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行業研究報告范文
時間:2023-11-21 17:53: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色行業研究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綠色建材基金是以推動綠色建材的研究、生產、使用,弘揚生態文明,促進生態保護為主要目的的全國性公募基金。它倡導健康、安全、環保以及節能的綠色家居生活方式。基金成立兩年來,參與開展了多項公益事業,近兩年的主推項目為:綠色建材行業品牌口碑報告、綠色公益報刊架、綠色建材科普系列小手冊、綠色創新資助公益金等。
綠色建材行業品牌口碑報告:基于數據監測平臺對相關信息的監測、分析與研究,《綠色建材行業品牌口碑》系列報告,包括涂料、衛浴、瓷磚、門窗、壁紙、地板、家具等二十余個行業,按照品牌知名度、消費者互動度、質量認可度、企業美譽度、產品好評度、突發事件影響度等指標及權重,給出了各類產品的指數評價、品牌形象排名和研究報告。
綠色公益報刊架與綠色建材科普系列小手冊:通過公益報刊架的設立,免費向公眾發放“綠色建材公益系列小手冊”。通過手冊傳播綠色家居建材知識,幫助公眾購買到健康、安全、環保的產品。現已開發“綠色建材公益系列小手冊”20 個種類,在北京市20 個成熟社區向居民免費發放了近50 萬冊。下一步將在北京46 家大中型建材城放置不少于500 組的公益報刊架。
篇2
“綠色職業”的調查可以實現什么
美國自2007年提出綠色職業概念以來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美國政府和各州紛紛組建了調查團隊對綠色職業的相關信息進行調查。綜合來看,主要有以下兩類:一是收集綠色職業的基本信息。這些信息包括綠色職業的數量、類別和分布特點。這類信息的收集能夠填補現有數據的不足,使調查主體從宏觀層面了解綠色職業的發展現狀;二是收集綠色職業的勞動力規格信息。此類信息涵蓋了綠色職業從業者所要具備的教育水平和職業技能。
這兩類信息的調查主要為了實現兩大目的:其一,促進就業。通過對綠色職業基本信息以及綠色職業對勞動力規格要求的調查,一方面能夠收集、分析和提供勞動力市場信息,為從業者提供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的服務;另一方面能夠使相關部門根據綠色職業的技能要求設置和更新相關的培訓內容,為失業者和從業者提供轉業培訓和在職培訓的機會,從而彌補職業空缺,緩解就業壓力;其二,節能環保。收集上述信息的目的就是不斷加深對綠色職業的認識,來規范企業的生產方式,實現清潔生產、節能環保的目的,各州調查的意圖就是通過發展綠色職業,降低能源消耗和廢物排放,幫助企業實現生產成本的大幅削減。
需要注意的是,在20余份具有代表性的綠色職業報告中,承擔調查和研究任務的團隊半數來自與勞動力就業和促進經濟發展有關的部門。由此不難看出,美國目前進行綠色職業調查的側重點是意圖通過定性與定量的研究,尋找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瓶頸和應對大規模長期失業的方法,并實現經濟和職業向綠色方向平穩過渡的目標。
美國綠色職業的調查五部曲
在上述調查目的的指導下,調查團隊制訂了詳細的調查方案。雖然不同地區在調查目的和研究結果上尚存差異,但其調查流程有諸多相似之處。綜合來看,美國對綠色職業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調查方法體系。
第一步:獲得政策支持
美國對綠色職業的重視程度彰顯了綠色職業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美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陸續出臺政策法規刺激綠色職業發展,并責成相關部門對綠色職業進行調查和研究。卓有成效的鼓勵政策為綠色職業調查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在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的大背景下,美國州政府根據本州經濟發展特點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和方案。加州早在2006年就出臺了應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議會法案32(簡稱AB32)”。這項法案在實現減排目標的同時,能夠為加州增加十萬個就業崗位。洛杉磯在此基礎上分別于2007年和2008年頒布了更加激進的“綠色計劃”和“太陽能計劃”,力圖將洛杉磯打造成轉變能源結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先驅;美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造成的長期失業和經濟疲態也于2009年初頒布了復蘇和再投資法案(ARRA)。這項法案對綠色經濟和綠色職業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美國職業信息網和經濟顧問委員會等組織的建議下,該法案對10個綠色經濟領域、30個州給予項目投資和科研基金,為發展和研究綠色職業提供了資金支持。在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下,聯邦和州政府的相關部門紛紛組建團隊以進行實際研究。
第二步:確定綠色職業概念
開展調查工作的前提是要確定一個行之有效的概念,從而為定義綠色職業、劃分綠色職業類別以及收集和整理具體的數據提供理論依據。而目前綠色職業相關的定性研究較少,尚未產出一般性的概念。通過對數十篇研究報告的梳理,確定綠色職業概念的原則有以下幾點:
要以經濟發展特點為依據。綠色職業定義是指導定量研究的依據,各地區需要根據自身的經濟發展特點來確定綠色職業的調查范圍,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數據采集,完成綠色職業的量化研究。
要與綠色經濟活動密切相關。加州就業發展部將綠色經濟活動劃分為可再生能源生產、材料循環利用、能源效率提升、教育培訓以及天然產品生產五大門類,并規定綠色職業至少要從屬于其中一個領域。二者之間的聯系一方面表明了綠色職業源于綠色經濟對職業發展模式的影響;另一方面則通過劃定綠色經濟活動領域,為綠色職業調查縮小范圍。
將工作作為研究綠色職業的基本單位。美國職業信息網將職業定義為,存在于不同實體中,在目標、方法、產品、從業者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一組工作。美國對綠色職業的研究大多是在劃分綠色經濟活動門類的基礎上,將工作以工作群的方式納入到相應的綠色經濟活動中,構成一組具有相同或相似任務和目標的綠色職業。
從綠色產品或服務的維度來區分綠色職業。當前,綠色職業的研究剛剛起步,其理論基點、研究方法和職業數據尚不完善。在此前提下,基于整個產業鏈條來觀察和鑒別綠色職業難度還比較大。因此,從綠色職業的產出角度來區分綠色職業與普通職業更具可行性。
篇3
能源與環保問題如今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焦點,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場“綠色轉型”。近日,興業全球基金公司明確提出綠色投資理念,并借興全綠色投資股票基金發行之際舉辦了“十二五”規劃下的綠色產業投資機遇主題論壇。與會嘉賓認為,綠色環保是“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重點發展的產業,綠色產業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與產業競爭的核心,資本市場充滿綠色機遇。
綠色投資是指在獲取財富的同時,又能為改善地球環境,促進資源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的投資。從海外的研究來看,綠色投資起源于社會責任投資,隨著社會責任投資中的環境主題逐漸被人們重視而逐漸壯大。
1982年,重點關注替代能源的基金——新替代能源基金成立,這被認為是首只綠色基金。本世紀開始,綠色基金加速發展,基金數量和規模顯著增長,大型主流資產管理公司也開始發行綠色投資基金。同時,綠色投資借鑒社會責任投資方法,推動綠色產業進程,而綠色投資也得到了投資者、第三方以及研究機構的支持。
綠色投資在社會責任各方面強調被投資公司在環境責任方面的表現,因此其投資理念契合了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求,而一些具有“綠色經濟”特征的企業也有望在經濟發展的結構性轉變中重點受到資本的支持。
此外,綠色投資對綠色產業的推動作用,除了通過投入資金起到的資源配置、選優劣汰支持相關上市公司發展之外,還在推動綠色經濟、環境信息披露與量化以及通過股東倡導對綠色產業健康發展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首先,綠色投資相比社會責任投資而言,對所投資公司要求的披露信息在綠色經濟、環境保護方面的要求更具體、更深入。比如碳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等新的反映企業在環境方面做出努力的信息要求日益增多。
其次,除了推動在碳信息、綠色環保信息的披露與深入研究外,綠色投資中的股東倡導對綠色產業健康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股東倡導是指投資公司定期就社會和環境問題提交股東提案,還有許多投資基金以對話的方式和相關企業溝通有關社會環境事宜。綠色投資基金常常通過提案向被投資公司的管理層提供政策建議。這是一種更有影響力的行動方式,綠色投資基金通過這種方式對綠色產業的影響從看到改善余地到支持改善轉變成了推動改善。
總之,綠色基金通過投資活動將資金投入到那些致力于降低環境負面影響,或為環境保護做出積極貢獻的上市公司,從而引導并最終實現社會資源向綠色產業配置,促進綠色產業發展。
篇4
關鍵詞:ICT產業;可持續發展;碳排放;歐盟、
隨著企業和消費者對信息獲取和在線系統的需求日益增長,信息通信技術(ICT)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ICT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歐盟已經規制的航空碳排放相比,ICT行業的碳排放更值得關注。
根據全球領先的ICT環保行業組織——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推進協會(Global e-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 GeSI)——的一份研究報告,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動的話,ICT行業的碳排放將從2002年的5.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增長到2020年的14.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不過,該報告還指出,ICT公司可以推動其他行業如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筑業的節能,至2020年可減少15%的碳排放。歐盟委員會也認同這一點,根據歐盟七年科研框架計劃“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ICT行業的研發投入將增長46%。
ICT公司也可自愿采取措施,來降低公司的碳足跡和能源支出。
現在擺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個問題是,僅有自愿行動是否足夠,是否要為ICT行業制定相關立法。
自愿行動可能還不夠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注意到,ICT公司已經自愿地采取一些降低碳足跡的措施,樹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形象。頂尖的ICT公司還自愿承諾大幅度減少碳排放,例如英國BT公司承諾減排80%以上,沃達豐公司承諾減排50%,諾基亞西門子公司承諾減排49%。“但是,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怎樣計算能耗的”,一位匿名的業內專家如是評價。
歐盟委員會首先鼓勵ICT行業作出減少碳排放量的承諾。2009年,歐盟公開了一份動員ICT行業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建議書,號召ICT行業于2011年之前確立能效指標,以達到至2015年降低能耗20%以上的目標。歐盟會每年監督這方面取得的進展。
歐盟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現有的這些措施是否足夠。“是把規制碳排放的任務留給行業本身,還是由歐盟委員會來進行規制?”歐盟委員會可持續發展ICT部門的負責人科萊特·馬洛尼提出這樣的問題。
2013年,歐盟執行委員會將啟動一個工作組來分析是否有必要規制整個ICT行業的環境績效。
這一舉動已經給ICT領域的大公司敲響了警鐘。盡管ICT公司普遍支持歐盟的監管框架和減排目標,但他們擔心,“如果為了實現目標提出很詳盡的措施要求”,可能會損害歐盟相對于亞洲或美國的競爭力。
政策制定者清楚這樣做面臨的挑戰,但還是認為建立一定程度的監管框架是必要的。“這種監管可能會比較寬松,也可能不那么寬松,目前正在討論的是如何在這之間進行平衡”,歐盟能源司總干事菲利普·羅威說。
認證和審計計劃
事實上,對ICT行業的碳足跡監測工作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歐盟委員會采取的第一個舉措是啟動歐盟認證體系——生態管理和審計計劃(EMAS)。這一計劃從2001年開始實施,已經經過兩次審議了。該計劃屬于自愿性質,但很多公司經歐盟審計機構認證已登記并獲得綠色證書。
EMAS是一種管理工具,用來評估、報告和改善公司或其他組織的環境績效。EMAS同時也是ICT行業最常用的“綠色審計”工具之一。自2004年以來,使用EMAS的機構數量翻了一倍多,從3 901個增加到2012年的8 174個。進行綠色審計的機構也有小幅增長,從2004年的3 055個增加到2012年的4 581個。
如果評估結果是積極的,公司就可以通過營銷和廣告手段自豪地向消費者宣稱已獲得綠色證書。在能效指標中排名靠前也有助于企業確立在行業領域的龍頭地位,并獲得客戶的尊重。
“我們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管理我們的企業。我們決定不只是做另外一個項目,而是推出一個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們要將它完全地融入到我們的經營策略之中。這樣,我們不但能取得進步,還能獲得客戶的尊重。”全球軟件公司SAP綠色IT部的副總裁馬蒂亞斯·戈特勒這樣說道。
2010年,SAP連續第四年排名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第一名。“我們走近客戶時,客戶相信我們能真正地幫助他們。這是第一個關鍵點,如果你想幫助社會或企業,那你就需要樹立一個榜樣”,戈特勒表示。
促進減排
在支持向低碳經濟轉型方面,ICT行業也能提供一定解決之道。
根據麥肯錫咨詢公司的預測,到2020年,智能設備和應用程序的廣泛使用可以減少高達15%的全球碳排放。“ICT是無碳社會的推動者”,日立歐洲的主管兼集團主席斯蒂芬·戈默索爾在一次智能能源和可持續發展ICT會議上說,“IT元素是低碳社會轉型的核心”。
ICT促進低碳社會轉型的方案包括以下幾種:
(1)開關裝置、傳感器、熱水泵、數據服務器、軟件和控制系統、智能計量系統以及鐵路管理系統,其中鐵路管理系統具有雙重作用,它能同時促使人們從乘汽車向乘火車轉變;
(2)對智能電網的靈活管理和控制系統,目前很多“智能”技術都有賴于智能電網;
(3)制造工藝的節能方案,作為耗能大戶,制造企業占到歐洲一次能源消費量的30%左右。
2009年,歐洲委員會了一項研究報告《ICT與能效——以制造業為例》,其中編制了2009-2015年ICT部署活動的建議清單和2015-2020年ICT在制造領域研發需求的摘要。報告提出,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節能65%是一個合理預期。
報告中還提出,“預計這些建議的措施將有助于制造業從占主導地位的‘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產出’的經濟學范式向‘最少資源獲得最大增值’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學范式的轉變”。
在促進城市更合理使用能源方面,ICT也起到關鍵作用。這是通過使用更節能的建筑、交通、路燈照明和其他相關產品來實現的。向智慧城市轉型所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如何將ICT整合到電網之中。目前,這種整合還十分缺乏,而現有的電網基礎設施已經使用了50年。城市區域的能耗占歐盟能耗的70%,而交通擁堵成本就占到歐盟GDP的1%左右。
為了鼓勵創新,歐盟委員會共同資助智慧城市項目的開發。事實上,2012年7月10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啟動一項創新合作計劃,每年提供3.65億歐元的基金用于開發城市智能技術。歐盟已將2013年的3.65億歐元基金撥付,用于城市技術的開發。
歐洲創新合作計劃(EIP)由民營企業和歐盟執行委員會對能源、交通、ICT領域開展共同研究,以開發一定數量的批準項目。
正在醞釀中的項目包括使用數字技術和衛星技術改善交通狀況的城市電子公交項目,租賃替代燃料汽車的智能手機應用項目,電動車快速充電項目等。
生態設計
雖然ICT可以促進節能,但電子消費產品的能耗早已引起決策者的注意。
2005年通過的生態設計指令,規定了對電腦、吹風機、冰箱、辦公設備等產品的能效設計規則。
生態設計指令所重點關注的對象有計算機服務器、數據存儲設備和其他此類產品,因為這些產品的節能潛力較大。歐盟委員會稱,到2030年,這些產品的節能量將達到每年1157 TW·h,這是瑞典每年總能耗的兩倍。
與生態設計指令配套的還有一系列其他法律或協議,其中包括:
(1)關于成像設備和復合機頂盒的自愿協議,這是由行業提出的建議并經歐盟委員會的同意。歐盟委員會能源理事會生態設計工作組組長Ismo Gr?nroos-Saikkala說,到2020年這些自愿協議將節能14 kW·h,“從整體上來看,這是重要的。”
(2)能源標簽指令,這有助于行業衡量其環境足跡。這部法令為行業提供了一個推銷其產品的機會,并向消費者提供了比較電氣和電子設備能效的工具。
(3)能源之星自愿能效計劃,通過實施該計劃預計到2020年節能30 kW·h左右。能源之星計劃關注的重點是辦公設備和國家與制造商之間簽訂的自愿協議。
(4)生態標簽,在環保領域表現最佳的產品將被授予生態標簽。
數據中心
截至目前,歐盟標準把重點放在個人消費產品或設備,這是生態設計指令規制的對象。但是,隨著云計算的普及,數據中心的能耗也開始令人擔憂。歐盟委員會宣布將于2014年左右啟動一個初步研究,分析何種類型的要求能有效地減少數據中心的能耗。“我們需要與利益相關者一起工作,因為很多工作無法單獨完成”,Gr?nroos-Saikkala說。如果這項初步研究確定,通過行業的自愿協議無法克服一些缺陷的話,歐盟執行委員會將在2017年之前采取立法的形式。
微軟、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等開展云計算業務的大公司可通過討論數據中心的能效來引導行業的發展。微軟保證到2012年7月各部門實現 “碳中和”,而谷歌則推出激勵機制,鼓勵在電源管理和存儲服務器的數據中心冷卻方面盡可能節省能源。
谷歌表示,投資19 000歐元用于節能設計將獲得每年5萬歐元的回報。但也有些公司認為降低電耗的節能方法節能潛力最大,對這些公司而言,數據中心冷卻不是他們優先考慮的對象。
節能建筑
ICT公司還熱衷于通過綠化建筑來展示其獲得的綠色證書。
信息技術在提高建筑物能效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在提高熱泵和電機能效的智能控制系統中,ICT是主要組成部分。通過自動控制照明系統,ICT組件構成的無線傳感器可以顯著減少電力的使用。無線傳感器還可被用來優化電動通風和空調。
現代建筑還可成為能源的凈生產者。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倡議主席路易斯·內維斯說,“我們現在所處的情況是,連通性和變化的ICT方案可以把建筑變為可再生能源的凈生產者,而無需使用實物產品和活動。”
消費意識
然而,為了鼓勵消費者吸納這些技術,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最近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委托的一項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人不知道智能電表的存在。
篇5
關鍵詞 綠色GDP;核算;低碳;產業生態系統
中圖分類號 F2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2-2104(2010)12-0081-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12.017
綠色GDP是為公眾熟知的詞匯,其含義是指在核算GDP的同時考慮環境資源損耗,把環境資源 的變化狀況加到原有GDP核算體系中去,加強環境與經濟的聯帶關系[1]。通過綠色 GDP核算,可以更為準確地反映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情況,為國家發展規劃、污染控制 和環境保護治理提供科學政策建議。
一般的公眾可能不完全了解它的確切含義,但這一詞匯的普及程度遠大于許多科技詞匯 。然而在現實中,綠色GDP并沒有被應用到國家的國民經濟核算中。我國在2006年首次 了《 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這一研 究的本意是綜合推進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環境保護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改進,但報告的公 布卻備受爭議,由于綠色GDP數據過于敏感,一些參與試點的省份也相繼退出。目前,我國 已經暫停綠色GDP的核算工作。但有一個事實,即無論怎樣的爭議都抹不去綠色GDP在公眾中 業已形成的認識。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凝聚全球力量以獲得新發展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低碳經 濟成為了人們的共識。其根本宗旨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 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 境保護雙贏。2010年8月,國家發改委已確定在5省8市開展低碳產業建設試點工作。實際上 ,低碳經濟的基本內涵和實踐內容是循環經濟發展的應有之意。從國家發展規劃的角度,循 環經濟規劃已成為國家規劃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并將在“十二五”規劃體系建設中發揮 著重要作用。低碳經濟的相關內容可以納入到已經規劃的循環經濟發展實踐中。 另外,如何衡量發展成效也成為與之相伴的課題。結合我國首份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 ,本文認為,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GDP核算仍然是最值得關注的核算工具。 本文將論述綠色GDP的思想理念,并進行案例核算研 究,希望藉此推動綠色GDP未來的應有發展。
1 綠色GDP概述
為把經濟發展建立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之上,各國 學者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將現行以GDP為核心指標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改變為以綠色GDP為核心 指標的國民經濟核算新體系。
1993年聯合國統計機構出版的《綜合環境與經濟核算手冊》(The System of Integrat 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簡稱SEEA)中,首次提出生態國內產出(En vironment Domestic Products,簡稱EDP)。綠色GDP是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核算的 基礎上考慮到外部因素和自然資源的一種新的GDP核算,它是指從GDP中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價 值與環境污染損失價值后的剩余的國內生產總值。這一價值被國外統計學者稱為可持續發展 的國內生產總值(Sustainable 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SGDP,我國統計學者則將 其稱為綠色GDP[2]。
1.1 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SEEA)
計量GDP,首先要建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同樣, 要想獲得綠色GDP,也離不開 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SEEA)的建立[1]。 SEEA在兩個方面對SNA進行了擴展:一是在SNA總框架的基礎上增加一列內容,即列出未包括 在經濟資產中的自然資源和生態 環境,將SNA的資產范圍擴展為包括全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二是在“國內生產凈值”項 后增加了“非生產自然資產的使用”和“非生產自然資產的其他累計”兩項內容。 其中“非生產自然資產的使用”包括屬于經濟資產的非生產自然資產的耗減和不屬于經濟資 產的其他非生產自 然資產的降級。“非生產自然資產的其他累計”則反映了非生產自然 資產的存量變化,是不屬于經濟資產的其他非生產自然資產向經濟資產的轉移[3]。
經過從SNA到SEEA的擴展,在新的框架中,從表1的第1列和第8行的平衡關系中可以得出 綠色 GDP 的計算方法:
綠色國內生產凈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固定資產損耗)-生產中使用的非生產自然資產
=國內生產凈值-生產中使用的非生產自然資產
(1)可以看出了綠色國內生產凈值的計算方法,也就是從國內生產凈值中扣除生產中使用的 非生產自然資產,即資源環境成本。如上所述,由表第6行可知,生產中使用的非生產自然 資產包括非生產經濟資產耗減和非生產自然資產降級兩項內容。這種方法是按生產法計算的 EDP,與當前我國按照生產法核算GDP的思路一致。
從上式還可看出,綠色GDP是與NDP相對應,而不是與GDP相對應。但本研究參考《中國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的做法,即考慮到在實際應用方面,GDP遠比NDP更為普及 ,因此采用綠色GDP與GDP相對應的總值概念,不采用凈值的概念,也就是綠色GDP=GDP -資 源消耗成本-環境損失。
1.2 綠色GD核算難點
綠色GDP核算的關 鍵就是對資源環境成本的估算。然而,目前開展綠色GDP核算還存在很大的難度和相當 的復雜性:①缺乏基礎統計數據,尤其我國對資源和環境 自然資產轉為經濟資產 自然資產減少 8.綠色國內生產凈值 綠色國內生產凈值 凈出口 最終消費 資本形成凈額 非生產經濟資產凈耗減 自然資產降級與減少 9.持有損益持有損益 持有損益
10.資產物量其他變化其他變化 其他變化
11.期末資產存量期末存量 期末存量的存量與流量的統計基本還是空白, 基礎數據嚴重缺乏,目前的統計技術還不能為經濟活動對資源環境的影響提 供準確的、全面 的量化評估。 ②資源環境與經濟活動之間的影響關系并不是一一對應的,經濟活動對資源環境的 影響具有復雜的時空性。 ③資源和環境的估價困難, 資源環境還沒有明確的市場交易行為、交易價格, 有 的即使有市場價格,也并不能真實反映其實際價值;環境降級,尤其是對人民健康帶來的危 害更是難以估價。從而,對其成本估算往往采用虛擬的間接方法,且常附帶很多假設條件。 ④統計方法還不成熟,目前還沒有一個國際社會公認的、成熟的、操作性很強的核 算方法,有些方法只能在實踐中比較、選擇,這樣也就帶來不同國家之間數據可能存在不可 比的問題。
基于上述問題, 各國并非全部依照SEEA架構編制完整的賬表進行綠色GDP測算,而是選擇對其經濟較有影響 力的資源、環境主題進行試編,依各國國情及資料情況加以調整。 盡管各種核算不盡相同,但各種核算的根本原則是一致的,即 都認為綠色GDP就是要考慮環境因素, 它們都強 調了綠色GDP是在原有GDP的基礎之上 依據環境因素進行 調整[4]。
2 綠色GDP核算簡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綠色GDP的核算涉及復雜,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進行一些簡化,其基本思路可以從兩個方 面開展:一是計算經濟社會活動的負面成本,二是計算經濟社會活 動的正面成果[5]。
2.1 自然資源耗減的核算
自然資源是指土地、礦產、原始森林與水資源等。
各種資源損耗累加(Cr)=水資源耗用價值+森林采伐價值+能源消耗價值+礦產損耗價值
(2)在核算資源耗減價值沖減GDP價值時,資源耗減價值原則上不應包括土地資源利用的價 值,非農業如工業、交通、商業、政府機構、學校等占用的土地,在我國固定資產建設投資 中的土地征用費是計入形成固定資產的投資,故在建設投資所形成的固定資產價值中均包括 土地征用價值,而計入GDP價值中的折舊價值己包括了土地資源的使用價值。
對于自然資源的耗減,SEEA提出了推薦意見,建議應用“市場定價法”。可再生資源與 不可再生資源都可以按照耗用資源的全部或部分經濟租確定其價值。其定價技術包括“凈回 報現值法”,“凈價格法”以及“使用者成本法”。
2.2 環境質量降級的核算
環境污染所造成的損失,從生物鏈的觀點來看,它具有連續的負面效應。
各種環境降級累加(Ce)=環境治理成本+環境污染事件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 3)對于環境質量的降級,定價方法很多,看法也不一致。SEEA 明確建議應用“維護成本 法”。維護成本,也即虛擬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環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現行的治理技術 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治理成本法核算虛擬治理成本的思路是:假設所有污染物都 得到治理,則當年的環境退化不會發生,從數值上看,虛擬治理成本是環境退化價值的一種 下限核算。
2.3 再生產品價值的核算
綠色GDP核算中應引入良性循環概念,對資源的循環利用、廢棄物的再生化等因素(Uw ),要給予考慮,列入產出增加價值,且對其結果進行倍增放大處理,以減輕環境資源的壓 力。
2.4 總量調整
在SEEA中,將“綠色GDP”定義為經環境調整的國內生產總值。
按照SEEA的觀點,自然資產的使用如同固定資產的折舊,因此考慮環境影響的環境成本 調整合乎邏輯地放到國內生產凈值上,即是與NDP相對應。如上文已述,本文中的計算不扣 減固定資產折舊,本文中定義:
經環境調整的系統生產總值EP
=P-Cr-Ce+Uw
=系統總產值-自然資源耗減-環境質量降級+廢棄物綜合利用(4)
3 案例研究
3.1 產業生態系統簡述
生態產業園是進行循環經濟的有效載體,也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有力支撐。九發生態產業 園隸屬山東九發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并上市。其食用菌生產因其工廠化、立 體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模式,成為全國食用菌行業的龍頭;雙孢蘑菇系列產品先后 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志和美國FDA認可,曾是亞洲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科研、生產、加工 和出口基地[6]。
九發生態產業園,歷經多年發展形成了以食用菌生產、加工為核心形成產業鏈網 ,按照功能和作用不同,可劃分為能源系統、物質綜合利用系統、水系統等三大子系統(見圖 1)。是一個比較完善的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相結合的產業共生生態系統。
3.2 指標計算
對于環境質量降級,采用污染損失法。環境質量降級是指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各種損害, 如對農產品產量、人體健康、生態服務功能等的損害。這些損害需采用一定的定價技術,進 行污染經濟損失評估。與治理成本法相比,基于環境損害的估價方法(污染損失法)更具合 理性,更能體現污染造成的環境退化成本。
對于系統內產生并在系統內綜合利用的廢棄物,采用廢棄物交換的價格(見表2)。
(2)實物量核算。 根據園區中各分公司的投入產出數據,經過核算結果表明,在自然資源耗減方 面,2004 年九發生態產業園,使用煤炭36474.5t,其中復合肥分公司和胡蘿卜基地使用的電力按照 每度電標煤耗360g及九發熱電 廠燃煤的基低位發 熱量折算成九發產業園區的總體的煤
(4)綠色產值核算。通過上文對生態產業園區生產總值,自然資源耗減、環境質量降級、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實物量和價值量的測算,依據方程(4)可以進行生態產業系統綠色產值核算。
3.3 結果分析
(1)綠色產值對總產值消減額度較大。 通過上述可知,自然資源耗減損失的價值為2548.0萬元,扣減指數為14.57%;環境 質 量降級損失的價值為160.2萬元,扣減指數為0.92%;前兩項合計環境價值損失為2708.2 萬 元,合計扣減指數為15.49%。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增加價值為150.4萬元,增加指數為0.86% 。三者綜合環境損耗價值為2557.8萬元,扣減指數為14.63%,也就是有14.63%的產值被 消 減了,如果按照目前國家計劃的GDP的增長速度,幾乎等同于經濟倒退兩年。
就因素影響來講,自然資源耗減的影響程度最大,環境質量降級的影響程度次之,廢棄 物綜合利用則有正面的影響。環境質量降級的負面影響幾乎可以被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正面影 響所抵消,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根據《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2004年全國行業合計GDP為159878億 元 ,虛擬治理成本為2874.4億元,GDP污染扣減指數為1.8%,本系統的污染扣減指數為0 .92% ,低于國家0.88%,表明研究系統在污染物治理方面有一定的成效。
(2)自然資源耗減所占比重高。 國家綠色GDP核算嘗試,只考慮了環境質量降級,得出的結果是經環境污染調整的GDP, 扣減數值為1.8%,這似乎是可以接受的。但國家核算的2004年綠色GDP并沒有考慮自然資源 耗減,而這極有可能會對國家GDP帶來較大的扣減。通過本研究系統的計算,發現自然資源 耗減損失的價值占到總產值的14.57%,是環境質量降級損失價值額的15.9倍,無論是對企 業經營者,還是國家官員,這都將是難以接受的。本系統中自然資源耗減損失價值額不可避 免地存在不準確,但這一結果,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國家綠色GDP2004核算的結果還未 接近真實的綠色GDP。4 討 論
4.1 綠色GDP對傳統經濟核算的認識沖擊強烈
認真考察綠色GDP的核算理念,會帶來對傳統GDP的深刻思考。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未能真實體現自然資源本身的經濟價值,沒有反映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對經濟活動的作用和 影響,沒有包括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沒有計算不可再生資源消耗所產生的社會轉變附 加成本。可以認為,傳統的GDP難以準確、真實反映國家和地區國民財富及國民福利的增長 情況,使人們往往只看到社會經濟的表面繁榮,隱藏了社會經濟繁榮背后對自然資源和環境 的破壞與耗竭。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公民都習慣了經濟以接近甚至超過兩位 數的速度增長,突然轉變GDP統計思路核算出綠色GDP,得到的結論是過去一年的高速發展被 悉數扣減,這無疑對傳統GDP的認識造成強烈沖擊。必須指出的是,這也正是當時綠色GDP核 算試點省份退出的重要原因。
4.2 綠色GDP核算方法有待完善
要推行國民經濟綠色GDP核算,首先要有科學、完善的核算方法。但當前國際上 還 沒有 一套公認的“綠色GDP”核算模式,也還沒有一個國家就全部資源耗減成本和全部環境損失 代價計算出完整的綠色GDP。其中,主要的困難在于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損失代價很難準確 計算。針對這一問題,已有學者對綠色GDP核算進行了研究與改進,比如在分析環境經濟綜 合核算體系框架以及有關綠色GDP的各種界定與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SEEA中有關綠 色GDP的標準核算框架,并對方法加以改進[4,7];采用歸一法克服核算中的虛擬性 和主觀性等。綠色GDP核算涉及內容廣泛,相關條目完全核算清楚還有一個較長的過程[8]。
在方法的完善獲得認可后,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應用。今后,如何將綠色GDP納入到我國 已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構建全國統一的數據統計渠道,并使其具有法律效應是推動綠色GD P核算真正的難點所在。
4.3 綠色GDP是檢驗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核算手段
我國目前采用生產法進行的國民生產總值核算,其突出缺點在于對資源的開采,對環境 污染的治理費用都計入GDP中。這種方法核算的GDP總量,不能體現循環經濟建設,低碳發展 的本意。綠色GDP的提出,使資源、環境成本核算凸顯出來,通過環境成本核算,統一進行 資源消耗成本和環境污染損失評估,并把評估結果以貨幣化的形式進行表示出來,把環境成 本納入國民經濟核算中,能夠較為全面地體現資源、環境的發展價值。因此,綠色GDP是循 環經濟、低碳經濟的有效核算手段。盡管綠色GDP核算處于暫停狀況,但從長遠來看,它的 基本理念和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有益補充,應引起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體系的繼續關注, 并使其發揮出促進自然資源與環境可持續利用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雷明. 綠色投入產出核算――理論與應用[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 00.[Lei Ming. Green Inputoutput Account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s[M]. Bei 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March,2000.]
[2]王艷春,張惠茹.天津市綠色GDP核算研究[D]. 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06.[Wang
Yanchun,Zhang Huiru. Research on green GDP Accounting of Tianjin [D]. Tianjin: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cember,2006.][3]張樹林,立靜江.綠色GDP核算體系改革趨勢[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Z hang Shulin, Li Jingjiang. Trend of Green GDP Accounting System Reform[M]. Be 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January,2001]
[4]陳修蘭,劉錦雯. 綠色GDP核算方法研究―以山西省綠色GDP核算的應用為例[D]. 太 原:山西大學, 2007.[Chen Xiulan,Liu Jinwen. The Study of Green GDP Accounting
Method:Takeing the Application in Shanxi ProvineeGreen GDP Accounts as Example [D]. Taiyuan:Shanxi University,June,2007.]
[5]廖園園.我國綠色GDP核算指標相關研究現狀述評[J].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05,8(1 ):81-84. [Liao Yuanyuan. Current Study of Accounting Index of Green GDP [J].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 Science,2005,8(1):81-84.][6]九發股份(山東九發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省略/Compa ny/j iufa.aspx,2010.[Jiufa Share(Edible Fungus Co., Ltd. Shandong Jiufa).省略/Company/jiufa.aspx,2010.]
[7]賈小愛,趙振倫. 綠色GDP核算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 2007. [Jia Xiaoai,Zhao Zhenlu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of Green GDP Account ing[D]. Dalian: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November,2007][8]辛曉十. 綠色GDP核算的新思路[J]. 生態經濟, 2006,(7) :86-87.[Xin Xiao shi. New Idea of Checking the Green GDP[J]. Ecological Economy, 2006,(7) :86- 87. ]
Green GDP Accounting: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in the Context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PENG Tao1 WU Wenliang2
(1.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 chnology, Beijing 100045, China;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 y, Beijing 100094, China)
AbstractGreen GDP is a wellknown phrase to the public, but China suspended the pilo t work after first publishing the accounting report in 2006, because the gross d omest ic production was deducted greatly in the accounting results and a number of rel ated
disputes were raised. However, green GDP accounting can make the resource and en vi ronmental cost prominent,and make people more aware of the true state of the na 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lowcarbon economy, whosemain aim is to respond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advocated vigorously, but it should be included in circular economy planning at t he national level. In this context, the purpose of readvocating green GDP accoun ting is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how to correctly assess the nat 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ncept of green GDP, an alyzed the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SEEA) framew ork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green GDP accounting. It constructed a syste matic GDP accounting equation which is adjusted by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d eple 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ccounting,environmental quality degradation accounti ng and recycled products accounting. On this basis, a case s tudy was carriedout, taking ecoindustrial park that is the carrier of lowcar bon economy as a n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amount of reduction of the total outp ut value is the deple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followed by the environmenta l quality degradation; whil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ste has a pos itive effect. So, green GDP accounting enables the system development results tobe reunderstood. It can be confirmed that green GDP is a useful supp l ement for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at its acco unting method s should be improved continuously, and should draw the constant concern from the
篇6
關鍵詞:綠色高性能混合土;建筑材料;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于新型混凝土的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由于研究過程中過于偏重其物理綜合性能,造成其耐久度與環保程度過低,因此向人們提出了相關研究的新方向,而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就是將之前材料的性能與建材的可持續發展結合到一起,因此本論文就對這種材料的性能與發展方向進行相關的探討。
1 建筑工程材料的使用現狀與可持續發展
在當今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黨和國家在近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戰略,即要求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解決好其與環境、資源等方面的關系,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我國現在面臨著眾多的大型公共設施的建設工作,所以對于建筑材料的要求也就是更加的嚴格。混凝土一直是建筑行業的核心材料,應用范圍廣泛、力學性能較好,同時其還可以將一些工業廢料進行相關的在應用,所以自從將水泥混凝土視為建筑的主要材料之后,我們便開始毫無節制的濫用地球資源,使其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直到地球出現明顯的環境危機時,人類才開始真正的意識到環境保護與能源發展等因素之間的聯系,所以本文所討論的綠色高性能混合建筑材料的出現,相關研究人員認為能從根本上引導建筑行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 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與環保措施
2.1 高性能混凝土與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綠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的提出是基于高性能混合土(HPC)的概念提出的,在九十年代以前,人們總是過于偏重于混凝土某些綜合性能的研究,而往往忽視其耐久性的研發,所以人們提出HPC的概念促使對其施工性能與使用的耐久性進行提升,HPC的定義一般為具備人們所期望的能力,但是傳統材料往往無法達到要求的這種混凝土,我們稱之為HPC,其具有相對于與局限性,它一般有著如下幾個優點:(1)強度高,一般具有傳統材料不能達到的強度,在施工中可以減少材料的使用,提升建筑的美觀效果與結構撓度等方面的要求;(2)耐久性好,在建筑中的使用時間遠長于傳統材料;(3)施工性好,在正常的施工條件下可以達到最好的建筑效果,混凝土結構密實均勻。
由于混凝土的優良性能,致使我們在日常建筑生產中過量的使用,這對環境的影響十分驚人,據相關研究表明,每生產一噸水泥要排放同等重量的二氧化碳,同時還有大量的溫室氣體,還產生大量的煙塵,對環境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水泥廠也是耗電、耗煤大戶,所以一定要提高混凝土的綠色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減少水泥的使用量,同時在混凝土中科學的加入粉煤灰等成分以提高性能,這樣可以減少生產混凝土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對環境起到保護的作用。再這樣的標準下所生產的混凝土即為綠色高性能混凝土。
2.2 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點。簡單地概括,具備以下幾點性能的HPC可以算得上是合格的GHPC:
2.2.1 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水泥材料必須符合綠色水泥的標準,其他輔料砂石等的開采則要符合自然規律,不能對環境造成大規模的破壞;
2.2.2 在建筑過程中盡量的控制水泥的使用量,進而從一定程度上減少生產過程中的附屬品―溫室氣體,粉塵等有害成分,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2.2.3 在水泥的制造過程中添加適量的工業殘渣,一方面減輕工業垃圾處理的負擔,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水泥的性能與持久性,使其在建筑過程中表現出更優良的性能;
2.2.4 發揮HPC材料的有點,通過減小建筑體積從而減少混凝土的用量,進而節約各種相關附屬材料的消耗;同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長壽命,進而減少維護費用與其他自然資源的浪費;
2.2.5 對被拆除的建筑所產生的混凝土廢料重新加以利用,研究開發循環可再生利用混凝土,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3 發展綠色水泥的幾點舉措。為了加快我國建筑材料綠色化的進程,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2.3.1 開拓原材料市場資源,加大對于新原料開采地的勘測力度,從根本上摸清各地資源儲備情況,同時避免對現有的較高品位的水泥礦山的過分開采,否則過不了幾年就會面臨無處開采的窘境。
2.3.2 采取一切可行的技術措施,對生產水泥過程中的能耗進行有效降低,我國現在平均生產每噸水泥要耗費155公斤標準煤,而世界先進水品僅需耗費103公斤,可以看出仍舊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們可以引進先進的新型干法生產線,提高所用煤粉的利用率與改善粉磨設備。
2.3.3 發展散裝水泥,在生產后以散裝的形式運輸與儲備,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包裝紙或塑料袋的使用,防止了二次污染,同時通過散裝的方式也能有效地減少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3 未來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方向與改進舉措
GHPC的應用從原材料到具體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均有體現,如果只重視對于其產業結構的調整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對于生產過程有以下幾個改進方向:
3.1 加強混凝土技術科研的力度,提高國內行業標準,對從業人員的環保意識要加以培訓,深刻的落實綠色材料概念的影響,加強生產流程各環節對其重視程度;
3.2 對于傳統的混凝土生產方法要加以改進與設計,敢于在施工中配加一定量的活性復合材料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同時提高施工人員的質量與把控意識,在施工過程嚴格實行國家標準;
3.3 重視起工業廢渣在實際施工過程的二次利用,通過研發適宜的加工方式與設備,充分的利用其活性,在施工過程中還要注意從優選擇適宜的工業廢渣應用到實際生產;
3.4 研究和制定規范的GHPC質量控制標準,系統而規范的對整個綠色高性能混合土材料的生產流程進行規定,并對混凝土質量評價指標進行改善,在新標準中加入耐久度的相關指標,提高行業與國家標準的要求,為推廣GHPC制定優待政策。
4 結語
我國是自然資源相對較為貧乏的國家,在建筑材料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上,我們只有尋求新的出路與應用新技術才能提高我國建筑行業的技術水平,通過大力開發與引進綠色建材技術,同時加強對綠色高性能混凝土建材配套技術的研發,提高混凝土的綠色程度并從根本上降低生產成本,這樣才能引領我國建筑行業走上這條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卓玲,陳寶[,朱海平,陳玉慶,黃偉杰,朱志術.綠色建筑材料學科發展研究報告[J].海峽科學,2015(01).
篇7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11年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1%。其中,城市上漲5.9%,農村上漲6.6%;食品價格上漲13.4%,非食品價格上漲2.9%;消費品價格上漲7.3%,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0%。
30%的電子商務企業在注冊當年死亡
深圳電商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深圳市注冊的3700家電子商務公司中,有近500家倒閉或轉型,協會預計今年這一數字將有增無減。據統計,深圳30%的電子商務企業在注冊當年就會死亡,人才、資金以及觀念正成為越來越多電商企業的短板。
國內蜂蜜造假占每年消費量1/5
一直以來,養蜂采蜜被稱為“甜蜜的事業”,但如今這個行業卻被爆出造假成風。日前,河南一食品公司經理在微博上爆料:全國年銷售蜂蜜50萬噸,其中有40萬噸是用白糖加工成的假蜂蜜。這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安全質量的質疑和憂慮。但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蜂蜜銷售量和產量之間肯定是有缺口的,但是比例應該沒那么大,綜合各方面的數據推算國內蜂蜜造假的數量應該在8至10萬噸之間,占每年消費量的1/5,雖然表明造假程度數字沒有像微博標的那么嚴重,但是蜂蜜造假一個情況卻也是不容樂觀。
國內奧特萊斯總數400家超美國
從2002年燕莎奧特萊斯開業至今,中國的奧特萊斯已經走過了近十年的歷程。國信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如今中國各地大大小小奧特萊斯已經多達近400家,從數量上甚至超過了美國。
沃爾瑪重慶10門店停業或損失4500萬
在首批3家門店被查出銷售假冒綠色豬肉之后,沃爾瑪在重慶地區“假綠”事件愈演愈烈,至今已有10家門店被查。據悉,就 “假冒綠色豬肉”事件,重慶市工商局依法對沃爾瑪重慶涉案門店作出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約269萬元以及停業整頓15天的行政處罰。據業界保守估計,沃爾瑪因停業將面臨著約4500萬元的營業額損失,還將面臨協調供應商退貨等難題。
篇8
為了身體健康,消費者可能會選擇一份營養成分豐富卻不那么可口的沙拉。美國西北大學的David Gal教授與加州大學的Wendy Liu教授近期發表在《消費者研究雜志》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體現自制能力的行為有可能會增加人的攻擊性。吃過所謂營養大餐之后,消費者要是去看電影,他更大的可能性是觀賞攻擊、憤怒主題的電影,而非浪漫、溫情主題的片子。這是因為,他們再也不想接受那種要求自制、自律的信息了。需要在某個方面做出長期努力自控的人往往更具攻擊性,長期節食的人往往更容易被激怒,在日常生活中也更經常使用“應該”、“必須”、“務必”這樣讓人厭煩的詞語。
環保消費的口是心非
奧美整合營銷傳播集團可持續業務部門的一項名為《與綠色同行:跨越可持續性鴻溝》的調研報告稱,只有不到1/4的受訪者認為,他們自己可以解決環境問題。更多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和大企業應該是解決環保問題的主力軍。消費者們總是被鼓勵消費得越多越好,只有埔6%的受訪者說自己會限制消費。55%的受訪者聲稱“方便”是他們購買決策的主要因素,而環保產品昂貴,尋找環保產品費時費力,購買不便,這些都是大部分人不愿意買環保產品的理由。面對鋪天蓋地的環保認證,中國消費者很難分辨環保產品能效的真假。綠色英雄們的個人努力值得稱贊,但對普通人來說,他們只是一種環保形象,難以效仿。
“當你問到消費者在生活中是否環保時,他們總是說F1己很環保。但事實是,他們對這些問題無能為力,沒有任何方法去實踐可持續行為,人們聲稱的和實際發生的可持續行為大相徑庭,如果企業把其品牌戰略和營銷決策建立在消費者所聲稱的可持續行為的這些調研數據之上,那么,他們將遠遠低估教育消費者和促使其參與可持續行動的必要性,”奧美亞太區首席知識長兼奧美愛地球大中華區負責人辛默
篇9
中國的節能環保市場擁有巨大潛力,一場爭奪戰已拉開了帷幕
環境意識的高漲給日本企業帶來商機。9月底,中日兩國政府在北京召開了“第二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論壇的第一天,兩國在人民大會堂就火力發電、垃圾處理、煉鐵等10個計劃項目達成了共識,舉行了簽字儀式。
參加簽字儀式的日立制作所日立中國總經理長野史說:“論壇中達成的協議比我們預想的,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充實了很多。中國非常積極。”
日立參與了云南省政府的節能辦工廳和該省的鋼鐵、化學產業的電機體系節能計劃項目。項目首先將對國有鋼鐵公司昆明鋼鐵集團的整個生產工藝進行節能調查,在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法之后,再采取具體的對策。“我們還達成協議,在昆明鋼鐵的成果基礎上將計劃應用推廣到省內其他的鋼鐵公司和化學產業。”長野總經理說。
自去年10月安倍晉三前首相訪華后,中日關系有所改善。日本節能環保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開拓備受期待。但中國雖然對日本的技術表示高度關心,卻鑒于投資額的巨大和生產成本的上升,一直裹足不前。
此番中國轉被動為主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中國政府開始強烈要求國有企業徹底實施節能對策。今年4月底,總理指示:電力、鋼鐵、化學等大量消耗能源的產業,必須盡快采取節能措施。
另一個理由是,由于原油價格的高漲,使得使用節能效率低的舊有設備的公司收益銳減。廠商希望能通過投資節能事業,降低燃料成本。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估算,中國的節能效率不到日本的八分之一。這對于日本企業可以說是一個大的商機。
此外,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新建20所核電站,目的是削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加強電力供應。東芝中國總代表田中孝明稱:“對于中國的核電事業,我們非常關切。” 三菱重工將和中國企業一起為浙江三門核電站制造汽輪發電設備。
9月26日,松下電器產業在北京召開環境論壇宣布,今后在中國發售的商品,將全部換為增強了節能和循環再使用性能的“綠色產品”。
編譯:周旭
美國《信息世界》2007年10月18日
綠色資本受寵華爾街
有技術優勢的公司在防止氣候變暖這一領域,投資機會和就業吸納能力都是很明顯的
華爾街正對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防止全球變暖的技術進行定位,因為該領域能為投資者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和賺錢機會。
已經有很多討論涉及到這個趨勢,現在,從事風能、太陽能研發的公司,在華爾街引起格外的關注。最近,一家投資銀行機構了一份48頁的研究報告,重點是IT行業阻止全球變暖的問題。看了報告,人們就會明白涉及到該行業的IT技術為什么會有賺錢機會了。
報告認為,IT技術有可能在篩選清潔能源方面扮演“關鍵角色”,比如太陽能和風能。報告認為,技術的焦點在于混合電力推動系統的運用,通過發展能源傳輸系統提高能耗效率,從而減少能源消費水平。
報告還對能源轉化的關鍵結構進行了具體描述,比如太陽能變極器、風能轉換器、汽車混合型能源模塊,這些設備都能將自然能源和電池穩定化,并轉化為直流電。
有趣的是,并沒有多少大公司在該領域占有很大的市場分額,而一些中小型企業卻表現不俗,比如Xantrex公司。
報告還深入討論了高壓變電設備的關鍵組成部分――絕緣柵極型功率管(IGBT),認為該設備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在市場中將占據重要地位。
篇10
5月31日,飛利浦燈飾制造(深圳)有限公司了提前解散的公告。照明行業曾經的“金字招牌”飛利浦,如今不得不面對“關張”的尷尬。
公告內容顯示,公司近幾年來經歷了經濟持續下滑、成本上升、業務不斷惡化等諸多困難。盡管采取了各項措施,仍然未能解決,公司自2016年5月31日起正式停止運營,不再進行任何生產。
飛利浦照明6月3日在給媒體的官方聲明中表示:為了響應家居照明市場向智能互聯發展的需求并增強行業競爭力,飛利浦照明決定關閉位于深圳的飛利浦家居燈飾制造(深圳)有限公司。
照明巨頭轟然倒塌的背后,是LED替換潮來臨時,不少傳統照明企業無法回避的陣痛。隨著能源問題日益突出,低碳節能成為世界性議題,而具有優異綠色節能特性的LED 技術進步的步伐在不斷加快,產品性價比在逐年提高,生產成本卻以每年30%的速度下降。但隨之而來的僧多粥少的照明市場,紛紛涌入的競爭者讓飛利浦在中國并無太多優勢可言。
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2015上半年,LED企業處于虧損狀態的高達579家,虧損比例達22%,虧損總額達12億元。原因是市場參與企業眾多,普遍規模小,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競爭過于激烈。
此外,提前關閉燈飾制造公司,可能也與飛利浦一系列拆分和重組計劃有關。飛利浦公司表示,由于金融市場人氣改善,該公司或將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方式出售旗下的傳統照明業務。
5月27日,飛利浦照明于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飛利浦照明市值達30億歐元,連債計算則為45億歐元,成為全球最大獨立照明生產商。在這次IPO后,將在未來幾年出售完剩下的全部飛利浦照明股份。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飛利浦以技術創新領先,目前通用照明領域被中國企業追趕,飛利浦逐步失去了性價比和品牌優勢,所以他們把技術方向投向技術含量較高的智能互聯照明領域。”