西藥類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長。雖然醫藥行業在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增長,但是由于歐美需求不大,中國人民幣一直處于升值狀態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幣貶值,競爭日益加劇,出口價格的上漲幅度低于價格的上漲幅度,利潤空間不大。所以對于醫藥行業也是巨大的挑戰。歐洲、北美洲和亞洲為我國主要的出口市場,其中亞洲出口額最大,而新興市場增幅也超過了15%,有良好的增長趨勢。醫藥貿易過程中,對于北美市場,采用價格策略,通過增長價格來拉動增長。對于歐洲,則是運用降低價格,提高銷量來增加銷售額。另外就是新興市場,其中中東和東盟市場的進口價格有50%-60%的漲幅,從而體現出了在亞洲市場上強勁的競爭力。出現這種情況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比例快于歐元對美元的升值比例,因此,對于歐洲市場來說,人民幣是貶值的,因此,促進了我國對于歐洲的出口經濟。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幣升值對已我國貿易會有負面的影響,但世界經濟的多元化會緩沖匯率變化對中國出口經濟的影響。另外,我國出口的國家并不單一,出口總額在有升有降的過程中,出口貿易不會出現急劇的波動。

(二)原料藥的影響 我國藥業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原料藥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由于我國制造業比較發達、勞動力低等特點,中國在成本和規模上一直占有優勢。我國政府也不斷的鼓勵原料藥的生產和進出口貿易,所以我國的原料藥出口有很好的國際市場。但是世界經濟低迷與人民幣的不斷增值,也對醫藥原料藥出口造成了影響。首先國際買家的資金緊張,購買力下降。其次人民幣一直在不斷的升值,對原料藥的出口也有一定的影響,使我國原料藥出口總額減少。另外,來自歐美國家的非關稅壁壘對我國醫藥原料藥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們應盡快采取手段使醫藥原料藥出口保持平穩上升的狀態。

三、出口匯率對醫藥企業的影響

我國醫藥對外貿易一直發揮著其優勢,但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下,受全球經濟蕭條,世界金融市場動蕩,國內勞動力和資源不斷緊缺,和人民幣持續增值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醫藥出口貿易還面臨著許多挑戰。中國外貿與世界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國醫藥外貿在面對各種挑戰的同時也是我國少數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行業之一。

(一)國內低端藥品出口價格難以大幅度上漲,只能不斷的增加出口數量 我國醫藥企業在不斷的加快轉型的步伐,國內企業的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都在不斷提高,企業國際化的步伐明顯加快,更注重高端市場的開發與研究。一改在往日的只依靠中低端藥品占領國際市場。另外許多國際型的企業不斷的向中國輸入人才和技術,加快了中國企業不斷轉型的速度。

(二)經濟低迷、市場需求降低、人民幣匯率走勢難以預測等因素影響 醫藥外貿訂單往小額化和短期化發展,企業利潤逐漸降低。訂單的小額化和短期化可以降低在貿易過程中經濟形勢變化、人民幣匯率變化所帶來的風險。除此之外,國內的通貨膨脹以及勞動力、原材料等的成本增高,我國的醫藥外貿企業的發展狀況依然令人堪憂。

四、結語

雖然我國醫藥對外貿易保持著持續的增長,但也不可忽略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和經濟變動對其造成的影響。我們應努力的發揮我國醫藥貿易的優勢,在多變的世界經濟中尋求更穩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冬梅.王英.趙靜.我國國家級醫藥出口集聚區的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2(4):41-43

篇2

【關鍵詞】跨國公司R&D國際化;醫藥產業;創新

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跨國公司研發以及其對我國醫藥產業的投資已經成為影響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的主要因素。以目前對外經濟盛行的情況下,怎么樣去迎接跨國公司在華研發給我國醫藥產業創新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已經成為我國醫藥產業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下,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國醫藥產業進入較快的成長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作為高新技術產業,越來越顯現其重要地位。但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的醫藥產業創新仍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在R&D投入,技術創新能力上與外國醫藥產業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本文首先對R&D國際化概念及其模式和醫藥產業創新等理論作綜述,在參閱大量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系統地梳理了國內外學者有關于跨國企業R&D全球化的理論研究,然后全面分析了跨國公司在華R&D投資以及對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的影響,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我國省醫藥產業創新的對策。

1.我國醫藥產業創新

1.1 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的總體情況

醫藥產業是我國的重要產業之一。集化學藥品、醫療器械、中成藥、制藥機械、包裝材料、衛生材料為一體,門類較為齊全,已經形成了中國醫藥原料藥的出口創匯基地的基礎,部分實力較強的制藥企業已經走從普藥到仿制藥之路,創新R&D周期長、成本高,而仿創制藥是在原有藥業的化學結構上進行創新,規避專利侵權,并以此進入國際主流醫藥市場。許多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所、技術中心、博士后流動工作站等研發機構。隨著國外研發外包的轉移,我國制藥企業研發的目的除了為自己服務以外,還可以接收國際研發外包。通過外包實現仿制藥研發升級,把我國建成國際研發外包的重要基地。

1.2 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的薄弱環節

近年來,我國醫藥產業關鍵問題在于技術創新不足,產品結構調整步伐遲緩。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比例失調,究其原因,即有企業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發展環境所造成的原因。

(1)新藥研發滯后。自從1985年新藥R&D新的評審制度建立后,到2007年底,全國共評審新藥近12000個。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2)高級管理和研發人才缺乏。“十一五”以來,我國醫藥行業人才資源呈上升趨勢,為醫藥經濟發展和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增加幅度較低且人才涌向發達國家跨國公司,而我國急需的學科帶頭人又難以引進,制約了我國醫藥行業的技術創新。

(3)競爭意識與創新意識的缺乏。長期以來,我國的醫藥企業普遍的指導思想是以國內市場為主,不具備基本的競爭和創新意識,常年進行著低水平的重復生產,而沒有技術的創新及研發,導致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質量無法與發達國家進行競爭。結果是,我國的醫藥產業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相比競爭力弱。

(4)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自1996年《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以來,我國了許多推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通知、辦法、規定、條例等政策,回顧十幾年來對這些政策的貫徹執行,有許多不落實,如財政部關于政府購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臺裝備(產品)規定,自主研發的新藥有許多未列入醫保目錄,在各省市集中采購招標中也未予以優先考慮;再如2010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實施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若干政策指導意見,其中對創新投入150%抵稅政策,至今也未得到貫徹執行。

2.R&D國際化帶給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的機遇

2.1 有利于我國醫藥產業R&D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醫藥產業實行過用市場來換技術的策略來吸引國外的R&D投資,但隨著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以及對技術創新的不斷需求,跨國企業在華的戰略也由原來簡單勞動密集型加工生產轉換為目前的資金技術密集型的研發創新。而且,在研發創新的過程中,不斷地加強本土化的研發參與,這些研發活動的進行,使得我國醫藥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提升,甚至學到了某些頂尖的和關鍵性的先進技術,帶動了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的整體研究水平。

2.2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跨國企業在我國投資最初只局限于一些簡單的加工制造,隨著我國醫藥市場重要性的增強,跨國企業將我國作為重要的研發中心,并投入大量的研發物力和人力。在這個轉變的工程中,使得我國的醫藥企業近距離的觀察到了這一巨變,產生了技術創新的意識。在跨國企業的研發過程中,給了我國醫藥企業近距離學習發達國家醫藥產業創新的先進技術的機會,使得我國醫藥企業有了科技創新的標桿,并以跨國企業為創新榜樣,努力研發創新。而且,隨著跨國企業研發的不斷深入,我國醫藥企業會緊迫地感受到近距離的競爭壓力,殘酷的市場使得我國醫藥企業優勝劣汰,能夠存活下來的醫藥企業往往是擁有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而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大部分是技術創新的結果。因此,面對著如此近距離的技術競爭壓力,我國醫藥企業需要而且必須進行大量的技術創新工作,來贏得競爭的勝利。

2.3 有利于我國技術型人才的開發和培養

長期以來,發達國家的醫藥企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技術R&D創新體系,重視科技人才的招聘和培訓,形成技術創新體系的良性循環。而我國,由于起步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一套研發體系和技術格局,也沒有有效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使得我國的醫藥研發技術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而且,我國的醫藥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科研機構和大學學府,這些醫藥科技人才具備了一定的理論水平,但是在實際的R&D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且這些機構的研發成果大部分傾向于理論性的結論或是基礎性的成果,沒有很好的經濟適用性,與市場的結合度不夠,不能夠對企業的技術創新產生直接的、有效地、立竿見影的效果。

隨著跨國企業在我國醫藥研發的深入,其必然需要大量的本土研發人才,這使得我國的醫藥科研單位和醫科學生獲得了良好的機會,得到可以接觸世界先進技術并且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而且,跨國企業非常看重企業中人的作用,把人力當做是企業中最重要的資源,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員工充分考慮其職業生涯規劃。因此,隨著跨國企業招募技術人才的日益增多,我國的醫藥科技人才可以得到進入跨國醫藥企業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從而接觸到先進技術的生產與研發,感受到跨國企業先進的科技生產方式,學習到跨國企業研發模式的體系和脈絡。由于世界性科技交流的密切深入以及企業間人才的不斷流動,使得在某種程度上,外資企業甚至為我國醫藥產業培育了一些頂尖的科技研發人才,使得我國醫藥企業可以利用先進的生產方式來對各種資源要素進行生產,實現了人才培育進而帶動技術提升的持續發展之路。

3.R&D國際化帶給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