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有機化學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6: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業有機化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教材還在每章之后,對于本章的重要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更便于學生對本章知識的掌握。作為一門傳統的自然學科,有機化學的基本教學內容是相對固定的。教師必須不斷跟蹤學科相關的新動向、新信息,掌握學科相關發展的新動態,結合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對有機化學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和設計。尤其是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有機化學的課時逐漸減少。這就更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專業對于有機化學課程的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取舍,并且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組織。
2理論聯系實踐,培養學生興趣
有機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課程。縱觀有機化學的發展史,有機化學對于人類自身發展、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有機化學又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強的課程,因此,在講授有機化學課程時,一定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是需要不斷培養和加強的,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通過人類的衣、食、住、行、用、醫等跟有機化學相關的典型實例,并結合食品安全、環境保護、能源危機等社會熱點,例如,合成的農藥可以用于提高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抗逆能力、產量和果實的品質;農副產品的深加工以及食品色香味的改善,研制和開發防治疾病的藥物等離不開有機化學;烷烴中汽油辛烷值與大氣污染;烯烴和鹵代烴與白色污染;芳香烴與汽車內空氣對人體的危害;酒精在人體內的降解以及對身體的影響;油脂與人類的肥胖等等。
3靈活運用教法,注重歸納總結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手段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但各種教學手段都各有利弊,教師不能一成不變地用一種教學手段。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有一個觀點:“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創新、有所發明和發現的人,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做過的事情”。隨著教改的進行,有機化學的教學時數在減少,傳統的板書教學難以完成教學內容。而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太大,節奏快,會使得學生難以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質量。有機化學的知識點零碎繁多,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得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重點內容,必須進行歸納總結,這也是學好有機化學的重要方法。對每一章節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是我們所編教材的一個特點,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對前后章節中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例如,基團優先次序規則和官能團優先次序規則之間的區別;鹵代烴、醇和季銨堿的消除反應之間的異同;醛酮的鹵仿反應和酰胺的霍夫曼降解反應之間條件和結果的異同;等等。
4加強交流互動,提高學習效率
篇2
近年來,隨著課程的改革,農科有機化學課時在逐漸減少,已由原來的60-80學時減少為40-50學時(我校理論課只有45學時,理論27學時)。特別是2008年以來,根據教育部統一安排,化學成為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農學門類公共基礎考試科目之一,化學的教學,特別是有機化學的教學就顯得尤其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制定出一套新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如何在課時減少的情況下,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課題。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本文作者談談對農科有機化學的教學的一些體會。
1.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主要的載體,教材建設是搞好教學的基礎。原有的教材存在教學內容陳舊,缺少現代的新知識和新理論,沒有與現代農科知識實現交叉滲透,缺乏特色,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原有的教材已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要求。為此,我們結合3所高等農業院校的骨干教師,修訂了有機化學課程的教學大綱,整合和精選教學內容,重新編寫一部《有機化學》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二五”重點建設教材[1]。新的《有機化學》教材廣泛收集并借鑒了同類教材的優點,結合編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并以農林院校《有機化學》教學大綱和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農學門類聯考考試大綱為依據編寫的。在內容編排方面:①保持系統性的基礎上,刪除了陳舊內容,增加了新內容;②以結構和性質的關系作為主線,分析結構特點,進行邏輯推理,借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結合本學科的發展趨勢與科研動態,增設一些世界發展前沿課題內容,借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④在每章之后,對重要知識點進行了系統的歸納總結,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然而教材的內容是固定的,教師必須不斷跟蹤社會生活的新動向及相關的新信息,掌握有機化學發展的新動態,同時結合農科有機化學的特點,精心組織,有機化學的教學內容就可得到不斷充實。
2.注重緒論教學
緒論是開場白,是學生接觸有機化學的第一課,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等將有深刻的影響[2]。作者從日常生活中的有機化學常識引出有機化合物的含義,從有機化學發展史,講到有機化學的重要性,最后講到如何學習有機化學。在緒論課教學中,通過介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機化學常識,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使學生體會到有機化學的魅力。例如講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時,講到烷烴,可以給學生講講汽油,辛烷值等;講到鹵代烴,可以講講塑料,白色污染,加拿大高中生丹尼爾伯德找到塑料克星等;講到醇,可以談談假酒,工業酒精,酒駕,酒精測試等等,這樣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其次介紹有機化學與農科專業的關系,使學生了解有機化學對其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引起學生對有機化學學習的高度重視。例如:要獲得作物優質高產,提高和作物病蟲害作斗爭的有效性,除了改良品種和進行生物防治外,目前仍離不開農藥防治,合成低毒高效與環境友好的新農藥離不開有機化學;為了使作物的農藝學形狀、果實色澤、果實大小、品質風味、抗逆能力等符合人們的需要,就要對作物的生長發育進行人工調控,所需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制也離不開有機化學;為了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對農副產品進行的深度加工以及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等都與有機化學密切相關;為了提高防治疾病的有效性,藥物的研制和開發需要有機化學。
最后特別介紹農科專業的考研狀況。介紹化學課目是農學門類公共基礎考試科目之一,而且其中有機化學的分值占化學科目總分的一半(總分150分,有機化學75分)。現在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就立志考研,因此考研情況的介紹,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學習目標,而且可以進一步說明有機化學的重要性,引起學生高度重視。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講好緒論課的教學,就可以成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為整個學期有機化學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3.靈活采用教學手段
3.1注重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結合
隨著有機化學內容的增多和學時數的減少,單純采取傳統教學,學生學習任務加重,在短時間內難于熟練掌握所學內容[3]。而單純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節奏太快,部分學生對教學內容來不及思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結合,取長補短,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講烷烴的結構和構象異構和Fisher投影式時,我們利用球棍模型給學生展示并操作。這樣就把復雜的抽象的空間概念一下子變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觀了。在講對映異構體的R/S命名、反應機理等理論性較強、較抽象的內容時,可以把相關內容做成多媒體課件,模擬反應的動態機理,使枯燥、抽象、微觀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生動、有趣,再結合教師的理論講解,就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這部分內容。
3.2構建有機化學網絡教學平臺
傳統的答疑方式主要是利用課間時間或者課后時間,由于時間有限,來答疑的學生又多,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4]。為此,我們在校園網上構建《有機化學》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在平臺中除了提供教案、授課課件和課后習題答案與詳解等資料外,最主要的是設立了答疑討論平臺。學生可隨時上網就有機化學相關話題進行討論,也可以提問,任何一個有機化學的任課老師都可以給予及時地指導和幫助。另外,平臺中還建有試題庫,學生可以進行在線檢測。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的構建,老師和學生就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交流互動,開展全方位的立體化教學,在學生中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氣氛。
篇3
【關鍵詞】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
有機化學是藥學專業最為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對于生物化學、藥物化學等后續課程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高校專業基礎課程教學課時壓縮,如何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讓學生迅速掌握必備的基本知識,為今后的專業課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是藥學專業有機化學主講教師所面臨而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培養新時代專業人才的迫切需要[1]。因此,筆者通過分析目前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改進方法,旨在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
一、藥學有機化學教學的現狀
隨著科技發展進步,有機化學教材的內容不斷增加,結構理論、反應機理以及現代科學研究的知識相互滲透,使本來已經龐大的知識體系更加復雜[2]。而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國內高校紛紛削減課程課時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有機化學在藥學教學中首當其沖,課時數大為減少。以本校為例,由于教學教程改革,每學期的教學時間由20周調整至l8周,相應的學時數也由100個學時壓縮至80個學時。
不少學生存在只重視專業課的傾向,而對含有雜化軌道、分子軌道、對映異構體、共振理論等基本理論的有機化學這門課興趣不大,上課時積極性不高;另外由于各個省份高考科目的不同,導致不少同學自身化學基礎知識薄弱,對化學學習不感興趣,而且本校還有文科生和高職生,化學基礎幾乎為零。再加上在講授對映異構、化學反應,反應機理時,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抽象模糊,或者難以入手;在化學結構式、名詞概念、反應條件、鑒別反應等學習時,同學覺得內容太多,頭緒太亂,難記難學,增加對有機化學學習的畏懼心理。
二、改革藥學有機化學教學的措施
(一)改革教學內容
藥學專業的有機化學課時不夠,使得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根本的解決方案是改進教學內容及內容安排的順序。要立足選擇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各個單元內容銜接協調的教材,以促進學生融會貫通地學習。最好配有一些練習題,可使學生通過習題及時消化所學內容。比如,筆者結合專業實際,刪除了“氨基酸”、“脂類”、“核酸和輔酶”、“周環反應”以及“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鑒定”等五部分內容,其中前三個內容在生物化學中會詳細講解,而最后一個內容也有專門的有機波譜學來系統學習。
(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是激勵學生學習與創新的不竭之源。如果學生對一門課程感興趣,就會促使他刻苦鉆研,并且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改善學習方法, 提高學習效率。一個成功的教師,并不是簡單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主動、迫切地去追求知識[3]。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突出藥學與有機化學的聯系,穿插有機化學發展簡史,介紹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取得的成就及有機化學在生活或社會中的典型案例,開設綜合設計實驗,利用網絡進行答疑或討論,培養學生的化學情感,激發學習興趣。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目前,國內院校關于有機化學較有影響的教學法有多種,比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法優越得多,并各有優點及局限性。課堂教學中不論教學內容為何,都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即使是啟發式教學,也會使課堂教學顯得單調、氣氛不夠活躍,易使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集各教學法之優點,嘗試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加以靈活運用。如問題教學法、研究型教學法(現代課堂討論法)、“精講一多練一及時反饋”三段式教學法、創新思維教學法等。通過巧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積極思維,營造寬松、民主、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標新立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4]。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誘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發展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醛和酮這章時,使用學生自主學習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內容,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負責統籌工作,查閱資料、制作課件、備課、講解所有工作都由學生自己完成。不過需要提前教會學生使用化學軟件,筆者教會學生使用Chemoffice,學生對該軟件非常好奇,也很喜歡學習。結果,在學生自己做主的課堂上,學習氛圍很好。有一些同學以前從沒有上過講臺,膽子很小,不敢在人多的場合講話,經過課堂鍛煉以后,學生膽子變大了。通過對各小組講課和準備的情況,筆者進行了總結和評價,并作為平時成績在期末成績中有所體現。
(四)合理使用輔助手段
應用多媒體C A I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的首選途徑[5]。我們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制作了藥學有機化學多媒體電子教案,在課堂 講授中插入了大量動畫素材。如環己烷椅式構象與船式構象的轉化,SN1反應、SN2反應、 E1反應、E2反應的機理等。我們在教師的計算機裝上Chemoffice軟件,在課堂講授中隨時利用Chem3D制作分子模型,在各個角度來展示各類化合物的三維立體結構。突破微觀限制和時間、空間限制,變抽象教學為形象教學,可以將課堂上難于用語言表達的內容形象地用計算機模擬處理,把抽象、難懂的內容變成了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直觀形象,增強了感性認識,便于學生理解、分析和記憶,課堂氣氛變的生動活潑,既解決了化學原理抽象、分子結構復雜、有機反應繁瑣的困難,又彌補了學生空間想象力差的不足,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雙邊關系處理得當,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科研離不開教學,教學需要科研促進。將教師的科研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與科研的互動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科研,寫科研標書,筆者輔導學生成功申請到省級大學生創新性課題,并成功完成該課題,學生發表了科研論文,學習了做科研的過程。
三、結束語
藥學有機化學是藥學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與藥學有關的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我們只有使復雜知識簡單化、基礎知識實際化、相關 知識銜接化,這樣學生易學易記,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當然,有機化學教學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只有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努力探索改進,不斷總結經驗,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有機化學的重要性,調動學習有機化學的積極性,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翟智衛,王永剛,母小明.淺談有機化學教學的改革[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2010,20(3):91-93 .
[2]張定林,劉毅敏,趙先英.醫學有機化學教學內容主線分析與課程設計[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5):342-343.
[3]張永忠,葉非,徐亞琴.有機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嘗試[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6,4 (2):85-87.
篇4
關鍵詞:有機化學;農牧;課程改革
農學、動物科學、園藝技術、畜牧獸醫等農牧系列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有機化學》,該課程的內容貫穿了整個后續專業課程,為今后專業課學習的基礎。《有機化學》課程開設在大一下學期,64學時,其中理論學時46學時,實驗學時18學時。有限的學時與日益豐富的教學內容矛盾重重。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刻不容緩。這就要求農牧系列專業的教學體系不能照搬化學類專業的課程培養模式,要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和人才培養方案重新更新設計[1]。因此,經過幾年的課堂教學摸索,我們提出了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的模式與思路。目的是通過改革,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而且將復雜枯燥的教學內容簡單化,零散的內容規整化,模糊的內容清晰化,鞏固了理論和基礎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逐漸培育了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
1有機化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化學類專業開設的有機化學課程為期一年,農牧系列專業開設的有機化學課程僅僅為一個學期。其次,部分農牧系列專業為文理兼招專業,文科生學習有機化學很吃力。以上兩個主要原因導致有機化學課堂教學存在了諸多的問題和弊端,主要表現如下:(1)教師教學理念滯后,沒有深入貫徹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通常為了完成教學進度,忽略了學生的掌握知識的情況。這使得大部分學生(文科生)產生厭學心理,久而久之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也逐漸喪失。(2)教學內容落后、陳舊,缺乏近代最新理論和動向。教師為了備課方便,每一屆學生均使用同作者、同版本的教材。課程內容與時代的進步和知識理論的托陳出新脫節,導致有機化學課程與后續課程相互鏈接不緊密。(3)教學方法單一,忽略了現代教學手段。教學中多采用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幾副歷史掛圖的傳統教學模式,而忽略了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電影機、VCD機、DVD機、計算機等直觀教具[3]。(4)實驗教學封閉獨立。實驗內容相對簡單,實驗項目少,缺乏與理論知識及人才培養要求的有效連接。(5)考核方式單一化。考核成績主要取決與期末筆試,忽視了“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使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初衷。這些問題與弊端,面對“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的當前教育發展形勢,顯得很不適應。
2有機化學課堂教學改革和建設的方向
有機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是按照培養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理念的要求,加強教學內容、實驗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推陳出新與提高。主要方向如下:(1)教學內容的改革。根據近年來有機化學和農牧科學的發展,對個別章節的內容適當的刪減、合并和增加。例如:刪掉“光譜法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含氮、硫、磷有機化合物”、“周環反應”、“親電、親核、自由基反應機理”、“有機合成”五章;合并“飽和烴”、“不飽和烴”、“鹵代烴”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酸”兩章;增加“天然有機化合物”、“有機物與環境污染”兩章。其中,“含氮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多肽與蛋白質”、“類脂化合物”作為重點章節講述。(2)實驗內容的改革。利用實驗項目輔助教學內容,以理論指導為準則,理論內容通過實驗驗證,在實驗中穿插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培養和提高實操技能。也可將有機化學相關工業原料或產品帶進課堂,增加教學印象,如常見的通用塑料PP、PVC、PS、ABS等;合成樹脂如酚醛樹脂;增塑劑如鄰苯二甲酸酯等。根據專業的特點,有機化學實驗重“天然產物的提取和分離”,輕“有機物合成、性質與鑒定”。實驗內容可設置為:“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橙皮中檸檬油的提取”、“菠菜中葉綠素、胡羅卜素、葉黃素的分離提取”、“從牛奶中分離酪蛋白和乳糖”、“油脂的提取與性質”、“麻黃堿的提取和鑒定”等。(3)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學方法的改革包括學生參與并主導課堂、增加課堂吸引度和重視課堂評價三方面,可采用討論法、互動法、講授法等多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例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最新的有機化學前沿知識,查資料,找出與某一知識點相關的科研成果,然后在課堂上以主題講座的形式向全體同學匯報并講解,同時回答教師及其它同學所提問題。教學手段的改革包括開發、研發、選用恰當的直觀教具參與課堂教學,豐富教學輔助工具,增加課堂信息量。例如,將專業所需的反應過程、反應機理、立體構型等抽象的內容,以立體、動畫、視頻等形式表達出來,而這些“可視化”的效果完全由學生完成,做到“學生主”。而教師可提供給學生相應的文獻檢索數據庫、有機化學領域主流雜志等幫助學生有針對性的選擇并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做到“教師輔”。由于學生更愛聽一些有機化學在實際應用方面的知識,教師主動了解并掌握學生的知識需求,將自己的研究內容與所講知識結合起來,豐富教學內容,營造“師生互助互學”的教學氣氛。(4)教學形式的改革。教學形式的改革包括課上教學和課下輔導兩方面。課下輔導包括學習和生活的輔導。拉近師生的距離,師生形成亦師、亦友、亦父、亦母、亦兄、亦姐的關系。使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播,而且是育人的手段。
3有機化學課堂教學改革和建設的措施
本著“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和訓練的力度”、“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有機化學課堂教學改革和建設的主要措施如下:(1)課堂教學內容與時俱進。為了在有限的學時內凸顯主要的知識脈絡和結構,把握以下兩點:首先,將最新的理論、前沿性的技術和創新融入到教材中去。深入淺出的表達理論概念,不拖沓。例如講授“氨基酸、多肽與蛋白質”時,利用導課將近幾年核糖核酸及全新蛋白質的發展史以影視圖像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說明其在醫學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本章也是后續課程《生物化學》的基礎,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后在講授基本理論與概念;“碳水化合物”中單糖、雙糖和多糖的分子結構較難理解,講授時可將三者代表物(葡萄糖、麥芽糖、淀粉)的分離、分析及合成方法,空間結構和功能的關系等導入課堂后在介紹分子式和結構式,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以教學研究及科學研究課題為載體,課堂教學為途徑,將授課內容融會貫通到課題中。如“天然產物化學和藥物化學”相關課題研究,可先將利用先導化合物及其各種衍生物發展成一類新藥的例子介紹給學生,根據實例引出授課內容。(2)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各高校的有機化學精品課程、優質課程利用課下時間讓學生去聽課和學習。如(上海交通大學有機化學精品課程)、(云南大學有機化學精品課程)、(西北大學有機化學精品課程)等。同時開發并推出該專業所授有機化學課程網絡版,在線作業、考試、答疑、預習、復習、查詢等[4]。(3)增加課堂吸引度,提高教師授課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且數目龐大,故有機化學的每章及每節都有相互聯系和關聯的地方。例如“有機物的命名規則”是每一章都要講授的,可將其作為一個專題進行講解。再如“醇酚,醛酮與羧酸”三章之間可通過相互的氧化及還原反應聯系起來。只有教師喜歡授課,喜歡教室,喜歡學生,才能提高的課堂吸引力,增加課堂吸引度,使因學習過程無趣而導致課堂自制力下降的學生重新燃起學習的興趣。(4)實驗教學以實用性、技能性、先進性為準則。實驗教學脫離不開理論指導,而理論內容需實驗驗證,故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由于農牧系類專業有機化學實驗學時較少,難以向化學類專業實驗教學一樣進行全面的訓練和提升。故采用集中化實驗教學法,即集中某個時間段(一般是理論教學完成后)進行有機化學實驗[5]。結合專業特點和就業需求,設置“有機物提取和分離”綜合性實驗,在實驗中穿插有機化學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將理論知識與實驗結論將結合,提高動手能力。(5)考核方式靈活化。考核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環節,當不是最重要的環節。對于人才培養而言,“重結果,輕過程”的理念應摒棄,主動求變,改變筆試成績為最終成績的考核模式。合理分配考核比例,將平時成績(包括課堂出勤、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和實驗成績(包括實驗出勤、報告單成績、實驗動手表現)的比重加大,減小期末筆試成績的比重。
4結語
對于學生培養規格來說,知識結構的要求是次要的,素質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要求是主要的。實踐證明,每一門課程的改革和建設對推動人才培養機制的修訂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有機化合物種類多,數目大,這給有機化學課程的改革提供了機遇也充滿了挑戰。總之,面對新的教育形勢,有機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建設可操作性強。通過教改,教學體系和課堂內容趨于合理、全面和科學。該課程的教改模式可為其他課程的課堂教學提供理論借鑒。
參考文獻
[1]高偉.大學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反思[J].高教學刊,2017(6):113-114.
[2]吳鳳龍,宋瑾.有機物系統命名法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探析[J].河套學院學報,2016(3):63-65.
[3]喬金霞.電化教育在中國的傳入及其學科建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4]愛斌,飛,陳銀,等.大類培養模式下非化學化工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J].大學化學,2016,31(9):20-23.
篇5
關鍵詞: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2-0092-02
有機化學作為應化專業四大基礎課程之一,學習結果直接影響后續課程如有機合成化學、有機立體化學、高等有機化學、生物有機化學等各門課程的學習,同時影響學生畢業后考研或就業的方向選擇。農林院校有機化學課程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幾乎涉及所有的專業范圍,包括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制藥工程、葡萄酒、生物技術、動物科學、植物科學與技術等各專業中。隨著有機化學學科的快速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讓應化專業學生在農林院校的各專業中凸顯“專業”優勢,為下一步的專業課及其他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成為現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針對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弊端,結合學科特點,我們在有機化學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及改革上進行了探索,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嘗試:增加課時、選用合適教材;調整教學內容、理論和實驗相結合;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設置2+2上課模式;增加隨堂測驗、課程論文設計、增設presentation等考核方式。這四方面的工作顯著提高了應化專業有機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反饋中評價較好。
一、課時及教材建設
以前應化專業有機化學課程設置為兩個學期,64+40,共104學時。以胡宏紋版的《有機化學》教材為例,上、下冊共三十一章,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反復精簡,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也只能將書中的基礎內容點到為止,很難顧及學生的消化、理解能力,更談不上學習興趣的培養或知識擴展,很多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思路,慢慢放棄有機化學的學習。另外,由于時間限制,沒辦法在課堂列舉相應實例或集中講解每章節的課后習題,結果導致很多學生反映,課堂上教師所講的內容聽懂了、理解了,但做課后習題卻無從下手。所以,課程改革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保證課時數,我們將有機化學課時數調整為64+64,共128學時。保證時間,才能讓學生全面了解基礎有機化學知識,掌握基本化學反應及原理。其次,教材的選用,我們一直選用胡宏紋版的《有機化學》,這本教材有些輕理論,偏合成和機理。基礎有機化學,要重在“基礎”,強調從整體上初步理解有機化學知識體系。鑒于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和考研內容范圍,我們以胡宏紋版的《有機化學》教材為主,王積濤版《有機化學》和刑其毅版《基礎有機化學》為輔,從基礎概念到官能團的性質,再到化學反應及合成方法,最后是機理,由簡入深地完成教學課件制作及課堂講解。另外,從裴偉偉版《基礎有機化學習題解析》和朱瑋版《有機化學學習指導-解讀、解析、解答和測試》中精選類型豐富的教學例題來增加課堂練習環節,使學生更好理解所講知識要點、突破教學難點,為增強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二、調整教學內容,理論和實驗相結合
適當增加課時數,確定選用教材后,我們對章節內容進行了調整和整合,例如將第二十四章的碳-碳重鍵的加成反應調整到第七章的烯烴和二烯烴之后講解;將第四章的對映異構和二十一章的立體化學內容合并;將第八章的芳烴、第二十五章的芳環上的取代反應以及第三十一章的芳香性也進行了合并。我們還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的取舍,如自學質譜、類脂、萜類和甾族化合物等。每章節內容講完之后會適當介紹與之相應的有機化學拓展性知識和化學發展史。考慮到應化專業沒有設置專業外語課程,所以在基礎有機化學課上我們適當增加雙語教學內容,一方面為后續的有機立體化學全英文授課做鋪墊,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開展實驗設計時查找英文文獻更加得心應手。有機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以往都是實驗課比理論課晚一學期,理論和實驗不同步,達不到預期的鞏固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興趣的目的。現在,我們開展理論課教師兼帶實驗課的教學模式,理論課和實驗課同步進行!將理論學習直接應用到實驗中,從直接觀察到的現象和測得的數據引出基本理論和規律,增加真實感。該模式可以及時反饋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然后在理論課上針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進行理論分析。另外,我們還將實驗內容劃分為基礎實驗、綜合性實驗和創新實驗。基礎實驗重在有機實驗操作技能的全面訓練,針對學生對有機化學實驗重操作,輕設計的現象,在完成基礎實驗后,增設1~2個綜合實驗和創新實驗,即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合成、處理、測試、分析實驗結果等,以此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
三、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建設
傳統有機化學教學手段是簡單地將教材內容搬到屏幕、黑板上;或者一味地教師講,學生聽,課堂乏味,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面對無法阻擋的技術進步,我們也勇敢嘗試新技術,提高教學質量。首先,選用多媒體授課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引入課堂,以豐富的背景材料支撐教學內容,教學效果非常好。動畫技術的運用使教學課件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思維過程,以直觀的方式揭示化學的思想本質,加深學生對有機化學基本概念、機理的理解。其次,重視模型在教學中的直觀作用,它比單純的語言描述更加形象、逼真、生動,無疑會提高教學效果。再次,我們試圖嘗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作業,讓學生課下練習。與傳統課堂不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課下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讓學生成為老師,老師成為導師,從“以教為主”慢慢過渡到“以學為主”,讓教與學真正相長,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最后,我們充分利用網絡媒介,利用FTP進行課件公開,方便學生查閱;創建QQ群進行討論和答疑,并在QQ空間上將典型問題列出并加以解釋,這種方法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并且可以及時獲得疑難問題的針對性解答,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教學團隊和2+2上課模式建設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對本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尤為重要。傳統的有機化學教學都是一位教師獨立承擔所有的教學任務,包括課件制作、授課、批改作業、答疑、出卷、閱卷、成績錄入等,使教師力不從心,達不到最佳的授課狀態。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組建了由師德好、業務精、有能力的教授為主,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教師為輔的有機化學課程教學團隊。老教師培養青年教師,充分發揮其傳、幫、帶作用。團隊除上好每一次課外,成員之間定期討論教學內容,整合思路,集思廣議,搜集整理教學資源和備課元素,制作有機化學電子教案及編寫適合學生期中、期末和考研的習題庫。另外,不定期邀請國內外高校的有機化學教學名師來校示范教學,對教學團隊成員進行培訓,提高教學團隊成員的授課能力。
以前應化專業四個班,120人左右的課堂,坐在后面的學生有時根本聽不清教師在講什么,很難達到師生互動,課上經常出現玩手機、睡覺、聊天、學其他課程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將大班化成小班,即設置成2+2的上課模式。這樣,課前、課上提問或者課堂上互動困難的現象都得到了緩解,增加互動,拉近了師生距離,有機化學的學習良性循環,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五、考核方式建設
以往有機化學的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的評定以出勤和作業為準,靠點名評定出勤,浪費時間;一百多人的課堂,不可避免地存在作業抄襲現象。因此,以出勤和作業來評定平時成績存在很大弊端。基于這些問題,我們對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首先,增設隨堂測驗環節。一學期進行四次隨堂測驗,用以督促學生及時復習所學知識。這樣,一方面減少學生期末的考試負擔,另一方面前幾章內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為后面章節的學習打好基礎。其次,增加設計性、綜述性的課程論文設計。文獻查閱、分析討論、綜述寫作,這一系列工作的完成,對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和縝密性要求很高,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在有機化學方面的理解水平,同時也為以后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奠定良好基礎。最后,增設presentation環節。學生自由選擇發表內容,如有機化學課程學習感觸;感興趣的某類反應;進入實驗室的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實驗內容、結果、收獲等和大家分享。
通過上述五方面改革措施的實施,我們初步構建了適合農林院校應化專業的有機化學教學體系,該教學課程體系可以使學生較準確地把握有機化學的學習方向,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有機化學教學改革需要不斷進行觀念和方法更新,我們將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胡宏紋.有機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積濤,王永梅,張寶申,胡青梅,龐美麗,等.有機化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3]邢其毅,徐瑞秋,裴偉偉,裴堅,等.基礎有機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裴偉偉.基礎有機化學習題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6
[關鍵詞]環境化學 化學專業 化學知識 環境問題
化學專業的學生在知識結構上一般具備兩大特點:(1)具有比較扎實的化學理論和實驗基礎,(2)環境保護的意識相對較差。本文將從這兩方面入手,結合筆者近年的教學經驗和體會,對《環境化學》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一、充分利用其化學基礎知識
化學專業的學生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等,根據具體專業不同還會有《油田化學》、《高分子化學》、《催化化學》等,因此,化學專業的學生一般化學基礎較好,而《環境化學》的理論基礎就是化學,因此,大部分的化學專業學生在理解《環境化學》的反應機理等基礎知識上困難較小,如果單純的講授污染物在環境中遷移轉化的基本理論和一般規律,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枯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其化學基礎知識,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去解決生活或實驗中具體的環境問題,可以使學生思路更清晰、理解更透徹,更準確地掌握化學理論和方法在處理實際環境問題時的應用。
1.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環境問題
20世紀40年代之后,隨著全球工業和汽車業的迅猛發展,光化學煙霧污染在世界各地不斷出現,如美國洛杉磯、日本東京、大阪、英國倫敦等大城市。我國近幾年汽車銷售量和保有量迅速增加,北京、南寧、蘭州、廣州等地均發生過光化學煙霧現象。由于具有較大的危害性,光化學煙霧的預防和控制已經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問題。光化學煙霧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汽車、工廠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臭氧、醛、酮、酸、過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因此,控制好汽車尾氣排放中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目前比較成熟的技術就是給汽車增加三元催化裝置,通過催化劑的作用促進一次污染物轉變為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而化學專業的學生都具備催化化學的基礎,尤其是與石油煉制相關的專業,催化原理和催化劑制備技術都非常熟悉,因此,可以設置相應的課后作業,讓學生改進現有的汽車三元催化裝置,提高催化效果和使用壽命,其中技術路線成熟的方案可以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如果得到較好的實驗結果則可以申請專利或發表文章,還可以參加相關的創業競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積極性。
2.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驗中的環境問題
化學專業的學生除了必修化學理論課之外,還會參加較多的化學實驗,例如,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等。這些實驗往往用到很多有毒有害物質,也會產生多種污染物,適時的將《環境化學》的理念引入到實驗當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重點培養其環境保護意識
當今社會環境保護的呼聲越發高漲,學生們雖能感知到這種熱度,但往往對環境保護的概念和行為的認識比較膚淺,不甚明了。因此,有必要重點加強其感性認知,培養其環境保護意識,具體可以從以下從三個方面入手:
1.結合熱點問題引出環境化學現象
在講解大氣環境化學時,可以將近年來地球上的異常天氣出現的頻率、范圍及影響穿來,如2007年颶風引發的洪水肆虐南亞,2008年初,中國南方各省市遭遇50年不遇的雪災。眾多極端氣候的出現,源自于全球變暖,而溫室效應則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進而降解溫室效應的具體原理。還可以結合2009年底哥本哈根峰會的主要議題,探討溫室效應的防治方法。在講解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行為時,可以結合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進行分析,例如硝基苯在水中的擴散稀釋速度與分布,硝基苯在底泥和水體之間的分配情況,硝基苯的生物富集效應以及政府采取的活性炭吸附的原理等等。另外,還可以啟發學生自己尋找相關的熱點問題,找出現象背后的環境化學原理。
2.介紹化學院老師在環境領域取得的成績
由于本科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科研課題的機會較少,將實際科研課題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可以使學生了解我校該領域的研究成果,激發他們的聽課興趣,增強他們對學校的自豪感,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講到大氣中污染物轉化時,介紹環境學科相關老師從事的煉化企業有機廢氣的治理技術;講到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時,介紹相關老師從事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的治理及回用技術、循環冷卻水應用過程中的生物控制技術;在講到受污染環境的修復時,介紹相關老師從事的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等。另外,很多化學專業的老師,也從事與環保有關的研究,并取得很多成果,這樣可以拉近化學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距離,讓有意向的同學可以投身環保事業。
3.參觀實習
在教學實踐方面,強化第二課堂的教學,安排學生到學校附近的污水提升泵站和高家臺自來水廠參觀,有條件時可以安排學生到市區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單位參觀。另外,可以結合化學專業暑假進行的煉油廠生產實習,安排學生在進行正常的煉油工藝實習之外到相關的煉廠污水處理廠參觀實習,這樣既鞏固了學生對環境化學知識及相關環境問題的理解,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環境意識。
三、結語
作為未來我國化學化工行業的主干力量,化學專業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知識水平將直接關系到我國未來相關領域的環保水平。我們應針對化學專業的學生在知識結構上的特點,不斷探索相應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既能掌握環境化學的基本理論,又具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戴樹桂.環境化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崔世海等.環境化學課程改革與探索[J].大學化學,2007,22(4).
篇7
吉林省新世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研制、開發、生產為一體的農業科技企業,位于經濟技術開發區會展大街1108號。公司專門研制水田土壤防滲保水劑和防蒸發劑等農業節水產品。并經十多年的努力終于研制成功了“水田土壤防滲保水劑”。經黑龍江省、遼寧省、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站以及湖北荊門市農業局和雙遼市水稻研究所長達三年的時間,對上千畝不同土質,不同使用量進行測試,已得出節水30%-50%的可喜成果。這是農業節水技術的重大突破,也是自主創新完成的農業節水重大項目。經吉林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鑒定,該產品為節水、節能、節肥、增溫、增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確定為吉林省科技產品。同時相繼開發了旱田保水劑、樹苗保水劑、防蒸發升溫劑、稻田防蒸發升溫劑、鹽堿地改良劑、生態性生物農藥――植物生命酵素等產品。
公司組織專家又攻克了用硼泥為原料生產堿式碳酸鎂項目,它是利用生產硼砂產生的硼泥,再利用回收的二氧化碳生產堿式碳酸鎂,該項目是礦產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的重大專項,該項目不僅擁有發明專利,而且已通過吉林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鑒定。該項目的落實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十年來,結合開發水田土壤防滲保水劑研究中重度鹽堿地綜合治理的辦法攻克世界難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該項目也已申請了專利,用四年多的時間在PH值10左右的重度鹽堿地上進行了改良綜合實驗。探索出中重度鹽堿地改良的方法,生產的鹽堿地改良劑為中重度鹽堿地改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在總結前人的鹽堿地改良材料和方法中發現鹽堿地改良不能采用單一的方法和材料,必須搞綜合治理的技術和方法。綜合治理的辦法綜合起來就是物理改良、化學改良、生物改良、水利改良相結合的綜合治理。
我公司開發研制的鹽堿地改良劑作用機理是在鹽堿地表層淡化(耕作層)隔層防堿理論指導下,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的改良辦法,綜合治理中重度鹽堿地的集成技術。是一種經濟型、實用型、環保型產品。是一種集化學成鹽、中和反應,離子交換、吸附脫附、鈍化固定以及防返堿、破乳沉淀等物理化學功能為一體的HZ-蘇打鹽漬良劑。
2007年在緊鄰雙遼市東明村與雙遼市水稻研究所在輕度鹽堿地PH值8.3用雞糞發酵的稻稈、稻根有機肥為主改良鹽堿地,搞生態農業試驗三公頃,做到當年改良當年收獲,每公頃18000斤的好收成。
篇8
1 引言
化礦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2015年,我國出口總值22749.5億美元;其中,出口工業制品值21709.72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95.43%。工業制品中,出口礦物燃料、油及有關原料值279.41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1.23%;出口化學品及有關產品值1295.96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5.70%。在化礦產業中,我國礦物燃料、油及有關原料出口值從2005年的176.22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344.46億美元,增長95.47%;
而我國化學品及有關產品出口值從2005年的357.72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345.43億美元,增長276.11%。但是,調查顯示,近10年以來,化礦產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直接損失額呈加重態勢;特別是,化礦產業受到的最主要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是“技術標準要求和認證要求”。因此,研究國外以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化礦產業技術性貿易措施及其應對意義重大。
2 化學物質的綜合管控
分析歐盟、美國、日本及土耳其對化學物質的綜合管控案例。
2015年3月14日,歐盟委員會法規(EU)No 2015/399~401,擬修訂1,4-二甲基萘(1, 4-dimethylnaphthalene)、丙硫克百威(Benfuracarb)、卡巴呋喃(Carbofuran)、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乙烯利(Ethephon)等39種物質在多種產品中最大殘留限量。
美國環保局則刊登了一項對22種化學物質實施進口限制的最終規則,規定:任何人士有意生產(包括進口)或處理這22種化學物質的其中一種以進行被列為重要新用途的活動時,必須在展開該活動最少90日前通報美國環保局,讓官方有機會評估相關的新用途,如有需要可以禁止或限制活動展開。
受規則監管的化學物質是用作傳熱流體、工業塑料阻燃劑、聚合反應物、樹脂涂料、凈水器中間物、殺蟲藥和肥料制劑添加劑、電子物料的黏合樹脂、工業用皮革軟化劑、發光二極體晶片部件、塑料形態調節劑、工業油墨和染料成分、油添加劑、用于聚合物生產的中間物以及其他用途。進口商必須證明這些進口化學物符合《有毒物質管制法》所有適用的規則及命令,包括重要新用途規定。此外,任何人士若出口或有意出口這些物質,均須遵守《美國法典(United States Code)》第15卷第2611(b)條的出口通知規定,以及依循《美國聯邦法典》第40卷第707部分D段的出口通知規定。意見截止于2015年7月6日;規則生效于2015年8月4日。
日本《化學物質審查規制法》是世界最先進的有關化學品管理的綜合性法律之一。2010版《化學物質審查規制法》于2010年下半年全面實施,日本政府自2010年開始以法律形式要求從事化學品業務的相關企業就化學品產量、進口量以及用途等信息每年向政府報告一次。目的是對可能造成環境和健康危害的化學品進行嚴格管理,因而也被稱為“日本版REACH1)”。該制度是順應國際上對化學品管理的潮流而實施的。
2015年1月14日,土耳其消費品和貿易部門也公告No.29236,對某些消費品含有的有害化學物質進行市場監督和控制。受限材料及混合物主要涉及:偶氮染料、鄰苯二甲酸鹽、阻燃劑、鎘、鎳、有機錫化合物、全氟辛磺酸、壬基酚和乙氧基壬基酚/壬基苯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汞化合物、砷化合物,并規定了相應的限制條件及適用范圍。此公告旨在對市場上某些消費品中有害化學物質的限制使用進行管控。
眾所周知,歐盟、美國和日本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進行化學品環境管理立法,并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化學品環境管理法律體系。而國際社會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訂立了《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等一系列協議和公約,旨在加強世界各國對化學品的環境管理。我國也制定頒布了一系列化學品環境管理法律法規,包括國務院2002年制定、2011年修訂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環保部2003年制定、2010年修訂的《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等。但在實際執法過程中,我國化學品環境管理仍然存在著有待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因此,借鑒國際化學品管理經驗,完善化學品環境管理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3 無機化學品的污染物控制
分析日本、加拿大及瑞典對無機化學品污染物的控制案例。
2015年7月1日,日本向WTO秘書處發出通報(G/TBT/N/JPN/491),擬實施防止汞污染環境法(法案No.42/2015)。為確保履行關于汞的《水俁公約》,進一步防止汞污染環境及影響人類健康和環境,日本擬實施防止汞污染環境法實施令。該法令要求政府采取措施禁止生產 《水俁公約》 附錄A中列出的“規定的添加汞產品”,如按照公約允許的用途批準生產添加汞產品,及限制“規定的添加汞產品”作為其他產品成分使用。該實施令還宣布了低于公約的汞含量限制,及早于公約的淘汰日期。
加拿大則了《加拿大環境保護法》之下的有關汞的法規SOR/2014-254,該法規已獲得通過,并于2015年11月7日生效。主要內容:①禁止。任何人不得生產或進口任何含汞的產品,除非該產品屬于附錄第一欄中的產品,產品中所含的汞含量等于或小于附錄第二欄中的限值,且產品是在附錄第三欄中的截止日期之前制造或進口的(如:紐扣電池在2015年12月31日前的汞含量限值25毫克/電池);或擁有符合該法規要求的許可證。
②豁免。部分豁免于此法規的產品是:表面涂層材料法規定義的表面涂層材料或玩具法規規定的適用于玩具表面涂層材料;非電池產品,且產品的均質材料中的汞含量等于或小于0.1%;非紐扣電池的電池,且產品的均質材料中的汞含量等于或小于0.0005%;自2016年1月1日起,均質材料中的汞含量等于或小于0.0005%的紐扣電池;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21日期間,安裝在醫療器械中的紐扣電池,而且這些醫療器械是意圖至少會留在人體內30天的。③標簽。除某些特定產品之外,所有在加拿大生產或進口的含汞的產品需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用英語和法語,標示含汞申明、安全使用方法和應對意外泄漏的處理方法、產品處理和回收的方法、部分產品需按法規要求添加Hg的圖標。
2015年7月,瑞典化學品管理局(kemi)發起了行動計劃,對全氟化學品采取限制性措施,該計劃將作為瑞典化學品管理局的無毒化運動的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高人們對全氟化學品的認識,并減少消防泡沫和防水紡織品中難以降解的氟類化學品的使用。另外,瑞典化學品管理局還計劃與公司合作,逐漸用危險性較低的替代物取代全氟化學品,并對替代物的可行性進行評估。
上述國家政府為了控制與治理無機化學品污染物,了相應的政策法規。國際上各個國家及地區均加強對鋅、錳、鎳、鉬、銅、鉛、鎘、錫、汞、鈷、鋯、銀、鉻、砷、鋇、鍶、銻、氟化物、氰化物、含氯化廢水、含硫化廢水等無機物質對環境影響的分析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國也了GB 31573—2015《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這是我國無機化學工業一件大事,它標志著從此無機化學工業有了自己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4 有機化學品的污染物控制
分析歐盟、美國、日本、韓國及印度等對有機化學品污染物的控制案例。
2014年12月17日,歐盟委員會在官方公報上《持續性有機污染物指令》修訂案[(EU)No 1342/2014],主要內容:設定了溴二苯醚和全氟辛烷磺酸及其衍生物的限值標準;并在條例的控制物質清單中加入了六氯丁二烯、氯萘、短鏈氯化石蠟和硫丹。
2015年11月,歐盟EU 2015/2030號法規,對《歐盟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指令》[(EC) No.850/2004]的附件1中有關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相關條例進行了修訂,針對短鏈氯化石蠟(SCCP C10-C13 chloroalkanes)的限制性措施進行了更新。具體內容如下:允許在歐盟生產、銷售和使用短鏈氯化石蠟質量分數低于1%的物質或制劑;禁止在歐盟生產、銷售和使用短鏈氯化石蠟質量分數等于或者大于0.15 %的物品;豁免:2015年12月4日前投入使用的礦業用傳輸帶和大壩密封劑。
2015年11月20日,印度食品安全與標準管理局(fssai)2015年食品安全與標準(污染物、毒素和殘留物)修正案條例,修訂2.2條有關作物污染物和自然產生的有毒物質的相關內容,污染物主要涉及:黃曲霉毒素(Aflatoxin)、黃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棒曲霉毒素(Patulin)、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并規定了其在不同種類產品上的限量要求。
合成有機化學工業在原料供應、制造過程和產品運銷等作業中,都可能排放出一些對環境有害的有機污染物,因此,近年來備受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除了上述案例外,美國早在1990年制定的《清潔空氣法》中已提出對大氣中有機化學品排放量進行控制的要求。
美國環境保護局還依此組織研制對合成有機化學品排放的控制條例。此外,還有美國的《有毒物質控制法》、日本的《化學物質審查與生產控制法》和韓國的《有毒化學品控制法》等國外化學品管理法規;以及《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PIC公約)、《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POPs公約)等國際公約;特別是我國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和《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辦法(試行)》等國內重要化學品管理法規及政策文件。
5 生物殺滅劑活性物質規范
分析歐盟及南非對生物殺滅劑活性物質規范案例。
2015年9月15日,歐委會分別G/TBT/EU/311、312、313、314、315號通報,頒布委員會執行法規草案,擬批準聯苯-2-醇、C(M)IT/MIT和擬否決三氯生、2-丁酮氧化物、2-叔丁氨基-4-環丙氨基-6-甲硫基-s-三嗪作為目前存在的一種活性物質用于生物殺滅劑產品中。
2015年2月13日,歐盟委員會法規(EU)2015/232,修訂及校正法規(EU)No 540/2011附件Part A中關于銅化合物的批準條件。所有成員國應根據法規(EC)No 1107/2009,在2015年9月6日前修訂或撤銷現有的關于含銅化合物植物保護產品的授權;根據法規(EC)No 1107/2009第46章批準的寬限期應盡可能短并且最遲不超過2016年9月6日。法規(EU)No 540/2011附件Part A第277行活性物質銅化合物修訂主要涉及“氫氧化銅、氧氯化銅、氧化銅、波爾多混合劑、三鹽硫酸銅;純度;批準日期;及其分則”。
2015年7月30日,南非貿工部則G/TBT/N/ZAF/191號通報,提議對化學消毒劑強制性規范(VC8054)進行修訂,其內容包含了用于無生命表面消毒的化學消毒劑相關要求,還包含了產品標識、產品包裝上必須提供的信息以及上市前審核程序的具體要求。
回顧歐盟生物殺滅產品法規(EU)No 528/2012(BPR,Biocidal Products Regulation),該法規是2012年7月17日生效、2013年9月1日正式實施,并取代1998年出臺、2000年5月實施的生物殺滅劑指令EU NO.98/8/EC(BPD,Biocidal Products Directive),從而對歐盟市場的生物殺滅劑產品及其處理物品進行監管。BPR法規整合了歐盟境內現存的對生物殺滅產品使用和投放市場的規則,并提出了“聯盟授權”的概念(聯盟授權允許通過該授權的生物殺滅產品直接投放整個歐盟市場,不需要進行國家授權后再通過相互認可)。BPR對出口企業影響主要表現在:進口地區高度加強法規執行力度,統一標準;處理物品進入BPR監管目錄;許可供應商清單,強制分擔評估成本;收費高昂,對中小企業造成較大負擔,等。因此,授權是BPR法規下最主要的義務,企業向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ECHA)和成員國主管當局成功遞交生物殺滅產品的授權卷宗,獲得授權之后方可將該生物殺滅產品投放歐盟市場。
6 高度關注物質的
分析歐洲及美國的高度關注物質案例。
2015年6月15日,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正式第十三批高關注物質(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SVHC),這份清單共涉及:“鄰苯二甲酸二(C6-C10)烷基酯① 、(癸基,己基,辛基)酯與1,2-鄰苯二甲酸的復合物(鄰苯的含量不低于0.3%)②”和“2-(2,4-二甲基-3-環己烯-1-基)-5-甲基-5-(1-甲基丙基)-1,3-二惡烷①、2-(2,6-二甲基-3-環己烯-1-基)-5-甲基-5-(1-甲基丙基)-1,3-二惡烷②、及①②這兩個物質的任意組合”2類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分別具有:“生殖毒性(Article 57 c)”和“高持久性、高生物累積性毒性vPvB (Article 57 e)”;分別存在于:“增塑劑、劑”和“香水、肥皂、洗衣粉等日化產品”中。將來有可能被列入附件ⅩⅥ的需授權物質清單中。截至此,SVHCs高關注物質清單共有163種物質,其中31種物質加入授權清單。
2015年8月14日,美國加州環境保護局環境健康危害評估辦公室(OEHHA)正式將“阿特拉津、撲滅津、西瑪津、脫-乙烷基-莠去津、脫-異丙基-莠去津、2.3-二氨基-6-氯-均三嗪”六種物質列入《加州65號提案》的“生殖毒性物質清單”中。這是基于美國環保局的決定,科學評估認為這六種物質會造成女性生殖毒性。評估標準的依據為《加州法典》第27章第25306部分(Title 27, Cal. Code of Regs., section 25306)。
眾所周知,高度關注物質(SVHC)源自歐盟《化學品注冊、評估和授權(REACH)法規》(EC) No 1907/2006;是指:具有致癌性、誘導有機體突變和生殖系統毒性(CMRs)的物質、持久生物積聚的有毒物質(PBT)、非常持久的非常生物積聚的物質(vPvBs),以及導致內分泌失調的物質等對人類健康和/或環境造成危害的物質。SVHC不是由其作為成分的用途來確定的,而是由其更廣泛的危害分類標準來確定的。如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所描述的授權前兩個步驟是確定SVHC物質并把該物質加入“候選清單”,以及對加入REACH附件ⅩⅥ(授權使用清單) (Authorization List)中的物質確定優先次序。
按照歐洲委員會(EC)的要求,歐盟成員國主管機構(MSCA)/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可能需要準備Annex ⅩⅤ,以便確定SVHC。根據規定,上述化學物質一旦列入高關注物質清單,物質、含物質的配制品以及物品的供應商屆時將履行相應的義務,如傳遞SDS或進行SVHC通報等。REACH法規第7條第2款表明,如果物品中含有SVHC物質,且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生產商或進口商需根據法規第7條第4款向ECHA進行通報,且通報內容和格式必須符合相關通報要求:高關注物質在物品中的含量超過1噸/年;高關注物質在物品中的質量分數超過0.1%。符合上述要求的物品企業需要在SVHC物質之日的6個月內完成物品中相關物質的通報。但是,如果物質在物品中的用途已經完成注冊或者物質在物品中不會發生暴露情況,那么通報可以豁免。
7 礦產品的進口植物檢疫要求
分析馬來西亞對進口礦產品植物檢疫規定案例。
為了降低和消除動植物病、蟲、害傳入的風險,馬來西亞于2014年7月1日起,對進口礦產品全面實施進口許可證制度,所有進口礦產品均需獲得農業部簽發的進口許可證,并提供出口國出具的植物檢疫證書,沒有許可證或植物檢疫證書的進口貨物一律做退運或銷毀處理。按照馬來西亞官方要求,出口國植物保護機構須參照《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采用系統綜合措施進行有害生物風險管理》(ISPM 第14號),采用系統方法對出口礦產品的來源、收集、加工、儲存等各個環節進行檢查,并對相關風險信息及采取的風險管理措施實施評價,保證貨物不帶有泥土、害蟲、線蟲、草籽、土壤傳播類疾病、未加工的植物體、植物殘體、寄生蟲、鳥類、反芻動物、排泄物和其他經處理過的動物體、以及金屬異物和其他污染物。
上述國家案例說明部分國家即使對礦產品也規定了開采、加工、生產等環節上的植物檢疫要求,旨在保護本國的環境資源。因此,作為出口礦產品企業,要了解貿易對象國家有關進口礦產品的植物檢疫要求,加強與客戶的溝通,及時辦理相關許可證和植物檢疫證書;做好原礦收集、選礦、加工等環節的有害生物及其他污染物的風險控制;加強儲存和運輸環節的管理,避免產品受到二次污染。
8 認證流程
分析歐盟DEHP和DBP的授權批準、REACH注冊流程變動案例。
2015年3月18日,歐盟委員會了REACH法規附件14“需授權物質清單”中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授權批準決定,允許英國Roxel公司在以下工業用途中使用這兩種化學物質:用于火箭和戰斗導彈里固體推進劑的制造;用于火箭和戰斗導彈的馬達上的表面涂層油漆。原因是:這兩種物質的風險可以得到充分控制;在火箭和戰斗導彈的研發過程中,找不到合適的替代品以替代它們。
2015年11月2日ECHA計劃在REACH注冊流程中進行一些更改的概要。這些更改將會結合2010以及2013年注冊截止日的一些以往的經驗,同時也會反映出一些新的法規層面要求。更改的四個主要區域:一物質一注冊;一個更新過的完整度檢查過程將被實施,包括了更改過的對于注冊完成度的判斷規則;IT工具修正;更好的由注冊卷宗的信息傳播。
上述案例中,REACH法規中的需授權物質是指歐盟從高關注物質(SVHC)中篩選出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危害較大,并將其列入Annex ⅩⅥ的需授權物質清單的有毒有害物質。對列入需授權物質清單的物質,供應鏈上的生產商、進口商或下游使用者必須對物質及其用途進行申請,才能獲得使用或投放歐盟市場的權利。REACH注冊流程的更改則是為2018注冊截止日做準備;以及IT工具功能的提高及改善;并使所要求的信息更加明確,聯合提交的概念得到加強。這些案例也值得相關出口企業進行關注。
9 標簽法規
分析歐盟及泰國的標簽案例。
從2015年6月1日起,歐盟CLP法規(Classification, Labeling and Packaging )將會成為物質與混合物分類和標簽的唯一法規。CLP法規即歐盟1272/2008號法規,全稱為物質和混合物(配制品)的分類、標簽和包裝法規。同時,CLP法規也是全球統一的分類與標簽系統(GHS)(全球GHS法規介紹及相關服務)在歐盟的具體體現,已于2009年1月20日正式生效。CLP法規生效后,原有的危險物質導則(DSD) 67/548/EEC以及危險配制品導則(DPD) 1999/45/EC將逐步被廢止。根據CLP法規第4條規定,如果物質和混合物(配制品)不符合CLP法規要求,將不能投放歐盟市場。2009年1月20日~2010年12月1日對于物質和混合物均必須符合DSD;CLP并不強制。2010年12月1日~2015年6月1日對于物質必須同時符合DSD和CLP;對于混合物均必須符合DSD,CLP并不強制必須同時符合DSD和CLP。2015年6月1日,CLP法規將完全取代DSD和DPD成為物質以及混合物對應的唯一法規。
2015年3月11日,泰國消費者保護委員會辦公室(OCPB)發出G/TBT/N/THA/456號通報,有關含鉛涂料標簽控制要求通知草案,該草案包括涂料的定義及有關標簽內容和字體大小。涂料是指涂于房屋或建筑物的內部或外部的一種裝飾顏料。含鉛涂料標簽控制要求必須與委員會有關標簽通知第1和第3條款相符合〔該通知于1998年9月23日,通知號為BE 2541(1998)〕,標簽還必須包含如下信息:涂料中的含鉛量(以ppm計);如果含鉛量超過100ppm,必須附上如下警示語:“鉛可能對大腦和紅細胞有害,禁止涂于房屋或建筑物”,字體必須用紅色粗體,大小與白色背景色對比不得小于5mm且必須置于醒目位置。
上述歐盟法規的實施,標志著企業除了應對REACH法規以外,同時也需要符合CLP法規的要求,方能順利地實行對歐貿易。泰國的有關含鉛涂料標簽控制要求也是出口企業市場準入的條件之一。
10 化礦產業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探討
(1)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計算表明:
2015年,我國出口總值22749.5億美元;其中,出口工業制品值21709.72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95.43%。工業制品的化礦產品中,出口礦物燃料、油及有關原料值279.41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1.23%;出口化學品及有關產品值1295.96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5.70%。我國礦物燃料、油及有關原料出口值從2005年的176.22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2.31%)增加到2014年的344.46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1.47%),增長95.47%;我國化學品及有關產品出口值從2005年的357.72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4.69%)增加到2014年的1345.43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5.74%),增長276.11%。可見,我國資源型的礦物燃料、油及有關原料出口占比十年間有所下降;而工業制成品的化學品及有關產品出口占比則有所上升。上述分析表明我國出口化礦產品結構正在不斷地優化。
(2)根據國家質檢總局2006—2015年組織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調查”的數據計算則顯示:
分析不同行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比例,受影響比例總體低于平均水平的行業是:化礦金屬類行業、紡織鞋帽類行業、橡塑皮革類行業和木材紙張非金屬類行業。其中,化礦金屬類行業2006—2012年是受影響比例最低的行業,但2012年達到最低點(19.5%,約占五分之一的企業)之后升高,并接近總體平均水平。
分析不同行業2005—2014年因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而造成的直接損失額情況,直接損失額呈加重態勢的有機電儀器類行業、化礦金屬類行業和紡織鞋帽類行業。其中,化礦金屬類行業直接損失自2010年開始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并震蕩上升,除2013年外基本居于各行業之首的第二位。
分析不同行業2005—2014年新增成本情況,新增成本基本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有機電儀器類行業和化礦金屬類行業。2005—2007年,化礦金屬類行業新增成本位居各行業之首的第一位,2008年及之后則讓位于機電儀器類行業,2009年達到最低點,2010年又升至接近機電儀器類行業的水平,隨后有所下降。
分析2006—2014年不同行業受到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種類,化礦金屬類企業受到影響最主要的措施是技術標準要求和認證要求,其中2012年認證要求影響達到最大(17.7%),且呈震蕩上升趨勢,這與當時東盟部分國家和印度等國紛紛出臺對鋼鐵產品的認證措施有一定關系。呈上升態勢的措施還有廠商或產品的注冊要求、標簽和標志要求、工業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和木質包裝要求。其中,廠商或產品的注冊要求在2008之后處于逐年上升態勢,標簽和標志要求則一直處于上升態勢。分析原因,這應與歐盟REACH法規自2008年6月1日開始實施,以及聯合國化學品分類和標簽協調系統(GHS)被越來越多國家采納有著密切的關系。木質包裝要求除2013年較低外,總體呈震蕩上升趨勢。呈下降態勢的措施為特殊的檢驗要求。呈波動態勢的措施有包裝及材料的要求,且波動幅度逐年趨緩。
(3)針對化礦產業面臨的國外以標準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探討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策略:
一是控制化學品污染。化學品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不少化學品在生產、運輸、燃燒和使用等過程中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因此,控制化學品的污染危害,必須采取:制定和健全環境立法,加強環境執法力度;加強對重點有害化學品的管理;推行清潔生產,嚴格控制有害化學物質的排放;強化危險廢物管理;普及國內外化學品安全、環境保護知識。在產能相對比較過剩的重化工的某些領域實現適度的產能調整。
二是規范生物殺滅劑活性物質出口。歐盟生物殺滅劑法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出口歐洲的產品,尤其是消費品。生物殺滅劑以及將用生物殺滅劑處理過的產品投放于歐盟市場的企業應:需確保生物殺滅劑、所有被處理生物殺滅劑產品,或這些產品中含有的活性物質在該產品類型的使用,已獲得批準或正在批準審核過程中;在生物殺滅劑處理過的產品的標簽上添加某些特定信息,標簽應該清晰、易讀、持久;必須在接到顧客請求的45天內免費提供該生物殺滅劑處理過的產品的生物殺滅劑處理信息。
三是明確國外對礦產品的進口要求。掌握進口國家對礦產品的植物檢疫等要求。從低碳化視角優化中國礦產品貿易產品結構, 提升貿易質量,在擴大礦產品貿易的同時,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推動中國由礦產品貿易大國向礦產品貿易強國轉變。充分利用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反制機制,謹防進口礦產品放射性和氟、砷、汞含量超標問題的隱患;警惕進口礦產品的質量波動,杜絕進口礦產品粉塊夾雜、以次充好和夾帶雜物等惡性案件的發生。
四是有效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針對化礦出口企業遭遇進口國設置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提升化礦出口產業應對能力:產品認證要求、出口廠商或產品注冊、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產品技術標準的特殊要求、產品包裝及材料要求、產品標簽和標志要求、產品的特殊檢驗要求、產品的環保要求、產品的安全要求、計量單位要求、木質包裝要求等。同時,出口企業必須動態跟蹤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提高應對的針對性和適宜性,從而有效跨越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
11 小結
綜上所述,近10年來,我國出口化礦產品增長迅速、結構不斷優化。然而,各國對化礦產品的有毒有害物質進行了法律層面上的綜合管控,對具體的無機污染物、有機污染物、生物殺滅劑、高度關注物質進行了含量限制,對認證與標簽制定了規定和要求。雖然,化礦企業受國外以標準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比例相對較低;但是,直接損失和新增成本卻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直接損失呈加重態勢,新增成本呈減輕態勢,表明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程度較深,但出口企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化礦產業受影響最大的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是“技術標準”。化礦產業應控制化學品污染、規范生物殺滅劑活性物質出口、明確國外對礦產品的進口要求,從而有效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
篇9
關鍵詞:醫用基礎化學;緒論課;教學方法
Abstract:As the outline of the course,the introduction lesson was an important start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Chemistry course.This articl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lecturing method in order to provide a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inspire the students.
Keywords:Basic Chemistry,introduction lesson,lecturing method
《醫用基礎化學》是我校臨床醫學、麻醉學、衛生檢驗與檢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以及護理學等很多專業一年級學生必修的重要基礎課程。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緒論、溶液的組成標度、稀溶液的依數性、酸堿解離平衡和緩沖溶液、氧化還原反應和電極電勢等基礎知識。教學內容較多,課時相對較少(理論課42學時,實驗課28學時)。學生反映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有些學生甚至認為化學與所學專業無關,從而對該課程失去興趣。針對這些問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上好第一堂課――緒論課非常重要。好的緒論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也對良好學習方法的養成具有促進作用。本文從豐富的教學經驗出發,就如何講好醫用基礎化學緒論課,粗淺的談幾點體會。
1精心備課,突出學科趣味性,調動學生積極性
任何精彩的課堂教學都離不開用心的備課。緒論是一門學科的精華和概貌,囊括了學科的誕生和發展過程,是學科魅力最好的體現。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重視,仔細查閱文獻資料,做好備課記錄。緒論課不可只泛泛而談,也不可一味照本宣科,應在講述中穿插一些趣味點,激發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比如,在緒論中,談到化學與生命科學的關系時,講到了硫胺素的發現,只有幾句簡潔的介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很好的感受到醫用基礎化學與生命活動的密切關系。于是,備課時,我查閱了相關資料,對硫胺素的發現過程作了詳細的了解,在授課過程中,向同學們作了具體介紹。科學家設計的充滿趣味的實驗,為硫胺素的發現和提取做出的不懈努力,很容易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激發學習熱情,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精心備課,是講好緒論課的關鍵環節。
2強調學科實用性與重要性,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樹立信心
興趣是引領學生走進化學世界的向導,而堅定的學習信念、對學科的充分重視是學好醫用基礎化學的保障。化學與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醫學、農業、工業、國防、科學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這一基礎學科。大一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了解很少,未能深刻認識到該學科的重要性,常會有疑問,t用基礎化學與所學的專業有什么關系?因而,在緒論課上教師應重點介紹學科的實用性,強調對該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會直接影響到以后多門專業課的學習,進而影響就業。比如,在給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講緒論課之前,我仔細了分析專業培養目標,了解到學生后續要學到生物化學、衛生毒理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等專業課程,而這些課程的學習都離不開基礎化學這個基礎。基礎打不好,樓房就蓋不高。在緒論課開始,我就有理有據的指出,預防醫學的學生學好醫用基礎化學的重要性。另外,學校部分專業(麻醉學、護理學等)招收文科生,這些學生化學基礎非常薄弱,對學習缺乏信心。作為教師,要從緒論課開始,就多講一些文科生成功掌握該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案例,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3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突出緒論課教學重點
出色的課堂教學講究詳略得當,重難點突出。緒論課可采取啟發法、提問法、舉例法、討論法、對分課堂等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比如,可以在緒論課時設置難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和疑惑開啟醫用基礎化學的學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以后的學習中獨立尋求答案。也可以提出一些有爭議、沒有定論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和辯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最后教師對問題進行解答,對雙方學生給出的論點進行評定和補充,加深學生對醫用基礎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另外,在緒論課上,我還會采用當堂對分(對方課堂教學方法)的形式,講到某個知識點停下來,一分鐘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剛才在講什么,一分鐘同桌討論剛才講的重難點有哪些,疑問點有哪些,一分鐘教師就剛才所講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提問。各種教學方法的恰當結合、綜合運用可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內容充實、形式新穎的緒論課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自學能力的養成、課程的順利推進等方面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上好緒論課,上好每一堂課,高校教師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楊先炯.探討如何講好醫學院校《有機化學》緒論課[J].科學大眾,2016(3):118.
[2]徐茂蓉.如何講好無機及分析化學的緒論課[J].科技視界,2016(6):107.
[3]張藝,雷艷紅.緒論課對大學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J].保山師專學報:自然科學,2006(25):29-30.
篇10
關鍵詞:高職 水產養殖 辦學模式 課程體系 探索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b)-0174-02
1 高職水產養殖專業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1.1 根據行業發展要求確定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
遼寧水產養殖業主要以沿海的海水養殖業為主,再就是鮭形目、鱘形目等冷水性魚類為地方特色的淡水養殖。根據行業的需要,專業應體現一專多能,在辦學方向上側重于海水養殖系統技術教學,輔之以淡水養殖的基本職業技能。培養的基本目標為:具有從事海水重要品種及部分淡水冷溫性魚類苗種繁育、病害防治、飼料調配及質量控制、常規養殖管理的生產一線工作的高等應用型人才。
1.2 以核心職業能力的需求組合課程體系
經過企業調研及專家論證分析,水產行業的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包含以下幾點:基本素質、魚類、甲殼類、貝類、特種經濟種類苗種繁育、水質化驗與調控、病害防治、生物餌料及配合飼料生產及品控、養殖器械的使用與維護、水產品運輸與經營常識。在整個體系中又以苗種繁育、健康養殖技術為核心。本著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基本原則,組建適宜的課程體系。
1.2.1 以銜接應用能力為出發點,構建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的基礎教學課程群。基礎課程的建設,應堅持專業技術人才的崗位的要求,人才素質的培養,對以往不適宜的課程設置進行整合重組。改革后的基礎教學課程體系包括基本素質養成類和專業基礎類兩大部分。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完善知識結構,開拓學生視野,基本素質類課程除水產專業的公共必修課外,還開設法學、管理學、經濟學、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多門選修課。此外,通過社會實踐及社團活動等途徑,培養學生人際交往、適應社會的多種能力。理論基礎課方面,把相關、相近的課程合并,并對部分內容做了調整更新。將魚類學、魚類生理學兩門課與魚類增養殖學合為一門課程;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物化學合并為水產應用化學,并注意其中與漁藥、動物營養與飼料的知識聯系;動物營養與飼料與生物餌料培養合并。通過這些課程的整合,減少了內容重復講授,提高了教學效率,減少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1.2.2 完善與高職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的重點及特色,根據高職水產養殖專業所設置的技術崗位群對專業技能的要求,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專業基本技能訓練(主要由課程實驗、實習完成)、階段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三個部分,從而使學生的實際能力由淺到深,逐步提高。在實施實踐教學時,正確處理實訓課程中理論與實訓的關系,把理論知識穿插到實際操作中,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達到學用統一,這是該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與重點。專業基本技能訓練通過認知和基本操作實訓完成,專業核心技能訓練則要通過生產實踐中實現。同時,制訂嚴密合理的實踐教學考核標準,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
1.3 落實工學結合模式,強化現場教學
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的必由之路,現場教學就是把課堂搬到生產實地,結合實際講授知識并進行實際操作。實踐證明,工學結合模式下的現場教學是水產養殖專業的學生達到理論與實踐、教與學、學與用三者結合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是提高辦學效率,造就合格應用人才的關鍵所在。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3.1 實踐教學基地的選擇
教學基地的正確選擇是教學的基本保障,選擇教學基地的基本要求:一是有一定規模,經營管理規范;二是基礎設施完善,生產技術水平高;三是有奉獻教育的社會責任感。為確保雙方履行應盡的的責任義務,要簽訂正式的書面協議。
1.3.2 教學組織方式
將素質課及理論基礎科放在第一學年及第二、第三學年的下半年,因為水產養殖行業有一定的季節性,水產苗種繁育技術含量相對于其它養殖環節技術含量要高,一般的育苗時間都在春季的4月至6月份。專業課程與實習安排在實習場地穿行。學生可系統的學習主要水產養殖種類的繁殖及苗種的培育等重要生產技術環節。教學活動由任課教師根據課程的內容靈活的安排。一般都是先理論,后實踐,要求學生按技術規程和規定時間完成計劃任務。整個過程,學生可接觸到苗種繁育、病害防治、生物餌料培養和水質調控各個學科的實踐內容。
1.3.3 實踐教學管理
在教學基地實習期間,教師除了完成專業課教學及生產指導任務之外,還要負責學生的學習及生活的管理,主要是引導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管理,學校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及條件。學生組織及班干部要充分發揮作用。學校也制定了管理條例,對教師及學生的教學紀律及有關問題提出了監管要求。
這種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既體現了教學互動、學與用相結合,它不僅能把學到的基礎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也能將生產上領悟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不僅專業知識得到鞏固深化,而且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學生還能了解生產企業的經營管理及市場運營的完整過程。也鍛煉了學生的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能力,也培養了互利合作的團隊精神。
2 教學改革成效總結
2.1 達到了教學目標
以實踐能力為目標設計建培養方案和教學體系,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與能力,綜合素質等均達到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要求。根據追蹤調查,前幾屆專生本的該專業學生,其學習成績普遍較好,其政治思想表現,業務能力與綜合素質也比較好。一些繼續在水產養殖一線工作的畢業生,有的短短一年就能在一些企業獨立做技術主管或從事其它相關工作,受到企業的好評,就業率連年達到100%。這說明該專業教學改革方案的實施是成功的。
2.2 校企合作互利共贏
在將課堂搬到生產車間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充分挖掘利用產學合作的內在動力機制,實現互惠共贏。在選擇合作企業時,除了要考慮企業的規模、生產內容、技術水平和設施條件外,更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分析合作雙方內在的驅動力,即利益平衡機制。只有對雙方都有力,才能實現長久穩定的有效合作。例如我們與本地刺參養殖的龍頭企業合作中,學院通過合作可以利用對方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良好的生產實踐條件,使學生接受最新、最實用的技術和經營理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和綜合專業素質。而企業則能通過這些實習學生向市場推廣其種苗,也能利用學校的最新研究成果。正是利用這種互惠共贏的機制使得雙方合作非常順利,企業愿意為我們專業教學提供更多的支持與幫助。使我們的教學改革也能得以按計劃實施。
2.3 帶動了專業建設
教學改革帶動了專業建設與發展,各級部門經費投入增加,專業辦學條件大大改善,辦學質量大幅度提高,社會美譽度逐年提高,2010年我校高職水產養殖專業被列為遼寧省重點特色專業,并投入專項資金大力扶持。
參考文獻
[1] 黃澤鈞.論高等職業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教育與職業[J].2013(3):155-157.
[2] 陳欣,鄭海濤.論高職專業的實踐性教學[J].職教論壇,2008(16):48-49.
[3] 張鐵巖.高職專業“雙師型”師資建設的幾點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