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技術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5: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比較常見的水稻病蟲害一般有稻紋枯病、白葉枯病、稻瘟病、白稈病、水稻螟蟲等。
稻紋枯病
紋枯病的發生和危害,受菌源數量、水肥管理、種植密度、品種抗病性和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水肥管理,長期淹灌深水或氮肥施用前多過遲,使稻株內部纖維素、木質素減少,莖稈變細,組織軟弱,不僅有利于病菌入侵,而且也易倒伏,加重病害。紋枯病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也能由菌絲或菌核在病稻草或雜草上越冬。水稻成熟收割時大量菌核落在田中,成為第二年或下季稻的主要初次侵染來源。菌核生活力很強,數量又多,一般發病田塊存留在土中每畝達5-10萬粒,重病田可高達100萬粒以上,春耕插秧后漂浮水面或沉在水底,菌核都能萌發生長菌絲,從氣孔做直接穿破表皮侵入稻株危害,在組織內部不斷擴展,繼續生長菌絲和菌核,進行再次侵染。
對發病稻田,應掌握孕穗期病株率達30%-40%時施藥。藥液要噴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潑澆法,田里應保持3厘米-5厘米澆水層。施用井崗霉素時,最好在雨后晴天進行,或在施藥后兩小時內不下大雨時進行。畝用5%井崗霉素水劑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崗霉素高濃度粉劑25克,任選一種,對水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400千克潑澆。
白葉枯病
白葉枯病主要在葉子上表現癥狀,有葉緣型和凋萎型。葉緣型常見于分蘗末期至孕穗期發生,病菌多從水孔侵入,病斑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黃褐或暗綠色短條斑,沿葉脈上、下擴展,病、健交界處有時呈波紋狀,以后葉片變為灰白色或黃色而枯死。秈稻病斑為黃褐色,為灰白色。田間濕度大時,病部有淡黃色露珠狀的菌膿,干后呈小粒狀。凋萎型一般發生在秧苗移栽后一月左右,病葉多在心葉下1-2葉處迅速失水、青卷,最后枯萎,似螟蟲危害造成的枯心,其他葉片相繼青萎。病株的主蘗和分蘗均可發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大量死苗、缺叢。
水稻葉部的一種細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水稻黃單胞稻致病變種。病菌從根、莖、葉部的傷口或水孔侵入稻體,在維管束的導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蘗期最易受害。秧苗葉片多表現葉枯癥狀。在感染品種上多出現急性凋萎癥狀,病斑青灰色水漬狀,病葉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種上產生褐色枯斑。病菌的發育適溫26℃-30℃,在病殘體上越冬,稻種亦可帶菌,經風雨傳播。氮肥過多和低洼積水田發病早而重。臺風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種上迅速擴散。防治措施:選栽抗病品種、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關鍵,并結合藥劑防治。
白葉枯病主要在種子和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來源,新病區以病谷種為主,老區以病草為主。帶菌稻種播種后,病菌由芽鞘和根部侵入引起發病。拔秧移栽時造成大量傷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另外用病稻草催芽或扎秧把堵水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個途徑。灌溉水和暴風雨是病害傳播的重要媒介。其發生、流行與氣候、肥水管理、品種等都有密切關系。
稻瘟病
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發病,按發生部位和表現的癥狀可以分為苗瘟、葉瘟、葉節瘟、節瘟、穗頸瘟和谷粒瘟。
苗瘟多由病種子引起,發生在秧苗三葉期前,一般無明顯病斑,但秧苗常常變黃褐色枯死。葉瘟發生在稻葉上,節瘟多在穗頸下第一、二節發生,穗頸瘟和枝梗瘟發生在穗頸、穗軸和枝梗上,谷粒瘟發生在谷殼和護穎上造成橢圓形褐色斑點,谷粒不飽滿,米質變黑。
稻瘟病的發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種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其中品種抗病性的相對穩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種的變化而發生變異。肥水管理的好壞是影響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氣候條件是影響病害發生流行的必要條件。
白稈病
白稈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種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亞門的藤倉赤霉菌。無性態為半知菌亞門的串珠鐮孢。從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病。病株徒長,瘦弱,黃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極易識別。病株基部節上常有倒生的氣生根,并有粉紅霉層。病菌發育適溫25℃左右,種子帶菌。選用無病種子或播種前用藥劑浸種是防治的關鍵措施。
篇2
【關鍵詞】水稻 病蟲害防治 提高
水稻作為一種人們非常喜愛的主食,經常出現在大家的餐桌上。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深受愛戴。水稻產量的多少卻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市場價格和供給,無時無刻的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于環境污染、溫室效應產生,使得生態氣候逐漸溫暖,越來越適宜害蟲的生存。不同的種植方式、方法和對病蟲害預防、控制手段的不當也增加了病蟲害的發生幾率。農業部《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要求堅持農藥減量與保產并舉,數量與質量并重,生產與生態統籌,節本與增效兼顧。
一、影響水稻產量的病蟲害發生因素
工業生產導致環境污染,從而引發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適宜的溫度是很多生物生長繁育的條件。危害水稻等農作物的害蟲也在其中,在溫暖的大環境里,它們的繁殖速率提高,生長速度加快。適宜的溫度也促生了很多細菌病菌的生長,于是它們共同影響著水稻的產量。
二、病蟲害的種類
病害有好多種,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紋枯病、稻曲病、水稻稻瘟病、惡苗病、綿腐病等。蟲害類型又以稻飛虱、稻三化螟、稻卷葉螟等尤為顯著。
三、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現狀
(一)輕病害重蟲害
相比較蟲害發病的明顯特征,水稻病害的防治往往會被忽略,例如由灰飛虱隱藏在苗株根部所引起的條紋葉枯病。如果在前期被發現積極防治就不會出現由局部擴散到全部的條紋葉枯病。
(二)重后期輕前期
許多水稻病害的防治如果在前期被發現防治,就不會導致后期蟲子生長蟲齡不齊、蟲子品種多樣,造成不好根除的局面。許多農民認為前期有分蘗,可以不用防蟲,但是事實卻是截然相反。
(三)輕綜合防治,重視藥劑
由于缺乏綜合全面的考慮,很多種植戶沒有想到在育苗時就可以選擇抗病的品種,種植時采用寬株窄距的方式來防治后期出現的稻紋枯病,農戶們大都只是在水稻生病時用農藥圍追堵截殺死的病蟲害。其實完全可以從育苗、種植方式還有延緩種植期等方面來防治。
(四)重防治日期,輕藥種選擇
農戶們一般都是在植保部門下達的防蟲時間內進行防治,然而對于防治藥品的選擇卻疏忽大意。由于農藥品種的多樣性,殺蟲治病效果存在差異,農戶相對缺乏專業知識,農戶自主選擇的產品不一定具有同等的效力,這樣一來防治的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三、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普遍有以下幾種
對于水稻病蟲害的防治還是遵循防為主,治為輔助的方式,從育種到施肥、澆水等合理選擇安排。出現問題時用物理配合生物、化學等方法共同的防治。
(一)苗株品種的選擇
在水稻育種的初期需要選擇適應性強一些、抗病性也強而且高產的品種來種植,例如一些深兩優5814、廣八優165等抗稻褐飛虱病的品種,抗水稻瘟病的汕優94-4,穗豐占681對于預防白葉枯病也有很好的效果。播種前將所有種子在農藥或者溫水里泡一泡,能預防某些病菌對水稻的傳染。
(二)水稻科學施肥
稻田里的施肥需要注意有機肥、無機肥合理配比,并且與氮磷鉀合理搭配,配合測土配方施肥,滿足水稻對于養分的需求。還要注意某些含氮量高的肥效,對于某些病蟲害發生率會有增加,只有合理搭配施肥才能讓水稻生長態勢良好。
(三)水分合理灌溉
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調節田間的氣候。例如水稻各個時期所需的水分不同,可以用薄露灌溉或者干濕交替灌溉方法。
(四)綠色防控采用生物防治技術
用自然天敵的控害技術:利用寄生蜂還有寄生蠅來干擾害蟲種群,對其進行抑制。還可以用信息干擾素,干擾害蟲,降低繁殖率。生物防治沒有環境污染,選擇性較高,對于病蟲害防治有長久作用效果。一般30天內,不打農藥,培育天敵的繁殖,過了30天,可以適度噴灑。還可以采取稻鴨共存的飼養方式,在水稻分蘗非常旺盛的時候,每667畝可以放養15天大的小鴨子15只,通過鴨子在田間的飛行采食來抑制稻飛虱,而且還可以給稻田除草。
(五)綠色防控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是區別于化學防治方法,利用一些光譜來消滅趨光性的昆蟲,通過改變溫度、通過一些電流產品,破壞害蟲的生存環境來進行滅蟲。在種子播種前,用熱力學的辦法把里面的病菌清除。
(六)科學用藥化學防治方法
化學防治方法就是通過農藥等化學類藥劑對于病蟲害進行剿殺。優點是作用快,效果好,但是使用不合理很容易使病蟲產生抗藥性,所以需掌握藥量。缺點是不可以阻斷病蟲的繁殖。
1.對于水稻病蟲害農藥的噴灑無疑是最快速的方法,然而方法不當很容易引起病蟲害抗藥性的增加,所以要想農藥既能夠發揮作用,又不至于產生副作用,就必須合理配伍。首先施藥時間要和植保部建議的時間相同,最好能做到專業化統防統治;其次要遵循能一起殺絕不單獨殺的原則,這樣藥物可以達到最大化利用率。施藥時還需要弄清楚癥狀,好對癥下藥,所謂對癥下藥有奇效。
2.如果天敵可以解決的,最好不要用藥物。而且還可以選用既能殺死害蟲,同時還可以保護天敵的藥物,這樣可以一舉兩得。
3.科學施藥。例如對稻紋枯病,噴灑藥劑時需對準植株的根部,施藥的濃度還需要掌握,足量的水可以把藥劑對勻,低容量的新型噴霧器是很好的選擇,具備這些基本要素就可以放心噴灑。
篇3
關鍵詞水稻;病蟲草害;發生特點;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5.11;S4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2-0110-02
水稻是撫寧縣主要的糧食作物,為了確保水稻的正常生長,實現豐產豐收,應著重做好“五病五蟲”及田間雜草的適期防治工作。
1苗期病害
苗期病害主要有干尖線蟲病、惡苗病、水稻青枯病及立枯病。干尖線蟲病通過種子帶蟲傳播,苗期癥狀不明顯,在4~5片真葉時出現葉尖灰白色干枯,扭曲干尖,病株孕穗后干尖更為嚴重,劍葉葉尖端漸枯黃,半透明,扭曲干尖,變為灰白或淡褐色,病健部界限明顯。濕度大有霧露存在時,干尖葉片展平呈半透明水漬狀,隨風飄動,露干后又復卷曲。惡苗病通過種子帶菌傳播,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以苗期發病最重。上述2種病害必須通過種子消毒進行防治,選用16%咪酰胺、殺螟丹(惡線清)可濕性粉劑10 g對適量水浸稻種3~4 kg,以浸沒稻種為宜,浸種6~7 d,即可有效防治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1-2]。
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因低溫多濕、溫差大、土壤偏堿、光照不足、播種量過大、秧苗細弱等因素所致,此病嚴重影響水稻秧苗質量;青枯病是生理性病害,多發生在三葉期以后,癥狀表現為葉片發青,葉尖無水珠,打卷,新葉卷筒狀,嚴重時稻苗整株死亡。浸種后播種前用60%高效瑞毒霉可濕性粉劑100 g拌稻種50 kg,可有效防治水稻青枯病及立枯病。
2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廣,危害大,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都可發病,主要分葉瘟和穗頸瘟。低溫高濕、氮肥過量易導致其發病。寄主范圍是水稻、小麥、馬唐等多種禾本科植物。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從病稻草上傳入稻田中侵染危害。病菌傳播主要靠風傳播,雨、水流、昆蟲也可傳播。天氣轉暖,又有雨淋的情況下,越冬病菌會大量復蘇、增殖,從堆在田邊的病稻草上轉移到水稻植株上進行危害。
葉稻瘟應在急性病斑出現后進行防治,可用40%稻瘟靈乳油,或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連噴2~3次;防治穗頸瘟應在水稻破口前3~5 d和齊穗期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或40%稻瘟靈乳油1 500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3-5]。
3紋枯病
氮肥過量、密植及持續高溫高濕天氣均易導致紋枯病嚴重發生。該病從分蘗期開始發生,一般以分蘗盛、末期至抽穗期發病較重,以抽穗期前后發病更重,主要侵害靠近水面的葉鞘和葉片,嚴重時也危害上部的葉鞘和葉片。病斑初期為橢圓形,葉片中央為灰綠色,以后不斷擴大成為紋狀不規則病斑。病斑擴大后,葉鞘和葉片枯死,分蘗死亡,嚴重時稻株不能抽穗或雖抽穗而不能結實,或引起早期倒伏,發病輕的增加空秕粒和降低粒重。
7月初紋枯病病株率在10%左右應開始防治。用5%井岡霉素水劑4.5~6.0 kg/hm2,或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600~750 g/hm2對水大劑量噴霧,每隔7 d噴1次,連噴2~3次。
4水稻條紋葉枯病
水稻條紋葉枯病是由植物病毒引起的一種水稻病毒病。病毒通過介體昆蟲傳染,傳毒的昆蟲主要是灰飛虱。病毒在帶毒灰飛虱體內越冬,成為主要初侵染源。條紋葉枯病的發生與灰飛虱發生量、帶毒蟲率有直接關系。春季氣溫偏高,降雨少,蟲口多,發病重。因此,應抓住時機,于8月上中旬,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1~2次[6]。
5稻曲病
稻曲病主要危害水稻穗部,常會引起部分籽粒發病,造成空秕粒增多,粒重下降,并且影響米質。稻曲病發病重的年份產量損失在10%以上,一般年份在5%左右。發病時間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
稻曲病的防治應在水稻破口前3~5 d用30% DT可濕性粉劑2 250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于齊穗期用43%戊唑醇懸浮劑750 mL/hm2再噴1次。
6潛葉蠅
以幼蟲鉆入葉內潛食葉肉,殘留上、下表皮,使受害葉片呈現不規則白色條斑,在其中可見乳白色至黃白色長形無足的小蛆形幼蟲,后期還可見小而長的褐色至黃褐色多節的長條形兩頭尖的蛹。潛葉蠅每年有不同程度的發生,輕則影響稻苗生長,重則造成稻苗死亡。發生期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20 d(6月上中旬)。
潛葉蠅的防治可選用80%DDV乳油、4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1 500~2 250 mL/hm2對水450 kg/hm2噴霧。
7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是河北省具有潛在危險性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成蟲和幼蟲均為害水稻,成蟲沿寄主葉脈啃食葉肉或幼苗葉鞘,喜從葉片正面取食,使葉片僅存透明的表皮,形成白色的長條斑。幼蟲密集水稻根部,在水稻根內和根上取食,1~3齡幼蟲從根的側面蛀入,鉆食稻根,使根成空筒狀,4齡后在根外咬食根系,造成斷根和碎根。
稻水象甲1年需要防治2次,越冬代成蟲防治適期為水稻插秧后10~20 d(5月底至6月中旬),第1代成蟲防治適期為7月下旬至8月上旬。選用48%毒死蜱乳油、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0%三唑磷乳油1 500~2 250 mL/hm2對水450 kg/hm2噴霧[7]。
8水稻二化螟
水稻分蘗期受害,出現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現枯孕穗和白穗;灌漿期、乳熟期受害,出現半枯穗和蟲傷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風易倒折。二化螟幼蟲先群集在葉鞘內側蛀食危害,葉鞘外面出現水漬狀黃斑,后葉鞘枯黃,葉片也逐漸枯死,稱為枯梢期。幼蟲蛀入稻莖后劍葉尖端變黃,嚴重時心葉枯黃而死,受害莖上有蛀孔,孔外蟲糞很少,莖內蟲糞多,黃色,稻稈易折斷。有別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水稻二化螟在撫寧縣1年發生2代,第1代防治適期在6月25—30日,第2代防治適期在8月10—15日。
選用48%毒死蜱乳油1 500~2 250 mL/hm2,或18%殺蟲雙水劑3.75 k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
9稻蝗
以成、若蟲咬食葉片,咬斷莖稈和幼芽。水稻被害葉片成缺刻,嚴重時稻葉被吃光,也能咬壞穗頸和乳熟的谷粒。
防治適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用48%毒死蜱乳油,或20%三唑磷乳油1 500~2 250 mL/hm2對水450 kg/hm2噴霧。
10稻飛虱
稻飛虱是一種遠距離遷飛、具有暴發性和突發性的害蟲。其種類很多,主要有灰飛虱、白背飛虱和褐飛虱,成蟲有長、短翅型2種。稻飛虱主要棲息在稻叢基部,吸取植株汁液,使水稻植株變黃,影響產量。撫寧縣發生的主要是灰飛虱。
防治適期為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用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或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50~600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
11雜草
危害水稻的主要雜草為稗草、野慈菇、狼巴草、眼子菜等,防治主要從2個時期入手:一是秧田除草。用19%秧草靈(丁·撲粉)可濕性粉劑于播種后進行封閉除草,30 g用量可封閉床面45~50 m2。二是本田除草。在水稻插秧后5~7 d,結合施返秧肥,用60%丁草胺乳油2 250~3 000 mL/hm2+10%芐嘧磺隆可濕性粉劑450 g/hm2封閉除草,也可在稗草2葉1心、闊葉雜草出齊時用36%稻田旺(二氯·芐)可濕性粉劑900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觸殺防除[8]。
12參考文獻
[1] 許明發.水稻病蟲害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21):197.
[2] 項亞平.遼寧省水稻病蟲草害發生與防治概述[J].墾殖與稻作,1999(4):20-22.
[3] 陳愛芹.對水稻病蟲草害防治工作的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2(22):46-47.
[4] 崔興文,曹恩芝,譚艷波,等.無公害水稻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2011(2):78.
[5] 孔國順.有機水稻病蟲草害綜合治理技術初探[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4(1):39-41,46.
[6] 陸松靜,戴洪源,宋玉,等.水稻病蟲草害無公害綜防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8):47,50.
篇4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防治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69
引言
水稻是廣西地區非常重要的農作物,是廣大農民賴以維持生計的重要途徑。但從病蟲害防治工作整體現狀來看,防治效果還不是非常理想,個別地區病蟲害集中爆發問題仍時有發生,導致了稻農種植效益蒙受了較大損失。因此,非常有必要對該項工作進行研究,以期不斷提高廣西地區水稻病蟲害防治整體水平。
1 廣西地區水稻病蟲害防控現狀
1.1 重視程度不足
受知識和農技水平等因素影響,廣西地區,特別是山區地區的不少稻農,對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還很不夠,依靠經驗防治病蟲害的現象還很普遍。認為病蟲害發生是避免不了的,一旦發生,依靠農藥噴灑就可以有效治理,不會給收成帶來很大影響,并未認識到提前預防水稻病蟲害的重要性。但實際情況卻是,發生水稻病蟲害后,農戶往往都錯過了最佳防治期,導致病蟲害短時間內集中爆發,即使大量使用農藥,也無法很快消殺,既造成減產減收,也提高了種植成本,損害了自然環境,而在廣西很多地區都有著深刻慘痛的經驗教訓。
1.2 過度使用農藥
過度使用農藥是目前廣西地區水稻種植業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雖然農藥使用短時間內見效快、消殺效果好。但從長遠角度看,過度使用農藥,導致各種病蟲害不同程度的形成了抗藥性,一些千辛萬苦研究的新型農藥,使用不了幾年就失去了作用,還得繼續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研究新藥。這致使所用農藥標準越來越高、毒性越來越大,使用成本逐步上升,但同時卻污染了環境、農藥殘留進入了人類食物鏈,損害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同時,稻田內原本病蟲害的各種天敵也同時被滅除,這同當前所提倡的綠色、無機、環保種植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1.3 防治技術較低
防治技術不高是困擾廣西地區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一大因素。因為很多蟲害特征比較明顯,不少稻農一眼就能看到,基本可以做到一發生就消殺掉。而水稻病害在發生初期的發病癥狀并不特別明顯,不注意觀察往往被忽視掉,如水稻葉螟病,初期只偶爾出現一些白邊,如果不及時防治,則很快大面積出現,后期再如何防治,也導致水稻減產。另外,雖然基層農技部門對農藥使用也做出了推薦,但有的稻農憑經驗、圖成本,偏聽偏信選用了一些價低質次的不合理或高毒性農藥,致使防治效果很不好。在噴灑時,配比不科學、噴灑不均勻,導致水稻上部病蟲害防治不力。或者選用高毒性農藥,即使一時控制了病蟲害發生,但一段時間過后,病蟲害又集中爆發,且農藥殘留過高,市場難以售賣。
2 改善廣西地區水稻病蟲害防治現狀措施
2.1 強化重視程度
應大力依托農技下鄉途徑,將水稻病蟲害防治知識送到稻農手中,著重為他們介紹水稻病蟲害發病機理特征、農藥使用方式、田間管理要領等,大力推廣優質抗病抗害水稻新品種種植,使稻農真正認識到科學防治病蟲害對于提高種植效益的重要意義上。在宣傳手段上,要依托報紙、短信、廣播、電視等新舊媒體,全方位進行農技知識宣傳。各級部門,特別是基層政府要在此方面給予各種優惠,如就病蟲害防治技術提供一些低息或無息貸款,對新型農藥進行價格直補,定期組織農技知識巡回宣講團,降低優質水稻品種市場價格,定期組織稻農病蟲害防治工作培訓等,都可以有效提高稻農科學化防治病蟲害的積極性和能力水平。
2.2 實時監控病蟲害發展
地方政府應指導當地農技科研部門建立水稻病蟲害整體監控預警機制,聯合水文、氣象、農業、測繪等部門現代化、專業化力量,構建病蟲害預警聯動機制。對轄區出現的常規性和突發性水稻病蟲害,要適時組織專業部門和人員會商研究,及時研判病蟲害發展趨勢,提出針對性防治措施辦法。同時,依托短信、微信等通訊手段,第一時間將病蟲害情況通報每名農戶,確保防治工作提前提早。要落實崗位責任制,每個村落、每個種植區都要指定專人負責本區域病蟲害情況監控,確保遇有情況,能夠迅即掌握、迅速防治,以免耽誤病蟲害最佳防治期。
2.3 施行科學防治手段
短期內,應以在水稻種植區普及農藥預防病蟲害手段為主要方式,針對當地水稻生長不同時期主要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推廣施用最佳農藥品種,且應以低毒低殘留農藥為主,逐步淘汰高毒性農藥。經濟較好的水稻種植區,可逐步開展無人機噴灑農藥和自動化噴灑,減少農藥白白流失,擴大農藥規范化使用范圍,能夠獲得很高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長期時間中,應教育廣大稻農積極創造病蟲害滋生蔓延的不利條件,用自然的力量去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大力推廣生態水稻種植技術,普及病蟲害生物防治手段,選育耐害耐蟲高產優質水稻品種。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區建立農業示范田,向廣大稻農全面展示新型綠色無公害水稻病蟲害防治手段和效果,以點帶面形成級聯效應,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其中。
2.4 加強技術性指導
政府應統籌各相關單位,邀請專業農業專家,對本地區水稻病蟲害發展特點、趨勢等充分調研,研究制定水稻重特大病蟲害預防處置辦法。在7、8月水稻病蟲害發生發展的關鍵時期,要適時選定有代表性的地域,對紋枯病、白葉枯病、稻瘟病、稻飛虱等重點病蟲害,召開防治工作現場觀摩會,研判病蟲害發生發展態勢,擬制防治手段措施。要指定專門技術人員包村包戶,于病蟲害防治關鍵時期深入田間地頭,幫助稻農科學使用農藥,及時做好防治措施,將病蟲害影響范圍和程度控制到最低,做到蟲情害情不減少減緩,人員不撤回、支援不降低。
2.5 嚴把市場監管
上級主管部門必須對農資農藥市場實施嚴格的監督管理,從源頭上堵住假冒偽劣農藥和水稻種子進入農戶手中,減少各種坑農害農事件發生。要教育廣大稻農應從正規有資質的農資站等單位購買農藥,對那些遍布城鄉的售賣農資產品的小超市、雜貨店等安排專人定期檢查,一經發現制假售假,必須給予嚴厲的經濟處罰和法律制裁。有條件的地區,應逐漸普及惠農連鎖超市,開展農資產品下鄉活動,降低正規農資產品的價格,暢通售賣渠道,使廣大稻農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到合格產品。在這一過程中,要逐漸推廣各種低毒無公害農藥,既確保了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效果,也實現了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無形中提高了水稻價格,實現了增產增收。
3 結語
水稻種植關系著廣西地區廣大農民生存生計,關系著農村地區社會安全穩定,相關部門和農技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著力普及廣大稻農病蟲害防治科學知識,使他們認識到科學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水稻成為農民朋友脫貧致富的有力幫手。
參考文獻
[1]茍在陽.四川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技服務,2014(12).
[2]徐月華.永定區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現狀與發展對策[J].福建農業科技,2015(5).
[3]王劍.湖南省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現狀及其發展對策[D].廣西大學,2014.
篇5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防治;問題
農業種植的生產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國的國民經濟的發展,然而,由于我國近些年部分水稻主要種植地區出現病蟲害的現象,從而給水稻的生產質量帶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稻曲病、二化螟、稻瘟病等病蟲害,給我國水稻種植帶來很大的損失。水稻種植期間,一旦發生病蟲害,不僅對水稻生產量會進行大大的降低,還會對農民的收入帶來影響,更對我國社會經濟帶來滯后的影響。可以說,水稻能否高產,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病蟲害的問題,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對策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我國水稻生產質量。
一、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力度較弱。大多數的農戶在進行水稻種植期間,只會觀察水稻的表面來判斷是否出現病蟲害,如果沒有發現,就不會采取相關的預防措施,這無疑會給水稻造成隱患問題。另外,大多數的農戶對于水稻病蟲害的相關的專業知識了解的不多,所以,即使已經發現水稻出現了病蟲害,但是不知道該怎么處理,更由于很多人不重視防治工作,這樣的行為只會導致病蟲害對水稻大面積的影響,一旦病蟲害進行大量的繁殖,這對于水稻來說存在巨大的隱患。而且由于季節性等因素,會成為病蟲害滋生的溫床,尤其是稻曲病很容易在環境便利的條件下大量的繁殖。
2.用藥方法不合理。由于很多農戶對水稻防護方法的相關知識不了解,所以在對水稻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時,多采用化學農藥,很多農戶為了少花錢,在進行農藥的購買時,會買較為便宜的農藥,由于這些農藥不是新產品,其藥效已經大不如前。更有甚者在進行農藥配比時,沒有對相關的說明書及作用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閱讀,對農藥的使用量上過量的增加,而且操作時間上的不合理,從而讓水稻對農藥產生抗藥性。另外,在農戶對水稻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時,為了保險起見,會對農藥進行大量的濫用,這無疑給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
3.防治不專業。在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期間,防治不專業主要表現在:一是設備不先進。大部分群眾防治病蟲以手動噴霧器、電動噴霧器為主,而且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工作壓力小,影響了防治效果,而且容易發生農藥中毒事故;二是用水量普遍不足。防治病蟲害,一般要求前期畝兌水量為30kg,后期畝兌水量為45kg,飛虱大暴發時畝兌水量增加至60kg。然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群眾嫌麻煩,畝兌水量一般為15-22.5 kg,即噴霧器1-1.5桶水,把畝用藥量全部加進去,在操作期間也不夠規范,不能正確地二次稀釋農藥;三是防治時間不準,很多群眾不根據病蟲情報結合苗情進行防治,不管早熟、遲熟品種還是早抽穗晚抽穗都是統一時間打藥;大部分群眾打藥次數普遍偏少,一季打1-2次藥,打了破口藥就不打齊穗藥,從而降低了水稻病蟲防治工作效果,經常導致穗頸瘟發生流行,稻飛虱暴發危害,病蟲暴發后又進行補打,而這時防治效果往往較差,而且已經造成了損失。四是專業化防治程度較低。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近幾年剛剛起步,群眾認識有一個過程,加上專業防治組織購買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和植保無人機前期須投入大量的費用,因擔心購買高效植保機械后,簽不到服務合同,導致專業防治組織之間發展不平衡,開展服務參差不齊,統防統治面積比例小。然而,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和植保無人機因其防治效率高,防治效果好,省工省藥,正在被廣大專業防治組織和群眾所接受。
二、水稻病蟲害防治對策
1.病蟲防治信息宣傳。防治水稻病蟲害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影響農民的生產效益,所以,要對水稻病蟲害防治體系進行宣傳。對防治體系實施宣傳不僅能為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有效途徑,還能提升防治工作的實施水平。利用電視、標語、墻報、培訓、技術資料、病蟲情報、手機短信等多種方式宣傳病蟲防治信息,如防治對象、防治時間和防治方法。在圩鎮、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處設立病蟲信息宣傳欄。病蟲防治時期,植保技術人員下沉到村組對農民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指導群眾科學病蟲防治,現場解決病蟲防治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高病蟲防治水平。
2.綜合防治。利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進行防治,可以減輕或推遲病蟲的發生,減少防治次數,減少農藥用量。稻田耕漚滅螟降低螟蟲基數,浸種消毒降低稻瘟病和惡苗病的發生風險,稻鴨共育減輕病蟲的發生。利用二化螟、稻飛虱等害蟲趨光性進行燈光誘殺,蟲害看到光后會靠近,然后被殺死。還可以使用測報燈,對害蟲的發生進行預測,提高測報的準確性,做到預報準確,及時,群眾及時用藥,科學用藥,提高防治效果。對于生物防治,利用蟲害的天敵來控制病蟲害的繁殖數量以及繁殖速度,該方法雖然不能起到一定的根除作用,但不會污染環境,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大力推廣生物農藥,生物農藥具有安全、高效、無污染等優點,可以確保環境安全,提高大米品質和效益。對于化學防治方法,在做好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等的基礎上,病蟲發生時再輔以化學防治,做到混合用藥,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一次用藥,多種病蟲綜合防治,減少用藥次數,減輕勞動強度,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益,減少農藥用量,提高稻米品質,提升種糧效益。
3.專業防治。專業化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防治效率高。應該大力扶持專業防治組織的發展,鼓勵專業防治組織購買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和植保無人機進行作業,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確保專業化防治健康有序發展。政府可以進行一定的資金支持,并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推廣引導,推動專業化防治工作的開展。同時,政府還要增加相關的政策扶持,激發農戶的工作積極性。其次,政府需要創建專業化的實施團隊,提高團隊的的整體實力,不僅要對其宣傳與指導,還需要在市場上加強競爭與防治。最后,專業組織的形成要從自身做起,并對相關人員實施的業務進行培訓,不僅要促進操作手段的規范性,還需要利用先進的設備,保證服務工作的優質化。
三、結語
水稻病蟲害是影響產量最為重要的因素,對當前防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加大政府投入,進行政策扶持引導,鼓勵專業防治組織的發展,提高群眾的科學防治意識,利用多種手段控制病x危害,不斷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農藥用量,提高產量和品質,保護生態環境,提高效益,才是病蟲防治的最佳出路和良策。
參考文獻:
[1]劉曉飛.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防治對策[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12).
[2] 鄒前鋒,楊曉暉,彭楊,成連香,吳述云,胡柏森.淺談如何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的技術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6(18).
[3]韋孔林.水稻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14).
篇6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4-0150-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數量急劇增加,傳統的糧食生產量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生存需要。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廣,經過幾千年的經驗累積和近代以來的技術培養,成為我國高產量的農作物,解決了中國幾千年以來的人口吃飯問題。雖然水稻是我國大面積種植的糧食作物,但是水稻因為病蟲害的增加,每年都會造成大幅度減產。調查研究表明,水稻蟲害已達50多種,病害更是高達200余種,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該文就水稻的主要病蟲害進行介紹,并探討其防治技術,以供參考。
1 病害
水稻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大量種植,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大部分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為例,該區降水比較充沛,溫度適宜,十分適合水稻的生長,但是也為水稻病害的產生提供了條件,主要病害有白葉枯病、稻瘟病、水稻紋枯病等。白葉枯病作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近年來出現較少。白葉枯病是一種細菌所造成的水稻葉部病害,通過入侵水稻根莖的傷口,使水稻秧苗表現出葉枯,并產生褐色枯斑,此種病菌適宜發育溫度在25~30 ℃,特別是近年來化肥施用中偏施氮肥或過量施用氮肥,過多的氮肥和低洼積水導致白葉枯病不僅發病早,而且發病情況嚴重。水稻紋枯病的發展長時間比較平穩,但是自21世紀以來,水稻紋枯病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對水稻產量和質量危害更大的水稻病害。通常此病毒在土壤和雜草中越冬,在溫度適宜的時候插秧粘附于水稻上,水稻受害后,通常表現為灌水后浮于表面,葉征潮濕,呈黃白色枯死。而水稻稻瘟病在全國各地時常發生,全國各地水稻發病情況輕重不一,也是我國水稻所受威脅最大的病害。水稻稻瘟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病菌在病稻草和種子上過冬,通過風雨傳播的方式,從水稻的表皮直接入侵[1-2]。多發生于濕度大、霧氣、露水中的適宜溫度環境中。
2 蟲害
一直以來,水稻的病蟲害給我國的糧食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農業科研人員不斷提高水稻的抗病蟲害能力,農業種植人員也不斷加強對水稻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在水稻生產中使用大量的農藥以保證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的種植方式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給生物多樣性創造了很好的生存條件,加上我國水稻種植地區都以紅壤為主,以延平區為例,地勢起伏小,耕地土壤大部分都是水稻土,給水稻病蟲害的出現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條件。而且長時間施用農藥,使水稻害蟲形成了抗藥性。因此,水稻病蟲害仍然是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水稻主要蟲害有稻稈蠅、二化螟、稻飛虱等。稻稈蠅通過鉆入稻葉內形成多個小孔,導致葉片破碎,大大影響了水稻的產量。二化螟和稻飛虱是我國水稻生產最普遍和最嚴重的蟲害之一。主要是在水稻成熟期內對水稻進行破壞,導致水稻枯死,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3 防治技術
水稻病蟲害每年都會導致損失大量的糧食,不僅會對糧食價格產生影響,而且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安全隱患。因此,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采用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化學措施3種方式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水稻的蟲害,可以通過生物措施和物理措施進行有效的解決,比如培育稻鴨可以很好地遏制蟲害。因為稻鴨能夠捕食大部分的飛虱和各種害蟲,而且在稻田中對害蟲進行捕捉時,可以起到采草、耕耘的作用,刺激水稻的生長,同時可以有效地減輕水稻紋枯病和蟲害的影響。物理措施則是利用害蟲的喜光性,在稻田內設置誘蛾燈進行誘殺,減輕稻田蟲害。化學措施相比以上2種方式來說,應用程度最普遍、應用效果最好,通過化學試劑可以在短期內達到殺蟲、減輕水稻病情的理想效果[3]。目前,化學試劑以農藥為主,但是使用化學試劑也需要注意,不同的水稻病情、水稻蟲害需要使用不同的化學試劑,比如防治水稻紋枯病使用三唑酮農抗效果好,但是紋枯病和稻飛虱同時發生時就需要用其他化學試劑進行組合使用,要根據具體的水稻病情,合理使用農藥。
4 小結
水稻病蟲害對我國糧食產量和質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脅,通過各種手段對水稻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不僅可以減少農業的損失,還可以提高我國的糧食安全,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在防治措施中,要特別注意農藥的使用,在使用農藥的過程中,盡量減少農藥的濃度,控制農藥的使用次數,降低農藥的毒性,禁止使用高毒性的農藥,盡可能地保護生態多樣性[4]。
5 參考文獻
[1] 詹才灼,汪恩國,方學縣,等.水稻重大病蟲害標準化綜合防范總結[J].現代農業科技,2008(9):99-100.
[2] 李紹杰,魯秀芝,李華,等.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2):120-121.
篇7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預防
1.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植物檢疫的方法
植物檢疫是為了防止人為的傳播植物危險性病蟲,保護本國、本地區農業生產和農業生態系的安全,服務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因而,要通過嚴格的植物檢疫措施以延緩或杜絕外來生物入侵和擴散。
2.農業防治的具體內容
2.1預防水稻病蟲害的基本方法
水稻病蟲害的防治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實現水稻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田生態安全的防治目標。種子處理 首先要選擇抗性良種,這是預防病蟲害的最有效途徑。第二,品種要常更新,防止長期種植某一品種使該品種抗性降低而導致病害流行。第三,進行種子消毒,可選用浸種靈浸種消毒,能有效預防惡苗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等傳染病害。
2.2適當改進耕作、栽培技術
要適當的對原有的耕地技術進行改進,提高廣大農民對科學種植的認識。改善栽培技術,提高創新能力,病害的發生不僅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甚至會給人們帶來生命的威脅。病害的問題其實是可以預防并消除的,可以通過優化量管理體系、加強對于過程的監督來保證。要嚴格遵守種植的步驟與技術的規范性。
2.3選擇適時播種,改進播種方法
在種植前要對土壤、氣候、以及地質條件做好相關的研究,確保適合水稻的生長。要改進播種方式來達到避免病害的發生,在原有的播種方式上進行優化改進。提高相關技術人員的知識水平,同時提高每一位種植人員的技術水平,使其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播種的時間也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這樣才能使水稻的生長更加的健康。
2.4加強建立無病留種田,這樣可以減少初侵染源
燒毀病稻草可減輕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的發生,春耕澆水時打撈浪渣,可以消滅紋枯病菌核,病少初侵染源。冬季深耕翻土,深水泡田能使在土壤中越冬的螟蟲大部分死亡,降低來年基數。
2.5要注意加強肥水管理
適施N肥,增施P、K肥,能增強水稻的抗病性,一般要求底肥要足、劇巴要早,以減輕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為害。配施適量硅元素,增強稻株的抗性。患有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等病害的稻草不能用來還田。
秧苗期防止淹苗,大田期不串灌、漫灌是預防白葉枯病傳播蔓延的主要措施。要適時適度烤田,干干濕濕,可抑制紋枯病病情垂直擴展。成熟期不宜過早斷水,可減輕穗瘟、稻飛虱等病蟲為害。春季,一般在3月下旬灌水漚田10d左右,可有效降低稻螟蟲的越冬蟲源。
3.關于生物防治的具體內容
就是利用微生物或生物代謝物、天敵昆蟲、菌體達到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菌的目的。它具有高度選擇性,對人、畜和有益生物及農作物較為安全,不污染環境,對病蟲發生有較長期抑制作用等優點。
3.1采取以蟲治蟲的方法
利用寄生蜂(稻螟赤眼蜂、螟黃黑卵峰、稻虱纓小蜂、自足扁股小蜂、絨繭蜂、稻縱卷葉絨繭蜂等)。利用農田蜘蛛(小黑蛛、日本長腳蛛、卷葉刺足蛛、擬環紋狼蛛、水狼蛛、三突花蛛等)。
3.2采取以微生物治蟲的方法
目前應用較多的有殺螟桿菌、殺蟲細菌、青蟲菌、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
3.3采取兩棲動物治蟲的方法以及微生物治病
可以采取兩棲動物治蟲的方法以及微生物治病,如蛙類、蟾蜍等。利用它們吃蟲子的天性對水稻的病蟲害進行保護是最天然的方法。既降低了成本,而且對環境的破換程度也降到了最低。我們還可以用微生物的辦法去預防水稻病蟲害的發生,例如目前生產上應用的井崗霉素治紋枯病。
4.物理防治的具體內容
應用各種物理因子如光、電、溫、濕度和機械設備來防治害蟲的方法,稱為物理機械方法。防治水稻蟲害比較有效的物理方法就是大面積推廣應用頻振式殺蟲燈。頻振式殺蟲燈根據害蟲的趨光性,用光源20瓦的黑光燈,波長為3650埃,燈四周加高壓電網,能有效誘殺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試驗證明,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二化螟,在一個代次,平均誘殺二化螟成蟲432頭。
人工機械捕殺,當害蟲發生面積不大,不適于采用其他防治措施時,應當進行人工捕殺。利用燈光誘殺害蟲,很多夜間活動的昆蟲具有趨光性,可用各種誘蟲燈進行誘殺害蟲,如稻飛虱。及時處理病谷、病稻草,不在田塊附近堆積病稻草。
5.化學防治的具體內容
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還可以使用農藥防治的方法。所有使用的農藥都必須經過農業部門藥檢定所登記。嚴禁使用未取得登記和沒有生產許可證的農藥,以及無廠名、無藥名、無說明的偽劣農藥。要盡可能選用無毒、無殘留或低毒、低殘留的藥。提高水稻的質量,安全,保證人民食品安全的利益。
化學防治就是選用化學藥劑來直接消滅害蟲,是防治水稻病蟲害的一個重要手段,它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優點,但是單純地使用化學防治水稻病蟲害只能取到救急作用,不能創造阻礙病蟲害大量發生的條件,而且會導致成本較高,病蟲害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引起病蟲害再次猖獗,造成殘毒危害等缺點。因此科學的藥劑防治是解決病蟲危害最有效手段。
5.1要學會對癥下藥,適時施藥,合理用藥
每次施藥前應當根據當地的植保部門提供的時間和配方進行施藥,才能很好地防治各種病蟲害。根據我區的病蟲發生情況對水稻的幾種主要病蟲害提出合適的施藥時間和適用防治藥,如二化螟:大田期秧田每畝有卵500塊,大田穴枯鞘率達0.5%以上時用50%殺蟲雙100g或90%殺蟲單50g兌水40~50kg噴霧。稻飛虱:水稻分蘗未期至孕穗前期,百穴有蟲500頭,用25%撲虱靈25~30g或10%11比蟲啉20g兌水30~40kg噴霧。
5.2必須堅持使用無公害農藥
盡量避免使用劇毒、高毒農藥。宜選用BT及其復配劑,殺蟲單,殺蟲雙、銳勁特等防治水稻螟蟲、稻縱卷葉螟;三環唑及其復配劑防治稻瘟病;井岡霉素防治紋枯病;比蟲啉、撲虱靈防治稻飛虱。稻田嚴禁使用對天敵和水生動物殺傷力較強的菊酯類農藥,慎用有機磷類高毒農藥,大部分有機磷農藥已被禁止使用,在我地使用較普遍的50%甲胺磷從2007年起也將被禁止使用。
一是要選用新型的噴霧器,采取低能量噴霧。二是提倡農藥合理的混配、輪用。不能單用受害重的一種藥物。三是用水量要足,保證藥液均勻周到。四是要對準位置施藥,如防治稻瘟病、稻縱卷葉螟。五是施藥時稻田應保持一寸深的水層一周左右,以保證防效。
篇8
[關鍵詞] 水稻 高產 栽培技術 病蟲害 防治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199-01
1 分析水稻高產在栽培技術方面的要點
1.1 水稻品種的選取
水稻在品種質量上直接影響水稻的后期生長,其對環境的適應也有一定要求,故栽培的環境特征與其密切相關。水稻自身的特性就決定了在后期生長中具有抗病蟲害的強弱能力和總產量,以及在食用中的口感等。在選取水稻品種時,定要確保其品質特性、生長環境以及可栽培的良好性。在選取品種的后續工作中,應該對某品種水稻做相應處理,,也是可以影響產量與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因而在實際操作之中,尤其是在選取品種過程之中,要根據種植區去選最適宜的高產品種,要求技術員反復做實驗獲取,而后綜合所有因素去權衡與考量所有指標。此外,也應依照水稻在成熟后期收獲的最佳時間去選取早熟、晚熟品種。
1.2 提升播種、育秧的綜合水平
針對水稻播種而雅琴主要是移栽培育后的秧苗,而后將其放至稻田中生長,在該過程中人工或機械插秧都應注意植株的間距,盡量呈現均勻分布的狀態,適宜的深度便于秧苗快速適應新的生長環境。由于播種和育秧的綜合水平將直接影響著水稻在成熟期的產量,因而在落實播種和育秧工作時他應該實現做好生產規劃,科學、合理的進行播種與育秧,盡量避開夏季的高溫天氣。另外,在育秧前應充分掌握水稻品種具有的特征、生長周期等實況,結合種植區天氣預算播種、育秧的最佳時期。當前普遍使用旱育秧的技術,對各環節操作有較高要求,足以達到提升播種和育秧總水平的目的。
1.3 合理化施肥
由于高產水稻都是雜交而來,故其具有相對發達的水稻根系,吸收養分能力也較強,可在恰當時間增施氮磷鉀等化肥。同時,應保證所施之肥為有機化肥,已達到合理化施肥的目的。在水稻田地間應該盡量清楚所有雜草,且并鉀肥的施用在2千克每平方米左右,待肥料攪拌均勻以后撒至稻田種植區,運用淺水進行灌溉而后等待落實插秧工作。在施肥前應吧肥料分類,確保稻田土壤中營養成分的均衡性。另外,追肥次數應該保證在四次左右。在插秧一周后方可施用分桑肥,一個月后施穗粒肥,確保追肥時間不能與除草等作業同時展開,真正做到合理化施肥。
1.4 對秧苗作質量分析
秧苗要想成功移植盡量選取其他生長時期,例如:五葉期早稻非常適宜移栽,但對于中晚稻而言,最好在25或26天秧齡時移栽,在該生長時期的秧苗具有相對發達的根系,且干重也達到要求的標準值,同時保證生長葉不能超過五片。其秧苗在生長中的規律應詳細掌握,在高溫天氣有較快生長速度。若秧苗根部在移栽過程中帶土,則可淺插一些,相反則可深插一些,深度應在2厘米左右,該移栽深度能確保秧苗在后期生長中發育出較大的稻穗。因此,有必要在栽培技術中分析秧苗質量。
2 探討水稻病蟲害的相關防治工作
2.1 防治常見病蟲害
水稻在生長期間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以下幾種,例如:
2.1.1葉稻瘟。典型癥狀是出現病斑,應該選用濃度是30%潔苗的乳油15毫升,加入45千克水進行稀釋在以噴霧形式實現防治工作,為了達到更加效果可適當增加藥物濃度,但要注意用量否則會致使植株死傷。
2.1.2穗稻瘟。針對該病理要注意防治的時機,在其破口期用濃度是75%具有可濕性三環唑粉末藥物30克,以及濃度是40%乳油30克同時使用,再用45千克水稀釋展開噴霧式防治,保證內周用一次且持續三次效果更佳。
2.1.3稻飛虱。該病蟲還主要是不斷吸收植株內部汁液,而后令植株漸漸發黃,最終令其水稻產量嚴重下降。針對該病蟲害防治而言,最好使用濃度是25%具有可濕性優樂粉末藥劑30克,用45千克水稀釋,同樣用噴霧形式去落實防治病蟲害的操作。
經過以上探討最好實時觀察水稻生長情況,便于及時發現病情采取防治措施,以確保培育出高質量、高產量的水稻。
2.2 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注意事項
由于水稻在生長期間產生的病蟲害有許多種類,并所影響的范圍較大,同時產生較大的農作物災害,直接影響水稻在國內的生產總值,也阻礙了農業十點持續、穩定的生產與發展,為此在落實防治工作中應注意:選取抗病性、抗蟲性較強的水稻品種,以便在基因上實現預防指標。在生長期內及時清除植株上的病蟲害,以免感染更多的水稻植株。通過增加水肥等管理,為水稻的秧苗提供優質生長空間及環境。此外,還可利用其病蟲害的天敵去治理,既環保又能達到防治效果。因此,在防治工作中不僅要注意防治的時機,還要注意防治工作落實的環保性。
3 結束語
經過分析水稻高產在栽培技術方面的要點,主要是品種的選取、播種及其育秧綜合水平的提升、合理化施肥以及分析該秧苗的質量等,全面控制水稻的產量。而后針對水稻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展開探討,旨意提升水稻在生長、生產中的質量。令水稻在栽培的整個過程中實現較為科學的管理,從而培育出優質、高產水稻。在維護農作物種植者的切實利益同時,實現了較高經濟利益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玉霞,唐貞瀾,段德芳.水稻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技服務,2013,6(30):551―552.
[2]陳昭鵬.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科技生產技術速遞,2015,8(8):103―104.
篇9
一、工作目標。
切實做好大春病蟲害防控工作,嚴密監測,發現疫情及時處理,防止因稻飛虱、稻瘟病、水稻螟蟲、紋枯病等病蟲害發生、漫延而造成糧食減產,確保我鄉糧食生產安全。
二、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要把此項工作提高到疫情危害糧食安全的政治高度,真正認識到大春病蟲害的危害性和嚴重性,成立由鄉長為組長,分管副鄉長為副組長的大春病蟲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鄉大春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
三、實施聯系村責任制。
實行聯系村組長包聯系組,聯系村人員包村,技術人員包防治的“三包”工作制(鄉大春病蟲害普查及防控人員名單見附件3)。由各聯系村組長帶頭,督促工作人員到崗到位情況及后勤保障。包村工作人員負責包村、包組、包戶、包田塊、包普查、包監測、包防控,確保普查防控不漏田塊。技術人員負責培訓防控知識,指導落實防控措施,監測防控效果,資料收集及數據匯總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做好監測預報。合理設置大春病蟲監測點,在全鄉12個農村行政村設置12個監測點,安排專人落實,規范開展水稻重大病蟲害系統監測和大田普查,及時上報病蟲調查情況,以便準確預報,緊急情況警報。各村社應及時按預報指導農戶進行防治。
(二)加強宣傳培訓。將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納入水稻高產創建、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陽光工程等項目培訓的重要內容,利用會議、趕場天等時機,采取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廣泛宣傳大春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意義,同時加強培訓和技術指導,讓廣大群眾對大春病理常識有更深的認知,加強田間指導,提高防治技術的入戶率和到位率,切實做到早發現、早治理。
(三)抓好技術示范展示。在水稻高產創建示范區,建立水稻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以點帶面推動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做好水稻重大病蟲危害損失監測和防治效益評估,展示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效果。
(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大力扶持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的發展,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專業化防治領域,鼓勵農藥生產經營企業、農業生產服務組織、農技人員、農戶等創辦專業化防治組織,鼓勵專業化防治組織開展跨區作業服務,連鎖經營和應用綠色防控技術。
五、防控技術措施
(一)水稻
稻飛虱:重點防治白背飛虱,在百叢蟲量1000頭以上,雜交稻穗期防治指標可放寬到百叢蟲量1500頭以上,于低齡若蟲高峰期對莖基部粗水噴霧施藥防治。“治蟲防病”,有效切斷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的傳播途徑。可選擇使用噻嗪酮、吡蚜酮、吡蟲啉、異丙威等農藥品種進行防治,避免使用低含量復配劑。利用稻田稻鴨共育,對水稻抽穗前的稻飛虱、螟蟲等蟲害以及草害有較好的控制效果。
稻縱卷葉螟:重點做好水稻中后期稻縱卷葉螟主害代的防治,防治指標為百叢50個束尖。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齡幼蟲高峰期優先選用bt.、乙基多殺菌素等生物農藥防治,或選用氯蟲苯甲酰胺等高效藥劑進行防治。
螟蟲:水稻分蘗期防枯心,破口抽穗期防白穗。堅持按防治指標開展化學防治,二化螟分蘗期枯鞘株率達到3%、孕穗后期至抽穗期每畝卵塊數達到50塊的稻田,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藥防治。一代,掌握在產卵高峰后,抓住枯鞘期施藥。二代,在螟卵孵化高峰期內,重點挑治抽穗不到80%的稻田。防治螟蟲可選用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酰胺、氯蟲.噻蟲嗪、殺蟲單•bt等藥劑。
稻瘟病:在搞好品種合理布局及稻草處理的基礎上,嚴格把好“三關”,即藥劑浸種和帶藥移栽關、葉瘟挑治關和穗頸瘟預防關。苗葉瘟要大力推廣帶藥移栽技術,開展葉瘟挑治,抓住發病初期;穗頸瘟要抓住破口初期施藥;常發區、重發區、感病品種種植區要在齊穗期施第二次藥。藥劑以選用三環唑、咪鮮胺、氟環唑、氯啶菌酯等高含量單劑為宜。
紋枯病:重點在水稻分蘗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耕漚稻田時打撈浪渣,加強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蘗末期曬田,當田間病叢率達到20%~30%時藥劑防治。可選用井岡霉素、紋曲寧、愛苗、拿敵穩等農藥品種進行防治。施藥的重點部位是:水稻中、下部。
稻曲病:避免過量和遲施氮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點在水稻孕穗末期開展預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藥,如遇適宜發病天氣,7天后需要第2次施藥。可選用紋曲寧,或愛苗、拿敵穩、好力克等高效對路藥劑,在有效預防稻曲病的同時可兼治紋枯病。
(二)玉米
玉米螟:在越冬代成蟲羽化初期使用性誘劑誘殺,羽化高峰期開燈誘殺。一、二代玉米螟產卵高峰期為投放赤眼蜂傳毒的最佳時間。在玉米螟卵孵化率達到30%時噴灑bt制劑。心葉末期撒施bt或毒死蜱或辛硫磷顆粒劑等點心,也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康寬)或氯蟲.噻蟲嗪(福戈)噴霧。
玉米紋枯病:合理密植和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土壤潮濕的地塊,應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發病初期,人工剝除植株下部的有病葉鞘。藥劑防治適期為發病初期,受害葉鞘位較低(不超過第八葉鞘位)時進行。可選用井崗霉素或紋枯凈防治。注意防治前應先剝除植株下部的病葉和病葉鞘。
玉米大、小斑病:選用抗病品種。玉米收獲后及時將病株殘體翻入土壤,用秸桿漚肥時要經過高溫發酵腐熟后再用,未經處理的秸桿要用泥封起來。適時早播,重病區實行秋翻和輪作,提倡玉米與矮稈作物,如花生、豆類間作。增施基肥,適時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增強田間通透度,降低發病程度或推遲發生期。在心葉至抽絲期的發病初期,可葉面噴施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等藥劑防治。
六、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明確工作職責。各村要高度重視大春病蟲害防治工作,要成立大春病蟲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加強普查和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村主任為防控工作第一責任人。各村要將大春病蟲害防治工作落實到每個組及農戶,杜絕出現控防工作死角,確保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實。
(二)切實增加投入,提供物質保障。大春病蟲害防控經費由鄉財政給予補貼。主要用于普查監測、緊急隔離、公共場所的無害化處理和防控經費等。建立大春病蟲害應急防治物質儲備制度,確保疫情防控的緊急調用。
(三)充實人員,技術指導到位。在對大春病蟲害進行普查和防控期間,鄉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落實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各村也相應落實專人負責。鄉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人員主要負責對病蟲害的田間系統調查、預測預報、制定普查和防控方案等工作。各村負責本村范圍內的普查、監測、信息報送等工作。
篇10
關鍵詞: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水稻病蟲;綠色防控
中圖分類號:S435 文獻標識碼:A
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是一項十分復雜且重要的工作,病蟲害防控工作水平和質量將直接影響著整個稻田內水稻的質量,關系著生產的糧食數量與質量,直接影響著農戶的收益。因此,探討、分析水稻種植中常見的病蟲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只有農戶重視種植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才能認清影響水稻生長的因素,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應對對策,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與綠色防控技術,可有效提高農戶種植的水平和質量,保證稻田與水稻安全。
以重慶西部的榮昌縣為例,該縣200多畝水稻田利用了四種綠色防控技術對稻田進行管理,傳統農藥被生物技術替代,使用后,提高了防控水稻病蟲害的作用,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一、生態調控技術
該技術的實施是為了培育無病水稻,并使稻秧更加強壯。首先,統一種植品種,需挑選優質的稻苗進行培育,其種植田地應選用土壤肥沃、向陽、避風、地勢較高,且便于排放的冬炕田;在種植前,需將所有雜草等清理干凈,并對田地進行耕整;播種前,需對所有種子和苗床進行消毒處理,待其進入育秧期時,需利用防蟲網進行全面覆蓋,可較低其病蟲害的發生率;移栽秧苗的前2天內,需對其噴灑“送嫁藥”,以保證秧苗是在無病蟲害的情況下被植入本田內。
二、科學用藥技術
該技術主要是利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安全、輪換使用集成農藥,并精確其配置,將規范的農藥使用方法進行普及,合理利用農藥,可優先降低其對稻田造成的影響。水稻主要的病蟲害有水稻飛虱、螟蟲和稻曲病,這些病蟲害將會使水稻的產量降低,該縣農藥進行科學調配,防控效果顯著。
(一)安全利用農藥對重大病蟲害進行防治
1 基本藥劑
將阿維菌素、稻騰、乙蟲腈以及拿敵穩四種藥劑作為基礎農藥,與其他的農藥結合使用,不僅降低了藥劑成本,還使重大的水稻病蟲害等到有效控制。乙蟲腈并不能使飛虱等到有效防控,稻田內如發現飛虱危害較重,需及時將其與速效農藥結合使用;其中拜耳組合用藥,對卷葉螟的防控效果明顯;稻騰主要是對二化螟進行防控。
2藥劑使用方法
如果稻內的卷葉螟還處于低齡,且處于高峰期,可對200多畝稻田使用10ml的稻騰進行防治;褐飛虱的用藥防治工作應在其處于低齡的若蟲高峰期內進行,利用12ml以上的乙蟲腈藥劑噴灑稻田;拿敵穩主要是防治水稻的紋枯病和稻曲病。防治紋枯病時,667平方米的稻田使用40g拿敵穩,在水稻處于孕穗期和分蘗盛期時噴灑一次。防治稻曲病時,利用同樣含量的拿敵穩,在水稻破口前10至15天使噴灑,如期間遇到下雨,應重新噴灑。
(二)中等病蟲害發生率
利用先正達組合用藥對稻田進行噴灑,可有效控制水稻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率,防治效果顯著。其對藥劑的單項處理效果也較為優異,如殺菌劑和殺蟲劑。當秧苗處于秧田期時,利用福戈對稻田進行噴灑,可使秧苗的素質更加優異;使用福戈和頂峰結合劑,可對田間的飛虱進行有效防治;使用愛苗和福戈結合使用可打卷葉螟,并兼治飛虱。
愛苗農藥對紋枯病的防止效果較好,使用后,水稻的產量明顯增高。其主要用于水稻的破口期前與齊穗期內,噴灑次數不可少于2次。先正達主要是防治中等病蟲害,根據到田間實際情況,進行選用。如稻田內某一病蟲出現重發現象,需及時對施藥時間、用量和次數進行調整。
三、生物技術
該技術主要是利用蟲治蟲、菌治蟲等生物技術對稻田內的蟲害進行防控。水稻田中利用蜘蛛、黑肩綠盲蝽對蟲害進行控制;并在其分蘗盛期是,將稻鴨進行放養,破口期時再將這些稻鴨收回,利用其活動和取食行為,可有效減少水稻飛虱和紋枯病的發生率;為水稻噴灑農用抗生素等環保型藥劑,以保證水稻生長的安全性和稻田的安全。
該縣水田中還有各類魚、青蛙等生物,利用這種生物農藥對水稻進行防控,使得生產的糧食更加安全,且市場價格是一般糧食的2至3倍。該技術的實施不僅沒有化學藥劑的殘留,還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四、理化誘殺、防控技術
該技術利用殺蟲燈、害蟲信息素以及誘蟲板對水稻田間的蟲害進行防控。可以利用食物作為誘餌對害蟲進行誘殺,還可使用防蟲網對蟲害進行阻隔或是利用銀灰膜對害蟲進行驅趕。該縣稻田主要有二、三化螟、螟蟲以及卷葉螟,利用燈光誘捕器內的誘芯將害蟲引誘過來,害蟲被粘黏在上面,可讓害蟲間無法受精,有效減少了其蟲口量。
結語
綜上所述,水稻生長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水稻飛虱、螟蟲、卷葉螟二化螟、紋枯病以及稻曲病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水稻的生長,必須要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提高水稻品質。筆者提出,首先應該利用生態調控技術,對秧苗進行培養,保證其在植入本田時,沒有受到病蟲害侵蝕,該技術水稻種植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其次,應該科學使用農藥藥,需根據稻田具體情況有選擇性的進行施藥,對病蟲害進行防控;而后,利用生物技術對病蟲害進行控制,能有效提高水稻產量與安全性;最后,利用理化誘殺、防控技術,從根本上控制害蟲的數量。筆者希望更多的專業人士能投入到該課題研究中,針對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議,為提高我國水稻種植做出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